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tope Design on Stability of Hanging Wall Decline in Cibaliung Underground Gold Mine 被引量:1
1
作者   Purwanto +3 位作者 Hideki Shimada Takashi Sasaoka Ridho K. Wattimena Kikuo Matsu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3年第10期1-8,共8页
Cibaliung Underground Gold Mine applies cut and fill mining method to optimize ore production and maintain underground stability. Existing 5 m × 5 m height and width of stope geometry has a potential new design t... Cibaliung Underground Gold Mine applies cut and fill mining method to optimize ore production and maintain underground stability. Existing 5 m × 5 m height and width of stope geometry has a potential new design to increase production of gold due to variety of thick ore, however serious shotcrete failures often occur in hanging wall decline.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pe design and stability of hanging wall decline. The analysi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under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ibaliung area. The impact of stope design on decline stability was analyzed by using numerical methods. The impact factors such as different rock mass, size of stope, and distance between stope and hanging wall decline were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ability especially stability on hanging wall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pe HANGING WALL DECLINE Cut and fill Cibaliung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tope Stability in Underground Mine;Hermyingyi (Sn-W Deposit) Mine in Myanmar 被引量:1
2
作者 Cho Thae Oo Takashi Sasaoka +3 位作者 Hideki Shimada Akihiro Hamanaka Tun Naing Dyson Moses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order to extend underground mining operations and extract deeper deposit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in-Tungsten (Sn-W) for industry and its m...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order to extend underground mining operations and extract deeper deposit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in-Tungsten (Sn-W) for industry and its market price has created a motivation for mining companies to extract deep-seated Sn-W ore deposits in Myanmar. Thus,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openings, especially, the stope with considering the mining methods. To meet the objective, FLAC<sup>3D</sup> 5.0 simulation was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stope under different stress ratios, 0.5, 1.0, and 1.5 for two types of underground mines;Open stoping and Cut and Fill stop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k of instability of stope is high under the stress ratio of <em>K</em> = 0.5 than that of <em>K</em> = 1.0 and <em>K</em> = 1.5 in both mining methods. However, the stability of the stope in open stope method is lower than that of cut-and-fill method obviously. This result shows that the appropriate mining method has to be selected for extraction of Sn-W deposit carefully in terms of the balance of safety and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W Deposit Stress Ratio Open stope Cut-and-fill stope FLAC3D Simulation
下载PDF
地下矿山新型浮箱式膏体充填接顶技术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康国华 白龙剑 +5 位作者 王洪江 严庆文 刘猛 陈冲 熊有为 刘家明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膏体充填后充填体存在一定下沉量和自流坡度角,导致充填接顶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提升窄长形下向进路式采场的充填接顶效果,避免顶板暴露面积过大而失稳,提出浮箱式点柱接顶技术。分析了浮箱式点柱的承载机理,量化了浮箱尺寸、强度和排... 膏体充填后充填体存在一定下沉量和自流坡度角,导致充填接顶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提升窄长形下向进路式采场的充填接顶效果,避免顶板暴露面积过大而失稳,提出浮箱式点柱接顶技术。分析了浮箱式点柱的承载机理,量化了浮箱尺寸、强度和排间距计算方法。开展现场实验,探究浮箱在高黏度料浆中能否浮起问题。结合该技术在云南某铅锌矿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和接顶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浮箱可在高黏度料浆中浮起,且部分凸出充填体,对顶板形成有效支撑。采用该技术的实验采场顶板对充填体浮箱的压力约为0.65 MPa。采用浮箱式点柱接顶技术可以形成充填体-浮箱式点柱共同支护体系,提升顶板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安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路式充填采矿法 充填接顶 浮箱 工业实验
下载PDF
柿树底金矿高阶段大跨度老旧隐蔽采空区安全治理实践
4
作者 王洪涛 李永旺 +5 位作者 张毅恒 马能飞 高锋辉 冯东洲 李帅 胡博怡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复杂老旧隐蔽采空区的治理一直是空场法开采矿山面临的重大难题。柿树底金矿为了解决大面积、多中段、已塌陷老旧隐蔽采空区的安全治理问题。方法:通过采空区禀赋特征调查,开展了高阶段大跨度塌陷采空区似膏体非胶结充填治理技术... 目的:复杂老旧隐蔽采空区的治理一直是空场法开采矿山面临的重大难题。柿树底金矿为了解决大面积、多中段、已塌陷老旧隐蔽采空区的安全治理问题。方法:通过采空区禀赋特征调查,开展了高阶段大跨度塌陷采空区似膏体非胶结充填治理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实践。结果:采用非胶结全尾砂充填治理采空区,消除了老旧隐蔽采空区的安全隐患、防止了地表的继续沉降和塌陷、避免了大规模地压灾害事故。结论:非胶结全尾砂充填治理采空区研究对于减少矿山运营成本、实现矿山固废零排放具有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国内广大空场法开采矿山的采空区治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场法 老旧隐蔽采空区 充填治理 非胶结充填 采空区治理
下载PDF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多源信息融合稳定性评价模型
5
作者 张泽群 钟文 +4 位作者 杨华泽 周伶杰 林圣杰 毛基腾 赵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4-904,共11页
针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评价指标因素概率分配过程和权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环境、岩体质量、力学响应指标、声发射参数特征和几何形态5类信息源的影响,建立了涵盖17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人工矿柱(... 针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评价指标因素概率分配过程和权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环境、岩体质量、力学响应指标、声发射参数特征和几何形态5类信息源的影响,建立了涵盖17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多源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确立了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D-S证据理论的识别框架及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通过引入正态隶属度函数及改进的K-L距离对指标因素概率分配和权重分配进行优化,构建了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多源信息融合的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评价模型。选取某分段空场嗣后充填开采矿山5个典型人工矿柱(充填体)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源信息融合稳定性评价等级分别为AP-2、AP-3和AP-5(Ⅱ级)>AP-4(Ⅲ级)>AP-1(Ⅳ级),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前期位移、声发射现场监测分析评价和数值模拟分析评价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有效性。该模型为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人工矿柱(充填体) 多源信息融合 稳定性评价模型 D-S证据理论 隶属度函数
下载PDF
基于深孔延期爆破应力场的边孔距的研究
6
作者 姚炳金 牛明远 +3 位作者 曾令峰 郭文康 林日宗 楼晓明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解决地下矿房大直径深孔延期爆破导致矿房两侧充填体的破坏问题,需对延期爆破产生的应力场进行研究,以确定合理的边孔距与孔间延期时间。根据应力波传播和衰减规律,确定了产生复杂应力场的前后起爆孔距、延期时间和边孔距。基于矿山... 为解决地下矿房大直径深孔延期爆破导致矿房两侧充填体的破坏问题,需对延期爆破产生的应力场进行研究,以确定合理的边孔距与孔间延期时间。根据应力波传播和衰减规律,确定了产生复杂应力场的前后起爆孔距、延期时间和边孔距。基于矿山实际情况,根据波动学理论分析了两孔延期爆破产生的应力波在被爆岩体和充填体内的叠加,取得了两孔延期爆破的应力场函数解析式,结合Mises准则,确定了在相同孔间距、延期时间的情况下,不同边孔距离的情况下被爆岩体的崩落范围以及充填体的破坏范围。通过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6个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方案下炸药起爆后,在被爆岩体和充填体内选取应力临界点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边孔距大于裂隙区范围时,不同边孔距对被爆岩体的崩落范围几乎无影响;适当的增大边孔距可以能够有效降低应力波对充填体造成的破坏。最后,对4组爆破参数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得到了优化后的爆破参数为:同侧两孔间距2.0 m,前后起爆孔延期9 ms,边孔距1.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深孔爆破 延期爆破 爆破应力场 边孔距 充填体
下载PDF
软破矿岩条件下胶结充填法转分段崩落法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鲁旭 谭宝会 +3 位作者 龚臻 粟登峰 张刚刚 胡颖鹏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5-915,共11页
金川集团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充填采场发生失稳事故后,采矿方法由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时,面临着软破矿岩条件下覆盖层形成和采场稳定性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这2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金川集团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充填采场发生失稳事故后,采矿方法由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时,面临着软破矿岩条件下覆盖层形成和采场稳定性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这2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崩落法首采分段回采工作的进行,采场复合顶板经历了破坏裂纹萌生、零星散块冒落、拱形批量冒落和柱塞状整体冒落等阶段,当首采分段回采结束时,顶板复合岩层冒落能够为崩落法采场提供足够厚度的覆盖层,且在崩落法采动地压下软破矿岩采场能够保持稳定。现场工业试验表明,在崩落法采场首采分段采用“阶梯式退采均匀扩展采空区+总量控制出矿”的技术方案,能够安全、高效地形成覆盖层,并通过增补“钢拱架+钢筋网+锚杆”的技术方案,解决在崩落法采动地压下维持破碎矿岩采场稳定性的问题,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西二采区的扩大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胶结充填法 软破矿岩 覆盖层 采场稳定性 龙首矿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柱回采方案优选
8
作者 高聪 黄德镛 +3 位作者 贾子月 吕世玮 刘孙政 郭琦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针对国内某铅锌矿深部采场中所遗留的高品位矿柱为工程背景,旨在寻找一种适用于此深部采场所遗留矿柱的高效且安全的回采方案。为此,采用了未确知测度理论,初选出三种矿柱回采方案,并选取采场生产能力等6个指标为定量指标以及机械化程度... 针对国内某铅锌矿深部采场中所遗留的高品位矿柱为工程背景,旨在寻找一种适用于此深部采场所遗留矿柱的高效且安全的回采方案。为此,采用了未确知测度理论,初选出三种矿柱回采方案,并选取采场生产能力等6个指标为定量指标以及机械化程度等3个定性指标共9个指标建立单指标测度函数,对三个方案进行综合评判。经过分析计算,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方案一)的优越度为2.27,属于Ⅱ级;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方案二)的优越度为2.55,属于Ⅰ级;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方案三)的优越度为2.23,属于Ⅱ级。因此,方案优越度排序为:方案二>方案一>方案三。结果表明,方案二为最优的回采方案,能够高效且安全地回采深部采场中所遗留的高品位矿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采场 回采方案优选 未确知测度理论 残矿资源 矿柱回采:充填法
下载PDF
某采场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结构参数研究
9
作者 肖欢 李绍斌 +3 位作者 刘银 周宗红 张晶 侯廷凯 《云南冶金》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越大,回采效率越高,但过大的结构参数使采场稳定性难以保证,该方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重点应集中于进路断面尺寸的优选。通过经数值模拟和Mathews稳定性图解法分析,从经济、合理开采资源方面出发... 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越大,回采效率越高,但过大的结构参数使采场稳定性难以保证,该方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重点应集中于进路断面尺寸的优选。通过经数值模拟和Mathews稳定性图解法分析,从经济、合理开采资源方面出发,最终推荐进路断面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 数值模拟 Mathews 断面尺寸
下载PDF
某铜矿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10
作者 尹裕 黄开飞 郭振鹏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6期40-44,共5页
某铜矿经过多年开采,采场结构参数未及时改进,导致矿山生过程中存在安全性差、开采效率低等问题。为了保证矿山采空区安全稳定,合理提升生产效益,通过拓展Mathews稳定图法及数值模拟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拓展Mathews... 某铜矿经过多年开采,采场结构参数未及时改进,导致矿山生过程中存在安全性差、开采效率低等问题。为了保证矿山采空区安全稳定,合理提升生产效益,通过拓展Mathews稳定图法及数值模拟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拓展Mathews稳定图法确定采场顶板稳定性水力半径为4.4 m,采场边帮稳定性水力半径为10.0 m。结合位移、塑性区云图,在间柱宽度为10 m时,内部塑性区存在连通现象,不利于采场长期稳定,间柱宽度应在12 m以上。采场长度为40 m、边帮高度为40 m时,建议采场宽度为10 m,间柱宽度为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Mathews稳定图法 采场结构参数 数值模拟 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
下载PDF
红岭铅锌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1
作者 张建伟 赵江波 姚景亮 《黄金》 CAS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为确定红岭铅锌矿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合理采场结构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顶板厚度分别为3 m、5 m、7 m和10 m,采场长度分别为20 m、30 m、40 m和60 m的16种工况进行了研究,对比了顶板厚度为3 m情况下各工况的应力、... 为确定红岭铅锌矿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合理采场结构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顶板厚度分别为3 m、5 m、7 m和10 m,采场长度分别为20 m、30 m、40 m和60 m的16种工况进行了研究,对比了顶板厚度为3 m情况下各工况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红岭铅锌矿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顶板厚度3 m,采场长度35 m时,采场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凿岩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 采场结构参数 顶板厚度 采场长度 采区稳定性
下载PDF
某铜镍矿两步骤嗣后充填回采地压分布与采场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曹聪 秦秀山 +2 位作者 于世波 王虎强 曹雪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7-303,共7页
在金属矿山开展两步骤嗣后充填回采过程中,围岩应力平衡状态多次重新分布,易诱发岩体失稳破坏等地压显现问题,为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以某铜镍矿急倾斜厚大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体结构面现场调查,对矿山各中段围... 在金属矿山开展两步骤嗣后充填回采过程中,围岩应力平衡状态多次重新分布,易诱发岩体失稳破坏等地压显现问题,为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以某铜镍矿急倾斜厚大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体结构面现场调查,对矿山各中段围岩赋存特征与典型工程地质岩组的岩体质量情况进行有效探查与分级评价;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构建矿山三维工程地质模型,获得了各中段两步骤嗣后充填回采过程的应力场、位移场分布规律与塑性破坏特征。依据矿山开采现状及现有研究成果,开展采场稳定性评价,实现对矿山地压显现区域的准确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各中段围岩主要发育为3组优势节理,发育程度为中等-密集;3种典型地质岩组的岩体质量Q平均值分别为3.95、8.03、6.81,且随埋深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受开采扰动影响,各中段采场的应力、位移与塑性破坏区域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且二步骤回采的地压活动特征比一步骤更加显著。针对两步骤嗣后充填回采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难题,将研究成果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对采场稳定状态的精准识别与评价。研究成果对于矿山围岩风险判别与地压管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骤嗣后充填 地压分布 采场稳定性 数值模拟 金属矿山
下载PDF
某矿山崩落法转充填法采场跨度确定及隔离矿柱回采
13
作者 钟美林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1期94-97,共4页
某矿山计划将原有的崩落采矿法转变为充填采矿法,为避免2种采矿方法回采区域相互影响,在2种采矿方法之间留设一定厚度的矿柱作为隔离矿柱。由于相关工程矿山前期已布置施工完毕,现留设了厚度为11.25 m的隔离矿柱;为最大化利用现有条件,... 某矿山计划将原有的崩落采矿法转变为充填采矿法,为避免2种采矿方法回采区域相互影响,在2种采矿方法之间留设一定厚度的矿柱作为隔离矿柱。由于相关工程矿山前期已布置施工完毕,现留设了厚度为11.25 m的隔离矿柱;为最大化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分别建立隔离层矿柱及采场跨度为12,13,14,15 m的三维模型,开展隔离矿柱下不同跨度的采场顶板稳定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厚度的隔离矿柱下采场的合理跨度不应超过13 m,并基于隔离矿柱开采技术条件,提出矿石价格高时选择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矿石价格低时选择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法 充填法 采场跨度 隔离层厚度 采场稳定性
下载PDF
轻质吸能类膏体充填采矿法在深部急倾斜薄矿体开采中的应用
14
作者 吴枝亮 姜永恒 《黄金》 CAS 2024年第7期26-30,共5页
针对夹皮沟金矿采用硐室内取料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的生产能力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采场地压显现频繁等问题,根据夹皮沟金矿深部急倾斜薄矿体的赋存特点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轻质吸能类膏体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取消了原有的采场内... 针对夹皮沟金矿采用硐室内取料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的生产能力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采场地压显现频繁等问题,根据夹皮沟金矿深部急倾斜薄矿体的赋存特点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轻质吸能类膏体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取消了原有的采场内取料硐室,简化了回采工序,降低了回采作业循环,同时轻质吸能类膏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较好地支撑采场上下盘围岩,确保采场的稳定,提高采场作业安全。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工艺,平均采场生产能力为20.66 t/d,提高了47.25%;采矿损失率由12%降低到3.5%,矿石贫化率由8.6%降低到4.2%。效果较好,可供同类型矿山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急倾斜薄矿体 轻质吸能类材料 膏体充填 充填采矿法 数值模拟 采场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3Dmine的采空区治理工程实践
15
作者 时传龙 《黄金》 CAS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通过对某金矿采空区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利用3Dmine软件建立了该金矿采空区+巷道三维数字模型,准确获得了各中段采空区的实际边界和采空区形态等相关信息。针对采空区情况,结合矿区生产实际,经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空区治理方案,即:对... 通过对某金矿采空区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利用3Dmine软件建立了该金矿采空区+巷道三维数字模型,准确获得了各中段采空区的实际边界和采空区形态等相关信息。针对采空区情况,结合矿区生产实际,经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空区治理方案,即:对矿区已经贯通连成一体的采空区群/塌陷坑(四中段以上)采用地表废石充填,四中段未贯通的采空区采用中深孔强制崩落顶板,将上部自地表“灌入”的废石充填到采空区,同时采取密闭隔离的方式联合治理;对于其余地段的采空区,已经结束回采且无法进入的区域采取在中段石门密闭隔离的方式进行治理,尚在开采的其他采空区采取施工措施工程进行坑内毛石回填并密闭隔离方式治理。通过多项措施的综合运用,彻底消除了发生大面积地压活动并引起地面塌陷的隐患,为井下正常生产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空场采矿法 采空区治理 3Dmine软件 地压控制 废石充填 崩落法
下载PDF
三山岛金矿西山深部北区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16
作者 王云生 《黄金》 CAS 2024年第9期17-22,共6页
为优化三山岛金矿西山深部北区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基于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初步选择了10种采场结构参数,利用ABAQUS软件对10种采场结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再结合模糊数学方法对10种模拟结果进行优化。经过综合对比分... 为优化三山岛金矿西山深部北区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基于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初步选择了10种采场结构参数,利用ABAQUS软件对10种采场结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再结合模糊数学方法对10种模拟结果进行优化。经过综合对比分析,推荐方案2作为三山岛金矿西山深部北区SL06154盘区采场的结构参数,即一步进路采场宽度8 m,二步进路采场宽度6 m,进路采高4.5 m,采用隔一采一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体 上向进路 充填采矿法 数值模拟分析 采场结构参数 模糊数学
下载PDF
矿岩软破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分析
17
作者 李靖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6期127-130,共4页
缓倾斜中厚矿体因其特有的地质和力学特点,为煤矿开采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矿岩的软破效应是1种非线性力学行为,对煤层的稳定性和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开采方法在该地质环境下效果较差,需要重新审视和研发新的开采策略。因此,深... 缓倾斜中厚矿体因其特有的地质和力学特点,为煤矿开采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矿岩的软破效应是1种非线性力学行为,对煤层的稳定性和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开采方法在该地质环境下效果较差,需要重新审视和研发新的开采策略。因此,深入研究了缓倾斜中厚矿体的特性,并对不同的开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煤矿开采提供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开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方法 厚矿体 分条连续回采充填法 矿岩特征
下载PDF
晶鑫煤业3131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实践
18
作者 白悦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98-101,共4页
为解决晶鑫煤业3131工作面煤炭资源采出率低、巷道掘进工程量大的难题,结合巷旁充填支护优势,以及巷道原支护方案现场应用情况,对充填体及沿空巷道支护方案重新进行了设计。应用新设计的方案,通过现场围岩变形监测,得到巷道顶底板移近... 为解决晶鑫煤业3131工作面煤炭资源采出率低、巷道掘进工程量大的难题,结合巷旁充填支护优势,以及巷道原支护方案现场应用情况,对充填体及沿空巷道支护方案重新进行了设计。应用新设计的方案,通过现场围岩变形监测,得到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最大值分别为126 mm、98 mm,浅基点、深基点累计离层量分别为24 mm、17 mm,巷道围岩整体变形量相对较小,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巷旁充填 沿空留巷 围岩变形
下载PDF
红牛铜矿超前切顶下向大直径深孔落矿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的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李雪澜 施伟江 李晓斌 《有色矿冶》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根据红牛铜矿东部KT2、KT2-1矿段采用的超前切顶下向大直径深孔落矿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矿工艺特点,通过结合当期生产试验阶段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工艺的优缺点和采矿方法的应用以及现场实践应用情况分析,对矿山今后开采积累了大量... 根据红牛铜矿东部KT2、KT2-1矿段采用的超前切顶下向大直径深孔落矿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矿工艺特点,通过结合当期生产试验阶段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工艺的优缺点和采矿方法的应用以及现场实践应用情况分析,对矿山今后开采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深孔 采矿方法 嗣后充填 采场布置 崩矿方式
下载PDF
基于FLAC^(3D)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点柱参数研究
20
作者 张应平 孙进辉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中留设点柱的尺寸与间距对矿山的生产有较大影响,不合理的点柱参数会影响回采的安全性及采场的经济技术指标,因此留设点柱参数的合理选取是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成功应用的关键。文章以大红山铜矿西... 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中留设点柱的尺寸与间距对矿山的生产有较大影响,不合理的点柱参数会影响回采的安全性及采场的经济技术指标,因此留设点柱参数的合理选取是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成功应用的关键。文章以大红山铜矿西矿段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点柱留设参数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其最优参数为点柱尺寸4 m×5 m,点柱跨度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点柱留设参数 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