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频交流链接技术电容充电电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政权 刘庆想 +1 位作者 李相强 王庆峰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5,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应用于脉冲功率技术的串联谐振高压充电电源,它采用了高频交流链接技术(HF AC-link),具有内部低储能、高功率密度和高功率因数等优点。电源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及零电流零电压开关条件下,分析了电源的工作过程,推出了各个... 提出一种新型的应用于脉冲功率技术的串联谐振高压充电电源,它采用了高频交流链接技术(HF AC-link),具有内部低储能、高功率密度和高功率因数等优点。电源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及零电流零电压开关条件下,分析了电源的工作过程,推出了各个模式下的电流特性及输出电压和三相交流电压变化对电流特性的影响,应用了一种新颖的电荷控制方式,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式相比传统技术显著地提高了输入的功率因数,使功率因数达到0.99,且切换角度和电流谐振周期随三相交流电压和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 高频交流链接 串联谐振
下载PDF
基于高频交流链接技术充电电源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政权 刘庆想 +1 位作者 李伟 杨贺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0-91,94,共3页
介绍了基于高频交流链接技术(HF AC-link)的串联谐振变换器,简要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1个工作周期内的3个工作过程,并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电荷分配的控制算法,其控制参数与三相交流相电压的状态和负载电压相关。最后利用现场可编... 介绍了基于高频交流链接技术(HF AC-link)的串联谐振变换器,简要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1个工作周期内的3个工作过程,并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电荷分配的控制算法,其控制参数与三相交流相电压的状态和负载电压相关。最后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控制算法和电源控制,并给出了控制器和电源整机实验波形,结果表明基于FPGA的控制器能够对输入线电流进行精确控制,输入线电流与电压同相位且成比例,实现了电网输入端的低谐波和高功率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电源 控制器 高频交流链接 串联谐振
下载PDF
三相变压器12种联接组的测定原理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亚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三相变压器联接组的测定通常采用交流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五个电压判断变压器的联接组。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这五个电压数量关系的普遍公式,使得分析、判断简便易行。
关键词 交流法 三相变压器 联接组 测定
下载PDF
高压XLPE电缆缓冲带动态导电特性与机理 被引量:7
4
作者 门业堃 张竟成 +3 位作者 郭卫 高建 李建英 俞飞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171,共9页
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电缆故障类型。缓冲层烧蚀通常在受到挤压以及吸收水分的情况下发生,因此研究压强和吸水对于缓冲层烧蚀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干燥和吸水的阻水缓冲带(简称缓冲带... 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缓冲层烧蚀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电缆故障类型。缓冲层烧蚀通常在受到挤压以及吸收水分的情况下发生,因此研究压强和吸水对于缓冲层烧蚀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干燥和吸水的阻水缓冲带(简称缓冲带)在不同压强下开展模拟实验,以获得缓冲带电流密度、电压以及交流体积电阻率在烧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缓冲带试样的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烧蚀过程中,干燥缓冲带试样的交流体积电阻率随时间逐渐升高,并出现短暂的电流激增和电压骤降的现象;吸水缓冲带试样的交流体积电阻率会出现随时间逐渐降低的过程,并且吸水后缓冲带试样的交流体积电阻率相比干燥时有所下降;当压强从1.09 kPa增加至5.45 kPa时,干燥与吸水缓冲带试样的交流体积电阻率均逐渐降低。结合缓冲带烧蚀模拟实验结果以及微观形貌特征可得出压强和吸水对缓冲带动态导电特性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 阻水缓冲带 烧蚀故障 交流体积电阻率 微观形貌 导电机理
下载PDF
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并联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权宝 唐芬 +1 位作者 陶庭欢 徐金城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3,共4页
为实现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并联系统在离网时各单元光伏(PV)剩余能量的充分利用,提出一种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系统运行的各类工况及控制目标,其次,阐述了所提策略功率协调原理,通过在光伏和交流侧(AC)下垂环节引入直流(DC)母线... 为实现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并联系统在离网时各单元光伏(PV)剩余能量的充分利用,提出一种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系统运行的各类工况及控制目标,其次,阐述了所提策略功率协调原理,通过在光伏和交流侧(AC)下垂环节引入直流(DC)母线电压箝位控制(BVCC),直流电压的控制权在储能侧DC/DC、交流侧DC/AC和光伏侧DC/DC间平滑过渡,实现光伏剩余功率单元向剩余可充电功率单元提供协调功率,从而实现并联系统各工况下光伏剩余功率的充分利用。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充分利用各单元光伏剩余能量,并具有较好的动稳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一体化变流器 交流微网 下垂环节
下载PDF
电压源型变流器并网系统多时间尺度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杜步阳 邵德军 +2 位作者 朱建行 石梦璇 徐友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547-5559,共13页
电压源型变流器(VSC)的控制环节及其与网络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VSC并网系统失稳的重要因素。而VSC的控制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具体可划分为直流电压控制(DVC)时间尺度和交流电流控制(ACC)时间尺度。现有文献大多仅针对单一时间尺度的稳定... 电压源型变流器(VSC)的控制环节及其与网络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VSC并网系统失稳的重要因素。而VSC的控制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具体可划分为直流电压控制(DVC)时间尺度和交流电流控制(ACC)时间尺度。现有文献大多仅针对单一时间尺度的稳定性问题开展研究,对于多时间尺度环节间的相互作用则鲜有涉及。对此,该文基于模式分析方法,提出衡量多时间尺度间相互作用的量化指标,揭示多时间尺度间相互作用随锁相环带宽和系统短路比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尺度模型的阻尼比和振荡频率,明确多时间尺度间相互作用对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后探讨DVC、ACC时间尺度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从物理角度对分析结果进行初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变流器 多时间尺度 直流电压控制(DVC)时间尺度 交流电流控制 (ACC)时间尺度 相互作用 模式分析
下载PDF
Embedded Control of LCL Resonant Converter Analysis, Desig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7
作者 S. Selvaperumal C. Christober Asir Rajan 《Engineering(科研)》 2009年第1期7-15,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give more insight into CCM Operation of the LCL Converter to obtain op-timum design using state-space analysis and to verify the results using PSPICE Simulation for wide variation in ...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give more insight into CCM Operation of the LCL Converter to obtain op-timum design using state-space analysis and to verify the results using PSPICE Simulation for wide variation in loading conditions. LCL Resonant Full Bridge Converter (RFB) is a new, high performance DC-DC con-verter. High frequency dc-dc resonant converter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space and radar power supplies owing to their small size and lightweight. The limitations of two element resonant topologies can be over-come by adding a third reactive element termed as modified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SRC). A three ele-ment resonant converter capable of driving voltage type load with load independent operation is presented. We have used embedded based triggering circuit and the embedded ‘C’ Program is checked in Keil Software and also triggering circuit is simulated in PSPICE Software. To compare 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hardware results and designed resonant converter is 200W and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is 50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current Mode high-frequency link MOSFET Zero-current SWITCHING RESONANT CONVERTER
下载PDF
纳米SiO2对交联聚乙烯交/直流击穿强度和耐电树枝性能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艾叶 李春阳 +3 位作者 赵洪 杨佳明 张城城 韩宝忠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31-2041,共11页
为系统地研究纳米SiO2对交联聚乙烯(XLPE)交/直流击穿强度和交/直流耐电树枝特性的影响,使用平行双螺杆分别制备了含0.5wt%和1wt%纳米SiO2的纳米SiO2/XLPE复合材料,以商用直流电缆料和普通XLPE作为参照,测试了掺杂纳米SiO2对XLPE交流电... 为系统地研究纳米SiO2对交联聚乙烯(XLPE)交/直流击穿强度和交/直流耐电树枝特性的影响,使用平行双螺杆分别制备了含0.5wt%和1wt%纳米SiO2的纳米SiO2/XLPE复合材料,以商用直流电缆料和普通XLPE作为参照,测试了掺杂纳米SiO2对XLPE交流电树枝和直流接地电树枝的引发和生长特性及交/直流击穿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商用直流电缆料的直流击穿强度与普通XLPE相近,但其直流接地电树枝的引发更困难,树枝生长也更缓慢;随着纳米SiO2添加量增大,纳米SiO2/XLPE复合材料交/直流击穿强度的作用增强,对交/直流电树枝引发的抑制作用也增强,1wt%纳米SiO2/XLPE复合材料具有显著抑制直流接地电树枝生长的效果,其直流接地电树枝引发和生长特性均优于商用电缆料;1wt%纳米SiO2/XLPE复合材料的交流击穿强度和交流电树枝起始电压均高于普通XLPE,但其对交流电树枝的生长抑制作用仅局限在电树枝生长初期,电树枝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后,1wt%纳米SiO2/XLPE复合材料中的电树枝生长速度超过普通XL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直流接地电树枝 交流电树枝 击穿强度 纳米SIO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