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inese Imag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1
作者 Wang Ting Wang Ji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7-272,共6页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rican literature,China doesn't exist as a real country with a geographical location,but it exists in a virtual space in the world composed of cultural imagination. Literature is the reflected thought that can accommodate numerous social fields,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an mostly reflect the overall cognition of different fields for Chinese im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gnition of Chinese image in the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image in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in order to obtain the enlightenment of how to better establish Chinese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形象特征 中国人 美国 地理位置 虚拟空间 特征和 历史
下载PDF
Chinese Tradition in the World Literature:Review of Zhang Longxi's A Historyof ChineseLiterature
2
作者 Chao Ling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23年第1期72-76,共5页
This essay reviews Zhang Longxi's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e book covers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its very beginning to modern times.It emphasizes texts'literary and aesthetic qualities when evaluating... This essay reviews Zhang Longxi's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e book covers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its very beginning to modern times.It emphasizes texts'literary and aesthetic qualities when evaluating and historicizing literature.The book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anons in literary history,using Chinese tradition as an example.Therefore,it also brings the Chinese tradition into the broader framework of world literature.Reading Zhang's concise historical overview of Chinese literature,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Zhang Longxi has skillfully combined the writing of a history of literature with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is book.Zhang's successful attempt informs literary scholars of possible paradigms of compiling literary history in a post-cultural-studies theoretical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world literature literary tradition literarycanons
原文传递
跨学科视域与跨文类叙事:《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敦煌文学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松 杨芷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17,F0002,共17页
自19世纪末,海外汉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21世纪以来走向成熟和深化。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讨论,该书有关敦煌文学书写的问题值得重视。通过阐述选取文献的缘由、撰写的... 自19世纪末,海外汉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21世纪以来走向成熟和深化。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讨论,该书有关敦煌文学书写的问题值得重视。通过阐述选取文献的缘由、撰写的思路以及向文学本位回归的特色,可以提炼出作者书写敦煌文学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即跨学科视域和跨文类叙事研究。考察该书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方法论,可以为国内的书写实践提供路径参考。中国文学史编纂应该立足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参与全球国际对话并构建科学的文学史理论,撰写真正内在于中国文学文化同时又融入世界潮流的文学史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敦煌文学 梅维恒 史密德
下载PDF
从重写文明史到重写文学史
4
作者 曹顺庆 郭霄旸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在当今国际格局下,如何建立中国话语与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长久以来,文明话语中都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文明观输出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文明史对中国的叙述常常存在歪曲、偏离史实的问题。西方话语霸权具... 在当今国际格局下,如何建立中国话语与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长久以来,文明话语中都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文明观输出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文明史对中国的叙述常常存在歪曲、偏离史实的问题。西方话语霸权具体体现在各学科内部,使许多人文社会学科都面临“失语”的窘境。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重写文明史”与“重写文学史”的号召。从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史实出发,尊重文明多元化与异质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重写文明史,重塑文明观,进而重写学科史,重写文学史。通过反思学科话语问题,发掘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话语言说方式,重新建构学科话语。用中国话语发出中国声音,共同建设文明新话语是重写文明史、重写学科史的要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史 学科史 文学史 话语霸权 中国话语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的著述文体
5
作者 陈文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共10页
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 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之相关的评价标准,也是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成功,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纪事本末体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它以专题讲述的方式建构全书,主要包括诗、文、小说、戏曲、文学批评、民间文学等文类,开篇还有长逾十万字的基础编,是对中国文学史所赖以生长的语言和思想所作的专题分析;编年体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由时间点切入,而不是由作家作品或学术专题切入,构成其显著特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只是学术著作,而不是教材,其价值和得失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通史 著述文体 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下载PDF
辨章学术守正本考镜源流求新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科70年发展回溯与展望
6
作者 陈仁寿 薛昊 +2 位作者 陆跃 李煜 王家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15-324,共10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70年来经历了初创期(1954—1958)、成熟期(1959—1977)、发展期(1978—1999)和提升期(2000年至今)4个历史阶段。在一代代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完成了多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中医药...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70年来经历了初创期(1954—1958)、成熟期(1959—1977)、发展期(1978—1999)和提升期(2000年至今)4个历史阶段。在一代代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完成了多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中医药文献传世巨著,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与重点项目。学科特色鲜明,以擅长整理编纂大型中医药工具书为成果标志,文献研究以注重实用性为导向,在研究领域以本草和方剂为工作重点,从而为现代临床、科研和教学提供有效信息。未来学科发展将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知识和新方法,开展中医药文献的信息化和数智化研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层次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 历史回顾 学术成果 学科特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7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圣人文学家:英语学界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
8
作者 葛文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1901年至2022年,英语学界先后有10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 1901年至2022年,英语学界先后有10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英语学界早于中国学界,使世界文学史视域中生成了“圣人文学家孔子”的国际性意义,其面向专业读者与普通读者分类编纂的思路以及具体导读方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这为促进国际儒学深入发展、中外文明互鉴互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界 中国文学史 孔子书写 海外儒学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与话语建构
9
作者 曹顺庆 王梦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话语的完整建构,一直是当代文艺建设的难题,在大量西方话语资源的充斥下,很难看清中国文艺理论的原本面貌,中国文艺评论在国际舞台上也几近失声。归根结底,是中华文化自信力的丧失,导致中国学人往往与传统文化疏离和...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话语的完整建构,一直是当代文艺建设的难题,在大量西方话语资源的充斥下,很难看清中国文艺理论的原本面貌,中国文艺评论在国际舞台上也几近失声。归根结底,是中华文化自信力的丧失,导致中国学人往往与传统文化疏离和隔膜,没有能力打破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偏见与歧视。本文对历史遗留的话语困境进行了反思,指出文明互鉴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重建中国文艺评论知识体系的另一个角度,是认识到西方文明常常借鉴自东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积淀足以支撑起中国话语体系的理论框架与范畴术语。我们想要获得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的权利,可以从“重写文明史”入手,用客观史实还原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文明互鉴的脉络,解构西方文明的话语霸权,从而摆脱西方文化对东方的歪曲与蔑视,完善中国文艺评论与中华现代文明的建设,强化文明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现代化 失语症 文化自信 文明互鉴 重写文明史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期红色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10
作者 王明娟 叶兴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律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等主题拓展了传统“红色文艺”的革命题材边界。形象塑造上既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式英雄,也涌现出大量的平民化英雄。表达方式上从“个人记忆”的前设视角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后设视角,使作品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和理论审视的色彩。风格呈现上更具有娱乐性和亲和力,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尽管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在经典传承中有了诸多创新,但仍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如红色内涵与人性规律、审美规律的契合问题,市场化与艺术化调和的问题等,这是在新的历史考验中需要直面回答的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革命历史 平民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新时期
下载PDF
在民间文学中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兼论高有鹏教授《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
11
作者 王宪昭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系列著述系统阐释了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维度了解民间文学反映的人民生活、审美趣...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系列著述系统阐释了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维度了解民间文学反映的人民生活、审美趣味与美好追求,以及鼓舞人民、化育民众的文化价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关注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系统研究,努力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有益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思想史 中华传统文化
下载PDF
超越范式之争——文史哲法学的前提、立场与展望
12
作者 孙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9-98,共10页
文史哲是中国文化鲜明的标志性特征。笔者尝试提出的文史哲法学,既是立足于中国传统与实践,又是面向世界的具有普遍性样态的法学范式,理应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法学目标。有别于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的研究旨趣,文史哲法... 文史哲是中国文化鲜明的标志性特征。笔者尝试提出的文史哲法学,既是立足于中国传统与实践,又是面向世界的具有普遍性样态的法学范式,理应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法学目标。有别于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的研究旨趣,文史哲法学是一种全新视角的法学研究范式,它倡导厚植于中国的文史哲传统。其中,文学是法学素材的来源,史学是法学精神的见证,哲学则是法学价值的终极追求。文史哲法学旨在沟通中国历史传统与当下实践,侧重将文史哲作为工具和视角来研究人文与法学的互动关系,将人文价值和生活实践统一于法学研究场域之内,在保持统一性的前提下追求普遍性与实践性向度。中华法治文明在保持其独立个性、赋能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能为纾解人类的法律工具主义困境提供中国方案,促使法学脱离封闭的教条式思维模式与理论的窠臼,进而更好地为中国法学的本土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哲法学 教义法学 社科法学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法系
下载PDF
Further Definition of Di Renjie's Identity(ies) in Chines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Mass Media
13
作者 Lavinia Benedetti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7年第4期599-620,共22页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introduce a preliminary reflection on Di Renjie's past and contemporary representations, in order to decode the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imagery found in Chinese media culture and to decide ...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introduce a preliminary reflection on Di Renjie's past and contemporary representations, in order to decode the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imagery found in Chinese media culture and to decide which of his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identities is now the most acknowledged in Chinese imagery. Moreover, we will briefly advance some reflections on whether Robert Hans van Gulik's representation has or not totally influenced Chinese ima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 Renjie chines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chinese TV imagery Robert Hans van Gulik
原文传递
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声音——刘文飞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晓婷 刘文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刘文飞教授在总结自身学术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中俄文学外交”“俄国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俄国文学的中国阐释”等概念,主张让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同时对接俄苏本土的文学研究传统和欧美的俄国文学研... 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刘文飞教授在总结自身学术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中俄文学外交”“俄国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俄国文学的中国阐释”等概念,主张让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同时对接俄苏本土的文学研究传统和欧美的俄国文学研究传统,并注重对俄国文学在文化学、思想史方面的阐释。与此同时,刘文飞教授兼顾文学研究的社会性影响,他从学术、翻译、写作的三种路径出发,通过一系列著译作品和文化活动致力于推动俄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普及。刘文飞教授所代表的新一代俄国文学研究者们将以中国视点、中国阐释、中国特色于一身的最新研究理念融入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的撰写之中,是对中国俄国文学史书写的一次全面更新,在向世人展示中国近一个半世纪的俄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创建拥有我们自己民族风格和立场的斯拉夫学派,让国际斯拉夫学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俄国文学通史》 中俄文学外交 俄国文学的中国阐释
下载PDF
A Look at the Future of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Commentaries on the '95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15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7年第1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mmentaries on the A Look at the Future of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一贯煎”中外医学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16
作者 宋一男 徐梅 +5 位作者 汪剑 谢洲 杨艳 林雅 范文 王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30-33,共4页
中外医学史是一门以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支撑的课程。在“新医科”建设要求指导下,帮助学生构建贯穿中西医的知识结构、形成贯通中西医的思维模式并贯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是培养优秀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团队以教学目标知识、... 中外医学史是一门以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支撑的课程。在“新医科”建设要求指导下,帮助学生构建贯穿中西医的知识结构、形成贯通中西医的思维模式并贯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是培养优秀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团队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不同层级需求为基础,提出“贯穿-贯通-贯注”的“一贯煎”式教学模式,为开展构建多学科知识网络、提升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熏陶学生完成课程思政情感素养内化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有效支撑;通过优化教学团队学科结构,重新搭建中外医学史知识结构体系,设置多个探讨式教学主题,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情景演绎及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让中外医学史的课堂教学“活”了起来;为培养有思想、有技术、有深度、有灵魂的新时代中西医临床人才夯实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贯煎 贯穿-贯通-贯注 中外医学史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Seminar模式的运用研究——以面向留学生的文学类教学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面向留学生的文学类教学,既不同于中国大学生的文学类教学,也不同于留学生的语言类教学。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局限性较大,亟待改进。将当今世界流行的Seminar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建构"双讲—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 面向留学生的文学类教学,既不同于中国大学生的文学类教学,也不同于留学生的语言类教学。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局限性较大,亟待改进。将当今世界流行的Seminar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建构"双讲—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学感悟力和文化理解力,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 教学模式 双讲式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论的总名:建立、演变、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177,共13页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9年前的文艺学,虽然其名来自汉语文化圈对德国文学科学的汉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来自苏联的文学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学有三个阶段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主,60年代开始加上中国内容的转型,改革开放后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但改革开放后主要与英语文论互动,产生了文学理论这一新词新义,与同时存在的文艺学和文学概论进行总名的竞争,各显风采。以2010年为标志,文学理论作为文论的总名基本获得共识,其意义不但要从中国文论自身的演进,更要从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互动中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论总名 文学概论-文艺学-文学理论 中外文论互动
下载PDF
新文科思想下华教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改革
19
作者 董玮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自2020年《新文科宣言》发表以来,新文科思想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新文科思想如何落实到文科学科创新、教学创新等方面,更是目前学者和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华文教育专业作为2005年开始设置并招生的一个高等教育专业,在近二... 自2020年《新文科宣言》发表以来,新文科思想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新文科思想如何落实到文科学科创新、教学创新等方面,更是目前学者和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华文教育专业作为2005年开始设置并招生的一个高等教育专业,在近二十年的过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华文教育中的外国文学课程为切入点,探讨新文科思想对于目前华文教育外国文学教学困境能够提出哪些有益的建议。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外国文学课程应当始终坚持跨学科视域和文学作品的伦理导向,力争培养更多具有跨文化视野的综合性华文教育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华文教育 外国文学课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从潘道根日记看晚清道咸时期医书的抄写、流转及影响
20
作者 徐晓聪 郑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4-171,共8页
晚清昆山儒医潘道根在其日记中对道咸时期的书事活动做了详细的记载,其中涉及较多稿抄本医籍的抄写与流转情况。从日记内容看,潘道根的医书抄写活动,作为一种日常学术实践,与阅读、圈点、校对、批注、题跋活动是一个整体,并通过一定的... 晚清昆山儒医潘道根在其日记中对道咸时期的书事活动做了详细的记载,其中涉及较多稿抄本医籍的抄写与流转情况。从日记内容看,潘道根的医书抄写活动,作为一种日常学术实践,与阅读、圈点、校对、批注、题跋活动是一个整体,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共享医籍,形成互抄群体。医籍的传抄、批校在一定的空间领域内促进学术思想交流与争鸣,形成共同学术话题,是促进地域医学繁荣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道根日记 潘道根 稿抄本医籍 书籍流转 文献文化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