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轿车车内噪声统计能量仿真与降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岩松 鄢守礼 邱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2,共3页
对于受高频、宽频带随机激励的复杂车辆结构动力学响应及其噪声辐射问题,传统的计算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结果。采用统计能量分析(SEA)方法对某国产轿车的车内声场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和声贡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车内噪声的改进设计,... 对于受高频、宽频带随机激励的复杂车辆结构动力学响应及其噪声辐射问题,传统的计算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结果。采用统计能量分析(SEA)方法对某国产轿车的车内声场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和声贡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车内噪声的改进设计,分别讨论了地板阻尼层、侧窗玻璃厚度和吸声材料对车内噪声的影响。通过计算各个子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分析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讨论了不同吸、隔声材料对车内噪声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车内声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车内噪声 统计能量法 仿真 声学材料
下载PDF
高端车内饰阻燃针刺毡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瑜 黄婷婷 +3 位作者 王洪云 殷媛 李素英 张伟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50-55,共6页
将芳纶1414、三维中空涤纶阻燃纤维(PET)、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以及丙纶(PP)等按照不同的质量比均匀混配,采用非织造针刺加工技术制成了能够供高端车内饰材料使用的多种纤维交织的立体复合结构针刺毡.考察了原料混合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将芳纶1414、三维中空涤纶阻燃纤维(PET)、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以及丙纶(PP)等按照不同的质量比均匀混配,采用非织造针刺加工技术制成了能够供高端车内饰材料使用的多种纤维交织的立体复合结构针刺毡.考察了原料混合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试样混合比例为50∶25∶15∶10时,材料的阻燃、耐磨、高回弹及透气等性能最佳.通过对轧光整理工艺参数的分析发现,轧光温度为140℃,压力为3 MPa和时间为4 min时,所得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高端车内饰材料 非织造 针刺毡 轧光
下载PDF
A级女性车内饰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德红 谢敏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96-98,共3页
针对中国20-30岁年龄段的女性,对该年龄段最为关注的A级轿车,从色彩、材料、造型等方面对汽车内饰空间进行研究。通过把握女性消费心理,归纳出A级女性汽车的内饰设计特点,并对未来女性汽车内饰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A级车 女性消费心理 内饰色彩 内饰材料 汽车空间形态
下载PDF
乘用车内饰零部件对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孟强 黄文杰 +5 位作者 高鹏 高凯 杨旭东 黄小翰 汤品一 王若鑫 《暖通空调》 2021年第1期88-93,15,共7页
依据质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改变车内散发源数量,结合整车浓度的变化来判断各内饰零部件对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浓度的贡献。以一辆真实的车为例,将车内的重点零部件逐一移出车外,测试了零部件移出前后车内VOC浓度的... 依据质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改变车内散发源数量,结合整车浓度的变化来判断各内饰零部件对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浓度的贡献。以一辆真实的车为例,将车内的重点零部件逐一移出车外,测试了零部件移出前后车内VOC浓度的变化,据此筛选出VOC的主要贡献源。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种零部件中,座椅总成是最重要的污染来源,对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的浓度贡献均为最大;除了表面的零部件以外,其他材料如胶类物质对污染贡献同样很大,要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内饰零部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污染 浓度
下载PDF
基于汽车脚垫防滑性能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蔡白雪 罗媛媛 +2 位作者 李晓龙 张莉 王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2,共5页
本次风险评估工作选择50批次来自全国不同产地汽车脚垫产品,对其防滑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其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消费者使用存在风险的汽车脚垫产品的可能性为5.8%,由于防滑性能可能发生的伤害程度等级为"非常严重"... 本次风险评估工作选择50批次来自全国不同产地汽车脚垫产品,对其防滑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其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消费者使用存在风险的汽车脚垫产品的可能性为5.8%,由于防滑性能可能发生的伤害程度等级为"非常严重",防滑性能项目风险等级为S级,即严重风险等级。消费者在使用汽车人造革脚垫时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汽车脚垫 防滑性能 风险评估 汽车内饰材料
下载PDF
基于气流成网技术的红麻/聚丙烯汽车内饰板材的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燕燕 郑来久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4,共4页
采用气流成网技术将红麻/聚丙烯(PP)纤维开松混合后制成纤网,以针刺、热压成型工艺制造汽车内饰板材。研究了成网过程中红麻和PP纤维的混比、成网机输送帘速度和气流成网机下风机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红麻/PP纤维复合汽车内饰板材的弯曲强... 采用气流成网技术将红麻/聚丙烯(PP)纤维开松混合后制成纤网,以针刺、热压成型工艺制造汽车内饰板材。研究了成网过程中红麻和PP纤维的混比、成网机输送帘速度和气流成网机下风机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红麻/PP纤维复合汽车内饰板材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成网工艺参数:红麻/PP纤维质量比35/65、成网机输送帘速度2.5 m/min、气流成网机下风机速度900 r/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红麻/PP复合板材的弯曲强度为31.02 MPa、拉伸强度为19.98 MPa、冲击强度为1.30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聚丙烯纤维 气流成网 汽车内饰材料 性能
下载PDF
电子鼻富集装置温度补偿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程录 孟庆浩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解决电子鼻难以检测到十亿分之一量级(parts per billion, ppb)低浓度气味的问题,给出了一种电子鼻富集方案以及3种温度补偿方法。首先,设计了电子鼻富集装置以提高电子鼻检测下限。然后,针对富集后气体温度过高导致电子鼻检测和识别... 为解决电子鼻难以检测到十亿分之一量级(parts per billion, ppb)低浓度气味的问题,给出了一种电子鼻富集方案以及3种温度补偿方法。首先,设计了电子鼻富集装置以提高电子鼻检测下限。然后,针对富集后气体温度过高导致电子鼻检测和识别效果降低这一问题,给出了多元回归法、神经网络回归法以及基于这两种方法的温度补偿集成学习方法。最后,进行了电子鼻检测车内ppb级低浓度内饰材料气味的实验,用聚氨基甲酸酯(PU)皮和聚氯乙烯(PVC)皮两种材料制备实验待测气体,富集前、富集后未经温度补偿以及富集后经上述3种方法温度补偿后的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为61.14%、80.64%、91.67%、91.21%以及95.06%,验证了电子鼻富集装置以及温度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装置 电子鼻 温度补偿 集成学习 神经网络 汽车内饰材料
下载PDF
汽车内饰设计中材质的交互式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辛畅 《时代汽车》 2022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都想在国际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也不例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随之而加快,用户对于...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都想在国际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也不例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随之而加快,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逐渐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汽车内饰是人们购车时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并且在选择内饰方面更注重于其材质与质感,因此,汽车内饰的材质设计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以及其质感的表现,使消费者充分感受到材质中所蕴含的高级情感体验。基于此,本篇文章从交互式设计的含义出发,对汽车内饰的特点与内饰设计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做出系统性的研究,同时提出如何实现汽车内饰设计中材质的交互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 材质 质感
下载PDF
汽车座椅面料用超纤皮革的性能与成本效益分析
9
作者 张哲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33,共3页
分析了汽车座椅面料用超纤皮革的性能与成本效益,指出汽车内饰材料以海岛超纤皮革替代天然皮革是未来3—5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汽车内饰材料 座椅面料 超纤皮革 应用 效益分析
下载PDF
鱼雷罐新型内衬永久层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范万臣 韩宏钢 +1 位作者 杨宏强 唐永祥 《首钢科技》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分析鱼雷罐渣线部位发生漏罐现象,进行了新型内衬永久层砌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介绍了试验内衬材料的砌筑方式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鱼雷罐 内衬结构 耐火材料
下载PDF
隆莱特生态超纤皮革在汽车内饰上的应用
11
作者 张哲 《产业用纺织品》 2012年第7期38-40,共3页
生态超纤皮革是一种新型人工皮革材料。阐述了国内外汽车超纤皮革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介绍了隆莱特生态超纤皮革的优良性能及其特点。在汽车内饰的应用中,隆莱特生态超纤皮革可以替代天然皮革,在提高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同时还可降低产品... 生态超纤皮革是一种新型人工皮革材料。阐述了国内外汽车超纤皮革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介绍了隆莱特生态超纤皮革的优良性能及其特点。在汽车内饰的应用中,隆莱特生态超纤皮革可以替代天然皮革,在提高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同时还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超纤皮革 汽车内饰材料 应用 性能
下载PDF
基于Power BI和Python的汽车内饰纺织材料零件智能化管理
12
作者 袁国玉 陈岳鹏 +1 位作者 张少甫 任煜栋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为了保证企业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安全与效率,实现实验室汽车内饰纺织材料零件存储和试验设备运行信息的实时监测,提出了基于Power BI和Python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系统采用Python进行实验室汽车内饰纺织材料零件的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企业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安全与效率,实现实验室汽车内饰纺织材料零件存储和试验设备运行信息的实时监测,提出了基于Power BI和Python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系统采用Python进行实验室汽车内饰纺织材料零件的数据采集和刷新,数据采集后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完成的后台数据由PBI进行数据建模和交互式可视化分析,最后将可视化的PBI报表上传至网页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该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推动了质保实验室汽车内饰纺织材料零件检测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 纺织材料 Power BI PYTHON 数据可视化 实时监控 实验室智能管理
原文传递
In-vehicle VOCs composition of unconditioned,newly produced cars 被引量:16
13
作者 Krzysztof Brodzik Joanna Faber +1 位作者 Damian Lomankiewicz Anna Golda-Kope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052-1061,共10页
The in-vehicl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concentrations gains the attention of both car producers and us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ttempt was made to determine if analysis of ai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The in-vehicl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concentrations gains the attention of both car producers and us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ttempt was made to determine if analysis of ai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n unconditioned car cabin can be used as a quality control measure. The VOCs composition of in-vehicle air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active sampling on Carbograph 1TD and Tenax TA sorbents, followed by thermal desorption and simultaneous analysis on flame ionization and mass detector (TD-GC/FID-MS). Nine newly produced cars of the same brand and model were chosen for this study. Within these, four of the vehicles were equipped with identical interior materials and five others differed in terms of upholstery and the presence of a sunroof; one car was convertible. The sampling event took place outside of the car assembly plant and the cars tested left the assembly line no later than 24 hr before the sampling took place. More than 250 compounds were present in the samples collec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re than 160 was confirmed by comparative mass spectra analysis and 80 were confirmed by both comparison with single/multiple compounds standards and mass spectra analysis. In general, aliphatic hydrocarbons represented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VOCs (TVOC) determined. Depending on the vehicle, the concentr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varied from 12% to 27% of total VOCs. The very short period between car production and sampling of the in-vehicle air permit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ntire TVOC originates from off-gassing of interior material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xpand the knowledge of in-vehicle pollution by presenting information about car cabin air quality immediately after car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car interior materials emi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