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5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elerated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Mg-Mn-based magnesium alloys based on novel bayesian optimiz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xi Mi Lili Dai +4 位作者 Xuerui Jing Jia She Bjørn Holmedal Aitao Tang Fusheng Pan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50-766,共17页
Magnesium(Mg),being the lightest structural metal,holds immense potential fo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and cost-effective Mg alloys is crucial to further advancing ... Magnesium(Mg),being the lightest structural metal,holds immense potential fo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and cost-effective Mg alloys is crucial to further advancing their commercial utilization.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machine learning(ML)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the“data-driven''approach for alloy design has provided new perspectiv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Mg alloys.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regression-based Bayesian optimization active learning model(RBOALM)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Mg-Mn-based wrought alloys.RBOALM employs active learning to automatically explore optimal alloy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within predefined ranges,facilitating the discovery of superior alloy combinations.This model further integrates pre-established regression models as surrogate functions in Bayesian optimization,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precision of the design process.Leveraging RBOALM,several new high-performance alloy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signed and prepared.Notably,after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ing of the designed alloys,the Mg-2.1Zn-2.0Mn-0.5Sn-0.1Ca alloy demonstrates exceptio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including an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406 MPa,a yield strength of 287 MPa,and a 23%fracture elongation.Furthermore,the Mg-2.7Mn-0.5Al-0.1Ca alloy exhibits an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211 MPa,coupled with a remarkable 41%fracture elon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n-based alloys high-performance Alloy design Machine learning Bayesian optimization
下载PDF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or GPU-Based Parallel Programming Models in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2
作者 Shuntao Tang Wei Chen 《信息工程期刊(中英文版)》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This study embarks on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within GPU-based parallel programming models,pivotal for advancing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Emphasizing the transition of GPUs from g... This study embarks on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within GPU-based parallel programming models,pivotal for advancing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Emphasizing the transition of GPUs from graphic-centric processors to versatile computing units,it delves into the nuanced optimization of memory access,thread management,algorithmic design,and data structures.These optimizations are critical for exploiting the parallel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of GPUs,addressingboth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and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s.By integrating advanced strategies such as memory coalescing,dynamic scheduling,and parallel algorithmic transformations,this research aims to significantly elevat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throughput.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potential of optimized GPU programming to revolutionize computational tasks across various domains,highlighting a pathway towards achieving unparalleled processing power and efficiency in HPC environments.The paper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he academic discourse on GPU optimization but also provides actionable insights for developers,fostering advancements i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GPU-Based Parallel Programming Models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下载PDF
直接空气捕碳(DAC)的成本评估预测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周爱国 余晓洁 +4 位作者 贺红旭 夏菖佑 孙雨萌 刘牧心 梁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197,共13页
直接空气捕碳技术能够从大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为了定量评估和预测中国DAC技术的成本,采用自上而下的工程经济分析方法构建了DAC成本分析及预测模型,并选取基于液体吸收工艺(L-DAC)和固体吸附工艺(S-D... 直接空气捕碳技术能够从大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为了定量评估和预测中国DAC技术的成本,采用自上而下的工程经济分析方法构建了DAC成本分析及预测模型,并选取基于液体吸收工艺(L-DAC)和固体吸附工艺(S-DAC)的DAC技术,对不同规模情景、技术路径、能源类型下的DAC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部署规模是影响DAC成本的关键因素。到2060年时,若中国DAC的CO_(2)捕集规模仅为0.3亿t/a,则L-DAC和S-DAC的CO_(2)去除成本将分别达到1037~1838元/t和869~922元/t;若部署规模达到3亿t/a,碳去除成本将分别降至729~1237元/t和543~580元/t;若部署规模达到6亿t/a,碳去除成本将进一步降至655~1102元/t和472~505元/t。能源相关的碳排放会降低DAC从空气中去除CO_(2)的效率,造成DAC碳去除成本上升。其中,当使用核电、光伏、风电和水电等非化石能源供能时,DAC碳去除成本在捕集成本的基础上略微增加;当使用电网或外购热供能时,DAC碳去除成本的增加较为明显。到2060年,使用光伏供能比其他供能方式更具成本优势。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建议尽早实施DAC技术的规模化示范工程,稳步扩大DAC应用规模,通过规模效应、工程优化降低DAC成本;建议DAC工厂因地制宜选择非化石能源供能,以降低碳去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碳 成本 成本预测模型 dac
下载PDF
一种16位电流舵DAC的高精度前台校准方法
4
作者 张妍 蒲佳 +2 位作者 何善亮 何浩江 曹文涛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基于28 nm CMOS工艺,采用一种高精度的前台校准技术设计了一款16 bit电流舵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电路。该前台校准算法对16 bit数据对应的所有电流源进行校准,并且使用的电流源只有两种大小,降低校准难度的同时... 基于28 nm CMOS工艺,采用一种高精度的前台校准技术设计了一款16 bit电流舵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电路。该前台校准算法对16 bit数据对应的所有电流源进行校准,并且使用的电流源只有两种大小,降低校准难度的同时也提升了校准的精度。该校准电路引入了两种校准补充电流,分别用于温度和输出电流变化引起电流源失配的补偿,进一步减小了DAC电流源的失配,有效提高了DAC的整体性能。采用校准后,在-40~85℃温度范围内,微分非线性≤0.8 LSB,积分非线性≤2.0 LSB,200 MHz输出信号下无杂散动态范围≥75.3 dB。该校准方法提高了DAC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校准 前台校准 电流源失配 电流舵dac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段电阻的低功耗电流舵DAC
5
作者 刘照 赵俊杰 +3 位作者 钟国强 徐宁 杨吉城 常玉春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基于SMIC 180 nm标准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面积仅为320μm×150μm的10 bit分段式电流舵数模转换器(DAC)。该设计采用“5+5”式分段,通过电阻实现高位子DAC的量化阶梯,从而减小高位子DAC所需电流。与原始的电阻量化结构相比,改变电... 基于SMIC 180 nm标准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面积仅为320μm×150μm的10 bit分段式电流舵数模转换器(DAC)。该设计采用“5+5”式分段,通过电阻实现高位子DAC的量化阶梯,从而减小高位子DAC所需电流。与原始的电阻量化结构相比,改变电流流向,节约了一半的电流源数量。同时通过校准电阻的方式,有效校准了结构中存在的特殊非理想特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分段电流舵DAC微分非线性(DNL)和积分非线性(INL)最大值分别为0.09 LSB和0.34 LSB,无散杂动态范围为64.52 dB,功耗为8.58 mW。与传统结构相比,该结构面积减小约80%,有效减小分段式电流舵DAC的功耗以及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式 电流舵dac 低功耗 校准
下载PDF
基于DAC阵列的光交叉芯片控制驱动系统
6
作者 欧阳傲奇 吕昕雨 +5 位作者 许馨如 曾国宴 尹悦鑫 李丰军 张大明 郜峰利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为标定光交叉芯片驱动电压,控制光交叉芯片实现光路由功能,提出并搭建了基于多通道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阵列的控制驱动电路系统。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模块、多路驱动电路模块及上位机控制模块构成。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具有... 为标定光交叉芯片驱动电压,控制光交叉芯片实现光路由功能,提出并搭建了基于多通道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阵列的控制驱动电路系统。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模块、多路驱动电路模块及上位机控制模块构成。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具有调校简单、可双极性输出、输出路数多、加电精确度较高的特点,解决了当前驱动电路工作繁琐、加电极性单一、加电路数少、精度差的问题。上位机控制模块除了可控制驱动电路施加控制电压外,还可接收来自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光功率信号作为控制驱动系统的反馈信号。通过分析控制电压与光功率之间的关系,可得到最佳的光交叉芯片控制驱动电压。系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提供高精确度的双极性驱动电压,有效地对光交叉芯片进行驱动。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标定出光开关的控制电压,完全可以满足有源光交叉芯片控制中对驱动电压的需求。该系统在光交叉芯片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交叉芯片 dac阵列 双极性电压 电路系统 反馈控制
下载PDF
基于顺序等效采样的DAC测试方法设计
7
作者 寿开元 解维坤 +2 位作者 季伟伟 张凯虹 宋国栋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9期104-110,共7页
当前数模转换器(DAC)测试面临不能兼顾采样精度与采样速率的问题,测试时通常只能二者选其一,随着DAC器件的发展,常规测试系统不能满足当前测试领域需求。针对采样速率提升导致系统噪声提高,最终使采样系统有效分辨率恶化的问题,在分析... 当前数模转换器(DAC)测试面临不能兼顾采样精度与采样速率的问题,测试时通常只能二者选其一,随着DAC器件的发展,常规测试系统不能满足当前测试领域需求。针对采样速率提升导致系统噪声提高,最终使采样系统有效分辨率恶化的问题,在分析对比了当前采样技术和系统噪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顺序等效采样的DAC测试方法。该方法将高频的原始信号在时间域上展开,其核心是制造采样周期与输入信号的周期的固定频差以进行分周期采样。对采样时钟抖动对系统有效位数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最大时钟抖动,根据被测信号周期特征设计了测试系统的采样结构与周期。并对一款16bit、500MHz输出的DAC进行了测试,其结果与传统外挂频谱仪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实验获得的频谱特征一致,采用本文设计的测试系统获得的测试结果得到了约4dBc无杂散范围提升,约3dBc双音交调参数提升,证明基于顺序等效采样DAC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c测试 顺序等效采样 采样系统 噪声分析
下载PDF
改进的电阻型DAC数字校准算法
8
作者 任凤霞 梁思思 +3 位作者 王佳琪 陈旻琪 张一圣 万书芹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319-324,共6页
设计了一款用数字校准算法实现的改进的电阻型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DAC)。首先,增加数字校准算法电路提高DAC的精度,校准算法将输入数据分为高中低三部分进行不同编码,高位采用温度计编码方式,中位采用分数编码方式... 设计了一款用数字校准算法实现的改进的电阻型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DAC)。首先,增加数字校准算法电路提高DAC的精度,校准算法将输入数据分为高中低三部分进行不同编码,高位采用温度计编码方式,中位采用分数编码方式,低位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并对高位和中位分别进行校准运算;然后根据算法分析设计电路,同时为了节省面积,算法结构采用分时复用加法器的结构;最终将校准算法模块应用于数字校准电路和模拟电路相结合的电阻型DAC中。基于0.5μm BCD工艺进行流片,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改进的电阻型DAC满足16位的分辨率、积分非线性小于±1 LSB和微分非线性小于±1 LSB的性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校准算法 改进 电阻型dac 分辨率
下载PDF
新型辊压机DAC弧形双曲线进料装置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正胜 方鹏 《水泥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针对辊压机进料装置的运动轨迹对系统效能影响较大,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DAC双曲线进料装置,对其结构组成进行了分解。通过对进料口、侧挡板、调节插板和驱动装置等四个关键要素的研究,提出了沟谷聚落式进料口、同轴层叠式侧挡板、透空式... 针对辊压机进料装置的运动轨迹对系统效能影响较大,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DAC双曲线进料装置,对其结构组成进行了分解。通过对进料口、侧挡板、调节插板和驱动装置等四个关键要素的研究,提出了沟谷聚落式进料口、同轴层叠式侧挡板、透空式斜插板及智能一体化执行器的设计方法,并将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经过产品设计后应用的情况,结果表明该DAC弧形双曲线进料装置可以将联合粉磨系统产量由210 t/h提高到237 t/h,提升幅度为12.8%,电耗由34.2 kWh/t降至31.9 kWh/t,增产节能效果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c弧形双曲线 进料装置 调节插板 驱动装置
下载PDF
Expansion Perform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using Differently Scaled MgO Agents and Mineral Powder
10
作者 TIAN Changjin WANG Youzhi +1 位作者 QIU Kai YANG Qili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335-1347,共13页
To investigate the assumption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law governing the strength and expansion performance of MgO and nano-MgO micro-expansive concrete in the environment of mineral powder was firstly ob... To investigate the assumption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law governing the strength and expansion performance of MgO and nano-MgO micro-expansive concrete in the environment of mineral powder was firstly observed in this study.Secondly,SEM,XRD,and TG-DSC microscopic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the active mineral-powder admixture on the hydration degree and expansion performance of MgO and nano-MgO in HPC.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uccessfully verified our hypothesi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xpansion performance of macro-MgO and nano-MgO was indeed depressed by the addition of active mineral power admixtures,even though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oncrete composites was effectively improved.Furthermore,the hydration test also demonstrated the negative interference on the mineral powders,which was induced by the expansion agents.It is found the amounts of hydrates tend to decrease because the mineral powder ratio reaches and exceeds 40%.Moreover,it is also concluded the effect of expansion agents is governed by the alkalinity cement paste,especially for the nano-MgO.In other words,the expansion performance of nano-MgO will vary more obviously with the hydration process,than MgO.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that effectiv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ata support the hydration-inhibition mechanism of magnesium expansive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Nano-MgO mineral powders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expansive agents MICROSTRUCTURES
下载PDF
一种12位低功耗电阻串架构DAC
11
作者 吴旭鹏 张理振 +3 位作者 费宏欣 任静 周雅轩 方玉明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分段式电阻串结构,基于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12位3.4 MHz低功耗数模转换器(DAC)芯片。结合建立速度和静态性能的设计指标,确定“5+7”式分段结构,在保证建立速度的条件下考虑到电阻的失配性,实现良好的微分非线性(DNL)和积分非线性(I... 利用分段式电阻串结构,基于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12位3.4 MHz低功耗数模转换器(DAC)芯片。结合建立速度和静态性能的设计指标,确定“5+7”式分段结构,在保证建立速度的条件下考虑到电阻的失配性,实现良好的微分非线性(DNL)和积分非线性(INL)特性。后仿真结果表明,在3.4 MHz速度下,常温下DNL为0.14 LSB,INL为1 LSB,在-40~125℃下,DNL为0.6 LSB,INL为2 LSB,并且表现出-84 dB的总谐波失真(THD),以及在3 V电压下378μW的极低功耗,版图面积缩小到1.09 mm×0.9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模转换器 分段结构 低功耗
下载PDF
基于FPGA的R2R DAC设计与仿真
12
作者 韩俊杰 周静雷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7期143-147,共5页
随着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模转换器(DA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转换速度和转换精度方面,为此,设计了一种高精度的数字DAC系统。该系统包括DAC模块、电源电路和模拟滤波模块。其中,DAC电路设计是基于R2R电阻网络... 随着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模转换器(DA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转换速度和转换精度方面,为此,设计了一种高精度的数字DAC系统。该系统包括DAC模块、电源电路和模拟滤波模块。其中,DAC电路设计是基于R2R电阻网络的架构,使用分立元器件设计的一种16位高性能数模转换器。输入端采用的是I2S通信接口,将输入的串行数据转为并行数据,再传输至电阻网络,经过DAC完成数模转换。通过设计的模拟滤波器对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可使整个系统满足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要求。最后,使用FPGA测试和验证该系统,发现数据转换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c系统 R2R梯形电阻网络 滤波电路 FPGA测试
下载PDF
一种高性能、小面积的Sigma Delta DAC数字电路设计
13
作者 白创 赵军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3期107-110,114,共5页
该文设计一种高性能、小面积的Sigma Delta DAC,其中包括插值滤波器和数字调制器。插值滤波器由两级半带滤波器和CIC滤波器级联组成,实现128倍插值。在两级半带滤波器硬件实现中,滤波器系数采用查找表实现,滤波运算数据采用SRAM存储,并... 该文设计一种高性能、小面积的Sigma Delta DAC,其中包括插值滤波器和数字调制器。插值滤波器由两级半带滤波器和CIC滤波器级联组成,实现128倍插值。在两级半带滤波器硬件实现中,滤波器系数采用查找表实现,滤波运算数据采用SRAM存储,并通过乘法器的时分复用实现,大大减少对硬件资源的使用。数字调制器采用量化误差反馈型的多bit量化Mash 1-1-1结构,这种结构不需要复杂的乘法运算,简化设计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该DAC数字电路在90 nm CMOS工艺下实现,面积为0.0535 mm^(2),功耗为1.0103 mW。经过测试,数字调制器输出的带内信噪比为132.2 dB,有效位数21.67,可以满足小面积、高性能DAC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ma Delta dac 小面积 插值滤波器 芯片
下载PDF
Network-Assisted Full-Duplex Cell-Free mmWave Massive MIMO Systems with DAC Quantization and Fronthaul Compression
14
作者 Li Jiamin Fan Qingrui +4 位作者 Zhang Yu Zhu Pengcheng Wang Dongming Wu Hao You Xiaohu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4年第11期75-87,共13页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networkassisted full-duplex(NAFD)cell-free millimeter-wave(mmWave)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systems with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quantization and fronthaul compre...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networkassisted full-duplex(NAFD)cell-free millimeter-wave(mmWave)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systems with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quantization and fronthaul compression.We propose to maximize the weighted uplink and downlink sum rate by jointly optimizing the power allocation of both the transmitting remote antenna units(T-RAUs)and uplink users and the variances of the downlink and uplink fronthaul compression noises.To deal with this challenging problem,we further apply a 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method to handle the non-convex bidirectional limited-capacity fronthaul constraints.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convergence of the proposed SCA-based algorithm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fronthaul capacity and DAC quantization on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the NAFD cell-free mmWave massive MIMO systems.Moreover,some insightful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s of spectral efficiency,which shows that NAFD achieves better performance gains than cotime co-frequency full-duplex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CFD C-RAN)in the cases of practical limited-resolution DACs.Specifically,their performance gaps with 8-bit DAC quantization are larger than that with1-bit DAC quantization,which attains a 5.5-fold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free massive MIMO dac quantization millimeter-wave network-assisted full-duplex
下载PDF
基于ATE的高速DAC射频参数SFDR测试技术优化
15
作者 沈锺杰 张一圣 +1 位作者 孔锐 王建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利用集成电路自动测试设备(ATE)测试高速DAC射频参数时,由于ATE测试板PCB走线较长、损耗较大以及机台提供的信号抖动比实装大等原因,导致ATE上高速DAC射频参数测试指标低于实装测试值。为此,文中介绍DAC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测试方法;其次... 利用集成电路自动测试设备(ATE)测试高速DAC射频参数时,由于ATE测试板PCB走线较长、损耗较大以及机台提供的信号抖动比实装大等原因,导致ATE上高速DAC射频参数测试指标低于实装测试值。为此,文中介绍DAC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测试方法;其次为解决上述问题,对测试码的生成以及PCB的布局等进行一系列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的测试值与典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成效显著,大大优化了高速DAC射频参数的测试指标,使得SFDR等高频DAC动态类参数指标接近或达到实装测试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自动测试设备(ATE) 高速数模转换器 射频参数 SFDR参数 测试码 PCB测试板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AC)的技术发展和经济性评估
16
作者 张柠涛 王茹洁 汪黎东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5期15-25,共11页
[目的]旨在探讨面向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案例及其经济性评估,以期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文章综述了DAC技术的工作原理、类型、运用案例,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 [目的]旨在探讨面向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案例及其经济性评估,以期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文章综述了DAC技术的工作原理、类型、运用案例,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研究中的成本数据,评估了DAC技术的经济性,并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解决措施。[结果]研究发现,DAC技术能有效从空气中捕集CO_(2),具有布置灵活、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等优点。但其商业化应用仍受到高成本、高能耗和大规模部署的技术挑战的限制。国内外的案例分析揭示DA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成本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显示了通过技术改进和政策支持可能实现的优化潜力。[结论]尽管存在挑战,DAC技术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在储备技术,尤其对中国等面临严峻碳减排压力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集中研究力量开发更高效、低成本的吸收/吸附剂,改进系统设计,降低能源消耗,并积极探索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使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是实现DAC技术商业化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DA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实现碳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碳 碳中和 碳捕集和封存 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碳 负碳排放技术
下载PDF
基于DWA 算法的DAC 芯片译码电路设计
17
作者 陈彬彬 蓝浩宇 +1 位作者 程振辉 曾智勇 《电子制作》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本文主要讲述了基于DWA算法的DAC芯片译码电路的设计过程,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温度计码来降低数字码切换瞬间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的噪声,使用DWA算法来避免将较大的工艺匹配误差带入到输出的模拟信号中,本设计可以... 本文主要讲述了基于DWA算法的DAC芯片译码电路的设计过程,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温度计码来降低数字码切换瞬间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的噪声,使用DWA算法来避免将较大的工艺匹配误差带入到输出的模拟信号中,本设计可以用于解决由于工艺误差所导致的电流源失配的问题。本文以5位输入信号的DAC芯片开关控制信号生成电路为例,利用ModelSim和Quartus II软件对代码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设计思路的实现效果,基本判断设计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A算法 温度计码 dac芯片译码电路
下载PDF
低分辨率ADCs/DACs和低质量RF链技术辅助的D2D协助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
18
作者 李金文 万安平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24年第1期82-100,共19页
为了有效地解决当前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同时满足未来对大规模的无线接入和高速率的急剧需求,本文提出了低分辨率模数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ADCs)/数模转换(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s, ADCs)和低质量射频(radio frequ... 为了有效地解决当前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同时满足未来对大规模的无线接入和高速率的急剧需求,本文提出了低分辨率模数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ADCs)/数模转换(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s, ADCs)和低质量射频(radio frequency, RF)链技术辅助的终端直连(device-to-device, D2D)协助去蜂窝大规模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通过D2D分担数据传输压力,低分辨率ADCs/DACs和低质量RF链技术可用于减少硬件开销,从而提升系统传输速率与能量效率。研究发现增加接入点(access points, APs) APs数量、AP天线数量和D2D用户(D2D user, DUE)天线数量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的总速率,当比特数等于16或质量因子等于1时,系统总速率和总能量效率达到最优。此外,增加DUEs密度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的性能。研究结果为未来去蜂窝大规模MIMO的实际部署提供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蜂窝大规模MIMO D2D ADCs/dacs RF 总速率 能量效率
下载PDF
DAC重磅新品,芯动神州发布DAC2167LFP-250高速DAC芯片
19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24年第2期28-28,共1页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以下简称“村田”)已开发出了能够以超高水平精度检测姿态角和自身位置的小型6轴惯性传感器“SCH16T-K01”,主要用于工业设备用途。目前已开始提供样品,量产计划于2024年3月开始。以该产品为首的下一代6轴产品SCH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以下简称“村田”)已开发出了能够以超高水平精度检测姿态角和自身位置的小型6轴惯性传感器“SCH16T-K01”,主要用于工业设备用途。目前已开始提供样品,量产计划于2024年3月开始。以该产品为首的下一代6轴产品SCH16T系列今后将逐步扩大产品阵容。随着工业设备的高功能化,配备的电子元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传感器封装需要实现小型化。此外,由于工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精确获取动态姿态角(1)和自身位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感器各轴(X轴、Y轴和Z轴)的正交性是更精确地估算动态姿态角的一个重要因素,迄今为止,为了确保正交性,用户必须通过其他设备外部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传感器 正交性 高功能化 精度检测 产品阵容 传感器封装 dac 电子元件
下载PDF
DAC重磅新品,芯动神州发布DAC2167LFP-250高速DAC芯片
20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24年第1期30-31,共2页
芯片设计公司芯动神州微电子最新推出了一款高速数模转换芯片DAC2167LFP-250。该款芯片为双通道DAC芯片,分辨率为16bit,最高采样率达250MSPS。该芯片具有低噪声、低杂散、低交调失真的特点,并允许输出超过奈奎斯特频率的信号。由于该芯... 芯片设计公司芯动神州微电子最新推出了一款高速数模转换芯片DAC2167LFP-250。该款芯片为双通道DAC芯片,分辨率为16bit,最高采样率达250MSPS。该芯片具有低噪声、低杂散、低交调失真的特点,并允许输出超过奈奎斯特频率的信号。由于该芯片具有高速、高精度和功能灵活等特性,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调失真 数模转换芯片 dac 奈奎斯特频率 低杂散 微电子 芯片设计公司 MSP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