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外侧壁来源骨块在牙槽嵴水平帐篷植骨技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丹红 胡玲 +3 位作者 周国栋 邱悦声 姜治伟 杨国利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窦外侧壁来源骨块在帐篷植骨技术中对牙槽嵴水平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应用上颌窦外侧壁骨块行上颌后牙区水平帐篷植骨术的牙列缺损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 目的探讨上颌窦外侧壁来源骨块在帐篷植骨技术中对牙槽嵴水平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应用上颌窦外侧壁骨块行上颌后牙区水平帐篷植骨术的牙列缺损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对比植骨区牙槽嵴骨宽度,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距牙槽嵴顶0 mm和3 mm处骨宽度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牙槽嵴顶处的水平骨宽度较术前增量为(3.60±2.29)mm(P>0.05),距牙槽嵴顶3 mm处水平骨宽度较术前增量为(2.85±1.5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距牙槽嵴顶不同距离处骨增量效果基本保持稳定,未显示出明显的骨吸收(P>0.05)。结论上颌窦外侧壁来源的骨块在牙槽嵴水平帐篷植骨技术中有良好的骨增量效果和临床预后,对于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骨宽度不足,尤其是合并骨高度严重不足需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的病例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外侧壁 帐篷植骨技术 水平骨增量 上颌后牙
下载PDF
上颌窦宽度与角度对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成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秋艳 吴道敏 +1 位作者 鲍济波 谢志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增加垂直骨高度的可靠的选择之一,移植物稳固需要足够的血管生成,新生血管长入并参与成骨和骨重塑的细胞迁移。这类生物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颌窦腔的三维尺寸,包括剩余骨高度(RBH)、上颌窦膜厚度、上颌窦宽度和...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增加垂直骨高度的可靠的选择之一,移植物稳固需要足够的血管生成,新生血管长入并参与成骨和骨重塑的细胞迁移。这类生物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颌窦腔的三维尺寸,包括剩余骨高度(RBH)、上颌窦膜厚度、上颌窦宽度和上颌窦角度等。不同研究报道了窦腔颊-腭侧宽度对成骨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尽相同。上颌窦的三维解剖形态在骨增量手术后的条件性愈合和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就上颌窦窦腔颊-腭侧宽度、上颌窦角度等对窦底提升术后成骨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术前进行风险评估和结果预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窦腔颊-腭侧宽度 上颌窦角度 上颌窦底提升术 新生骨
下载PDF
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上颌窦相关线性距离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麦合甫孜·艾山 张玮 +3 位作者 徐国强 石莹 李晶 葛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016-1019,10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上颌窦相关线性距离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维吾尔族及汉族CBCT影像,测量上颌窦垂直向及近远中向线性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汉族患者上颌窦近远中径的平均距...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上颌窦相关线性距离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维吾尔族及汉族CBCT影像,测量上颌窦垂直向及近远中向线性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汉族患者上颌窦近远中径的平均距离右侧为(29.1±5.31)mm,左侧为(29.0±4.92)mm;维吾尔族患者右侧为(30.6±4.98)mm,左侧为(30.7±4.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上颌窦近远中径中,汉族患者右侧为(28.9±4.14)mm,左侧为(29.1±4.59)mm;维吾尔族患者右侧为(31.0±4.78)mm,左侧为(31.1±4.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上颌窦颊腭径的平均距离右侧为(22.5±4.58)mm,左侧为(23.0±4.63)mm;维吾尔族患者右侧为(22.59±4.46)mm,左侧为(23.4±4.5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窦底至牙槽嵴顶的平均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右侧为(9.2±3.86)mm,左侧为(9.2±3.73)mm;维吾尔族患者右侧RBH的平均高度为(9.5±3.53)mm,左侧为(9.1±3.29)mm。汉族缺牙患者右侧RBH为(7.9±4.08)mm,左侧为(6.9±3.41)mm;维吾尔族患者右侧RBH为(7.8±4.46)mm,左侧为(7.7±3.7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患者上颌窦解剖结构中除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大于汉族外,其余结构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 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高度 上颌窦水平向宽度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位点在CBCT中的解剖学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东 孟令娇 +1 位作者 赵兵 陈志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4-788,共5页
目的:通过CB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M1)位点的相关骨解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48例上颌窦CBCT影像资料。对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WT)、上颌窦宽度(SW)、角度A、鼻腭凹角(PNR)、鼻腭凹角至牙槽嵴顶平面的垂直距离(DPA)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窦... 目的:通过CB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M1)位点的相关骨解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48例上颌窦CBCT影像资料。对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WT)、上颌窦宽度(SW)、角度A、鼻腭凹角(PNR)、鼻腭凹角至牙槽嵴顶平面的垂直距离(DPA)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窦底垂直向上5 mm、10 mm处对应的LWT、SW分别记作LWT-5、LWT-10、SW-5、SW-10。结果:LWT-5、LWT-10分别为(1.99±1.07)mm、(2.32±1.60)mm。SW-5、SW-10分别为(14.56±2.83)mm、(19.81±3.91)mm。角度A<30°、30°~60°、>60°者分别为0.18%、13.14%、86.68%。PNR<90°、≥90°者分别为9.85%、90.15%。DPA<15 mm且PNR<90°者占5.66%。男性LWT-5、SW-5、SW-10大于女性(P<0.05)。正常组LWT-5、SW-5、DPA大于缺牙组(P<0.05)。各年龄组间SW-5差异显著(P<0.05)。外侧璧骨性血管检出者LWT-5、LWT-10大于未检出者(P<0.001),外侧璧骨性血管检出者SW-10小于未检出者(P<0.001)。结论:LWT、SW、角度A、PNR及DPA可能对实施上颌窦底提升术提出挑战,应仔细评估这些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上颌窦外侧壁 骨厚度 上颌窦宽度 角度A 鼻腭凹角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上颌窦解剖结构的线性测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卿玲 黄建生 +4 位作者 刘琼 戚娟娟 连珊 罗震 王险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上颌窦解剖结构的线性测量,为上颌窦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和术前指导依据。方法:收集进行头颅锥形束CT检查的影像学数据,观察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测量骨分隔的高度及其与腭中缝的夹角、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距离和内外径宽度。采... 目的:通过对上颌窦解剖结构的线性测量,为上颌窦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和术前指导依据。方法:收集进行头颅锥形束CT检查的影像学数据,观察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测量骨分隔的高度及其与腭中缝的夹角、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距离和内外径宽度。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检查者人数为对象,有32.59%发现上颌窦骨分隔;以上颌窦数为对象,有22.73%上颌窦发现骨分隔;骨分隔的高度平均为(5.91±3.01)mm,骨分隔与腭中缝的平均夹角为(67.07±16.00)度。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距离右侧平均为34.41mm±4.41mm;左侧平均为34.40mm±4.71mm;右侧上颌窦内外径宽度平均为16.44mm±5.11mm;左侧平均为16.64±4.8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锥形束CT 骨分隔 近远中径 宽度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因素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小菲 莫安春 +3 位作者 朱娟芳 王素苹 杜雅晶 姚永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混合物。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指标参数的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3种解剖因素与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窦底剩余骨高度为(4.46±1.55)mm,上颌窦宽度为(13.86±2.71) mm,上颌窦角度为78.09°±10.2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窦宽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剩余骨高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角度 上颌窦底提升 骨移植
下载PDF
上颌窦宽度及角度预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挺 周武 +3 位作者 庄桂婧 康铖 裘实 罗善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窦宽度及角度,评估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CBCT检查,测量上颌窦宽度、角...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窦宽度及角度,评估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CBCT检查,测量上颌窦宽度、角度及根端骨吸收量。分析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因素,评估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预测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平均吸收量为(1.81±0.26)mm,其中,49例≤1.81 mm,29例>1.81mm。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是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独立因素(OR:3.873、4.518,95%CI:1.594~9.412、1.859~10.9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及两者联合预测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AUC分别为0.764、0.742和0.908。结论:上颌窦宽度和角度是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指标,两者联合预测术后骨移植稳定性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角度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骨移植
下载PDF
自体血液浓缩物在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博 王迎捷 周强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浓缩物用于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浓缩物用于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血液浓缩物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骨高度与骨宽度均高于术前1 d(均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牙周愈合位点数高于对照组、替代性吸收位点位点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种植体都存活,研究组的黏膜穿孔、牙周感染、种植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23.7%(P<0.05)。结论:自体血液浓缩物用于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患者可促进牙周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提升骨高度与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浓缩物 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骨高度 骨宽度 牙周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