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1
作者 戴永务 孙于岚 +3 位作者 荆柱洲 林树涵 陈文汇 杨建州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梳理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探索,分析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分为起始阶段、探索阶段、推广阶段和深化阶段;从实践来看,公益林生态... 梳理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探索,分析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分为起始阶段、探索阶段、推广阶段和深化阶段;从实践来看,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历经了补偿标准调整、分类补偿推广、市场化和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探索;从现实困境来看,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仍存在补偿标准较低、补偿标准单一、补偿资金筹集渠道偏窄、自身造血能力弱等现实困境。应从动态调整补偿标准、分类补偿探索、多元化补偿筹资渠道以及公益林自身经营管理等方向深化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生态补偿 历史演进 现实困境 路径探索
下载PDF
经典名方华盖散的历史沿革和关键信息考证
2
作者 李睿 范艺龄 +4 位作者 石霞 孔金莉 张金枝 卫裕晨 苗青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7-14,共8页
通过梳理华盖散的古今文献,从历史沿革、药物组成、方义考辨、基原与炮制、药物剂量、制法煎法用法、古籍与现代临床应用等7个方面进行详细考证和系统梳理,探究其历史沿革,明确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华盖散的开发提供更详实的依据。
关键词 华盖散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功效主治 文献考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黄芩汤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被引量:3
3
作者 顾思浩 何牟 +2 位作者 朱睿轩 李玲 张彤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通过整理历代古籍文献,从处方溯源与历史发展、方名与药物组成、方义与功效主治、基原与炮制、用药剂量、制法用法6个方面对黄芩汤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为经典名方黄芩汤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芩汤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功效主治 泄泻 溃疡性结肠炎 文献考证
下载PDF
麻黄“先煮”“去沫”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与探讨
4
作者 杨文华 王莹 +4 位作者 潘霖 李佳怡 张安特 雷珍珍 薛春苗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206-2211,共6页
目的探索麻黄“先煮”“去沫”的历史演变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索古代文献含麻黄的本草著作及方书,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并结合现代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麻黄“先煮”“去沫”的要求及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 目的探索麻黄“先煮”“去沫”的历史演变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索古代文献含麻黄的本草著作及方书,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并结合现代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麻黄“先煮”“去沫”的要求及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不同朝代、不同本草、不同方书及方剂中对麻黄的煎煮要求及煎煮程度不尽相同。东汉至唐代时要求麻黄“先煮”“去沫”的占比急剧下降,唐至宋金元时期小幅度下降,金元至明清时期无太大变化。汉晋时期含麻黄汤剂中要求麻黄“先煮”的占58.33%、“去沫”占55.56%,唐代时分别占20.87%、20.08%,至清代时分别仅占12.50%、12.50%。麻黄日剂量在2.01~10.00 g时,要求麻黄“先煮”“去沫”的仅占8.41%和5.61%,而麻黄日剂量大于60 g时“先煮”“去沫”的占比均超过50.0%,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麻黄日用剂量与“先煮”“去沫”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1=0.259、r2=0.263,(P<0.001)。结论自汉唐至明清乃至现代都有麻黄“先煮”“去沫”的记载,但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现代医家多已不再沿用“先煮”“去沫”的特殊煎煮方法,临证用药时可结合自身诊疗经验及麻黄用量等选择煎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先煮 去沫 历史演变 古今文献 麻黄用量
下载PDF
中朝三千年诗歌交流论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静 赵季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54-69,共16页
自公元前1044年始至1926年中国与朝鲜的诗歌交流持续约三千年,参与的诗人数千位,创作了数万首诗歌。中朝的诗歌交流无论从时间上的持续还是空间上的跨越,都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文学现象。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西周至东汉末、魏晋... 自公元前1044年始至1926年中国与朝鲜的诗歌交流持续约三千年,参与的诗人数千位,创作了数万首诗歌。中朝的诗歌交流无论从时间上的持续还是空间上的跨越,都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文学现象。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西周至东汉末、魏晋南北朝至宋末、元代至清末、光绪乙巳至民国十五年四大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咏史诗为主,第二阶段以追和诗为主,第三阶段以使行诗为主,第四个阶段为朝鲜遗民金泽荣在中国的交流诗。从横向来看,诗歌交流包含着十类文献:唱酬、献赠、追和、咏史、题咏、事迹、诗人、诗集、评价、制度背景。从国际上看,相较于东亚的日本、越南、琉球,朝鲜的诗歌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诗歌 文化交流 起讫及发展脉络 历史阶段 文献分类
下载PDF
经典名方驻景丸的历史沿革与方证信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益清 温煜杰 +1 位作者 郑璐璐 张俐敏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94-403,共10页
驻景丸是2023年《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的第40首,出自北宋《太平圣惠方》,由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3味药组成,功用补益肝肾、清热明目,主治肝肾亏虚之眼病,为中医眼科临床常用名方。采用文献统计学方法,搜集分析驻景丸... 驻景丸是2023年《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的第40首,出自北宋《太平圣惠方》,由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3味药组成,功用补益肝肾、清热明目,主治肝肾亏虚之眼病,为中医眼科临床常用名方。采用文献统计学方法,搜集分析驻景丸的古今文献,共筛选有效古籍数据63条,涉及47部中医古籍。从驻景丸的方源方名、组成剂量、药物基原与炮制、制法用法、主治功效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其方证关键信息。研究发现,驻景丸中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的配比为5∶3∶3是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剂量;《黎居士简易方论》首载加减驻景丸,该方的主治范围与原方相仿,但药效更全面有力,历代应用更加频繁;现代医家继续对驻景丸进行化裁,提出驻景丸加减方、通络驻景丸等衍生方,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取得良好效果。驻景诸方以滋补肝肾为本,或兼宁心安神,或兼清热利湿,或兼化瘀通络,然其对应的病机根本在于肝肾虚损,导致目力不足、障翳昏花。驻景诸方在老年性眼病、其他老年退行性改变及青少年近视防治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后续可开展相关药理研究和制剂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驻景丸 《太平圣惠方》 历史沿革 方证信息 文献考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栀子豉汤的古代文献分析
7
作者 赖云婕 李艳 徐宁聪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205-210,共6页
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医智库数据图书馆、中醫笈成、尚古汇典等中医古籍数据库,搜集中医古籍中“栀子豉汤”的相关文献记载,共获古代文献219条,筛选有效数据94条,涉及中医古籍56本。《伤寒论》首次记载栀子豉汤,由栀子、淡豆豉两... 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医智库数据图书馆、中醫笈成、尚古汇典等中医古籍数据库,搜集中医古籍中“栀子豉汤”的相关文献记载,共获古代文献219条,筛选有效数据94条,涉及中医古籍56本。《伤寒论》首次记载栀子豉汤,由栀子、淡豆豉两味药组成。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挥沿用,大多紧扣热郁胸膈这一核心病机,症状表现多样,有“烦”“不寐”“烦热”“痛”等。在用药剂量方面大多沿用《伤寒论》中栀子14枚、淡豆豉4合,具体用量因各朝代度量衡不同在后世医书籍中稍有变化。本方中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豆豉为淡味的大豆发酵物,煎法为水煎服,大多数医家认为本方的使用应中病即止。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栀子豉汤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抑郁、保护心血管、营养神经等作用,本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豉汤 经典名方 宣发郁热 历史沿革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法学实证研究之反思——以因果性分析范式为视角
8
作者 黄思铖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81-84,共4页
法学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数据和统计方法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因果性分析来揭示法律规则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因果性分析范式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解释法律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联。然而,因果性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 法学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数据和统计方法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因果性分析来揭示法律规则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因果性分析范式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解释法律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联。然而,因果性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如隐式假设、数据可得性和外部效度等问题。为了提升因果性分析的应用,需要加强方法论的训练和数据收集的质量,同时也需要关注因果推断的误差和偏差问题。未来,随着数据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因果性分析将在法学实证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实证研究 因果性分析范式 历史演变 现状与挑战
下载PDF
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7
9
作者 彭丽华 范骁辉 +2 位作者 张翔南 袁铁军 阮邹荣 《药学教育》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比国外Pharm.D.培养模式,对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就国内临床药学教育的未来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与临床药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具有... 通过对比国外Pharm.D.培养模式,对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就国内临床药学教育的未来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与临床药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高质量临床药师人才队伍的速度,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高等教育 历史沿革与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的吴茱萸临床应用探要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鹰 王均宁 张成博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9期37-39,共3页
基于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探究吴茱萸的应用沿革,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吴茱萸发挥的功用及临床运用各有特点:汉代首明温中散寒、降逆止痛之功;魏晋隋唐时期弘扬温中降逆、止泻定痛之效,提出祛痰消积之用;宋金元时期在继承前贤成就基础上,突... 基于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探究吴茱萸的应用沿革,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吴茱萸发挥的功用及临床运用各有特点:汉代首明温中散寒、降逆止痛之功;魏晋隋唐时期弘扬温中降逆、止泻定痛之效,提出祛痰消积之用;宋金元时期在继承前贤成就基础上,突出逐瘀消癖的功用;明清时期强调其开郁化滞、散寒降逆、助阳止泻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临床应用 历史沿革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地域空间与文学的古今演变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75,共4页
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中应重视地域空间因素。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的地域空间因素可以从贯穿性、假定性、制约性、差别性、矛盾性五个方面考虑。站在文学的立场上,要警惕都市化、现代化及全球化对文学地域性的消解,防止文学的水土流失、文学... 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中应重视地域空间因素。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的地域空间因素可以从贯穿性、假定性、制约性、差别性、矛盾性五个方面考虑。站在文学的立场上,要警惕都市化、现代化及全球化对文学地域性的消解,防止文学的水土流失、文学荒漠化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空间 文学古今演变 文学地域特色
下载PDF
“古今通俗文学演变”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 王莉莉 刘芳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40-144,共5页
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古今通俗文学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会议讨论了古今通俗文学演变的学科建设、理论界定、雅俗关系等问题,多种题材、文本小说戏曲的具体演变,中国古代文学通俗化进程的特征规律,现当代通俗文学的... 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古今通俗文学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会议讨论了古今通俗文学演变的学科建设、理论界定、雅俗关系等问题,多种题材、文本小说戏曲的具体演变,中国古代文学通俗化进程的特征规律,现当代通俗文学的通俗性等现代性特征,以及通俗文学研究在当今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历史演变 学科建设 研究史 城市文化建设
下载PDF
论文学的进化与退化——20世纪的一种文学史观的检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齐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103,共9页
以胡适的“文学的历史进化论”为代表的文学进化史观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念之一。而无论是主张白话是文言的进化、“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个文学上的语言变迁史”,还是主张文学的发展体现了心灵的进化、“文学的进步与人性的发展... 以胡适的“文学的历史进化论”为代表的文学进化史观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念之一。而无论是主张白话是文言的进化、“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个文学上的语言变迁史”,还是主张文学的发展体现了心灵的进化、“文学的进步与人性的发展是同步的”,都不能准确而恰当地描述中国文学的历史。实际上,生物进化论被引入社会科学,用以概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科学的,用它作为基础理论来清理中国文学的发展线索和运动规律同样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寻找发现中国文学发展规律的另外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文学的历史进化论 文学史观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特征及其时代演进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贝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1,共5页
美国华裔文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辉煌三个阶段。经过几代华裔作家的不懈努力,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学中逐渐由边缘进入主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华人的中美双重文化价值判断始终是美国华裔作家关注的焦点。进入新世纪后... 美国华裔文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辉煌三个阶段。经过几代华裔作家的不懈努力,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学中逐渐由边缘进入主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华人的中美双重文化价值判断始终是美国华裔作家关注的焦点。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华裔文学与时俱进,在思想层面和文艺美学层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美国华裔文学再创辉煌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双重文化 历史演进 与时俱进
下载PDF
试论鲁迅《狂人日记》的历史渊源——对其创新所在的别一种理解 被引量:7
15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3,共10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鲁迅《狂人日记》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上与其以前的文学作品的相通点,同时指出该作品创新的主要方面在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希望以此为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过程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陌生化 中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历代沿革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胜超 张振凌 +3 位作者 刘艳 李柯柯 于文娜 韩宁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目的依据古籍中"人中黄"的记载,列述其炮制方法,追溯"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炮制方法,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历代古籍医书和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载述,列述其炮制内... 目的依据古籍中"人中黄"的记载,列述其炮制方法,追溯"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炮制方法,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历代古籍医书和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载述,列述其炮制内容及方法。结果 "人中黄"是甘草末置于竹筒内,于粪坑中浸渍一段时间后的制成品。在古代本草中一般收载于"人部"药材中,据《中华本草》所述,可能形成于在唐宋时期,其相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元代之后的历代医家著作和医案中多记载有相关的应用或炮制方法,至清代人中黄的使用和炮制方法开始多样化,有所发展,但近现代相关人中黄的炮制方法研究已淡出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黄 中药炮制 古籍文献 历史沿革
下载PDF
近五年中药炮制学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龙全江 袁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5年中药炮制研究进展:中药炮制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其中以方法工艺研究和炮制化学研究为其主要方向,其次为炮制药理研究,而质量标准、炮制与复方研究等还十分薄弱,文献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理论探讨...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5年中药炮制研究进展:中药炮制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其中以方法工艺研究和炮制化学研究为其主要方向,其次为炮制药理研究,而质量标准、炮制与复方研究等还十分薄弱,文献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理论探讨不够深入等情况。作者认为目前研究中主要问题有:综合性深入研究不足,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从复方角度研究中药炮制十分薄弱,不能全面揭示炮制意义;历史沿革及炮制理论研究不够等。炮制文献研究应在搞清古人炮制意图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研究结果提出新见解;炮制化学研究应重视多种成分分析与鉴别;炮制药理研究应结合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并加强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阐明炮制原理;炮制工艺研究以全面系统研究传统方法与新工艺研究相结合相比较;质量标准研究中强调多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炮制药理 质量标准 复方
下载PDF
论公安派在现代文坛的多重回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仁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93,124,共13页
本文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视角,重新考察和阐释公安派在现代文坛所产生的多重回响,认为周作人及其门生、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以鲁迅和阿英为代表的左翼作家这三大群体对公安派的解读与接受虽有差异,甚至引发过历时几年的论争,... 本文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视角,重新考察和阐释公安派在现代文坛所产生的多重回响,认为周作人及其门生、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以鲁迅和阿英为代表的左翼作家这三大群体对公安派的解读与接受虽有差异,甚至引发过历时几年的论争,但对于现代新文学的发展和公安派的研究,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派 现代新文学 周作人 论语派 左翼作家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的古今演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建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5,共7页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经历了长期的古今演变过程。秦汉时期,叙事观念初步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理论已经发生;唐宋时期,叙事理论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叙事理论继续深化。中国文学叙事观念以传统的传记、叙事散文、小说、戏剧等为对象,...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经历了长期的古今演变过程。秦汉时期,叙事观念初步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理论已经发生;唐宋时期,叙事理论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叙事理论继续深化。中国文学叙事观念以传统的传记、叙事散文、小说、戏剧等为对象,由批评上升到理论,具有感性批评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叙事观念 古今演变 感性批评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中文学传播模式的历史嬗变与当下态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燕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179,共6页
纵观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文学与传播的关系以及相关诸种问题无疑始终是该学科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比较文学学科范围内的文学传播研究经历了从单向辐射传播模式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再到多元系统传播模式的历时流变。传媒时代中... 纵观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文学与传播的关系以及相关诸种问题无疑始终是该学科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比较文学学科范围内的文学传播研究经历了从单向辐射传播模式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再到多元系统传播模式的历时流变。传媒时代中日新月异的诸种传播媒介与方式赋予了跨越国界、语言与文化的文学传播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使比较文学意义上的相应研究彰显出了独特的考察范式与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视域 文学传播范式 历史流变 目前态势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