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旱地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增产效应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明灿 李友军 +5 位作者 熊英 李志勇 李春霞 付国占 焦念元 刘素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豫西旱地对小麦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平播(CK)等不同种植方式的增产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三种种植方式都有增温保墒的作用;地膜覆盖的增温作用主要表现在白天,秸秆覆盖、沟播的增温效应主要表现... 在豫西旱地对小麦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平播(CK)等不同种植方式的增产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三种种植方式都有增温保墒的作用;地膜覆盖的增温作用主要表现在白天,秸秆覆盖、沟播的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夜晚;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的保墒作用表现在小麦拔节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可增加旱地小麦的次生根、分蘖、叶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其增产效应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沟播>平播。与平播相比,前三者的增产幅度分别达17.8%、16.6%、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旱地 冬小麦 覆盖 沟播种植 产量
下载PDF
豫西地区有效铜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吕静霞 王旭刚 +3 位作者 付彭辉 刘继奎 徐晓峰 孙丽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全铜含量介于23.60~52.70mg·kg^-1,平均30.17 mg·kg^-1,有效铜含量介于0.28~4.13 mg·kg^-...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全铜含量介于23.60~52.70mg·kg^-1,平均30.17 mg·kg^-1,有效铜含量介于0.28~4.13 mg·kg^-1,平均0.89mg·kg^-1,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本区域有15.93%的样点有效铜含量低于缺铜临界值,有60.44%的样点濒临缺铜。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茬玉米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平均1.18 mg·kg^-1,前茬红薯土壤有效铜含量最低,平均0.63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态铜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旱地土壤 豫西地区
下载PDF
豫西丘陵旱地脱毒甘薯的增产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林生 孔祥生 李友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4期243-246,共4页
为探讨豫西丘陵旱地脱毒甘薯的生长规律和其增产机理 ,对脱毒甘薯的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动态、T/R值及病毒病发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脱毒苗茎叶生长快 ,光合面积大 ,光合能力强。栽后 50d ,脱毒原原种苗、原种苗茎叶鲜重分别为 5 6 ... 为探讨豫西丘陵旱地脱毒甘薯的生长规律和其增产机理 ,对脱毒甘薯的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动态、T/R值及病毒病发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脱毒苗茎叶生长快 ,光合面积大 ,光合能力强。栽后 50d ,脱毒原原种苗、原种苗茎叶鲜重分别为 5 6 9t/hm2 和 5 6 4t/hm2 ,分别比对照增产 34 5%和 33 3% ;叶面积系数分别为 0 99和 0 94 ,明显高于对照 (0 81)。脱毒苗地下部块根膨大早 ,膨大快。栽后 50~ 70d ,原原种苗、原种苗膨大速度均为 0 18t/hm2 ·d ,比对照高2 6 0 0 % ,脱毒苗T/R值进展合理 ,整个生育期都明显低于对照 ,且病毒病发生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生长动态 增产规律 豫西 丘陵旱地
下载PDF
豫西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土壤水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雨华 宗建伟 +4 位作者 陈昌东 王健胜 刘沛松 杨风岭 文祯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776-3779,共4页
以豫西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植模式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和水分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间,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整体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坡位间,从坡顶至坡底,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在... 以豫西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植模式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和水分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间,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整体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坡位间,从坡顶至坡底,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层间整体上也呈增加趋势;各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水分效应不同,具体表现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苜蓿>杨树(Populus)+苜蓿>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苜蓿>苜蓿;且各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水分效应值均为正值,说明刺槐、杨树、侧柏和栓皮栎的根系与苜蓿根系生态位存在重叠,会对土壤水分产生竞争,但这种竞争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种植 土壤水分 低山丘陵区 豫西
下载PDF
豫西黄土丘陵区两熟制旱地秋作物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裕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47,共7页
连续4年的研究表明,豫西黄土丘陵区实行一年两熟情况下,6月~9月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可划分为4个时期:迅速回升期、高峰维持期、急剧下降期和秋后短时恢复期。迅速回升期是该区全年土壤水分循环中水分恢复的主要时期。根据土壤含水... 连续4年的研究表明,豫西黄土丘陵区实行一年两熟情况下,6月~9月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可划分为4个时期:迅速回升期、高峰维持期、急剧下降期和秋后短时恢复期。迅速回升期是该区全年土壤水分循环中水分恢复的主要时期。根据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C.V)可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划分为3个层段:活跃变化层(C.V>36%)、次活跃变化层(C.V20%~30%)和相对稳定层(C.V<16%)。在供试的4种秋作物中,谷子和红薯是较耐旱且WUE较高的作物,但红薯茬的水分状况较差。发展小麦播前补灌是该区广泛推行一年两熟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土壤水分动态 秋作物 豫西 两熟制
下载PDF
豫西黄土丘陵山区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朱连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5,49,共6页
在分析豫西黄土丘陵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区土壤侵蚀的现状特点 ,进而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危害 ,指出地形崎岖、坡度较大 ,黄土层深厚疏松 ,降水集中、暴雨较多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森林资源过... 在分析豫西黄土丘陵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区土壤侵蚀的现状特点 ,进而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危害 ,指出地形崎岖、坡度较大 ,黄土层深厚疏松 ,降水集中、暴雨较多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森林资源过伐 ,陡坡开荒是造成该区严重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土壤侵蚀不仅造成河道堵塞 ,水库防洪、灌溉能力降低 ,同时还引起土壤的进一步贫瘠化 ,加剧山区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农业可持续发展 豫西黄土丘陵山区
下载PDF
施肥对豫西旱地脱毒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苗艳芳 孔祥生 +3 位作者 张会民 陈明灿 史学艺 郭秀璞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7-9,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长势较强,施肥处理每667m2日增重茎叶最高达52kg,日增块根鲜重达44kg。栽后100~130d,为块根膨大盛期,增重占全生育期的44.7%,此期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施肥可显著提高豫西丘陵旱地脱毒甘薯产量。其中... 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长势较强,施肥处理每667m2日增重茎叶最高达52kg,日增块根鲜重达44kg。栽后100~130d,为块根膨大盛期,增重占全生育期的44.7%,此期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施肥可显著提高豫西丘陵旱地脱毒甘薯产量。其中,氮肥肥效明显优于钾肥,氮钾配合肥效优于单一施肥,平均增产35%。各处理相比,以每667m2施统N8kg、K2O6.25kg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预西旱薄地 生长发育 产量 氮肥 钾肥 肥效
下载PDF
小尾寒羊在豫西丘陵山区繁育推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8
作者 徐廷生 宋文成 +2 位作者 郑祥海 雷雪芹 康玉凡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192-193,共2页
总结了近来在豫西地区推广小尾寒羊的工作方法、措施与效果 ,并对今后进一步发展小尾寒羊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小尾寒羊 豫西 繁育技术 丘陵山区 技术推广
下载PDF
豫西丘陵地区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周佳敏 梁颖颖 +3 位作者 李思源 张富厚 赵俊杰 孟超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9-22,共4页
为豫西丘陵地区谷子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30个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单穗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穗粗呈... 为豫西丘陵地区谷子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30个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单穗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穗粗呈极显著负相关;单穗重与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经试验对比,在30个参试品种中,冀谷41、豫谷18、冀谷39、豫谷34及济谷19产量较高,可在豫西丘陵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丘陵旱地 产量 相关性分析 农艺性状 豫西 河南
下载PDF
豫西黄土丘陵区果、草、牧生态模式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清义 王占彬 +1 位作者 赵芙蓉 梁臣 《家畜生态》 2002年第2期69-72,共4页
豫西黄土丘陵区果园面积达 1 6万 hm2 ,土壤有机质缺乏 ,果品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 ;大中型畜牧场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和空气 ;水土严重流失。针对这些问题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 ,因地制宜设计了三种果、草... 豫西黄土丘陵区果园面积达 1 6万 hm2 ,土壤有机质缺乏 ,果品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 ;大中型畜牧场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和空气 ;水土严重流失。针对这些问题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 ,因地制宜设计了三种果、草、牧结合生态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黄土丘陵区 生态系统 果草牧结合生态模式 生态畜牧业
下载PDF
豫西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刍议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维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51-55,共5页
豫西山丘区地处半干旱地带,仅靠开发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资源不能满足当地生活、生产和生态的需要。通过选择能够代表该地区3种不同自然条件的4条典型小流域,对豫西山丘区的雨水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从降雨的源头开始,探索先进、有效的开发... 豫西山丘区地处半干旱地带,仅靠开发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资源不能满足当地生活、生产和生态的需要。通过选择能够代表该地区3种不同自然条件的4条典型小流域,对豫西山丘区的雨水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从降雨的源头开始,探索先进、有效的开发途径与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山丘区 雨水资源 地表径流 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