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berries of Phytolacca dodecandra for growth inhibition of 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farciminosum and treatment of cases of epizootic lymphangitis in Ethiopia 被引量:2
1
作者 Negesse Mekonnen Eyasu Makonnen +1 位作者 Nigatu Aklilu Gobena Amen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7期505-510,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erries of Phytolacca dodecundra(P.dodecandra) for its effect on Histoplasma cupsulatum var.farciminosum(HCF)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cases of epizootic lymphangitis(ELi.Methods:Samples were...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erries of Phytolacca dodecundra(P.dodecandra) for its effect on Histoplasma cupsulatum var.farciminosum(HCF)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cases of epizootic lymphangitis(ELi.Methods: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un-ruptured nodules of cases of EL at Debre Zeit and Akaki(central Ethiopia).Mycologieal culture and isolation of HCF were performed at the Akliln Lemma Institute of Pathobiology.Phytochemical screening was done for n-butanol extract of P.dodecandra to delect alkaloids,saponins,phenolic compounds and flavonoids.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 and 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s(MFCs) ol aqueous and n-butanol extracts of P.dodecandra against FICF were determined by agar dilution assay.For the in vivo trial.5%simple ointment was prepared from n-butanol extract and applied topically to 24(twelve early and twelve moderate) cases of F.L.Results:Phytochemical screening showed that n-butanol extract ol P.dodecandra was positive lor alkaloids.saponins and phenolic compounds but negative for flavonoids.The MFCs of n-but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of P.dodecandra were(0.039%-0.078%) and(0.625%-1.250%),respectively.The MFCs of n-but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of P.dodecandra were(0.078%t-0.156%)and(1.250%-2.500%),respectively.The MIC and MFC of ketoconazole(positive control) was(1.200×10^(-5)%-2.500×10^(-5)%) and(5.000× 10^(-5)%-1.000×10^(-4)%),respectively while growth was observed on free medium(negative control).From the total of 24 treated cases of EL,14(58.3%) responded lo treatment;however,10(41.7%) did not respond to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response to treatment between early and moderate cases(χ~2=0.086:P=0.408.Conclusion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n-butanol extract of P.dodecandra demonstrates antifungal effects while the aqueous extract shows no antifungal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ZOOTIC lymphangitis Phytolacca dodecandra 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farciminosum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Antifungal activity Agar dilution assay Mycological culture In vivo trial Contagious DISEASE Chronic DISEASE Lymphangitis
下载PDF
Non habitual microscopic forms of Histoplasma capsulatum in disseminated disease
2
作者 Bava AJ Garro S Troncoso 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08年第2期28-30,共3页
This paper communicates the presence of aberrant microscopic forms of Histoplasma capsulatum in a sample obtained by scrapping of the skin lesion and stained with a rapid modification of the Grocott technique.The AIDS... This paper communicates the presence of aberrant microscopic forms of Histoplasma capsulatum in a sample obtained by scrapping of the skin lesion and stained with a rapid modification of the Grocott technique.The AIDS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cream contained corticoids and antifungal and antibacterial antibiotics by an erroneous diagnosis.Once the etiologic diagnosis was achieved,oral itraconazol was administrated at the daily dose of 400 mg during at least six months.These non habitual form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as " aberrant variants", can be interpreted as an "adaptive phenomenon" of this termodimorphic fungal specie,as response of the ecologic alterations produced by antibiotic on the local antagonic bacterial microbiota,the deleterous activity of antifungal on the fungal cells and the local inmunodepression produced by the cortic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RANT histoplasma capsulatum AIDS associated HISTOPLASMOSIS ENDEMIC MYCOSES and AIDS
下载PD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Histoplasma capsulatum infection in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蓓蕾 夏锡荣 +9 位作者 印洁 张希龙 吴鄂生 施毅 童茂荣 孙圣华 桂希恩 赵中苏 阿依努尔 冯小燕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7期71-74,108-109,共6页
Objectives To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resence or the absence of Histoplasma capsulatum (H. capsulatum) infection in China, and data concerning this respect.Methods Three hundred normal people and ... Objectives To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resence or the absence of Histoplasma capsulatum (H. capsulatum) infection in China, and data concerning this respect.Methods Three hundred normal people and 435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 lived in Hunan and Jiangsu provinces, and the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were tested with yeast-phase histoplasmin (ALK/Berkerley Biologicals Laboratories, USA) and human pure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 (PPD) on the volar surface of the forearm. Any reaction to the antigens over 5.0?mm in diameter of induration at 48-72?hours was considered positive. Results A total of 138 subjects (18.8%) in 735 patients reacted to histoplasmin with 5.0-45.0 (9.1±4.3)?mm induratio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positive skin reaction rates in normal subjects were found in Hunan, Jiangsu and Xinjiang (8.9% vs 15.1% vs 2.1%). The overall positive rate of patients was 25.5%.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31.7% (78/246)]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ositive skin reaction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suffering from pneumonia [17.7% (11/62)], lung cancer [20.9% (9/43)],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17.3% (9/52)] and other diseases [12.5% (4/32)] (P<0.01). Of 562 cases, 292 cases (52.0%) reacted to PPD with indurations of 5-50 (13.7±4.9)mm in diameter, 63 cases (11.2%) reacted to both histoplasmin and PPD, while 38 cases (6.9%) reacted to histoplasmin but not to PPD.Conclusions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is H. capsulatum herd infection in China. The infection rate in Southeast China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west,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ersons and other pneumonopathy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plasma capsulatum · histoplasmin · tuberculin · skin tests · epidemiology
原文传递
猫组织胞浆菌感染的病例报告
4
作者 徐楚 邵珠瑞 +2 位作者 周茜 金艺鹏 石昊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猫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肺脏是组织胞浆菌最常入侵的器官,但也可能发生肺外传播从而引起系统性疾病。本文为国内犬猫临床首次报告的猫组织胞浆菌感染病例,患猫因呼吸困难入院,经血液学、组织胞浆菌抗原检测... 猫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肺脏是组织胞浆菌最常入侵的器官,但也可能发生肺外传播从而引起系统性疾病。本文为国内犬猫临床首次报告的猫组织胞浆菌感染病例,患猫因呼吸困难入院,经血液学、组织胞浆菌抗原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组织胞浆菌病。入院后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患猫后期发展成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而预后不良。本文对患猫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和解读,希望能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组织胞浆菌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洞穴探险与洞穴病-组织胞浆菌病
5
作者 孙承航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626,共11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与洞穴探险关系密切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组织胞浆菌病,回顾了组织胞浆菌病及其病原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发现、洞穴病的提出、洞穴中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研究历程。结合世界及我国洞穴中组织胞浆菌病爆发的实例,介绍了... 文章介绍了一种与洞穴探险关系密切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组织胞浆菌病,回顾了组织胞浆菌病及其病原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发现、洞穴病的提出、洞穴中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研究历程。结合世界及我国洞穴中组织胞浆菌病爆发的实例,介绍了预防组织胞浆菌病的相关知识,并为安全地开展洞穴探险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 洞穴 真菌 蝙蝠
下载PDF
组织胞浆菌病7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0
6
作者 于洁 陈明泉 +2 位作者 黄玉仙 朱利平 张继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8-414,共7页
目的分析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4年上海华山医院收治的7例组织胞浆菌病,并总结中国大陆同期发表的组织胞浆菌病文献共549例病例资料。结果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发... 目的分析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4年上海华山医院收治的7例组织胞浆菌病,并总结中国大陆同期发表的组织胞浆菌病文献共549例病例资料。结果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等,伴HIV/AIDS者血细胞减少及皮肤黏膜表现突出。局灶性感染者缺乏系统性受累的症状或体征。组织学检查可见巨噬细胞内吞噬的荚膜组织胞浆菌。治疗多用两性霉素B,轻症患者予以伊曲康唑。结论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需及时送检标本;治疗以两性霉素B为主,可辅以伊曲康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 临床表现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云 张悦 +2 位作者 王惠萱 李雪梅 陈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2743-2745,共3页
目的明确并检出患者体内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取患者血液、骨髓、皮损分泌物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同时做真菌培养,分别置25℃和35℃孵育,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固定、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培养出双... 目的明确并检出患者体内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取患者血液、骨髓、皮损分泌物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同时做真菌培养,分别置25℃和35℃孵育,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固定、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培养出双相性真菌,于25℃为青霉相,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红色色素,镜下可见典型的帚状枝;于35℃为酵母相,无色素产生,镜下可见酵母样细胞,形似腊肠。结论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致病菌可排除荚膜组织胞浆菌,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真菌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ELISA检测抗荚膜组织胞浆菌抗体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璞 陈保文 +2 位作者 罗永艾 徐苗 王国治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小鼠血清中抗荚膜组织胞浆菌抗体的ELISA方法。方法制备荚膜组织胞浆菌(HC)抗原和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免疫小鼠,通过不同免疫次数获得不同效价的小鼠抗HC血清。以荚膜组织胞浆菌蛋白提取物(P-HTPM)为包被抗原,“方阵滴定... 目的建立检测小鼠血清中抗荚膜组织胞浆菌抗体的ELISA方法。方法制备荚膜组织胞浆菌(HC)抗原和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免疫小鼠,通过不同免疫次数获得不同效价的小鼠抗HC血清。以荚膜组织胞浆菌蛋白提取物(P-HTPM)为包被抗原,“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建立检测抗HC抗体ELISA法。结果HC抗原免疫小鼠3次获得4份低效价抗血清,平均A值为0.345,免疫4次获得8份高效价血清,平均A值为0.991。ELISA方法中包被抗原和抗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μg?孔及1∶1000。P-HTPM和TB-PPD与各自免疫血清均呈阳性反应,A值分别为0.993±0.216和1.606±0.263,但二者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本文建立的ELISA方法将成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和结核病的一种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组织胞浆菌 ELISA 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酷似肺癌的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阮美娟 祝墡珠 +1 位作者 王岫南 王建萍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706-707,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发病前与接触家禽、鸽类密切相关,约半数病人无特殊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与肺肿瘤相似。病理组织中可见到组织胞浆... 目的:探讨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发病前与接触家禽、鸽类密切相关,约半数病人无特殊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与肺肿瘤相似。病理组织中可见到组织胞浆菌,PSA染色阳性。本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肺组织胞浆菌病在我国屡有人群感染,其发病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应和肺癌鉴别。找到病原菌或病理活检的组织中发现该菌孢子及PAS染色阳性有确诊意义。本病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组织胞浆菌病 临床分析 组织胞浆菌 肺癌 真菌 临床表现 治疗 影像学
下载PDF
中南邵阳、华东南京、西南成都组织胞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鄂生 孙翊道 +1 位作者 赵蓓蕾 刘素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4期50-52,共3页
目的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真菌 ,由家禽及鸟类传播 ,可引起人的深部真菌病。我们进行的流调工作 ,对掌握疾病流行情况、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调查对象是健康人、住院的肺结核病人、住院的非结核性肺疾患... 目的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真菌 ,由家禽及鸟类传播 ,可引起人的深部真菌病。我们进行的流调工作 ,对掌握疾病流行情况、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调查对象是健康人、住院的肺结核病人、住院的非结核性肺疾患病人。使用的方法是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 (Histolyn -CYL)。同时在另一前臂做PPD皮试 (1∶1万 )。结果 :中南邵阳地区健康人组织胞浆菌素皮试阳性率2 2 .4 0 %。肺结核病人阳性率 31.6 0 %。非结核病肺部疾病阳性率 15 .85 %。华东南京地区健康人阳性率15 .10 %。肺结核病等阳性率 17.74 %。西南成都地区健康人阳性率 2 1.77%。肺结核病人阳性率 5 4 .4 4 %。结论 :组织胞浆菌感染率很高 ,与人文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差异很大。因此制订防治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 西南 华东 组织胞浆菌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江西首例报告 被引量:8
11
作者 廖晚珍 彭卫华 +3 位作者 孙爱娣 余阳 陈开森 李静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10期614-617,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方法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呈现多样性,但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表现为主。结论艾滋病且易...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方法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呈现多样性,但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表现为主。结论艾滋病且易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双相培养 鉴定和药敏
下载PDF
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形态鉴别 被引量:11
12
作者 莫武宁 甘宝文 农少云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8-348,360,共2页
目的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深部感染的诊断。方法分析送检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各 1例中菌体形态。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致 ,有腊肠状细胞 ,单个或 2个以上的核 ,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大小较一... 目的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深部感染的诊断。方法分析送检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各 1例中菌体形态。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致 ,有腊肠状细胞 ,单个或 2个以上的核 ,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大小较一致 ,单个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骨髓 形态鉴别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云 王惠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2-13,共2页
目的 对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别诊断。明确马尔尼菲青霉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的主要区别。方法 取患者血液、骨髓、皮损分泌物等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 ,分别置 2 5℃和 37℃孵育 ,观察菌体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 ,并涂片、固定、染色 ... 目的 对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别诊断。明确马尔尼菲青霉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的主要区别。方法 取患者血液、骨髓、皮损分泌物等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 ,分别置 2 5℃和 37℃孵育 ,观察菌体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 ,并涂片、固定、染色 ,置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 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双相性真菌 ,于 2 5℃为霉菌相 ,在含糖培养基中产生特殊的红色色素 ,镜下可见典型的帚状枝 ;于 37℃为酵母相 ,无色素产生 ,并可见腊肠状细胞和横壁。可排除荚膜组织胞浆菌 ,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诊断的金标准是从体内分离出病原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佩章 黄玲莎 +1 位作者 陆一平 陈艳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3789-3790,3792,共3页
目的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分析骨髓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形态特点,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有腊肠形细胞,单个或两个以上的核,组织胞浆菌大小较一致,单个核。结... 目的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分析骨髓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形态特点,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有腊肠形细胞,单个或两个以上的核,组织胞浆菌大小较一致,单个核。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检查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组织胞浆菌 骨髓 艾滋病
下载PDF
P-HTPM对荚膜组织胞浆菌和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肤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凤祥 徐苗 +3 位作者 陈保文 沈小兵 苏城 王国治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90-892,共3页
目的通过荚膜组织胞浆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HTPM)对荚膜组织胞浆菌(HC)和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肤试验,检测P-HTPM用于组织胞浆菌病(HP)和结核病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MTB)和22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以及荚膜组织... 目的通过荚膜组织胞浆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HTPM)对荚膜组织胞浆菌(HC)和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肤试验,检测P-HTPM用于组织胞浆菌病(HP)和结核病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MTB)和22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以及荚膜组织胞浆菌(HC)分别致敏豚鼠,经皮内注射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TB-PPD)、胞内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B)、P-HTPM或国外同类产品HDS,检测P-HTPM的特异性;将P-HTPM原液分别稀释成1、2、4、8μg/ml,与HDS同时以轮圈法注射于经HC致敏的豚鼠,检测P-HTPM的敏感性;用MTB、MTB+HC和不同浓度的HC分别致敏豚鼠,再分别经皮内注射TB-PPD和P-HTPM,检测交叉反应性。结果P-HTPM与HDS对HC致敏的豚鼠均呈阳性反应,而对结核及其他分枝杆菌致敏的豚鼠均呈阴性反应;不同浓度的P-HTPM均可诱导HC致敏豚鼠的皮肤反应,并随P-HTPM浓度升高,皮肤反应强度略有增强,1μg/ml的P-HTPM即与HDS诱导的皮肤反应等效;TB-PPD及P-HTPM对自身抗原致敏的豚鼠均可诱导较强的皮肤反应,且明显强于MTB+HC混合抗原致敏豚鼠诱导的皮肤反应;TB-PPD对HC致敏的豚鼠个别呈弱阳性,但随HC致敏浓度的升高,其阳性率下降。结论P-HTPM用于HP和结核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组织胞浆菌 纯蛋白衍生物 鉴别诊断 特异性 敏感性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血行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庆恩 谭惠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结合我们的病例,分析艾滋病合并荚膜组织胞浆茵病的实验室诊断特征,探讨早期初步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方法。方法:取血涂片、骨髓涂片用瑞氏染色,镜检分析所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并用电脑图像放大辨认;抽血做血培养确诊;用血清... 目的:结合我们的病例,分析艾滋病合并荚膜组织胞浆茵病的实验室诊断特征,探讨早期初步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方法。方法:取血涂片、骨髓涂片用瑞氏染色,镜检分析所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并用电脑图像放大辨认;抽血做血培养确诊;用血清学进一步鉴定。结果:电脑图像放大可清楚看到血涂片、骨髓涂片中有圆形、卵圆形的病原体,病原体有夹膜,无动基体,可见芽生现象,考虑是荚膜组织胞浆茵;血培养可见典型的齿轮状的厚壁分生孢子,证实涂片所见的病原体是荚膜组织胞浆茵;血清学显示AIDS抗体阳性。结论:电脑图像放大仔细鉴别血涂片、骨髓涂片所见病原体形态特征,可早于血培养15—20 d得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初步诊断,这对临床及早制定治疗方案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骨髓 组织胞浆菌
下载PDF
湖南部分地区350名组织胞浆菌素皮试结果分析
17
作者 赵蓓蕾 夏锡荣 +2 位作者 施毅 吴鄂生 孙圣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用组织胞浆菌素(Histolyn-CYL,美国)皮肤试验的方法,在湖南中部调查了350名当地居民,受试者年龄为15~76(46.40±10.17)岁。结果发现87例(24.86%)阳性,其中肺结核病人阳性率为33... 用组织胞浆菌素(Histolyn-CYL,美国)皮肤试验的方法,在湖南中部调查了350名当地居民,受试者年龄为15~76(46.40±10.17)岁。结果发现87例(24.86%)阳性,其中肺结核病人阳性率为33.67%;阳性皮肤反应直径为(5.0×5.0)~(45.0×32.0)mm。初步证实了国内存在组织胞浆菌人群的感染,且肺结核病人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属 组织胞浆菌素 皮肤试验 肺结核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18
作者 赵蓓蕾 夏锡荣 +1 位作者 吴鄂生 孙圣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调查肺结核患者中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情况。 方法 :196例肺结核病和53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住院患者 ,作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 ( Histoly- CYL ,美国 Berkeley Biologi-cals INC.生产 )皮试 ,前臂皮内注射组织胞浆菌素 0 .1ml,4 8... 目的 :调查肺结核患者中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情况。 方法 :196例肺结核病和53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住院患者 ,作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 ( Histoly- CYL ,美国 Berkeley Biologi-cals INC.生产 )皮试 ,前臂皮内注射组织胞浆菌素 0 .1ml,4 8h观察结果 ,红肿硬结直径≥ 5mm者为阳性。 结果 :肺结核患者组织胞浆菌素皮试阳性率为 33.67% ,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阳性率为 2 2 . 64%。病程≥ 6个月的肺结核患者阳性率 ( 4 6.81% )明显高于病程 <6个月者( 2 1.57% )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P<0 .0 1)。复治肺结核患者阳性率 ( 50 .67% )亦明显高于初治者( 2 3.14% ) ,二者比较 P<0 .0 1。 结论 :肺结核患者组织胞浆菌感染率较高。认为肺结核患者可能易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可能误诊为肺结核病 ,对于疗效不佳的肺结核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 组织胞浆菌素 皮肤试验 肺结核病
下载PDF
肺结核病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研究
19
作者 赵蓓蕾 吴晓阳 吴鄂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5,24+78,共5页
本研究用组织胞浆菌素对196例肺结核病和53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住院病人作皮肤试验发现组织胞桨菌素皮试总阳性率31.33%,肺结核病人阳性年33.67%,皮肤反应直径5.0X5.0—45.0X32.0mm,证实了国内存在组织胞桨菌人群的感染,肺结核病人中有... 本研究用组织胞浆菌素对196例肺结核病和53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住院病人作皮肤试验发现组织胞桨菌素皮试总阳性率31.33%,肺结核病人阳性年33.67%,皮肤反应直径5.0X5.0—45.0X32.0mm,证实了国内存在组织胞桨菌人群的感染,肺结核病人中有较高的组织胞桨菌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桨菌 组织胞桨菌素 肺结核病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蓓蕾 施毅 +7 位作者 印洁 吴鄂生 夏锡荣 孙圣华 桂希恩 赵中苏 阿依努尔 冯小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地方性真菌病。我国的自然条件适宜于组织胞浆菌生长与传播 ,但缺乏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目的是调查我国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情况。 方法 :30 0例正常人和 4 35例住院患者分别来源于湖南、... 目的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地方性真菌病。我国的自然条件适宜于组织胞浆菌生长与传播 ,但缺乏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目的是调查我国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情况。 方法 :30 0例正常人和 4 35例住院患者分别来源于湖南、江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前臂皮内注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 (HIS ,美国ALK/Berke leyBiologicalsLaboratories生产 )和人型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PPD) ,4 8~ 72h观察结果 ,最大红肿硬结直径≥ 5mm为阳性。 结果 :18.8% (138/ 735 )受试者HIS皮试阳性 ,阳性反应直径为 5 .0~ 4 5 .0 (9.1± 4 .3)mm。湖南、江苏和新疆三地正常人组HIS皮试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 8.9%、15 .1%和 2 .1% (P <0 .0 5 ,P <0 .0 1)。患者组HIS总阳性率为 2 5 .5 % ,明显高于相应地区正常人组 (P <0 .0 1)。肺结核患者阳性率为 31.7% (78/ 2 4 6 ) ,高于肺炎 17.7% (11/ 6 2 )、肺癌 2 0 .9% (9/ 4 3)、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17.3% (9/ 5 2 )和其他疾病 12 .5 % (4 / 32 ) (P <0 .0 1)。PPD总阳性率为 5 2 .0 % (2 92 / 5 6 2 ) ,阳性反应直径为 5 .0~ 5 0 .0 (13.7± 4 .9)mm。两种抗原皮试均阳性者11.2 % ,均阴性者 4 2 .9% ,HIS皮试阳性而PPD阴性者 6 .8%。 结论 :我国存在组织胞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 组织胞浆菌素 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皮肤试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