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iting the Life of Karl Marx: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rx Biographies by Mehring and Riazanov
1
作者 LIU Xunqian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12期558-563,共6页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biographies of Karl Marx by Franz Mehring and David Riazanov,highlighting three key differences in their portrayal of Marx’s life and ideology.Riazanov emphasized Marx’s Jewish background,cri...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biographies of Karl Marx by Franz Mehring and David Riazanov,highlighting three key differences in their portrayal of Marx’s life and ideology.Riazanov emphasized Marx’s Jewish background,criticized Mehring’s oversimplification of Marx’s father’s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and offered a nuanced view of Marx’s engagement with Jewish issues.Contrary to Mehring’s defense of Bakunin,Riazanov acknowledged Bakunin’s revolutionary zeal but critiqued his effectiveness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Nechayev affair.Lastly,Riazanov provid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Marx’s later years,challenging Mehring’s limited coverage and recogn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s late works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labor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raphical research marxism Riazanov history of marxism
下载PDF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Explained: Basic Connotations and Contemporary Context 被引量:1
2
作者 Shuai Qi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4期72-82,共11页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i.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 and Engels summarized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history and the laws behind it based on t...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i.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 and Engels summarized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history and the laws behind it based on their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material conditions in real life and raised the realistic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y into world history” in the future. From the Marxist perspective of world history, we attempt to catch a glimpse of his profound, scientific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and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neity and supercontemporaneity of Marxism. Also, we try to perceive new issues of our time and develop a new theory grounded in the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universal insights from Marxism. The study of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and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can help understand today’s major issues such as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In short,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s of profou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m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modernity
下载PDF
THE SPREAD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3
作者 赵松乔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3年第3期4-12,共9页
At pressent, China has about 100 million ha of farmland and 1.1 billion inhabitants, of which, about 80% are still engaged in agriculture. I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rimitive shifting cultivation was at first main... At pressent, China has about 100 million ha of farmland and 1.1 billion inhabitants, of which, about 80% are still engaged in agriculture. I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rimitive shifting cultivation was at first mainly scattered in small patches in Eastern Monsoon China, especial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and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The ratio of agriculture to industry in production value changed from 7:3 in the early 1950s to 3:7 in the middle 1980s.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is based up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hysical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Seven first-level agricultural regions might be iden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ead of agricalture SHIFTING CULTIVATIO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gricultureal history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日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的要求,这是其“绝对命令”。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是马克思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遗产的成果。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批判了主观思想,试图实现客观思想对主观思想的超越,区分了抽象的普遍性和真正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的要求,这是其“绝对命令”。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是马克思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遗产的成果。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批判了主观思想,试图实现客观思想对主观思想的超越,区分了抽象的普遍性和真正的普遍性,并使真正的普遍性能够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质和阶级立场直接相关。唯物史观“社会现实”和“历史本质性”原则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找到了根据和立足点。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具体化,必须把一般原理转化为具体方法和实施纲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具体化 社会现实 辩证法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人化自然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宫敬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之处;人化自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区分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与传统哲学中的自然理论相比,人化自然理论已消除了传统哲学自然理论中的客观性陷阱,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人化自然秉有多重属性,如主体属性、预设属性、法权属性和文明属性等。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的边界处于变动过程之中,前者的边界不断扩张,后者的边界逐步退缩,因而形成人化自然的客观辩证法。人化自然的特质之一是作为主体的人发明并利用中介。人化自然的主要成果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但具体性结果层面显现出多种性质,其中包括对人类有害的性质。人化自然的哲学评价标准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 人类基本问题 变自然为历史 人类本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涵及时代价值
6
作者 刘信君 窦琦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开了人类历史普遍发展规律的秘密,找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与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7
作者 吕世荣 周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6-65,331,共11页
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激烈,愈发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重要性。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在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激烈,愈发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重要性。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在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仅如此,提炼和展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对于认识当今意识形态形势、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理论史
下载PDF
侯外庐的方以智思想研究及其典范意义
8
作者 张建坤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共8页
全面评介方以智思想,是侯外庐后期学术研究的焦点。经过他与其学术团队的持续努力,方以智被遮蔽近三百年的思想全貌得以公之于世,恢复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哲学地位。侯外庐的方以智思想研究,既具有《中国思想通史》理论与方法的一... 全面评介方以智思想,是侯外庐后期学术研究的焦点。经过他与其学术团队的持续努力,方以智被遮蔽近三百年的思想全貌得以公之于世,恢复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哲学地位。侯外庐的方以智思想研究,既具有《中国思想通史》理论与方法的一般特征,又存在自身特色。不仅以社会史研究为前提,深刻剖析方以智生平悲剧的矛盾根源及内在思想张力,而且以宏通的世界历史眼光,在中西启蒙思想的对比评价中,赋予方以智思想以世界性哲学意义。侯外庐的方以智思想研究业已成为历史,固然需要“批判地对待”,但他在研究中贯彻的史学理论、方法与目标,即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民族化来建立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史体系,具有深远的典范意义,在今天仍能予人有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方以智 马克思主义 中国思想史 典范意义
下载PDF
“史·著·论”视域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原理”课的逻辑理路
9
作者 王凡 张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9-44,61,共7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铸魂育人的最好营养剂。在“史·著·论”视域下,党史教育和高校“原理”课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载体层面具有互通性、契合性和一致性。将百年光辉党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铸魂育人的最好营养剂。在“史·著·论”视域下,党史教育和高校“原理”课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载体层面具有互通性、契合性和一致性。将百年光辉党史融入高校“原理”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原理”课教学成效的有效举措,是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和强化政治担当,又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从思想和行动层面为民族复兴事业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基于此,高校要从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优化融合型育人课堂,从物质、精神和行为多层面形成融合型育人文化氛围,从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发挥融合型育人主体的作用,从内容、形式和方法多维度打造融合型育人模式,推进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原理”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原理”课
下载PDF
柴德赓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及其史学贡献
10
作者 方美美 张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柴德赓是近现代以考据见长的史学家。北平解放后,柴德赓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参加政治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配合自我检讨等一系列方式,逐步建立了相对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取得了诸多重要... 柴德赓是近现代以考据见长的史学家。北平解放后,柴德赓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参加政治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配合自我检讨等一系列方式,逐步建立了相对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取得了诸多重要的成就。在历史研究方面,柴德赓反对唯心论,主张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主要体现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和阶级理论的运用。在历史教学方面,他探索将马克思主义贯彻到历史教学中,主张在课堂中运用唯物史观恰当分析历史知识,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谨防对唯心主义观点的不彻底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德赓 马克思主义 历史研究 历史教学
下载PDF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每周评论》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龙国存 刘维荣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每周评论》是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媒介。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环境,《每周评论》逐步认可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广泛报道十月革命和世界各民族解放运动,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关注劳农阶级,鼓励工人阶... 《每周评论》是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媒介。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环境,《每周评论》逐步认可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广泛报道十月革命和世界各民族解放运动,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关注劳农阶级,鼓励工人阶级组织起来进行阶级斗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周评论》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五四运动在江苏
12
作者 李雨畅 张加华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5期98-103,共6页
1919年,从北京首先爆发的五四运动迅速席卷到江苏,江苏各界人士立刻响应积极声援,通过举办国民大会和游行演说、筹建各界联合会等爱国团体、全面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尤其是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等实际行动,参与到五四浪潮中,掀起... 1919年,从北京首先爆发的五四运动迅速席卷到江苏,江苏各界人士立刻响应积极声援,通过举办国民大会和游行演说、筹建各界联合会等爱国团体、全面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尤其是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等实际行动,参与到五四浪潮中,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巨浪。这一时期,新文化思潮在江苏各地广泛传播,一些地方开始兴办教育事业,成立进步团体,发行文化刊物,使广大民众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的革命实践中迅速成长,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体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江苏地区早期中共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江苏党组织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使命——唯物史观的文化表达
13
作者 杨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唯物史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唯物史观都对中国的社会运动以及发展规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下,阐明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到其实践的实质与价值取向,也就是作为整个人类... 唯物史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唯物史观都对中国的社会运动以及发展规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下,阐明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到其实践的实质与价值取向,也就是作为整个人类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精神实践的根本内涵。而对人和人的现实生活进行理性阐释,就是马克思的文化理论所赋予的实践任务与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理论 实践使命 唯物史观 文化表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14
作者 李奕瑶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五四运动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入,呈现出传播主体复杂性、内容片面性、方式单一性的特点。五四运动后,在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五四运动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入,呈现出传播主体复杂性、内容片面性、方式单一性的特点。五四运动后,在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对早期阶段的超越,呈现宣传目的明确性、方式多样性、内容全面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启示我们,新时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五四运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与理论逻辑——基于“概论”课导论部分的思考
15
作者 巫盼盼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研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导论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注中国,从中国人民在各种斗争、各种主义、各种思潮都失败的情况下到扛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从选择后的无比相信、过度依... 研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导论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注中国,从中国人民在各种斗争、各种主义、各种思潮都失败的情况下到扛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从选择后的无比相信、过度依赖到产生隔阂、矛盾和冲突,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到实现“两个结合”,再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与理论逻辑,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有机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历史 理论逻辑
下载PDF
基于唯物史观对康德法权思想中拒斥革命观点的批判
16
作者 李博涵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64-167,共4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第44—48节及《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第一版序言中提及了一种对待政治与宗教概念的法权分析。这种分析指出,人们在政治或是宗教意义上的对抗当局的反抗应当是不合法的,这种不合法性所推导出的结论是,人们应当...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第44—48节及《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第一版序言中提及了一种对待政治与宗教概念的法权分析。这种分析指出,人们在政治或是宗教意义上的对抗当局的反抗应当是不合法的,这种不合法性所推导出的结论是,人们应当按照服从道德诫命那样服从当局。本文将依据康德的文本,按照康德的逻辑推演思路的演进与变化,在可能的限度内做出有效的批判,并给出基于唯物史观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叙事中的剩余价值
17
作者 廉超 金权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0-75,共6页
探索剩余价值的形成逻辑和发展内涵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叙事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不仅是历史创造的前提,也是剩余价值产生与形成的前提,阶级关系阐明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并指明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 探索剩余价值的形成逻辑和发展内涵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叙事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不仅是历史创造的前提,也是剩余价值产生与形成的前提,阶级关系阐明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并指明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生产到历史形成,围绕生产力的状况塑造了剩余价值的发展走向。异化劳动回归人的本质、生产转向“普遍的需要”规定了剩余价值在历史发展中的最终归宿,实现了对劳动异化和生产社会化转向的批判性超越。从马克思辩证的历史观来看,批判剩余价值与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一致的,这是实践哲学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
下载PDF
中东铁路对哈尔滨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探析
18
作者 赵栩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0-2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主要通过日本、法国、俄国三个途径,其中俄国渠道主要源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及其沿线的发展。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核心枢纽,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信息集聚地和俄共的活动联络站。在中东铁路修建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主要通过日本、法国、俄国三个途径,其中俄国渠道主要源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及其沿线的发展。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核心枢纽,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信息集聚地和俄共的活动联络站。在中东铁路修建过程中,俄国布尔什维克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在哈尔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因此,早在20世纪初期,哈尔滨中东铁路干线上的中国产业工人群体就已通过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工人的交流,较早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促进了哈尔滨工人的思想觉醒,为后来中共哈尔滨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期 中东铁路 哈尔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9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中国化的概念史考察
20
作者 唐子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2,共12页
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被提出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从概念史视域考察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的中国化,文章对“共享”概念进行了历史溯源,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的发生逻辑,分析了作为新时代... 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被提出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从概念史视域考察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的中国化,文章对“共享”概念进行了历史溯源,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的发生逻辑,分析了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新样态的“共享发展”在话语重构及内涵拓展方面的演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是在“两个结合”中分阶段发生的,呈现出“三个统一”的递嬗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享 概念史 “两个结合” 守正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