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Ephedra Herba Decoction against influenza A viru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1
作者 Yu-Qiang Lu Hui Ding +2 位作者 Zhao-Lin Shi Hai-Bo Lin Guo-Cheng Zhang 《TMR Modern Herbal Medicine》 CAS 2022年第2期29-37,共9页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Ephedra Herba Decoction(Chinese Pinyin abbreviated as MHT)in treating influenza A virus(IAV)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 Multiple...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Ephedra Herba Decoction(Chinese Pinyin abbreviated as MHT)in treating influenza A virus(IAV)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 Multiple online databases were used to search and screen out the active components from MHT,the related targets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MHT and the genes related to IAV.Search the corresponding genes name of target through UniProt database.Cytoscape 3.7.2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drug-component-target network diagram.Venn diagram was used to screen the intersection gene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target and disease-related genes,and the intersection genes were imported into the STRING Database Online platform to obtain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Then,the PPI network was imported into Cytoscape 3.7.2 to obtain the core targets.Finally,Wei Sheng Xing(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was used to do GO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and KEGG signalin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for the intersection genes,and the results of GO and KEGG were visualized.Results A total of 116 active components and 253 potential targets were screened from MHT.Quercetin,Kaempferol,and Luteolin are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and AKT1,TNF,TP53,IL6,and JUN are the core targets of 253 potential targets.There are 2906 targets of influenza A,including 121 intersection genes.Enrich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31 entries of molecular function,89 entries of cell component,1645 entries of biological process and 195 entries of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MAPK,and JAK-STAT were the main signaling pathways.Conclusion MH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luenza A by acting on multiple targets and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edra herba Decoction Influenza A virus Network pharmacology
下载PDF
以麻黄为主药系列经方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辨治中的运用
2
作者 徐丽 于雪峰 郭振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以麻黄为主药系列经方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辨治中的运用。儿童过敏性疾病多年来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以麻黄为主药系列方治疗该病临床疗效确切肯定。儿童过敏性疾病多因正气不足,肺、脾、肾功能低下,痰饮等伏邪宿根停留于体内,外邪引动而发病... 以麻黄为主药系列经方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辨治中的运用。儿童过敏性疾病多年来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以麻黄为主药系列方治疗该病临床疗效确切肯定。儿童过敏性疾病多因正气不足,肺、脾、肾功能低下,痰饮等伏邪宿根停留于体内,外邪引动而发病。麻黄为治疗咳喘之圣药,通过合理的配伍,麻黄与杏仁宣降相成,麻黄与石膏寒温并举,麻黄与附子温通表里。为了确保疗效,要重视遵循经方的原配伍比例、剂量、组方、煎服法和调护法。此外,还要明确麻黄类方及方证应用,即对方证,抓主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经方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儿童过敏性疾病
下载PDF
基于风水水肿大鼠模型的麻黄拆分组分的升降浮沉药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宇涵 徐瑞齐 +7 位作者 曾梦楠 吴媛媛 叶珊 李本科 曹兵 冯卫生 夏永刚 郑晓珂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6,共12页
目的基于风水水肿大鼠模型探讨麻黄拆分组分(生物碱、非生物碱、多糖)的升降浮沉药性物质基础。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物碱组(51.48 mg·kg^(-1))、非生物碱组(215.28 mg·kg^(-1))、多糖组(276.12 mg... 目的基于风水水肿大鼠模型探讨麻黄拆分组分(生物碱、非生物碱、多糖)的升降浮沉药性物质基础。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物碱组(51.48 mg·kg^(-1))、非生物碱组(215.28 mg·kg^(-1))、多糖组(276.12 mg·kg^(-1))、麻黄组(麻黄水煎液4670 mg·kg^(-1))及通宣理肺丸组(阳性药组,4326 mg·kg^(-1))。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结合吹风刺激的方式建立风水水肿大鼠模型,以大鼠出现四肢浮肿、恶风、弓背、毛松、喷嚏、流涕、小便减少等症状为造模成功。采用灌胃给药(10 mL·kg^(-1)),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通过氨水诱咳实验观察大鼠咳嗽状况;测定大鼠汗腺分泌功能、自主活动次数、睡眠时间;通过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自主活动情况;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仪检测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检测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测定心、肝、脾、肺、肾各脏器系数;生化指标检测:尿液中的尿蛋白(UP)、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血清中的肌酐(CER)、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水平,血浆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T)、生长抑素(SS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其活性氧(ROS)水平;HE染色法观察相关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呼吸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5,P<0.01),其中生物碱和多糖组分的效果接近麻黄;肺泡壁肿胀减轻,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脱落现象有所缓解,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生物碱组分改善效果最为显著;BALF中的IL-4、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生物碱组分的改善效果最接近麻黄;肺组织细胞的凋亡率及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作用效果为生物碱组分>多糖组分>非生物碱组分。(2)泌尿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组、生物碱组、多糖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足趾汗腺着色点数显著增多(P<0.05,P<0.01),麻黄组、生物碱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排尿量显著增加(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血清CRE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尿液中U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麻黄组、生物碱组、多糖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血清BUN水平及尿液MAU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3)中枢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麻黄组、生物碱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睡眠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麻黄组、生物碱组、多糖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活动总距离显著延长(P<0.05,P<0.01)。生物碱组分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且接近麻黄,提示麻黄生物碱组分的药性偏升浮。(4)消化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麻黄多糖组大鼠的胃残留率显著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及血浆GT水平显著升高(P<0.01);非生物碱组大鼠的血浆SST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果提示,麻黄多糖组分的药性偏沉降。(5)循环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生物碱组大鼠的心脏LVFS明显升高(P<0.05)。结论麻黄生物碱组分表现出升提趋上、轻浮宣散之势,药性偏“升浮”,多糖组分表现出趋下之势,药性偏“沉降”,可能是麻黄发挥“宣发肺气、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功效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升降浮沉 风水水肿 麻黄 生物碱 多糖 发汗解表 利水消肿 大鼠
下载PDF
麻黄“先煮”“去沫”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与探讨
4
作者 杨文华 王莹 +4 位作者 潘霖 李佳怡 张安特 雷珍珍 薛春苗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206-2211,共6页
目的探索麻黄“先煮”“去沫”的历史演变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索古代文献含麻黄的本草著作及方书,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并结合现代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麻黄“先煮”“去沫”的要求及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 目的探索麻黄“先煮”“去沫”的历史演变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索古代文献含麻黄的本草著作及方书,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并结合现代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麻黄“先煮”“去沫”的要求及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不同朝代、不同本草、不同方书及方剂中对麻黄的煎煮要求及煎煮程度不尽相同。东汉至唐代时要求麻黄“先煮”“去沫”的占比急剧下降,唐至宋金元时期小幅度下降,金元至明清时期无太大变化。汉晋时期含麻黄汤剂中要求麻黄“先煮”的占58.33%、“去沫”占55.56%,唐代时分别占20.87%、20.08%,至清代时分别仅占12.50%、12.50%。麻黄日剂量在2.01~10.00 g时,要求麻黄“先煮”“去沫”的仅占8.41%和5.61%,而麻黄日剂量大于60 g时“先煮”“去沫”的占比均超过50.0%,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麻黄日用剂量与“先煮”“去沫”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1=0.259、r2=0.263,(P<0.001)。结论自汉唐至明清乃至现代都有麻黄“先煮”“去沫”的记载,但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现代医家多已不再沿用“先煮”“去沫”的特殊煎煮方法,临证用药时可结合自身诊疗经验及麻黄用量等选择煎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先煮 去沫 历史演变 古今文献 麻黄用量
下载PDF
基于风寒表证模型大鼠探究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药效发挥的影响
5
作者 张钦钦 曾梦楠 +3 位作者 曹兵 张贝贝 冯卫生 郑晓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30-1839,共10页
目的通过考察通宣理肺方及通宣理肺方减麻黄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呼吸系统、中枢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作用,探讨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功效发挥的影响,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原则... 目的通过考察通宣理肺方及通宣理肺方减麻黄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呼吸系统、中枢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作用,探讨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功效发挥的影响,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M)、对乙酰氨基酚组(Y,0.455 g·kg^(-1))、麻黄组(MH,2.340 g·kg^(-1))、通宣理肺方组(TX,4.326 g·kg^(-1))和通宣理肺方减麻黄组(TX-MH,3.920 g·kg^(-1)),每组10只。除CON组外,其余组均用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进行造模。造模后,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为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10 mL·kg^(-1)),CON组和M组大鼠均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给药4天。观察大鼠的基本状态,并通过氨水诱咳、酚红排泌和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gE、IL-4、IFN-γ)水平,结合肺部组织病理切片及氧化应激(MDA、SOD及GSH-Px)水平的变化考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通过旷场实验、大鼠睡眠时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IgE、IFN-γ、IL-4)指标的变化考察对中枢系统的影响;通过胃肠运动及血浆中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T)变化考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通过大鼠足趾汗液分泌、大鼠尿量及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的变化考察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通过大鼠心功能和血清NO变化考察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通宣理肺方能够增加风寒表证大鼠体质量,降低体温;能够兴奋中枢系统,改善呼吸系统,增强泌尿-发汗系统,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作用不明显;通宣理肺方去除麻黄后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系统作用明显减弱,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基本无影响。总体而言,通宣理肺方效果优于通宣理肺方减麻黄,提示升浮药麻黄的去除使通宣理肺方“发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减弱。结论麻黄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发表散寒”和“宣肺止咳”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宣理肺方 麻黄 升浮 大鼠 风寒表证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分析
6
作者 谢云雪 李修齐 +3 位作者 赵晋稷 王睦天 赵启亮 刘旻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预测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统计...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预测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探究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以网络药理学策略,筛选高频药物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药物对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以期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共纳入448项研究,包含459首处方、210味中药;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占28.70%,1 413次/4 924次)和补虚药(占21.83%,1 075次/4 924次)应用较多,以温性(占49.31%,2 483次/5 035次)、辛味(占29.75%,2 295次/7 713次)为主,归经以入肺经(占29.08%,3 608次/12 408次)最多;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对与高频角药各10组。麻黄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药物,其与支气管哮喘共有147个交集靶点,主要有白天竺葵苷元、草本菌素和无色矢车菊素等23种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为热休克蛋白90AA1、肿瘤蛋白p53和JUN等,主要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糖尿病并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注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及健脾益肾,兼顾解表与清热类药物的应用;高频药物麻黄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药物的反应、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用药规律 麻黄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中药对药“麻黄-半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
7
作者 王子童 朱珊 +1 位作者 刘瑞娟 牛勇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12,共7页
目的:运用中药现代研究方法探讨中药对药“麻黄-半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DisGeNET及GeneCards检索“麻黄-半夏”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和支气管哮喘疾病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 目的:运用中药现代研究方法探讨中药对药“麻黄-半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DisGeNET及GeneCards检索“麻黄-半夏”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和支气管哮喘疾病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麻黄-半夏”对支气管哮喘的潜在作用通路;采用AutoDockTools、PyMOL软件将主要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对接。结果:从“麻黄-半夏”中筛选得到35个活性成分,241个靶点,其中涉及支气管哮喘作用靶点110个,最终筛选出9个核心化合物和7个核心靶点。KEGG分析提示,“麻黄-半夏”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发挥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验证亦显示靶点与成分的结合活性均较好。结论:“麻黄-半夏”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预测“麻黄-半夏”可通过减少血管内皮增生、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炎症反应等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为后续深入试验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麻黄 半夏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神农本草经》探析张仲景运用麻黄的证治规律
8
作者 陈含情 李晓红 +3 位作者 陈晓伟 张双圆 林政道 毛堂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6-100,共5页
麻黄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在临床各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基于《神农本草经》对麻黄主治病症的阐述,结合《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的记... 麻黄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在临床各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基于《神农本草经》对麻黄主治病症的阐述,结合《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的记载,归纳总结了张仲景对《神农本草经》的学术继承,尤其是涉及“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等;此外,张仲景结合临证经验,将麻黄的主治功效进行了拓展创新,尤其是在“痉病”“湿病”“水气病”。同时,文章还系统整理了张仲景应用麻黄的运用时机、用量规律、炮制煎煮等,从而进一步探析张仲景运用麻黄的证治规律,以期为中医学者深入理解经方组方特色、掌握麻黄运用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麻黄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运用规律
下载PDF
麻黄-桂枝药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谢素馨 徐依婷 汤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91-2195,2202,共6页
麻黄是指麻黄科的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部,桂枝是樟科植株肉桂的嫩枝。麻黄与桂枝均为解表中药,二者属于相须配伍。目前关于麻黄-桂枝药对的研究多集中于二药配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关于麻黄-桂枝药对的临床应用研究尚... 麻黄是指麻黄科的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部,桂枝是樟科植株肉桂的嫩枝。麻黄与桂枝均为解表中药,二者属于相须配伍。目前关于麻黄-桂枝药对的研究多集中于二药配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关于麻黄-桂枝药对的临床应用研究尚且较少,现将通过研究总结近年来麻黄、桂枝的相关文献,对麻黄与桂枝的药理作用、麻黄与桂枝的炮制方法与用量、麻黄与桂枝配伍的作用、含麻黄-桂枝药对的方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这4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桂枝 药对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小便不利去麻黄”之辨析
10
作者 林弘恺 蔡凯纯 +1 位作者 庄桐桩 赖东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6期290-293,共4页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经典名方,后世广为运用。但后世医家对方后的诸多加减法看法不一。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及临床实践,对《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小便不利去麻黄”进行分析,并结合《伤寒论》相关条文及临床实证进行辨析,认为对...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经典名方,后世广为运用。但后世医家对方后的诸多加减法看法不一。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及临床实践,对《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小便不利去麻黄”进行分析,并结合《伤寒论》相关条文及临床实证进行辨析,认为对于表寒里饮证出现小便不利时,在邪甚正实情况下可使用麻黄;若里饮较重或正气不足,则不宜使用麻黄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青龙汤 麻黄 小便不利
下载PDF
Antipyretic Effect of Herba Ephedrae-Ramulus Cinnamomi Herb Pair on Yeast-Induced Pyrexia Rats: A Metabolomics Study 被引量:8
11
作者 WANG Xiao-ming XU Wen-jie +3 位作者 XU Liang-kui SONG Shuai XING xue-feng LUO Jia-bo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76-682,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pyretic mechanism of Herba Ephedrae (Eph)-Ramulus Cinnamomi (RC) herb pair on yeast-induced pyrexia in rats. Methods: Totally 30 qualified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pyretic mechanism of Herba Ephedrae (Eph)-Ramulus Cinnamomi (RC) herb pair on yeast-induced pyrexia in rats. Methods: Totally 30 qualified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normal control (NC) group, the pyrexia model (model) group, the Eph, RC and Eph-RC treatment groups by a random digital table, 6 rats in each group. Each rat received a 20% aqueous suspension of yeast (10 mL/kg) except the NC group. The 3 treatment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8.1, 5.4 and 13.5 g/kg Eph, RC and Eph-RC respectively at 5 and 12 h after yeast injection, the NC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equal volume of distilled water. Rectal temperatures were measured at 0, 6, 8, 10, 12, 15, 18, 24 and 30 h and urine was collected prior to yeast injection and at 6, 10, 18, 24, 30, and 36 h after yeast injection. Then urine metabolomic profiling by 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antipyretic effects of Eph-RC.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tabolomics dataset including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in metabolomics plot profil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C group, rectal temperatu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odel group (P〈0.01), while 3 treatment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P〈0.05 or P〈0.01). Rectal temperatures of Eph-RC-treated rats started to go down at 6 h, and markedly decreased at 8, 12, 15, 18 and 24 h (P〈0.05 or P〈0.01), while those of the Eph and RC groups had decreased firstly at 8 h and were markedly lower at 12 h (P〈0.05 or P〈0.01). Seventeen potential biomarkers related to pyrexia were confirmed and identified, including pyruvic acid, L-phenylalanine, L-tyrosine, phenylacetic acid, hippuric acid, succinic acid, citrate and so on. Eight potential alterations of metabolic pathways including phenylalanine metabolism, citrate cycle, tryptophan metabolism, biosynthesis of valine, leucine and isoleucine, were ident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antipyretic effects of Eph-RC using MetPA software. Conclusion: The antipyretic effect of Eph-RC herb pair on yeast-induced pyrexia in rats involved correction of perturbed amino acid, fatty acid,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ccording to the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 with Me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ne herba ephedrae Ramulus Cinnamomi herb pai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BIOMARKER
原文传递
张仲景巧用麻黄治疗咳嗽探析
12
作者 王仪 石梦瑶 杨程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297-1301,共5页
麻黄可发汗以解表,宣肺以平喘,利水以消肿,重在宣通,能达表入里,只要配伍得当,把握剂量,发挥其“通”的特性,便能有效治疗咳嗽。麻黄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郁滞肌表,肺气失宣所致的伤寒表实证;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寒饮伏肺证;大青龙汤用于治... 麻黄可发汗以解表,宣肺以平喘,利水以消肿,重在宣通,能达表入里,只要配伍得当,把握剂量,发挥其“通”的特性,便能有效治疗咳嗽。麻黄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郁滞肌表,肺气失宣所致的伤寒表实证;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寒饮伏肺证;大青龙汤用于治疗寒邪郁于肌表入里化热证;射干麻黄汤为治疗寒哮的经典名方;小青龙加石膏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之证;厚朴麻黄汤用于治疗外邪引动内饮,挟热迫肺之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于治疗表邪入里化热,邪热内陷,导致肺气郁闭或逆乱之证;越婢加半夏汤治疗饮邪蕴热,肺失通调导致的上气喘咳诸证;麻黄细辛附子汤用于治疗太阳表证兼少阴阳虚证;桂枝加葛根汤适用于体虚之人,太阳受邪,营卫失调,气机不畅,筋脉失养之证。无论寒热、表里、虚实所致咳嗽,均可用麻黄治疗,不过针对热证时注意麻黄的剂量,且常配伍石膏以制约麻黄的辛温之性,治疗表虚证用麻黄时更需慎重,剂量不可大,以患者微微汗出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麻黄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麻黄激发阳气的临床应用探讨
13
作者 周逸珊 廖先勇 +1 位作者 饶克瑯 皮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34-239,共6页
基于文献梳理及对产后尿频、小儿遗尿、高龄尿毒症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具体病案的分析,探讨麻黄激发阳气之功效在临床的应用。麻黄归属肺、膀胱经,辛温发散,走窜透达,为治疗外感第一要药,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广泛用于外感、咳喘... 基于文献梳理及对产后尿频、小儿遗尿、高龄尿毒症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具体病案的分析,探讨麻黄激发阳气之功效在临床的应用。麻黄归属肺、膀胱经,辛温发散,走窜透达,为治疗外感第一要药,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广泛用于外感、咳喘、水肿等病症。对于因产后气血大伤,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年老久病而肾中精气逐渐衰惫,致使肾阴阳俱虚但阴阳虚损偏颇不明显的患者,治疗时可在温肾阳的基础上,予少量麻黄,以激发阳气,有助于药力达膀胱经循行部位所属脏腑之背俞穴,从而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麻黄发汗力强,作用峻猛,用于激发阳气时,一般以3~9 g为宜,同时需配合温阳药;使用疗程不宜过长,以防其累积剂量过大,损伤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产后尿频 小儿遗尿 激发阳气 温阳药 膀胱经
下载PDF
HPLC测定麻黄药材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 被引量:38
14
作者 葛斌 罗燕梅 +1 位作者 许爱霞 张建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建立麻黄药材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麻黄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Luna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4:9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盐酸麻黄碱的回归方程为... 目的建立麻黄药材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麻黄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Luna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4:9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盐酸麻黄碱的回归方程为ρ=0.049221A-2.16942,r=0.9990,线性范围4.0~120mg.L-1,平均回收率为99.3%;盐酸伪麻黄碱的回归方程为ρ=0.040223A-0.77840,r=0.9999,线性范围4.1~123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4%。结论本方法稳定,重现性好,操作简单,是检测麻黄药材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碱 伪麻黄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甘肃栽培麻黄镇咳、平喘、抗炎、利尿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葛斌 王巧明 +1 位作者 许爱霞 张建新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研究甘肃栽培麻黄的镇咳、平喘、抗炎、利尿作用,并与野生麻黄比较。方法采用氨水诱咳法、气管容积法、耳廓肿胀法及代谢笼法,测定各药理作用指标。结果2种麻黄均可减少小鼠咳嗽反应的次数,对抗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减轻小鼠耳廓... 目的研究甘肃栽培麻黄的镇咳、平喘、抗炎、利尿作用,并与野生麻黄比较。方法采用氨水诱咳法、气管容积法、耳廓肿胀法及代谢笼法,测定各药理作用指标。结果2种麻黄均可减少小鼠咳嗽反应的次数,对抗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增加大鼠尿量。结论甘肃栽培麻黄在镇咳、平喘、抗炎、利尿作用方面与野生麻黄作用相当,可替代野生麻黄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麻黄 野生麻黄 镇咳 平喘 抗炎 利尿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麻黄中的无机阴离子 被引量:20
16
作者 符继红 解成喜 张丽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
建立了用单柱阴离子色谱测定麻黄中阴离子的方法。采用Shim PackIC AI阴离子交换柱、2 5mmol/L邻苯二甲酸和2 4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混合溶液为流动相、电导检测器在10min内完成麻黄草中F-,Cl-,NO-2,Br-,NO-4的测定。该法具有良好的线... 建立了用单柱阴离子色谱测定麻黄中阴离子的方法。采用Shim PackIC AI阴离子交换柱、2 5mmol/L邻苯二甲酸和2 4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混合溶液为流动相、电导检测器在10min内完成麻黄草中F-,Cl-,NO-2,Br-,NO-4的测定。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 9992~0 9997)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SO2-1 92%),回收率为96 6%~100 4%。方法简便实用,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麻黄 无机阴离子 测定 离子色谱法
下载PDF
麻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7
作者 张梦婷 张嘉丽 +4 位作者 任阳阳 王俊 樊佳佳 张晓存 刘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917-1921,1928,共6页
关于麻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麻黄药材的鉴定方法 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总结了目前为止所发现的麻黄化学成分,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保护继发性脊髓损伤、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降血脂等作用,为麻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于麻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麻黄药材的鉴定方法 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总结了目前为止所发现的麻黄化学成分,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保护继发性脊髓损伤、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降血脂等作用,为麻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总结了麻黄的鉴别方法,尤其应用ITS2条形码可以快速、准确鉴定麻黄,为其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同时,显示出DNA条形码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鉴定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新疆洋海古代麻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青云 李承森 +2 位作者 周俊 黄圣卓 赵友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089-7090,709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古代麻黄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来探讨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麻黄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古代麻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 [目的]通过对古代麻黄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来探讨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麻黄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古代麻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E-(4-羟基)-肉桂酸酯(3)、刺五加酮(4)、胆甾-5-烯-3β-正十四酸酯(5)、β-谷甾醇(6)、正二十八烷醇(7)和正二十六羧酸(8)。[结论]研究发现,麻黄中黄酮类成分结构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herba ephedrae) 麻黄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麻黄中麻黄生物碱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崔建芳 牛长群 张建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本文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配备氮磷检测器对麻黄中六种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去甲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和甲基伪麻黄碱进行分离、测定。对生药样品预处理方法作了较大改进,采用直接碱化醚提法。简化操作步骤。用内标法... 本文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配备氮磷检测器对麻黄中六种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去甲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和甲基伪麻黄碱进行分离、测定。对生药样品预处理方法作了较大改进,采用直接碱化醚提法。简化操作步骤。用内标法,线性方程定最测定了国产十二种麻黄,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生物碱 生物碱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麻黄中麻黄碱提取得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沈红 狄留庆 黄耀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比较优选麻黄浸提方法。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为化学成分指标 ,对中药麻黄 5种提取方法 (半仿生法、水煎煮法、温浸法、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结果 麻黄碱的提取得率为半仿生法 >水煎煮法 >... 目的 比较优选麻黄浸提方法。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为化学成分指标 ,对中药麻黄 5种提取方法 (半仿生法、水煎煮法、温浸法、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结果 麻黄碱的提取得率为半仿生法 >水煎煮法 >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 >温浸法 >水蒸气蒸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浸提方法 麻黄碱 提取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