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Pd/c-Al_(2)O_(3)/nickel foam monolithic catalyst and its performance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被引量:1
1
作者 Hai-Long Liao Bao-Ju Wang +4 位作者 Ya-Zhao Liu Yong Luo Jie-Xin Wang Guang-Wen Chu Jian-Feng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11-319,共9页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emical industries,yet its selectivity is usually limited by the mass transfer.In this work,the enhanced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was achieved in a rotating packed ...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emical industries,yet its selectivity is usually limited by the mass transfer.In this work,the enhanced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was achieved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RPB)reactor with excellent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Aiming to be used under the centrifugal filed,a monolithic catalyst Pd/c-Al_(2)O_(3)/nickel foam suiting for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rotor of RPB reactor was prepared by the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method.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catalys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centrifugal force in the RPB.The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in the RPB reactor using the 3-methyl-1-pentyn-3-ol hydrogenation system was 3–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a stirred tank reactor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This work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nsifying the selectivity of hydrogenation process in the RPB re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lithic catalyst 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Y zeolite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 被引量:2
2
作者 Xu Yongquan Cai Lianguo +1 位作者 Shao Lei Chen Jianf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NaY Zeolite was synthesized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 (RPB) for the first time. A Si-A1 gel with a specific composition was used as the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 The as-synthesized NaY Zeolite was characterized with... NaY Zeolite was synthesized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 (RPB) for the first time. A Si-A1 gel with a specific composition was used as the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 The as-synthesized NaY Zeolite was characteriz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BET).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NaY Zeolite had a particle size of approximately 200 rim, n(SiO2)/n(Al203) ratio of 5.03, crystallinity of 96%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714 m2/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NaY Zeolite was related to the synthesis conditions (such as reactors, crystallization time and so on). The micromixing efficiency was proven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synthesis of NaY Zeolite in the high-gravity environment in R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 zeolite CRYSTALLINITY high-gravity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rotating packed bed
下载PDF
Facile Preparation of Danazol Nanoparticles by High-Gravity 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 (HGAP) Method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宏 王洁欣 +3 位作者 张海霞 沈志刚 甄崇礼 陈建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18-323,共6页
The nanoparticles of the hydrophobic drug of danazol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re facilely prepared by controlled high-gravity 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 (HGAP) process. Intensified micromixing and uniform nucl... The nanoparticles of the hydrophobic drug of danazol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re facilely prepared by controlled high-gravity 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 (HGAP) process. Intensified micromixing and uniform nucleation environment are created by the high-gravity equipment (rotating packed bed) in carrying out the 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 process to produce nanoparticles.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decreases from 55 μm of the raw danazol to 190 nm of the nanoparticles.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surface area sharply increases from 0.66 m^2·g^-1 to 15.08 m^2·g^-l. Accordingly, the dissolution rate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molecular stat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rystal form of the danazol nanoparticles remains unchanged after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high recovery ratio and continuous production capacity are highly appreciated in industry. Therefore, the HGAP method might offer a general and facile platform for mass production of hydrophobic pharmaceutical danazol particles in nanometer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gravity 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 rotating packed bed danazol nanoparticles dissolution rate
下载PDF
高黏附性Pd/SiO_(2)/NF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宇 周乐 +4 位作者 张鑫 罗勇 孙宝昌 邹海魁 陈建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3-1542,共10页
旋转填充床反应器(RPB)中液体的高速冲刷和较强的离心力容易导致整体式催化剂的涂层和活性组分从基体表面脱落造成损失,限制了整体式催化剂在RPB反应器中的应用。因此,研究整体式催化剂涂层和活性组分的黏附性,以提升催化剂在RPB反应器... 旋转填充床反应器(RPB)中液体的高速冲刷和较强的离心力容易导致整体式催化剂的涂层和活性组分从基体表面脱落造成损失,限制了整体式催化剂在RPB反应器中的应用。因此,研究整体式催化剂涂层和活性组分的黏附性,以提升催化剂在RPB反应器中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超重力喷涂法在泡沫镍(NF)基体表面负载氧化硅(SiO_(2))涂层,制备了具有高黏附性的Pd/SiO_(2(x))/NF整体式催化剂,通过超声振荡、BET、XRD、SEM和XPS等对整体式催化剂进行测试和分析。当RPB反应器的转速为1200 r/min时,整体式催化剂具有优异的黏附性能,涂层的脱落率为4%。以对硝基苯甲醚(PNA)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甲醚(PA)为探针反应,RPB反应器中Pd/SiO_(2(1200))/NF整体式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180 min时PNA转化率为98.9%。本工作可为开发高黏附性的整体式催化剂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充床反应器 整体式催化剂 黏附性 催化加氢
下载PDF
基于分子筛催化剂的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催化共热解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堂磊 雷廷宙 +2 位作者 杨延涛 刘鹏 张橹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0-40,共11页
采用双金属(Zn,Al)改性MCM-41催化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共热解制备芳香烃,并基于旋转床反应器研究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催化共热解的产物分布。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添加对热解产物的分布影响显著,在质量分数为1%的Zn和3%的Al共改性MCM-41的催化作... 采用双金属(Zn,Al)改性MCM-41催化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共热解制备芳香烃,并基于旋转床反应器研究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催化共热解的产物分布。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添加对热解产物的分布影响显著,在质量分数为1%的Zn和3%的Al共改性MCM-41的催化作用下,芳香烃(24.31%)含量最高,含氧化合物(12.37%)含量最低。旋转床催化共热解实验中,随着反应温度(500~800℃)的增加,生物油的产率逐渐下降,生物油中烯烃和含氧化合物含量的下降使得芳香烃的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催化剂添加量(1∶0~1∶10)的增加,生物油的产率逐渐减少。热解油中芳香烃的含量显著增加,烯烃和含氧化合物的含量下降。随着转速(0~20 r/min)的增加,生物油的产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生物油中芳香烃、烯烃和含氧化合物含量的最值均在15 r/min时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聚丙烯 催化共热解 产物分布 旋转床反应器
下载PDF
旋转填充床新型反应器中合成纳米CaCO_3过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玉红 陈建峰 +1 位作者 贾志谦 郑冲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利用pH计及电导率仪跟踪Ca(OH)2在旋转填充床新型反应器中的碳化过程,并探讨了G/L、N、T、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参数对碳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OH)2与CO2碳化反应生成CaCO3过程中,反... 利用pH计及电导率仪跟踪Ca(OH)2在旋转填充床新型反应器中的碳化过程,并探讨了G/L、N、T、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参数对碳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OH)2与CO2碳化反应生成CaCO3过程中,反应前期,过程速率受CO2吸收传质控制,反应后期受Ca(OH)2的溶解控制,且吸收传质控制为整个过程的关键步骤;G/L、N、T、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参数均影响碳化反应时间、产品粒径及粒径分布;利用旋转填充床新型反应器制备出平均体积当量直径为15~4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充床 反应器 碳酸钙粒子 粒径分布 纳米级
下载PDF
混合过程强化及其设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友凤 叶红齐 +1 位作者 韩凯 刘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3-599,605,共8页
流体流动和混合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离集指数是表征流体混合程度的常用参数,平均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衡量反应器内流体返混的一个量度。文中分析了反应器内流体的混合机理,介绍了两种实验测定离集指数的方法以及数学模拟法;... 流体流动和混合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离集指数是表征流体混合程度的常用参数,平均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衡量反应器内流体返混的一个量度。文中分析了反应器内流体的混合机理,介绍了两种实验测定离集指数的方法以及数学模拟法;在微观混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程与设备的强化方法,借助外界能量或改变流体流动型态和流速等方法强化流体的混合程度,总结了搅拌釜反应器、撞击流反应器、静态混合反应器、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等设备的混合机理及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程度 过程强化 搅拌釜反应器 撞击流反应器 静态混合反应器 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硫化锌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亚玲 王玉红 +1 位作者 陈建峰 甄崇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5-378,共4页
本文以硝酸锌和硫化氢气体为原料 ,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硫化锌粒子。探讨了陈化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旋转床转速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粒径与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 :陈化时间 48h ,反应物浓度 0 1mol L ,... 本文以硝酸锌和硫化氢气体为原料 ,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硫化锌粒子。探讨了陈化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旋转床转速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粒径与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 :陈化时间 48h ,反应物浓度 0 1mol L ,反应温度 45℃ ,旋转床转速 15 0 0~ 180 0r min。TEM分析表明 ,所制备的硫化锌干粉平均粒径为 42nm ,分散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 制备 纳米硫化锌 实验研究 硝酸锌 硫化氢气体 半导体
下载PDF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的微观混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欧阳朝斌 刘有智 +1 位作者 祁贵生 杨利锐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2-24,共3页
采用化学偶合法 ,对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内微观混合进行了实验研究 ,得到了转速、喷嘴间距、射流速度及浓度等因素对离集指数Xs的影响规律 ,并对其进行了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中微观混合能被极大地强化 。
关键词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 微观混合性能 研究 离集指数Xs
下载PDF
旋转填充床中合成微细晶须碳酸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万诚 陈建峰 王玉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3,37,共5页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MgCl2与H3PO4两种在旋转填充床(RPB)中促使微细晶须碳酸钙合成的晶形控制剂,单因素试验探明了各晶形控制剂条件下合成微细晶须碳酸钙的较佳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粒子长径比影响的显著性.研究表明:与常重...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MgCl2与H3PO4两种在旋转填充床(RPB)中促使微细晶须碳酸钙合成的晶形控制剂,单因素试验探明了各晶形控制剂条件下合成微细晶须碳酸钙的较佳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粒子长径比影响的显著性.研究表明:与常重力场中合成晶须碳酸钙的方法相比,RPB产生的超重力场中合成晶须碳酸钙反应温度降低约20℃、合成等物质的量晶须碳酸钙所需时间约为其他方法的1/36-1/18、粒子短轴直径达到80-250nm微细程度;使用MgCl2时只有反应温度对粒子长径比有显著影响,而使用H3PO4时反应温度、RPB转速和气体体积流量对产品粒子长径比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碳酸钙 合成 晶形控制剂 反应温度 细晶 旋转填充床 粒子 物质的量 MGCL2
下载PDF
纳米硫化锌的制备及光谱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亚玲 王玉红 甄崇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90-1893,共4页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了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X射线能谱仪(EDX)对纳米硫化锌的形貌...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了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X射线能谱仪(EDX)对纳米硫化锌的形貌、结构、组成和光谱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粒子为球形,平均粒径为42 nm;XRD图谱表明纳米硫化锌呈现较好的闪锌矿晶型;XPS能谱表明纳米硫化锌的S(2p)的电子结合能为162.6 eV,Zn的2p3/2,2p1/2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1021.4,1044.6 eV。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纳米硫化锌在400-4000 cm^-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红外透过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纳米硫化锌在200-340 nm的紫外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其禁带宽度为3.57 eV。EDX能谱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具有较高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 纳米材料 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 光谱分析
下载PDF
超重力场强化固-液界面光催化反应过程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文 全学军 +3 位作者 项锦欣 张莉 叶长英 丁明亮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1-207,共7页
根据固定床光催化反应过程存在界面传质限制和激发光传递等问题,提出了超重力技术强化固-液界面光催化反应过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强化固-液界面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液膜厚度,此值约130μm。当催化剂表面液膜厚度... 根据固定床光催化反应过程存在界面传质限制和激发光传递等问题,提出了超重力技术强化固-液界面光催化反应过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强化固-液界面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液膜厚度,此值约130μm。当催化剂表面液膜厚度低于此值时,光催化过程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但当液膜厚度小于约60μm后,超重力强化光催化过程的效果就不太明显了。当催化剂表面上平均液膜厚度低于临界值时,光催化降解过程的速率常数与转盘转速和平均半径成正比,与进料流量和流体运动粘度的平方根成反比。提出了预测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的模型,且理论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固定床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旋转床 光催化反应器 光催化降解 二氧化钛 固定化膜
下载PDF
秸秆生物质旋转床反应器热解载气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永 韦林 +1 位作者 王德成 王光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05-310,共6页
为研究旋转床反应器在不同载气条件下的秸秆生物质热解影响,在无载气、以尾气作为载气、以N2作为载气的情况下,进行了秸秆生物质在旋转床反应器中的热解反应。分别收集了生物炭、生物油以及合成气,进行了产量测算;对生物炭进行了热值与... 为研究旋转床反应器在不同载气条件下的秸秆生物质热解影响,在无载气、以尾气作为载气、以N2作为载气的情况下,进行了秸秆生物质在旋转床反应器中的热解反应。分别收集了生物炭、生物油以及合成气,进行了产量测算;对生物炭进行了热值与元素分析,对生物油进行了热值、含水率和元素分析;分析了合成气有机物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通尾气能够减少生物炭产率,增加生物油产率,并且生物炭的热值、含碳量较高,分别为22.99 MJ/kg、51.24%;生物油的含水率降低30.45%、有机物质量分数升高11.11%,但是生物油的热值下降,合成气中轻质有机物质量分数最高,为67.04%;尾气能够更加快速带走热解气或者参与热解的二次反应,生物质反应最充分,能够增加H的活性,减少水含量,但是无法去除氧元素,氧元素保留在生物油中;通N2能够减少生物炭产率,增加生物油产率,并且生物炭的热值较高,为22.28 MJ/kg,含碳量较高,为55.86%,生物油的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变化不大,但是生物油的热值升高到12.25 MJ/kg;合成气中轻质有机物质量分数最小,为64.07%;通N2能够减少热解二次反应的发生,热解气能够快速离开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旋转床反应器 热解 载气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合成微细针状碳酸钙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万诚 王玉红 陈建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0-564,共5页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在旋转填充床(RPB)反应器中,以Ca(OH)2-CO2为反应物系,MgCl2作为晶形控制剂,合成出了短轴为80~200nm、长径比为12~20且短轴及长径比分布较窄的微细针状碳酸钙,并对Ca(OH)2初始浓度、气液比、旋转床转速、反应温...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在旋转填充床(RPB)反应器中,以Ca(OH)2-CO2为反应物系,MgCl2作为晶形控制剂,合成出了短轴为80~200nm、长径比为12~20且短轴及长径比分布较窄的微细针状碳酸钙,并对Ca(OH)2初始浓度、气液比、旋转床转速、反应温度以及MgCl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a(OH)2初始浓度为6.0%~7.5%、气液比为0.08~0.2、旋转床转速为900~1200r.min-1、反应温度为55~75℃、MgCl2浓度为2.0%~6.0%时能稳定地生成微细针状文石型碳酸钙.合成等量的针状碳酸钙,超重力反应结晶法所需碳化时间约为文献值的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针状碳酸钙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 旋转填充床 合成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器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申红艳 刘有智 朱芝敏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8,31,共6页
从强化微观混合和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新型的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反应器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镁离子初始浓度、反应物浓度比、超重力因子、液体流... 从强化微观混合和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新型的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反应器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镁离子初始浓度、反应物浓度比、超重力因子、液体流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形貌、粒径分布、晶相结构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镁离子初始浓度为0.75 mol/L、反应物浓度比[c(Mg^(2+))∶c(OH^-)]为1∶2、超重力因子为71、液体流量为40 L/h、反应温度为60℃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镁呈六方片状,纯度高,晶粒尺寸为15.9 nm,粒度分布均匀,具有较完整的六方晶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器 旋转填料床 氢氧化镁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材料的工业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姬泓巍 徐环 +1 位作者 辛惠蓁 宁霞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4-640,共7页
该文对目前工业上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一步碳化法、两步碳化法、多段喷雾碳化法、旋转填充床碳化反应器碳化技术制备链形、纺锤形、球形。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一步碳化法 两步碳化法 喷雾碳化法 旋转碳床法
下载PDF
动态膜分离式固定化酶反应器操作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宏吉 王晓静 +1 位作者 金鼎五 聂清德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在开发研制的动态膜分离式固定化酶反应器(DMIR)上进行了不同操作形式的连续酶解反应实验, 证明了DMIR具有多功能性,并得到了实验范围内的DMIR的最适操作条件。
关键词 旋转床 动态膜分离式固定化酶反应器 操作性能
下载PDF
三种反应器微观混合性能的对比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海红 欧阳朝斌 刘有智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3年第6期31-33,共3页
介绍了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和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三种反应器的原理;采用化学偶合法,对三种反应器的微观混合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的微观混合性优于其它两种反应器。
关键词 旋转填料床 撞击流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反应器 微观混合 离集指数 化学偶合法
下载PDF
超重力氧化-真空脱气法从一次钌盐酸溶液中赶锇 被引量:3
19
作者 章德玉 刘伟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91-1195,共5页
研究了超重力氧化-真空脱气方法从一次钌盐酸吸收液中选择性氧化-真空脱气赶锇,以反应温度、H2O2反应用量、液体流量和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反应器(RPBR)转速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考察了各因素对赶锇效率影响的程度。实... 研究了超重力氧化-真空脱气方法从一次钌盐酸吸收液中选择性氧化-真空脱气赶锇,以反应温度、H2O2反应用量、液体流量和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反应器(RPBR)转速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考察了各因素对赶锇效率影响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赶锇率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H2O2反应当量倍数>反应温度>液体流量>RPBR转速。这为RPBR高效氧化-真空脱气赶锇、制备含锇量为ppm级的钌盐酸溶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反应器 氧化 真空脱气 赶锇率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ZnS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亚玲 王玉红 甄崇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7-899,共3页
本文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硫化锌粒子,以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初始pH值、RPBR转速、气液流量比为影响因素,分别选取2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考察了各因素对产品粒径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品粒径影响的显著性顺序... 本文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硫化锌粒子,以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初始pH值、RPBR转速、气液流量比为影响因素,分别选取2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考察了各因素对产品粒径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品粒径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反应温度>气液流量比>RPBR转速>初始pH值>反应物浓度。其中,反应温度和气液流量比对产品粒径有显著影响,RPBR转速和初始pH值对产品粒径有一定影响,而反应物浓度则基本无影响。这为制备可控粒径的纳米ZnS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硫化锌 制备 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