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纲要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龙 郑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9-26,32,共9页
自习近平主政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权理论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凝结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最新伟大成果,是人权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使人权理论回归到对人本身的研究,重视对人格尊严... 自习近平主政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权理论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凝结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最新伟大成果,是人权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使人权理论回归到对人本身的研究,重视对人格尊严和幸福生活的保障与发展,特别是强调了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民生人权观、法治人权观、历史人权观、国际人权观、辩证人权观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人权观 法治人权观 历史人权观 国际人权观 辩证人权观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 被引量:9
2
作者 瞿晓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775-780,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考察这一历程,总结这一历程中党改善民生的基本经验,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全面性、深刻性民生问题不无裨益。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改善民生 历史考察 经验
下载PDF
毛泽东中央苏区时期的民生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旭宽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7-52,共6页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民生建设。他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如何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为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和赢得群众支持提供了理论指导。毛泽东八十...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民生建设。他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如何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为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和赢得群众支持提供了理论指导。毛泽东八十多年前在中央苏区时期形成的民生观对指导我们今天党的民生实践仍然具有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央苏区时期 民生观
下载PDF
论徐文珊的治史特色
4
作者 尤学工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24-29,共6页
徐文珊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普通史家,他的经历则是民国史学的一个缩影。他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为圭臬,综合唯物、唯心二家之长,阐释了民生史观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反映了当时史学思想领域的基本格局。他主张以学为用的史学价值观,强调治史当... 徐文珊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普通史家,他的经历则是民国史学的一个缩影。他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为圭臬,综合唯物、唯心二家之长,阐释了民生史观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反映了当时史学思想领域的基本格局。他主张以学为用的史学价值观,强调治史当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并以建设民族文化为己任。他倡导历史教育,指出了历史教育的任务、对象、原则、途径与方法,并从理论上做了系统总结。他的治史经历,反映了时代环境对史家治史取向的影响,也反映了民国史家学术性与社会性并重的治史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文珊 民生史观 史学价值观 历史教育
下载PDF
论孙中山民生史观生成的三个维度
5
作者 李成保 王青民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双重际遇下,重新探究孙中山民生史观得以生成的三个维度:它的理论渊源具有中西合璧、兼容并包的特点,其中不乏唯物史观研究方法的启示作用;它能抓住时代的主题,回答时代问题以及符合时...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双重际遇下,重新探究孙中山民生史观得以生成的三个维度:它的理论渊源具有中西合璧、兼容并包的特点,其中不乏唯物史观研究方法的启示作用;它能抓住时代的主题,回答时代问题以及符合时代的进步要求,因而它的生成是回应时代的理论自觉;哲学基础无疑是民生史观的内在属性,孙中山的自然观、认识论和价值观上的切实转变可谓是民生史观创立的必要条件。这从源头上梳理的三个方面,具有特别的理论建设性和现实关照性双重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民生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渊源 理论自觉 哲学基础
下载PDF
传统民本思想与生态型民生观的相容性及启示
6
作者 苏艾平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2-65,共4页
传统民本思想,有基于生存发展的理性、有尊重自然规律的朴实和追求理想社会的夙愿等特征。传统农业文化体现的重农型、仁德型民本思想与现代民生思想有相容性,对于探索构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型、生态型、法治型民生观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生态型民生观 可持续发展观 传统民本观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民生观叙事的方法特征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儒 张艺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共12页
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必须以民生为着眼点,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实际福祉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进行有力的阐述和叙事活动。从基本原理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规定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先锋队地... 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必须以民生为着眼点,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实际福祉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进行有力的阐述和叙事活动。从基本原理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规定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先锋队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民生为关怀的基本立场,以及形成一种理论化、历史性和制度化的民生观叙事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通过提升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的研究拓展能力,而且要以新史学、新史料丰富民生建设方面的历史素材,用法律制度和党内法规体系去为民生观叙事与民生建设建立制度背书,去在理论、历史和法律制度方面开展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的系统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观 理论叙事 历史叙事 制度叙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历史演进
8
作者 王青平 何建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7-51,共5页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民生观,这是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民生问题存在差别,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民生观,这是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民生问题存在差别,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民生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探究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历史演进轨迹,分析其内涵,把握其特色,对深刻理解党的宗旨,解决当代日益凸现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生观 历史演进
下载PDF
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党史观解读——以“文革”时期毛泽东民生指导思想转变为例
9
作者 豆庆升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 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文革"时期是改革开放前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曲折阶段,对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民生思想还存在着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认识,厘清这一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于正确理解习近平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思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两个不能否定” 历史观 民生思想
下载PDF
从民生视角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永建 刘向军 《理论界》 2014年第11期8-12,共5页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课题应该选取不同视角进行思考,从民生视角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创新的尝试,主要包括:党员干部行为的失范性;社会现实利益的矛盾性;执政目标与现实生活的差距性;宣传教育工...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课题应该选取不同视角进行思考,从民生视角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创新的尝试,主要包括:党员干部行为的失范性;社会现实利益的矛盾性;执政目标与现实生活的差距性;宣传教育工作的低效性;民意表达机制的不健全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不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民生视角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先哲契合唯物史观基本前提的睿智思想
11
作者 孙寿涛 周德丰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在中国历代先哲创造并积累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中,蕴含丰富的契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前提的睿智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社会存在及其作用两个方面的创见:一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视,这既包括中国古代悠久的重视... 在中国历代先哲创造并积累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中,蕴含丰富的契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前提的睿智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社会存在及其作用两个方面的创见:一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视,这既包括中国古代悠久的重视经济生活的思想传统,也包括中国古代思想家在经济生活决定道德面貌问题和义—利关系问题上的深刻探讨;二是涌现谭峭"唯食史观"和孙中山"民生史观"这样较为系统的理论建构,后者更是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前,中国传统历史观发展的最高成就。这些内容构成今天仍值得我们珍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唯物史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基因 义—利 唯食史观 民生史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