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Patterns of Land Use in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1
作者 Jinmei ZHAO Degang ZHANG Changzhong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7期63-66,86,共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ianzhu alpine region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and four land use patterns were se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ianzhu alpine region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and four land use patterns were selected,namely,natural grassland,rehabilitated land,oats land and perennial grassland. As time went by,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mpos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permeability. The soil bulk density was rehabilitated land(1. 104 g/cm3) > perennial grassland(1.061g/cm3) > oats land(1.011 g/cm3) > natural grassland(0. 781 g/cm3) ; the soil overall porosity was natural grassland(68.196%) > oats land(60.606%) > perennial grassland(58. 93%) > rehabilitated land(57. 5%) ; the natural grassland had the most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soil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681. 966 t/hm 2 and 3. 02 mm/min) ,while the rehabilitated land had the least(575. 005 t/hm 2 and 1. 004 mm/min) . In terms of soil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the natural grassland was the best out of these four use patterns while the rehabilitated land was the worst pattern. In other words,both oats land and perennial grassland had better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permeability than the rehabilitated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oil PERMEABILITY LAND
下载PDF
快速和慢速热解对棉秆生物炭理化特性及土壤持水量的影响
2
作者 亚力昆江·吐尔逊 周术林 +6 位作者 张凯悦 钟梅 代正华 李建 袁万能 许晓兵 李涛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435-443,共9页
以新疆棉秆为原料,在300~700℃下利用快速和慢速热解方式制备了生物炭,研究了快速和慢速热解对棉秆生物炭形貌、表面官能团、pH值、元素组成的影响.利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 以新疆棉秆为原料,在300~700℃下利用快速和慢速热解方式制备了生物炭,研究了快速和慢速热解对棉秆生物炭形貌、表面官能团、pH值、元素组成的影响.利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产率下降,pH值提高,孔隙度增加.快速热解生物炭具有孔隙发达、芳香性高、稳定性强的优点.2)土壤持水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和热解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生物炭添加量为0.03 g/g时,土壤持水量分别为51.7%和49.7%,比未添加生物炭提高了32.5%和27.4%.3)添加生物炭土壤15 d后保水量仍有40.3%,远高于纯土壤,且添加快速热解生物炭的土壤保水量高于慢速热解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 快速热解 慢速热解 生物炭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对玉米生长和水肥耦合的影响
3
作者 佟长福 侯洪飞 +4 位作者 李瑞平 郑和祥 田小强 高海波 苗怀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8,76,共7页
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的应用对玉米高效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水肥耦合的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小石砭村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灌水定额为30 mm并且施加保... 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的应用对玉米高效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水肥耦合的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小石砭村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灌水定额为30 mm并且施加保水剂(C1)、灌水定额为37.5 mm并且施加保水剂(C2)、灌水定额为45 mm并且施加蒸腾抑制剂(C3)和灌水定额为45 mm并且不施加试剂(CK)。结果表明:①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能有效提升土壤保水能力,与CK相比,C1、C2和C3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提升6.61%、11.94%和4.05%。②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能有效提升玉米株高,其中拔节期玉米株高提升率最高,C1、C2和C3较CK分别提升9.40%、17.45%和6.04%。③玉米的茎粗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再略微减小的趋势,快速增长期为拔节期,拔节期相比于苗期茎粗平均增长率为60.21%。④保水剂的施加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水肥之间的协同关系,C2相比于CK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7.57%、82.76%、88.66%、1.31%和37.83%;土壤水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77.74%和52.79%。综上所述,施加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较不施加任何试剂的处理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蒸腾抑制剂 玉米生长 水肥耦合 协同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治土新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土十条”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李香花 谭茜 +2 位作者 曾辉祥 周志方 阿迪力江·阿卜杜热西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6,共14页
国务院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亦称“土十条”)作为中国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顶层设计,有助于激励重污染企业参与土壤污染预防与治理。不同于一般的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土十条”是中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长时期的工作纲领,旨在用... 国务院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亦称“土十条”)作为中国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顶层设计,有助于激励重污染企业参与土壤污染预防与治理。不同于一般的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土十条”是中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长时期的工作纲领,旨在用制度保障土壤环境质量、严控新增污染,因而具有着重预防而轻治理的本质,这一本质特征可能会使“土十条”在微观层面的可持续整治效果研究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该研究选取2013—2020年中国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土十条”政策实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果及机制。研究发现:“土十条”显著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这得益于“土十条”的风险管控理念,但这种促进作用受到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反向调节,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的地区,“土十条”对当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有限;进一步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机制和企业现金防御机制是“土十条”发挥促进作用的重要渠道,同时,“土十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更为明显。该研究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补充了“土十条”实施效果的研究,明确了重污染企业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主体作用,为形成政府主导与企业担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强化企业责任认定和土壤污染治理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十条” 企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财政 现金持有水平
下载PDF
施肥对热带砖红壤胶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及模型优选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晓燕 王晶晶 +4 位作者 吴炳孙 宁松瑞 王紫璇 邱偲雨 吴耀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目的]探明热带橡胶林施肥措施对土壤持水能力及孔隙特征的影响,并优选描述砖红壤胶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模拟模型。[方法]采用沙箱排水法结合压力膜仪法测定砖红壤橡胶林5种施肥处理(有机肥混施化肥(H)、施化肥(C)、种植绿肥(G)、施专... [目的]探明热带橡胶林施肥措施对土壤持水能力及孔隙特征的影响,并优选描述砖红壤胶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模拟模型。[方法]采用沙箱排水法结合压力膜仪法测定砖红壤橡胶林5种施肥处理(有机肥混施化肥(H)、施化肥(C)、种植绿肥(G)、施专用肥(S)及不施肥(CK))的全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应用Brooks-Corey(BC)、van Genuchten(VG)、Gardner和Log-Normal Distribution(LND)4种经验模型拟合,分析了不同模型的适用性及拟合精度。[结果]0—5 cm土层,在低吸力段(pF≤3.01)C处理降幅最大(0.44 cm^(3)/cm^(3));在高吸力阶段(3.01<pF≤4.18)的降幅整体偏小,H处理的降幅最大(0.05 cm^(3)/cm^(3))。5—10 cm土层,在低吸力段C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大(0.52 cm^(3)/cm^(3)),高吸力段C处理的降幅最大(0.03 cm^(3)/cm^(3))。在0—5 cm土层中,CK处理的土壤有效含水率最大(0.19 cm^(3)/cm^(3))。在5—10 cm土层中,C处理的土壤有效含水率最大(0.11 cm^(3)/cm^(3))。0—5 cm土层,CK处理的土壤空隙占比(5.2%)和大孔隙占比(0.8%)最小,中等孔隙占比(48.7%)最高。5—10 cm土层中,C处理的土壤空隙和大孔隙的占比均最小。BC,VG,Gardner和LND 4种模型均可用来拟合砖红壤胶林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R 2≥0.84),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C,VG,LND和Gardner模型。[结论]0—5 cm土层不同施肥处理中CK处理是最优施肥管理方式,5—10 cm土层所有施肥处理中C处理是最优施肥管理方式。同时,BC模型是拟合研究区内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含水率 吸湿水 沙箱排水法 比水容量 土壤孔隙分布 持水能力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类型凋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6
作者 赵敏 戴全厚 +3 位作者 严友进 姚一文 丁鹏玮 周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49,共9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类型凋落物以及土壤水文效应,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喀斯特山地草地、草灌复合丛、灌丛、乔灌复合林和乔木林5种典型植被类型,探索不同植被类型下凋落物...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类型凋落物以及土壤水文效应,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喀斯特山地草地、草灌复合丛、灌丛、乔灌复合林和乔木林5种典型植被类型,探索不同植被类型下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特征。[结果](1)5种典型植被类型凋落物蓄积量依次为乔灌复合林(3.57 t/hm^(2))、乔木林(3.00 t/hm^(2))、草灌复合丛(2.18 t/hm^(2))、灌丛(1.94 t/hm^(2))、草地(1.8 t/hm^(2)),植被类型以及凋落物分解程度均与蓄积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凋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拦蓄量均以乔木林最高、乔灌复合林及草地次之,均随分解程度增加而降低,二者分别与植被类型和分解程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2)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均以乔木林和乔灌复合林较大,草地较小,植被类型对土壤各持水指标影响均极显著(p<0.001)。(3)凋落物拦蓄量通过影响土壤容重,改善土壤质地和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的水文效应。[结论]结合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困难性,采用乔灌植被开展植被恢复能够更好地改善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条件,提高植被恢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物理性质 凋落物持水特征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地埂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7
作者 魏思雨 张延玲 +1 位作者 刘滨辉 付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有、无地埂措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差异,为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坡耕地土壤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区修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地埂)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措施坡耕地作为对照,采用... [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有、无地埂措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差异,为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坡耕地土壤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区修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地埂)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措施坡耕地作为对照,采用空间均匀布点取样法,获取了表层(0—15 cm)土壤物理性质基本指标,量化有、无地埂措施坡耕地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修筑地埂后,土壤含水率、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提高7.89%,30.15%,17.83%,19.41%;(2)在坡上、坡中及坡下位置修筑地埂样地的土壤持水能力均高于无措施对照样地,且随坡位的下降,土壤的持水能力也在逐渐增大;(3)修筑地埂后,土壤容重和分形维数分别降低12.04%,0.58%,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增大14.02%,17.83%,17.74%,28.48%,21.31%;(4)在坡上、坡中及坡下位置修筑地埂样地的土壤结构较无措施对照样地更好,尤其是坡上位置主要影响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坡中和坡下位置主要影响WR>0.25,较无措施对照样地增大18.5%,17.89%。[结论]坡耕地修筑水土保持措施后,能有效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尤其在坡下位置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地埂 空间变化特征 土壤持水能力 土壤结构特征
下载PDF
湘西北土壤物理健康对土地利用转换的响应
8
作者 王俊 肖华翠 +1 位作者 盛浩 周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6-343,共8页
[目的]揭示原始林转换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中亚热带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湘西北典型原始林及其转换而来的人工林、园地、坡耕地和水田表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 [目的]揭示原始林转换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中亚热带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湘西北典型原始林及其转换而来的人工林、园地、坡耕地和水田表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主要土壤物理特性对原始林转换的响应规律。[结果](1)原始林转换为园地、耕地,土壤砂粒含量增加,颗粒组成呈粗骨化趋势。原始林转换为果园、坡耕地,表土明显压实,容重和紧实度分别增加24%~28%和27%~76%(p<0.05)。(2)与原始林相比,果园、坡耕地和水田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降低15%~30%,15%~32%和13%~21%;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也分别降低34%~59%,27%~52%,36%~73%和49%~61%,分形维数增加31%~80%(p<0.05),小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颗粒含量也呈增加趋势。[结论]原始林转换导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结构劣化和物理健康退化。原始林转换为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指标响应敏感性一般低于原始林转为园地、耕地,相对有利于保持水土和维持土壤物理健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响应敏感、测试简单且成本低,推荐应用于土壤健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持水性能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抗旱性能及生产力对侵蚀程度的响应
9
作者 倪书辉 史东梅 +2 位作者 盘礼东 叶青 伍俊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0-1362,共13页
【目的】分析侵蚀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性能与产量响应特征,为调控坡耕地季节性干旱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铲土侵蚀模拟法,以未侵蚀地块为对照组(S_(-0)),对比分析5 cm(S_(-5))... 【目的】分析侵蚀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性能与产量响应特征,为调控坡耕地季节性干旱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铲土侵蚀模拟法,以未侵蚀地块为对照组(S_(-0)),对比分析5 cm(S_(-5))、10 cm(S_(-10))、15 cm(S_(-15))、20 cm(S_(-20))侵蚀程度和3种管理措施下(不施肥(CK)、施化肥(F)、生物炭+化肥(BF)),坡耕地耕层持水抗旱性能和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对侵蚀程度的响应。【结果】(1)坡耕地心土层土壤持水性能更强。在相同水平土壤水吸力下,耕作层土壤容积含水量降低幅度(13.9%—18.2%)较心土层更大(9.8%);随年际变化,土壤容积含水量在S_(-5)时增幅最大为耕作层(14.2%),而心土层表现为在S_(-15)最大(33.2%)。(2)坡耕地土壤总库容、兴利库容、最大有效库容及有效水分含量,随侵蚀加剧呈开口朝下的抛物线变化规律。随年际变化,各侵蚀程度下土壤最大有效库容最大增幅(44.7%)处于较强烈侵蚀程度(S_(-15)),而有效水分含量、最大储水量及单次接纳最大降雨量在微弱侵蚀程度下(S_(-0)至S_(-10))提升幅度最大。(3)坡耕地玉米产量随侵蚀加剧总体呈降低趋势,且与土壤最大有效库容、田间持水量有正相关关系;随年际变化,各侵蚀程度下坡耕地减产效果降低,且产量变化随侵蚀加剧呈一定滞后性,即侵蚀发生年产量无明显减产。(4)侵蚀条件下坡耕地土壤最大有效库容主要受土壤质地中黏粒含量、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P<0.01);而田间持水量与土层深度、有机质、粉粒及孔隙度呈极显著关系(P<0.01)。【结论】土壤持水抗旱性能的强弱主要受土壤结构优劣的影响。对坡耕地侵蚀耕层辅以深翻耕作和生物炭+化肥管理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可有效调控坡耕地侵蚀性耕层持水抗旱性能,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持水性能 抗旱性能 土壤侵蚀 土壤库容 玉米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褐土持水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晓楠 潘志琴 +3 位作者 刘志平 解文艳 杨振兴 周怀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了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对褐土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持水性质的影响,依托山西省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进行氮磷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定点定位试验的褐土农田,设置不施肥(CK)、单施氮磷肥(NP)、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N... 为了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对褐土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持水性质的影响,依托山西省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进行氮磷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定点定位试验的褐土农田,设置不施肥(CK)、单施氮磷肥(NP)、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NPM)和单施高量有机肥(M)等4个处理,并测定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紧实度、饱和导水率以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M和M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同时水分累计入渗量也分别提高了20.00%和47.6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明,不同处理土壤持水能力从高到低为M>NPM>NP>CK;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结果表明,M处理下田间饱和含水量(θs)和剩余含水量(θr)均最高,而CK最低。与CK相比,NPM和M处理田间持水率分别提高了11.97%和40.27%,土壤有效含水率分别提高了15.11%和21.35%。综上,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M)以及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NPM)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是褐土区较为适宜的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褐土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间伐对杉木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
11
作者 沈秋红 何诗杨 +4 位作者 许元科 吴夏华 周肄智 吴家森 叶丽敏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探讨不同间伐年限对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的影响,为评估杉木林水源涵养功能对间伐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以浙西南景宁县间伐1年、间伐3年、间伐8年和未间伐的杉木林为对象,采集枯落物与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枯落物含水率、持水能... 探讨不同间伐年限对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的影响,为评估杉木林水源涵养功能对间伐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以浙西南景宁县间伐1年、间伐3年、间伐8年和未间伐的杉木林为对象,采集枯落物与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枯落物含水率、持水能力、土壤容重、非毛孔隙度并计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杉木林枯落物现存量在不同间伐年限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枯落物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对数函数和幂函数;间伐8年的杉木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均显著高于未间伐林分(P<0.05);间伐3年、间伐8年的杉木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显著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8年杉木林地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大,非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了22.4%(P<0.05),而对10~30 cm土层土壤储水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随着间伐年限的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年限 杉木林 枯落物 土壤持水性能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袁冬梅 杨熳 +4 位作者 严令斌 刘锋 张慧敏 曹秀刚 喻理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9,共13页
[目的]探究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该地区森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与室内浸泡法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持水特性进... [目的]探究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该地区森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与室内浸泡法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持水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方差分析、RDA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土壤物理特征呈高异质性,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机械组成等在不同坡向、坡位和海拔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②土壤持水率在不同坡向间差异最显著,土壤持水量在不同岩石裸露等级间差异最显著。土壤最大持水率、毛管持水率、饱和持水量与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坡位和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岩石裸露等级的下降而增加。土壤综合持水能力在低裸露、低海拔地区较好。③相关分析表明,地形特征、土壤物理特性与土壤持水率的相关性更强,林分特征与持水量的相关性更强,林分密度与持水量显著负相关,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持水量显著正相关。④P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是表征茂兰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性能的第一主要因子,土壤持水率为第二主要因子,主成分一、二累计贡献率为77.5%。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度、岩石裸露等级是茂兰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持水能力具有高异质性,在不同地形部位间差异显著,非毛细孔隙度(P nc)是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持水能力 影响因素 喀斯特
下载PDF
不同类型重构土壤水分运移特征
13
作者 郭拿拿 黄明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重构土壤对水分再分布过程和土壤持水量的影响,该研究以砒砂岩、砂黄土和粗砂土为试验材料进行室内土柱试验,设置5种不同类型重构土壤(砒-粗、砂-粗、砒-砂-粗、砂-砒-粗、混-粗),测定各处理在入渗过程、排水过程以及蒸... 为探究不同类型重构土壤对水分再分布过程和土壤持水量的影响,该研究以砒砂岩、砂黄土和粗砂土为试验材料进行室内土柱试验,设置5种不同类型重构土壤(砒-粗、砂-粗、砒-砂-粗、砂-砒-粗、混-粗),测定各处理在入渗过程、排水过程以及蒸发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Hydrus-1D模型对不同类型重构土壤的入渗和蒸发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有砒砂岩层存在的重构土体对入渗过程有明显阻滞作用,且砒砂岩层越厚、位置越靠上阻滞效果越明显,土柱达到稳渗时稳渗率越低;蒸发过程中,砒-砂-粗处理累积蒸发量为52 mm,显著高于其他重构土壤(P<0.05),而砂-砒-粗处理土柱累积蒸发量最小(32.1 mm),蒸发结束时相对蒸发速率低至0.07;在蒸发过程中,上细下粗型层状重构土壤水分损失来自表层土壤和下层粗砂土。利用优化后的土壤水力参数和Hydrus-1D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重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较低的均方根误差和高的决定系数证明模型能准确模拟各类型土柱的累积排水量、累积蒸发量和蒸发过程剖面含水量的动态变化。混-粗土柱的持水能力高于其他土柱,说明该重构类型可作为晋陕蒙地区土壤复垦的重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入渗过程 蒸发过程 土壤持水量 Hydrus-1D模型模拟
下载PDF
琼西北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与土壤的持水能力
14
作者 陈夙怡 黄艳萍 +3 位作者 严美 韩宇杰 王康 涂志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1,共9页
为探讨琼西北典型水土流失区蚂蝗岭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3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熵权法(EWM)综合评价水源涵养能力。结... 为探讨琼西北典型水土流失区蚂蝗岭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3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熵权法(EWM)综合评价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储量为3.01~14.66 t·hm^(-2),表现出马占相思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均以半分解层为主,占比为75.09%~81.86%;最大持水量为8.60~33.95 t·hm^(-2),有效拦蓄量为6.92~26.73 t·hm^(-2),均为马占相思人工林>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940);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880)。3种林分类型土壤容重为1.45~1.52 g·cm^(-3),总孔隙度为32.82%~37.56%,有效持水量为61.80~77.16 t·hm^(-2),土壤持水能力排序为马占相思人工林>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为24.74~29.67 mm·min^(-1),其中,马占相思人工林最高;土壤稳渗速率为1.01~1.38 mm·min^(-1),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20)。3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综合排序为马占相思人工林(81.0987)>桉树人工林(69.7416)>橡胶树人工林(67.1514),土壤入渗性能和枯落物储量是影响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主导因素。综合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马占相思人工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强,建议在对桉树人工林及橡胶树人工林更新时可种植马占相思,以提高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橡胶树 马占相思 水土流失区 枯落物 土壤 持水能力
下载PDF
玉米芯基保水剂对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王御钦 赵串串 +2 位作者 王羽琴 谢林花 贾东瑾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探究保水剂对沙质土壤吸水持水能力和紫花苜蓿光合生长日变化特性的影响,以本课题组研发的玉米芯基保水剂和2年生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给水和自然耗水相结合的方法,设置A、B、C、D四个保水剂添加处理(分别在100 g土壤中加... 为探究保水剂对沙质土壤吸水持水能力和紫花苜蓿光合生长日变化特性的影响,以本课题组研发的玉米芯基保水剂和2年生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给水和自然耗水相结合的方法,设置A、B、C、D四个保水剂添加处理(分别在100 g土壤中加入0、0.2、0.4和0.8 g保水剂),选择紫花苜蓿对土壤水分最为敏感的分枝期和现蕾期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与处理A相比,不同添加处理均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紫花苜蓿光合“午休现象”。处理C在试验周期内,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45.27%~70.67%间。与处理A相比,处理C的紫花苜蓿生物量提高了71.81%。说明玉米芯基保水剂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4%时,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紫花苜蓿 光合日变化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高寒矿区蛇纹石渣土配制及其改良种植基质的试验——以青海威斯特铜矿为例
16
作者 孔令健 张琳 +3 位作者 王颖南 张明 史兴萍 黄占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针对青藏高原高寒矿区“客土”资源缺乏、土壤结构质量差和植被建造困难等问题,研究蛇纹石渣土与当地原土配制和改良,为植被建造提供种植基质。以青海威斯特铜矿为例,通过土壤模拟、盆栽种植和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矿区蛇纹石渣土与当地... 针对青藏高原高寒矿区“客土”资源缺乏、土壤结构质量差和植被建造困难等问题,研究蛇纹石渣土与当地原土配制和改良,为植被建造提供种植基质。以青海威斯特铜矿为例,通过土壤模拟、盆栽种植和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矿区蛇纹石渣土与当地原土进行种植基质配制,并通过改良试验确定种植基质的改良方案。蛇纹石渣土与原土不同比例配制极大影响基质的理化性能。蛇纹石渣土与原土配制比例6∶4时,种植基质土壤密度、pH和土壤电导率分别与纯蛇纹石渣土对照(CK)降低2.20%、7.95%和19.88%,土壤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以及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水解性氮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15.12%、7.02%、75.23%、328.88%、117.65%和32.38%,达到绿化基质基本要求;盆栽种植表明,蛇纹石渣土与原土配制比例6∶4时,单种植披碱草和混种6种草籽等牧草的出苗数较对照CK提高10.34%和25%,披碱草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别较对照CK提高7.25%、87.00%和246.95%;田间小区种植试验表明,蛇纹石渣土与原土配制比例为6∶4且添加TG改良剂1 kg/m^(2)、KM 3005保水剂12 g/m^(2)和羊板粪3.12 kg/m^(2)时,羊板粪和TG改良剂梯度试验出苗株高和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8.30%和200.43%、21.43%和358.02%,并得到工程示范应用。蛇纹石渣土与原土按照6∶4配制并通过TG改良剂、保水剂和羊板粪改良后,能达到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种植的基质要求,试验结果对促进青海高寒矿区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蛇纹石渣土 种植基质 土壤密度 田间持水量 披碱草 TG改良剂 保水剂
下载PDF
林分改造后的水土保持林地土壤的持水性能
17
作者 邓慧华 林晗 +3 位作者 郑义文 陈锐琼 欧阳玉莹 彭绍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目的]研究林分改造后的林地水文生态特征,分析水土保持林的持水特性,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治理、植被恢复以及树种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松林改造后营造的千年桐生态林作为研究对象,以林外草坡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林分改造后的林地水文生态特征,分析水土保持林的持水特性,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治理、植被恢复以及树种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松林改造后营造的千年桐生态林作为研究对象,以林外草坡作为对照,比较千年桐生态林和草坡的枯落物持水性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测定千年桐林分0—60 cm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并利用隶属函数对林地持水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千年桐枯落物持水量始终高于对照,浸水前为对照的1.15倍,浸水24 h后为对照的2.10倍;浸水0.25 h时,千年桐和对照的枯落物吸水速率分别为1723.64,700.8 mm/h。千年桐林地的枯落物累积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地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土层,而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层;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蓄水量和有效水储量显著低于20—60 cm土层。林地持水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毛管孔隙度的综合评价值较高,而土壤自然含水率的综合评价值较低。[结论]千年桐生态林枯落物持水性能较好,土壤通气、透水性较高。从林分综合评价来看,与土壤孔隙度,特别是毛管孔隙度相关的指标对于提高千年桐生态林持水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改造 水土保持林 持水性能 千年桐 福建省长汀县
下载PDF
干旱矿区重构土体蓄水层适宜粒径级配研究
18
作者 张伟 郭小平 李文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0-298,共9页
[目的]探究粒径级配对重构土体蓄水层持水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西部矿区排土场重构土体保蓄水能力。[方法]基于砂土的颗粒级配标准,将砂岩和泥岩风化物筛分成4个粒径等级(极粗砂:2~5 mm;粗砂:0.5~2 mm;中砂:0.25~0.5 mm;细砂:<0.25 m... [目的]探究粒径级配对重构土体蓄水层持水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西部矿区排土场重构土体保蓄水能力。[方法]基于砂土的颗粒级配标准,将砂岩和泥岩风化物筛分成4个粒径等级(极粗砂:2~5 mm;粗砂:0.5~2 mm;中砂:0.25~0.5 mm;细砂:<0.25 mm),设计了砾砂土、粗砂土和中砂土各11组不同粒径级配方案,进行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重构土体在入渗和蒸发条件下的持水性能。[结果](1)重构土体各入渗指标受粒径级配影响显著,累积入渗量与极粗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入渗时间与极粗砂和粗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中砂和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重构土体土壤累积蒸发量随着粒径增大而减小,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大。(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极粗砂∶粗砂∶中砂∶细砂以4∶2∶2∶2,0∶2∶4∶4质量比混合的重构蓄水层在持水性能综合评价结果中得分较高;但第二组细砂、中砂需求量大,并不适合实际应用。[结论]粒径级配对重构土体持水性能影响显著,且本研究所筛选出的粒径级配(粒径依次降低)为4∶2∶2∶2的蓄水层结构持水能力强,可作为西部干旱矿区排土场适宜推广的蓄水层粒径级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矿区 重构土体 粒径 主成分分析 持水能力
下载PDF
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亚高山3种不同乔木林分土壤与枯落物持水特性
19
作者 王飞 白青蒙 +4 位作者 王若鉴 杨永红 李玉 王永元 要静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探究甘肃白龙江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亚高山主要乔木种群土壤与枯落物水文特性,给甘肃南部水源涵养价值评估提供理论数据,选取该地区立地条件相近且具有代表性的冷杉-杜鹃、冷杉-红桦和冷杉-柏木等3种林分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林下枯落... 为探究甘肃白龙江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亚高山主要乔木种群土壤与枯落物水文特性,给甘肃南部水源涵养价值评估提供理论数据,选取该地区立地条件相近且具有代表性的冷杉-杜鹃、冷杉-红桦和冷杉-柏木等3种林分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3种林地土壤容重0.50~0.79 g·cm^(-3),冷杉+高山柏种群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最大;3种林地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呈负相关,整体冷杉+高山柏林持水能力最强。(2)冷杉+高山柏林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量、最大拦蓄量都最大,枯落物持水性能最好,枯落物厚度、鲜储量、蓄积量与总干重呈正相关。(3)不同林地枯落物吸水速率变化趋势和土壤吸水速率基本一致,都是在0.5 h时最大,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在24 h时达到饱和,吸水速率趋向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岗梁自然保护区 亚高山 土壤 枯落物 持水性能
下载PDF
无锡市区土体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及其应用
20
作者 李浩民 季文婷 +1 位作者 陆燕 武健强 《城市地质》 2024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无锡市区地处太湖冲湖积平原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较厚,城市建设多以土体为载体,土体结构质量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本和周期,但长期以来无锡市区土体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并无统一标准,地层代号编码混乱,严重降低了工程地质资料的可重复利用率... 无锡市区地处太湖冲湖积平原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较厚,城市建设多以土体为载体,土体结构质量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本和周期,但长期以来无锡市区土体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并无统一标准,地层代号编码混乱,严重降低了工程地质资料的可重复利用率。为提高无锡市区工程地质资料的通用性,使其利用价值最大化,文章基于大量地质钻孔和土体参数测试数据,对比区域地层资料,综合考虑研究区沉积演化特征、土体物质组成及工程特性等因素,采用绘制工程地质剖面的方法建立地层层序结构和编码规则,将无锡市区100 m以浅的土体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组和27个工程地质亚层。利用土体参数的离散性和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分析了该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方案的合理性,并探讨了该划分结果在优势持力层的选择、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该土体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方案能准确地反映无锡市区100 m以浅的土体结构,划分方案合理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工程地质层组 第四纪地层 优势持力层 浅层地热能 城市地下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