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mlet在中国的百年流变——以汉译本序跋为中心考察
1
作者 朱安博 冯燕琴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6,共7页
Hamlet汉译在中国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成为中国翻译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以汉译本序跋为中心,考察7个版本的汉译本,并根据序跋价值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历史史料价值,尤其是出版行业和中国语言的发展变迁;二是翻译理论价值,文化语境对翻... Hamlet汉译在中国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成为中国翻译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以汉译本序跋为中心,考察7个版本的汉译本,并根据序跋价值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历史史料价值,尤其是出版行业和中国语言的发展变迁;二是翻译理论价值,文化语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三是社会文化价值,Hamlet的翻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序跋是复杂的文学场,Hamlet在中国的译本和时代发展交织在一起,见证了百年来社会的发展变革、外部生产环境和接受机制之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let汉译 副文本 序跋 历史史料价值 翻译理论价值 社会文化价值
下载PDF
析“历史终结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
2
作者 肖迎春 《天中学刊》 2024年第6期30-35,共6页
福山以“寻求承认的斗争”解读人类历史,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的人性基础、基本动力和最高阶段等观点提出了质疑。福山将“承认”意识视为自由的人性基础,指责马克思主义剥夺了人的能动性,认为寻求“承认”的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 福山以“寻求承认的斗争”解读人类历史,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的人性基础、基本动力和最高阶段等观点提出了质疑。福山将“承认”意识视为自由的人性基础,指责马克思主义剥夺了人的能动性,认为寻求“承认”的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驱动力,主张西方式民主是“历史的终结”、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回应福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澄清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利于捍卫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 历史终结论 历史唯物主义 挑战 回应
下载PDF
市民社会的多重透视——基于马克思和韦伯社会理论视域
3
作者 崔晓优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6期160-164,共5页
对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理论展开比较可以发现,基于市民社会的考察是两人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共同理论进路。马克思将市民社会称为“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并通过将市民社会置于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而在韦伯... 对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理论展开比较可以发现,基于市民社会的考察是两人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共同理论进路。马克思将市民社会称为“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并通过将市民社会置于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而在韦伯看来,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共同体的出现则是其中关键性的转折点。通过对二者社会理论的比较梳理,可以发现二者共享相同的市民社会历史变迁逻辑,即社会分工的深化与社会分层的变迁,而在对市民社会发展的其他追因上,则各有侧重,最终韦伯的社会理论走向了以文化因素、经济社会因素和理性化为代表的多元决定论,而马克思则通过对生产关系、私有制和劳动异化的考察,将市民社会变迁的多元因素结合为一个具有关联性的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社会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发展──访林甘泉研究员 被引量:7
4
作者 邹兆辰 江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1,共7页
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对待过去史学的发展。要科学地看待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价值,它是唯物史观的基石。不同学 术思想的学者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百家争鸣;研究方... 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对待过去史学的发展。要科学地看待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价值,它是唯物史观的基石。不同学 术思想的学者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百家争鸣;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史学要 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大师级的史学家一定会在21世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实证研究 学术批评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作为资本逻辑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白刚 付秀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5,共7页
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之谜"解答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实质就在于对"资本逻辑"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灵魂和最高原则的否定和批判。正是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剖析和诊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展... 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之谜"解答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实质就在于对"资本逻辑"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灵魂和最高原则的否定和批判。正是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剖析和诊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展开了对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幻象"和"现实运作"的双重瓦解和批判,从而实现了对超历史的形而上学和非历史的资本主义神话的双重"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逻辑 形而上学 社会历史批判
下载PDF
旧史料与新解读: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再反思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世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近若干年来,史学界对"新史料"的追求呈现为一股热潮,在区域社会史领域内也不例外,这固然延续了历史学者重视史料的态度,但也引起了某种担心,这可能容易使人忽视传世文献以及分析传世文献的方法,并忽视传世文献中传递的那些历... 近若干年来,史学界对"新史料"的追求呈现为一股热潮,在区域社会史领域内也不例外,这固然延续了历史学者重视史料的态度,但也引起了某种担心,这可能容易使人忽视传世文献以及分析传世文献的方法,并忽视传世文献中传递的那些历史信息。事实上,对旧史料做出新解读也是值得提倡的,新旧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应该并重而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史料 新史料 传世文献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伟 邓晓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区分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主要涉及人论、世界观理论、价值论和哲学观等问题,后者主要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历史领域所得出的时代性结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区分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主要涉及人论、世界观理论、价值论和哲学观等问题,后者主要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历史领域所得出的时代性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以严肃的理论态度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梳理和完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方法,用以深入把握时代,解决新的时代问题,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历史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主义 教条主义
下载PDF
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25年反省与进路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长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8,共9页
我国史学界社会文化史学科兴起25年来,经过了前十年"兴起奠基期"、继十年"发展兴盛期"、近五年"深化扩散期"三个阶段。学术贡献有:理论方法创新,开辟史学新生长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超越"革命史范... 我国史学界社会文化史学科兴起25年来,经过了前十年"兴起奠基期"、继十年"发展兴盛期"、近五年"深化扩散期"三个阶段。学术贡献有:理论方法创新,开辟史学新生长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超越"革命史范式"及"现代化范式",走向"本土现代性";关注民间社会,挖掘内在社会文化资源。存在问题与瓶颈:学科意识模糊,研究"碎片化",平面描述性、意义稀薄及理论缺失。当今社会转型呼唤社会文化史的理论创新成果,未来将会引起关注的"关键论题"有:民间社会、社会治理、生活方式、价值系统。这几个"关键论题",可能会成为社会文化史学者为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作出贡献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史学理论 交叉学科 史学创新
下载PDF
从唯物史观看中国道路的百年历程 被引量:8
9
作者 丰子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4,共10页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是和中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中国道路,不仅要从"特色"的角度来看待,而且要从历史观上来把握。首先要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来看待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正是遵循历史发展...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是和中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中国道路,不仅要从"特色"的角度来看待,而且要从历史观上来把握。首先要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来看待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正是遵循历史发展普遍规律走出来的。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中国建设、改革道路的开创,都是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次要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在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因而有其深远的世界意义;再次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看中国道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根据就在于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本身的基本矛盾。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最后要从实践观点看待中国道路。道路不同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过程;道路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中国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创出来的,其发展同样必须探索开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规律 世界历史 社会基本矛盾 中国道路
下载PDF
近年来口述史研究的热点审视及其态势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宇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5期107-110,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口述史实践成果的不断涌现,这一领域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口述史"概念屡遭误用或滥用,自传、回忆录、访谈录等与口述史著作混为一谈,许多成果只停留于积累口述史料的层面,口述实践缺乏严谨的操作规范,口述主体... 近年来,随着中国口述史实践成果的不断涌现,这一领域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口述史"概念屡遭误用或滥用,自传、回忆录、访谈录等与口述史著作混为一谈,许多成果只停留于积累口述史料的层面,口述实践缺乏严谨的操作规范,口述主体单一。进一步厘清口述史概念,规范口述史的研究过程,加强跨学科的理论整合和业界沟通,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口述理论 口述史料 操作规范
下载PDF
倾听历史: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 被引量:10
11
作者 桑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76,共10页
史论关系,为治史必须面对却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此事因缘于清季以来史料与史学的区分,并由民国时期史料与史观的纷争而日益凸显。文言改白话,造成著史和读史时引文与行文的进一步分离,使得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更加隔膜。20世纪50年代以... 史论关系,为治史必须面对却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此事因缘于清季以来史料与史学的区分,并由民国时期史料与史观的纷争而日益凸显。文言改白话,造成著史和读史时引文与行文的进一步分离,使得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更加隔膜。20世纪50年代以来,史论关系经过持续争论,依然莫衷一是。受此影响,治史日渐重视说理,相对忽视叙事,举证为据的办法,往往脱离材料的时空位置及联系,用后出外来的架构系统条理裁量史事,把后人的认识当成历史的事实。应当努力从倾听历史的原声中把握前人本意和史事本相,寓说理于叙事之中,视引文行文为一体,呈现历史原汁原味的无穷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 史观 史论关系 文白 史学理论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33
12
作者 侯惠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8,共14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党的百年奋斗的伟绩,更是一个有待阐发的理论大题目。要研究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由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与阶级的划分同步进行,这就注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党的百年奋斗的伟绩,更是一个有待阐发的理论大题目。要研究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由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与阶级的划分同步进行,这就注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是一个纯粹、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前进与倒退、自由与奴役、富裕与贫穷、解放与枷锁相互交织的复杂过程,是在悖谬中的演进。文明的悖谬决定了人类文明演进的特点,以及对其进行把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就是:必须从两极对立中把握文明时代的成果,必须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历史辩证法把握文明发展的趋势,必须从文化传统和社会形态的有机统一上鉴别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人类文明是一种新形态,它能够消除“文明时代”的内在悖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直面当代人类文明的困境,具有实践的引领力;能够探路终结人类“史前史”,具有无比广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形态 文明形态 唯物史观 文明史观 文明的悖谬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论历史的客观性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先达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坚持历史的客观性。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历史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间接性、历史顺向运动与历史研究的逆向思维以及历史事实与历史文本之间的关系,解决历史研究中面临的理论矛盾。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坚持历史的客观性。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历史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间接性、历史顺向运动与历史研究的逆向思维以及历史事实与历史文本之间的关系,解决历史研究中面临的理论矛盾。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有分析有批判地对待西方的历史哲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史学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中国化和当代化,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历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中国化和当代化
下载PDF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热点与缺陷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长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0,共7页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突出、具有鲜明特色并达到较高理论高度的分支领域,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对城市生活近代化"高点低面"的极度不平衡状况关注度不够,缺乏对各城市生活变迁不同类型的相互比...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突出、具有鲜明特色并达到较高理论高度的分支领域,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对城市生活近代化"高点低面"的极度不平衡状况关注度不够,缺乏对各城市生活变迁不同类型的相互比较、相互联系研究,缺乏对中西生活元素交汇融合的机制特别是传统生活元素的演变与作用的研究,缺乏对各种生活元素在生活变迁及社会整体变迁中的地位与影响的研究。"公共性"理论范式的应用提升了城市生活史研究的理论高度,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应用比较隔膜、生硬,与实际生活状况及中国人的生活感受和观念契合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城市史 生活史 社会史 史学理论方法
下载PDF
交往: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意蕴论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虹 项松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3-97,共5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展示了丰富的思想意蕴: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是人类社会纵向演进的内在机制和重要表征,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
关键词 交往 社会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历史
下载PDF
史料·方法·理论: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钟九闹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小也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62-170,共9页
以往属于农民战争研究领域的“钟人杰起义” ,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随着不同性质的资料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它们之间的种种矛盾亦凸显出来 ,而这正是更具解释力的理论的起点。
关键词 文献 口述 田野 历史人类学 史料、方法与理论的互动关系
下载PDF
技术本质的历史生存论阐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国俊 周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16,共5页
技术本质的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它不但关涉到技术究竟是什么的认识问题,同时还制约和影响着技术哲学领域对其他技术问题的理解。关于技术本质的诸多认识都未能达到对技术本质深刻揭示而在理论上形成共识。从根本上说,技术是... 技术本质的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它不但关涉到技术究竟是什么的认识问题,同时还制约和影响着技术哲学领域对其他技术问题的理解。关于技术本质的诸多认识都未能达到对技术本质深刻揭示而在理论上形成共识。从根本上说,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技术本质的认识应遵循社会历史的解释原则,技术的本质只能在历史生存论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本质 社会历史 历史生存论
下载PDF
理解为自然历史过程的人工智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乃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人工智能自从诞生以来,给世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革命力量。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史的必然过程还是技术发展中的偶然突变,一直备受争议。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史理解为自然史带来的启示,让我们洞察到人工智能尽管改变了技术史与社会史的预... 人工智能自从诞生以来,给世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革命力量。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史的必然过程还是技术发展中的偶然突变,一直备受争议。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史理解为自然史带来的启示,让我们洞察到人工智能尽管改变了技术史与社会史的预期轨迹,但也以自己的特点与方式诠释了作为“自然史的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全部定律,并为唯物史观注入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然史 社会史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创作的历史情境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21-27,共7页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的每一篇序言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七篇序言里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的《共产党宣言》传播的历史信息,两位革命导师在其中发展了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承认并改正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的每一篇序言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七篇序言里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的《共产党宣言》传播的历史信息,两位革命导师在其中发展了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承认并改正了《共产党宣言》正文中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点,向世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没有序言的《共产党宣言》不是一部完整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 历史情境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传播史 意义
下载PDF
论史料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戈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8,共8页
史料是一种语言 ,对史料性质的分析本质上是一种“元分析”。只有在史料系统内部 ,史料才具有客观性。史料的客观性是一种语言的客观性。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就是运用史料的规范性 ,即语言游戏的规则性。史料与历史的关系是一种假关系。史... 史料是一种语言 ,对史料性质的分析本质上是一种“元分析”。只有在史料系统内部 ,史料才具有客观性。史料的客观性是一种语言的客观性。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就是运用史料的规范性 ,即语言游戏的规则性。史料与历史的关系是一种假关系。史料不能直接产生理论 ,但可以充分限制理论 ;史料虽不能肯定什么理论是好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史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