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inese Imag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1
作者 Wang Ting Wang Ji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7-272,共6页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rican literature,China doesn't exist as a real country with a geographical location,but it exists in a virtual space in the world composed of cultural imagination. Literature is the reflected thought that can accommodate numerous social fields,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an mostly reflect the overall cognition of different fields for Chinese im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gnition of Chinese image in the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image in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in order to obtain the enlightenment of how to better establish Chinese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形象特征 中国人 美国 地理位置 虚拟空间 特征和 历史
下载PDF
古代教育人物群体的最初建构——以20世纪上半叶38种教育史著作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杜成宪 张月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3,共10页
清末民国是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初建时期,将什么样的古代人物写入教科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1949年,全国共出版通论性质的中国教育史著作38种,共选入古代教育人物187人,按其选入频次可分为低频人物(162人)、中频人物(21人)和高频人... 清末民国是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初建时期,将什么样的古代人物写入教科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1949年,全国共出版通论性质的中国教育史著作38种,共选入古代教育人物187人,按其选入频次可分为低频人物(162人)、中频人物(21人)和高频人物(4人),有86人只被选入1次。从所选入人物及其频次看:这些著作以儒家思想为主线,宋以后则更侧重理学思想;从所选入人物的时代分布看:“厚古薄今”倾向明显;从所选中频人物、高频人物看:所选入人物身份比较混杂,教育家之外,传说人物、政治家、诗人、军事家、天文历算家、经学家等都有;从所选入人物学派背景看: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体现出儒墨道法相争而以儒家为主导、儒道法相抗衡的现象,而两宋时期的人物则体现出学派蜂起而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现实;从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看: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选入频次基本相称,同时也存在应当选入而未选入、所选入人物被高估或被低估等情况。在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中建构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古代教育人物群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可将20世纪上半叶我国38种教育史著作中中频人物、高频人物25人视为学科初建时期构建出来的古代教育人物基本群体,其中高频人物4人可以视为核心群体。基本群体基本能够反映中国古代教育的实际状况,但核心群体却不足以反映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如能让非儒家的一些中频人物进入核心群体,让一些低频人物进入基本群体,将会是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教育史著作 古代教育人物 选入频次 群体建构
下载PDF
The Colors of the Eiffel Tower: A Case Study
3
作者 Pierre-Antoine Gatier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23年第11期539-541,共3页
Architectures undergoing restoration often have numerous layers of color related to their history and previous interventions.Each layer takes on its own precise meaning related to a specific history and cultural conte... Architectures undergoing restoration often have numerous layers of color related to their history and previous interventions.Each layer takes on its own precise meaning related to a specific history and cultural context.The case of the Eiffel Tower becomes significant in illustrating past events and designing future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Eiffel Tower COLORS history PRESERVATION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丁淦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3-140,共8页
中国新闻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从20年到90年代取得了三次突破性的进展,最近20多年来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经成为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学科。但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些问题需... 中国新闻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从20年到90年代取得了三次突破性的进展,最近20多年来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经成为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学科。但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研究 20世纪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几个“主题范式”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0,226,共7页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创新:中西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主流/支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消长纠葛,正统/多元: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的沉浮即与其他批评流派或方法的关系,现代/后现代:超越、反叛与融合的混杂等基本问题或基本矛盾,也即一种基本的"主题范式",构成为贯穿20世纪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之始终的重要线索,应该成为研究20世纪艺术批评的自觉参照。文章秉持一种全局的艺术批评视野和开放动态的历史意识,对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几个重要的主题范式进行了总结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20世纪 艺术史 中国艺术批评史 主题范式
下载PDF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与地域分布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占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0,共5页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第三板块为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绝大多数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都比较清楚确定,也有为数不少的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迄今仍很模糊。20世纪通行于世并始为学界所广知的戏曲文献也应纳入发现戏曲文献的范畴和领域。追溯它们的历史沿革,俯瞰它们的地域分布,对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内容、价值、特质以及中国戏曲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与导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发现戏曲文献 沿革 分布
下载PDF
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及其主要标志 被引量:9
7
作者 原宏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5,共3页
和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比,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及其主要标志表现为:以最高首脑视察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为标志,各级领导重视图书馆活动频繁显著;以国图二期项目为标志,各地新馆建设成就卓然;以数字图... 和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比,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及其主要标志表现为:以最高首脑视察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为标志,各级领导重视图书馆活动频繁显著;以国图二期项目为标志,各地新馆建设成就卓然;以数字图书馆工程为标志,各类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 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 发展特点 主要标志
下载PDF
香港文学对于“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万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9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与香港稳定的多元价值社会结构相呼应,以其在全球性背景下开始的多元化进程和雅俗课题上的突破揭示出20世纪后30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这些都根本性地拓展了中国内地学术界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思路,使之得以摆脱"中原心态"、"启蒙思路"等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遮蔽,建立起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文学互为参照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重写文学史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钱乘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7-90,共4页
20世纪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 ,2 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都围绕现代化展开。就不发达国家而言 ,现代化对他们的冲击逼迫它们做出回应 ,于是就出现众多的革命、改良、和民族独立战争。就发达国家而言 ,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似乎表明它们的... 20世纪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 ,2 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都围绕现代化展开。就不发达国家而言 ,现代化对他们的冲击逼迫它们做出回应 ,于是就出现众多的革命、改良、和民族独立战争。就发达国家而言 ,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似乎表明它们的“现代化”已经出现问题了 ,于是它们进入“修正”现代化的阶段。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 ,一方面是“修正”现代化的努力 ,这两种相反趋势造成 2 0世纪历史的矛盾发展 ,“不平衡”引发出无数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世界史 现代化 历史发展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衍变的学理脉络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4,共9页
20世纪中国艺术学理论在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担当。在与学科内外诸多因素的复杂裹缠中,其从"自发之学"到"自觉之学"的学科衍变呈现出自身的学理脉络: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 20世纪中国艺术学理论在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担当。在与学科内外诸多因素的复杂裹缠中,其从"自发之学"到"自觉之学"的学科衍变呈现出自身的学理脉络: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现代转型受到"现代性"矛盾的语境晕染,始终处在学科分化与综合两种相互对立的矛盾性张力之中,表现出科学向度和人文向度"调和折中"的时代特色,且一直以西方艺术学理论和方法作为效仿和赶超的目标,具有外力驱动型的追随性发展特征。文化思潮与艺术实践活动(创作、欣赏、批评)的交相摩荡、彼此激发构成了艺术学理论学科范式生成的特殊中介机制,映射出艺术学理论与学科外部环境之间彼此适应与同构的关系。在这种中介生成机制的作用下,艺术学理论学科内部运动呈现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多层次整合(包括跨门类艺术整合、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整合以及跨门类艺术学的学科整合),且在不断改变和更新的历时性转换过程中形成了逐层累积的共时性存在的结构特征,即跨学科进路中的层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艺术学 中国艺术学理论 学科衍变 学科范式 层累结构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历史规律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敏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对历史规律性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争论。人们对历史规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社会发展史意义的规律 ,一种是历史认识论意义的规律。长期以来 ,绝大多数人把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当作历史规律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一...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对历史规律性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争论。人们对历史规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社会发展史意义的规律 ,一种是历史认识论意义的规律。长期以来 ,绝大多数人把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当作历史规律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一些学者反思过去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 ,对历史规律的研究开始进入到历史认识论的层面 ,对规律的理解日益深入和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规律 历史学目的 20世纪中国史学 史学理论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与20世纪中国哲学开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2,共17页
100年前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了中国哲学古今之变的一大枢纽,促成了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蓬勃开展和中国哲学现代传统的基本形成,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哲学进程。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哲学家开始对中国哲学古今之变产生了明确的... 100年前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了中国哲学古今之变的一大枢纽,促成了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蓬勃开展和中国哲学现代传统的基本形成,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哲学进程。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哲学家开始对中国哲学古今之变产生了明确的自觉意识,并在一些重要哲学问题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一是历史观的更新,形成了从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化;二是政治哲学的变化,形成了从惟民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化;三是本体论问题的再思考,形成了从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的转化。这些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成为了近百年中国哲学开展的新"轴心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中国哲学 历史观 政治哲学 本体论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逻辑进程(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曼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9-33,73,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 文学理论批评 历史 逻辑 台湾省 香港 文学理论 批评个体 原创性
下载PDF
通览百年学术 著就一部新史——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丛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兵 古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当代学术史研究 理论深度 学术见解
下载PDF
1900—2000:中国民族理论的一个世纪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传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0,共5页
"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是诞生并成长于20世纪中国的新鲜事物。本文在回顾了"民族"一词的诞生过程后,以全新的视角论述了1949年前民族理论或民族研究发展的三条平行线索,即政治学、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传统。1949年... "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是诞生并成长于20世纪中国的新鲜事物。本文在回顾了"民族"一词的诞生过程后,以全新的视角论述了1949年前民族理论或民族研究发展的三条平行线索,即政治学、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传统。1949年后此三条线索在新中国的合流与再次分野,以及新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理论 中国 20世纪 发展历程
下载PDF
20世纪国内索绪尔语言理论研究述评(上)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志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以年代为序,对20世纪我国的语言学界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研究进行述评。我们以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介绍、研究的述评为主,也兼及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传播和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索绪尔 语言学史 语言理论 20世纪 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文学全史论纲(中)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1-19,共19页
治20世纪文学史需要"全史意识"。"全史意识"是大文学观的一种展开和落实。从纵的维度打通近代、现代、当代,从横的维度通向文学的各种体式、各个层面、各个地域,呈现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新旧体诗与戏对峙互渗的立体... 治20世纪文学史需要"全史意识"。"全史意识"是大文学观的一种展开和落实。从纵的维度打通近代、现代、当代,从横的维度通向文学的各种体式、各个层面、各个地域,呈现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新旧体诗与戏对峙互渗的立体空间,沟通两岸四地的文学板块,给少数民族文学立卷。考究"现代性"充分顾及"中国面孔"和中国血脉,规避启蒙与革命的两极化思维。以精神谱系学研究百年文学与中国人精神气质的互动关系,彰显百年文学文化的民族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文学 全史 全史意识 中国面孔 中国血脉 中国人精神气质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茶陵派学术史研究——茶陵派文学理论研究回顾 被引量:1
18
作者 司马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10-115,共6页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茶陵派文学理论的研究较之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而言,成果更为显著和丰富,集中体现在研究者对茶陵派文学理论的追根溯源、深入剖析和长远影响。尽管研究者们的见解不一,但在纷至沓来的争辩声中却丰富了李东阳及茶陵派...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茶陵派文学理论的研究较之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而言,成果更为显著和丰富,集中体现在研究者对茶陵派文学理论的追根溯源、深入剖析和长远影响。尽管研究者们的见解不一,但在纷至沓来的争辩声中却丰富了李东阳及茶陵派的文学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三个特点:从成果的研究内容看,成果更集中于个案研究;从成果的研究方法看,包括文献资料的考辨,诗话理论的具体阐述,宏观探讨与微观思考相结合;从成果的研究观点看,主要集中于争论茶陵派文学理论的是非功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陵派 文学理论 学术史 20世纪以来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表现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世涛 《阴山学刊》 2005年第3期26-31,共6页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艺术理论史 自我 情感 “表现说”
下载PDF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春忠 《济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12,共8页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哲学框架与文学史哲学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为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史与文学史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把握,立足于特定的"理想类型方法"而提出来的。"五维度总体性理论"的基本问...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哲学框架与文学史哲学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为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史与文学史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把握,立足于特定的"理想类型方法"而提出来的。"五维度总体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即是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揭示与阐释,并通过相关的历史分期来把握人类社会文化的总体性特质及其流变。在"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中,原始时代、古典时代、近代、现代与后现代是依次相序的,但这并不是一种线性序列,于其中存有着复杂的相关社会文化形态、质素及其意向的斗争、更替、延留与创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中,理应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性特质之混杂性、复杂性与阶段性的观念,通过"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与"后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及其整合进而达成特定的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 反本质主义 历史分期 历史叙事框架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