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regulation and time course of protein kinase C immunoreactivity during persistent inflammation of the rat spinal cord
1
作者 Liping Yang Qingju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9-353,共5页
BACKGROUND: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activation and/or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 kinase C (PKC) is related to hyperalgesia, and changes in PKC expression in the dorsal horn of spinal cord take place during inflamma... BACKGROUND: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activation and/or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 kinase C (PKC) is related to hyperalgesia, and changes in PKC expression in the dorsal horn of spinal cord take place during inflammatory pain. OBJECTIVE: To observe PKC changes in the dorsal horn of spinal cor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o measure the time-course during persistent pain produced by chemical stimulation with a right hind-paw injection of formalin.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imal experiment. SETTING: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MATERIALS: 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September 2000 and June 2002. Forty-two Sprague-Dawley rats, weighing 260-280 g, irrespective of gender, were provided by the Center of Animal Experimentation at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KC antibody was provided by Sigma, USA. Immunohistochemistry kits were purchased from Zhongshan Biotechnology Company, Beijing. HPIAS-1000 definition multicolor system was provided by Qianping Wuxiang Project Company of 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Animal use during experiment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tandards of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METHODS: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control (n = 6)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n = 36). Experimental rats were given an intracutaneous injection of 5% formalin into the planta surface of the right hind-paw. Animals with inflammatory pain were anesthetized and sacrificed to obtain the L5 spinal region at 1, 3, 12 hours, 1, 3, and 7 days after formalin treatment, with 6 rats in each time group. The spinal cords at the L5 region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ntrol group following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s into the planta surface of the right hind-paw, identical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IN OUTCOME MEASURES: Pain reaction of experimental rats after formalin treatment. PKC-positive neurons, and distribution of PKC-immunoreactive particles, in the ipsi- and contralateral dorsal horn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inflammatory pain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All 42 rat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without any loss. Pain reaction: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a unilateral injection of formalin into the hind-paw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edema and induced a series of nociceptive responses, such as licking, biting, or shaking the injected paw. The maximal inflammation change was observed 1 day after formalin injection and changes did not disappear until the day 7. Number of the PKC positive neuron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umber of PKC immunoreactive neurons in the dorsal horn increased slightly after formalin injection at 1 hou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KC immunoreactivity was up-regulated at day 1, reduced at day 3, and appeared to recover at day 7. The number of PKC-positive neurons i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was less than the ipsilateral side at each time sampled. Distribution of PKC immunoparticles over the neurons: PKC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nucleus and cytoplasm, as well as on or near the membrane of neurons and synaptosomes in the spinal cord of the control group. PKC activated and translocated from nucleus to the membrane-associated site following formalin treatment.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at 1 hour and 1 day. The intensity of staining was stronger in the ipsilateral side tha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at all time points following formalin injection (P 〈 0.01), whereas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PKC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nuclei were very similar in the right and left hemispheres. CONCLUSION: PKC expression in the dors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peaked at 1 hour and 24 hours, and was very obvious at 24 hours. Protein kinase C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increased bilaterally, although it was greater in the ipsilateral hemisphere. In addition, PKC expression at the neuronal membrane and synaptosom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KC expression is activated in the dors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during hyperalg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N protein kinase C dorsal horn of spinal cord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malin test
下载PDF
推拿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华枝 吕立江 +4 位作者 刘祯 吕智桢 黄玉波 吴虹娇 高祥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19-524,共6页
目的:观察推拿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痛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选用32只体重180~220g SPF级别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处理)、假手术... 目的:观察推拿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痛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选用32只体重180~220g SPF级别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不结扎坐骨神经)、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和推拿组(结扎坐骨神经后予以手法干预)。通过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制备CCI模型,于造模第3天开始对推拿组大鼠推拿按揉环跳穴干预,连续干预14 d,观察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7、10、14、17天大鼠机械痛域(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热痛阈(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和17天右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的变化;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的变化;并观察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在造模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的PWT、PWL和S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和推拿组的PWT、PWL和SFI显著下降(P<0.01)。在手法干预后,推拿组大鼠的痛阈值上升,在手法干预第8天(即造模第10天),推拿组较模型组PWT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手法干预第5天(即造模第7天),推拿组PWL较模型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组大鼠痛阈值随着手法干预持续而继续上升。手法干预14天后,推拿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髓鞘密度不均匀;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神经纤维逐渐连续,轴索、髓鞘较模型组均匀。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推拿按揉环跳穴能恢复神经纤维的排列;并通过降低脊髓背角的NF-κB p65蛋白表达来提高CCI模型的PWT、PWL和SFI,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并改善大鼠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按揉法 脊髓背角 NF-κB p65蛋白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ε对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背角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和机械痛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杨 杜占慧 +2 位作者 魏慧 高文双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8-128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以及PKCε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的活性而参与CCD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大...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以及PKCε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的活性而参与CCD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大鼠8只:假手术组、CCD7天组、CCD14天组、CCD7天+BIM I组、CCD+DMSO组、CCD+PDBu组,分别通过鞘内注射不同药物,或对正常大鼠鞘注DMSO/PDBu后,测量大鼠机械刺激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脊髓背角PKCε和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CCD术后第4天,鞘内注射PKCε的激动剂PDBu 1—4h,明显降低CCD大鼠PWMT(P<0.05),而给予BIM I 1—4h,可升高CCD大鼠PWMT(P<0.05)。从CCD术后第4天起,连续3天鞘注BIM I,可明显缓解大鼠的机械痛敏(4天,P<0.05),但从停止注射后镇痛作用消失(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CD后7天和14天,手术侧背角PKCε和GFAP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增加,而注射BIM I可明显抑制PKCε和GFAP表达(P<0.05)和星型胶质细胞激活。PDBu可导致正常大鼠PWMT明显降低(P<0.05),GFAP蛋白质表达量增加(P<0.05),促进星型胶质细胞激活。结论: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机械痛阈下降的同时,手术侧脊髓背角内PKCε和GFAP蛋白表达上调,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增加。PKCε可能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参与CCD后病理性神经痛的中枢敏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蛋白激酶C 星型胶质细胞 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
下载PDF
鞘内给予蛋白激酶Cγ基因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对骨癌痛大鼠痛觉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兴鹏 曹菲 +3 位作者 许爱军 高峰 田学愎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γ(PKCγ)基因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pLV-PKC2对骨癌痛大鼠痛觉的影响,探讨PKCγ基因shRNA对骨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PKC组、骨癌痛组(CIBP组)、磷酸缓...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γ(PKCγ)基因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pLV-PKC2对骨癌痛大鼠痛觉的影响,探讨PKCγ基因shRNA对骨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PKC组、骨癌痛组(CIBP组)、磷酸缓冲液组(PB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只.于骨癌痛模型制作前1 d、模型制作后每隔3天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和机械缩爪持续时间.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PKC组大鼠鞘内注射慢病毒载体pLV-PKC2模型制作12 d后,各时点机械缩爪阈值较CIBP、PBS、C组明显升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PKC组大鼠脊髓背角PKCγ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CIBP组(P〈0.05).结论 慢病毒pLV-PKC2能明显降低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PKCγ的蛋白表达量,同时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慢病毒 脊髓背角 蛋白激酶CΓ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内脏炎症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卫华 李菁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7-289,293,共4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与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对脊髓背角神经元... 目的:本实验采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与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对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福尔马林直肠粘膜下注射致炎组(F);(2)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生理盐水组(F+NS);(3)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H-7组(F+H-7);(4)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PMA组(F+PMA).结果:记录到24个单位的反应结果表明:福尔马林致炎后0~120min内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特别是0~15min和15~30min内与致炎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强(P<0.05);经微透析PMA和H-7后,上述时间段内放电频率分别明显增强(P<0.01)和回降(P<0.05).结论:PKC在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背角 蛋白激酶C 福尔马林 内脏痛 急性内脏炎症 神经元电活动 炎症痛 模型大鼠 成年WISTAR大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慢性神经痛模型大鼠行为能力、疼痛程度和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孙虎 张亮 徐志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1,32,共7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于慢性神经痛模型鼠的行为、疼痛程度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即PKC)的影响,初步探讨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机制。方法将50只成功建立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模型组,另选取2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于慢性神经痛模型鼠的行为、疼痛程度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即PKC)的影响,初步探讨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机制。方法将50只成功建立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模型组,另选取2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慢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在建模后,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干预,模型组应用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不接受干预,在建模前、给药后3、5、7、14 d时分别进行行为能力评价(累积评分法和运动功能评价)和疼痛程度评价(机械性缩足反射法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法检测痛阈值),同时进行PKC免疫染色评分(免疫组化SABC法)、PKCmRNA检测(RT-PCR法)和PKC蛋白(Western blot法)表达,利用统计方法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1)建模前,各组大鼠行为累积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机械性缩足反射法(MWT)、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法(TWL)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建模后,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累积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MWT和TWL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模型组,建模后,组间累积评分、运动功能评分、MWT、TWL具有明显差异(P<0.05);(2)对照组PKC为阴性表达,模型组PKC呈强阳性表达,观察组建模后初期PKC为强阳性,随着治疗时间延长,PKC表达强度降低,第14天时PKC为弱阳性表达;(3)建模后,观察组和模型组PKCmRNA和PK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不断给药,观察组PKCmRNA和PKC下降,在给药14 d时,PKCmRNA和PKC接近对照组,建模后3 d起,在相同时间点,观察组PKC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能够改善慢性神经痛模型大鼠行为能力、降低疼痛程度,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右美托咪定 慢性神经痛 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
下载PDF
椎管内注射牛肾上腺髓质22肽差异性翻转吗啡耐受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江剑平 陈雅娟 洪炎国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9-535,共7页
牛肾上腺髓质22肽(bovineadrenalmedulla22,BAM22)是脑啡肽原A的一种降解产物,与阿片受体和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sensoryneuron-specificreceptor,SNSR)均有亲合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BAM22对吗啡耐受的影响。连续7d对大鼠椎管内注射2... 牛肾上腺髓质22肽(bovineadrenalmedulla22,BAM22)是脑啡肽原A的一种降解产物,与阿片受体和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sensoryneuron-specificreceptor,SNSR)均有亲合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BAM22对吗啡耐受的影响。连续7d对大鼠椎管内注射20μg吗啡形成吗啡耐受后,分为吗啡组、盐水组和BAM22组,第8天三组大鼠椎管内分别注射吗啡、生理盐水和BAM22,第9天三组大鼠椎管内均注射吗啡后,运用撤足反射、福尔马林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吗啡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在撤足反射实验中,BAM22组的吗啡能延长撤足反射潜伏期最大可能作用的48.5%,并持续约1h;在福尔马林实验中,BAM22组的吗啡能分别缩短福尔马林引起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疼痛行为变化3.2min和24min,比盐水组分别减少45%和82%(P<0.05,P<0.001);此外,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中,BAM22组的吗啡能显著减少热刺激引起的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其I-II层、III-IV层和V-VI层均减少约80%(P<0.001)。本研究从整体和细胞水平表明,BAM22能翻转吗啡的耐受,这种作用在持续性疼痛模型中的表现要比急性痛中更为明显,显示BAM22对吗啡耐受的差异性调制;同时也提示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可能参与吗啡耐受的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肾上腺髓质22肽 吗啡耐受 伤害性感受 脊髓背角 C-FOS蛋白
下载PDF
用细胞钓蛋白带技术初探脊髓源性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廖德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用5只单侧后肢备用根猫术后5d的两侧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进行聚丙烯酰肢凝胶电泳,再以鸡胚背根节种经细胞构蛋白带技术找寻有神经营养活性的蛋白带.结果显示:手术侧组的电泳凝胶条上相对迁移享0.10~0.13和0.43~0.50两处均有较... 用5只单侧后肢备用根猫术后5d的两侧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进行聚丙烯酰肢凝胶电泳,再以鸡胚背根节种经细胞构蛋白带技术找寻有神经营养活性的蛋白带.结果显示:手术侧组的电泳凝胶条上相对迁移享0.10~0.13和0.43~0.50两处均有较多的神经细胞附着,细胞数分别是165个2.5×105μm2、216个/2.5×105μm2.非手术侧组凝胶条相应两处同一面积内仅有1或2个细胞.两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手术侧组电泳凝胶条相对迁移率0.10~013与043~0.50两处含有能维持种经元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 活性物质 脊髓背角 细胞钓蛋白带
下载PDF
基于nano LC-LTQ/Orbitrap MS分析山羊角中蛋白质多肽类物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睿 朱振华 +1 位作者 钱大玮 段金廒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基于shotgun混合蛋白质鉴定思路,研究山羊角水提液中蛋白质类、肽类物质组成。采用超高分辨的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TQ/Orbitrap MS),从山羊角水提液中大于3ku部位鉴定出52个蛋白质,从小于3ku部位鉴定出1 288个肽段,这些肽段源... 基于shotgun混合蛋白质鉴定思路,研究山羊角水提液中蛋白质类、肽类物质组成。采用超高分辨的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TQ/Orbitrap MS),从山羊角水提液中大于3ku部位鉴定出52个蛋白质,从小于3ku部位鉴定出1 288个肽段,这些肽段源于46个蛋白质。鉴定出的蛋白质主要为角蛋白、胶原蛋白、角蛋白相关蛋白等结构蛋白。根据每个氨基酸出现的频次,将蛋白质上的肽段标记,绘制热图(heat map),据此推测山羊角水提液中多肽类物质形成的过程为:从蛋白质的热区(hot regions)中经过降解、脱落、溶出,形成水提液中的各种肽段。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分析鉴定山羊角水提液中蛋白质肽类物质组成,可用于角类动物药蛋白质类物质组成与分析,也可为中药动物药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角 蛋白质 肽类 SHOTGUN 鉴定
下载PDF
大鼠延髓背角内5-羟色胺、脑啡肽、γ-氨基丁酸、甘氨酸或P-物质能终末与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间的联系(英文)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辉 吴乐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共13页
CB(calbindin-D28k),CR(calretinin)和PV(parvalbumin)是最常见的3种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s,CaBPs)。本研究首先观察了面口部给予伤害性刺激诱发大鼠延髓背角(又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表达FOS蛋白的状况;然后... CB(calbindin-D28k),CR(calretinin)和PV(parvalbumin)是最常见的3种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s,CaBPs)。本研究首先观察了面口部给予伤害性刺激诱发大鼠延髓背角(又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表达FOS蛋白的状况;然后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这些神经元内是否含有CaBPs(CB、CR和PV);最后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染色技术观察5-HT、GABA、甘氨酸转运体2(glycine transporter 2,GlyT2)、脑啡肽(enkephalin,ENK)或SP与CaBPs/FOS双标神经元间的联系。在光镜下可观察到:(1) FOS阳性神经元在延髓背角各层均有分布,以Ⅱ层最为密集;(2)大多数CB、CR或PV阳性神经元位于Ⅱ层,余者分布在Ⅰ层和Ⅲ层;(3) 5-HT、GABA、GlyT2,ENK及SP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位于延髓背角浅层(4)部分FOS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B、CR或PV阳性;(5) 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分别与FOS/CB、FOS/CR或FOS/PV双标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6) SP阳性终末与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同时与CB、CR或PV阳性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观察到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与CB、CR或PV阳性神经元主要形成对称型(抑制性)突触联系。这些结果提示在大鼠延髓背角,5-HT、GABA、甘氨酸或ENK可能通过抑制含钙结合蛋白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来调节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 镇痛 神经递质 钙结合蛋白 延髓背角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研究(Ⅱ)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斐 段金廒 +1 位作者 钱大玮 李友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八种角中牛磺酸及胆固醇进行分析,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的氨基己糖及游离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对角类药材中牛磺酸、胆固醇、氨基己糖、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论结... 目的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八种角中牛磺酸及胆固醇进行分析,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的氨基己糖及游离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对角类药材中牛磺酸、胆固醇、氨基己糖、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论结果准确可靠、快速、灵敏、重现性好。研究结果提示,牛磺酸可能是角类药材的活性物质之一;不同种类角中的小分子成分组成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类 牛磺酸 胆固醇 氨基己糖 蛋白质 犀角 羚羊面 替代资源
下载PDF
龟甲胶、鹿角胶调控MKK基因表达促进豚鼠OA软骨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炳艺 陈泽华 +2 位作者 林嘉辉 王和鸣 李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5-80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龟甲胶、鹿角胶含药血清对豚鼠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及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KK)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龟甲胶、鹿角胶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3月龄豚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建立体外培养系... 目的通过观察龟甲胶、鹿角胶含药血清对豚鼠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及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KK)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龟甲胶、鹿角胶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3月龄豚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建立体外培养系,将龟甲胶组、鹿角胶组、盐酸氨基葡萄糖组、对照组4组含药血清分别对其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干预后软骨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含药血清干预对软骨细胞MKK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5%含药血清干预72 h后,软骨细胞的MTT的检测结果为龟甲胶组(0.315±0.048)、鹿角胶组(0.236±0.029)、盐酸氨基葡萄糖组(0.190±0.022)、对照组(0.146±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MKK表达量结果为龟甲胶(3.287±0.675)、鹿角胶(2.147±0.204)、盐酸氨基葡萄糖组(1.137±0.123)及对照组(0.627±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龟甲胶、鹿角胶对软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强于盐酸氨基葡萄糖,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能有效上调关节软骨细胞MKK的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龟甲胶 鹿角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脊髓背角内PKCγ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同上 梅光东 蒋正尧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脊髓背角内PKC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在坐骨神经切断后2、5、10、15、20、30、40、60d,取脊髓背角,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脊髓背角手术侧和对...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脊髓背角内PKC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在坐骨神经切断后2、5、10、15、20、30、40、60d,取脊髓背角,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脊髓背角手术侧和对照侧的免疫强度。结果从第2天开始,手术侧脊髓背角L4~L5节段PKCγ免疫阳性反应较对照侧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t=3.12,P<0.05);在第15天时免疫阳性反应最强,是对照组的1.89倍(t=4.85,P<0.01),然后逐渐减弱,2个月后恢复到正常水平(t=0.91,P>0.05)。结论PKCγ在由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蛋白激酶C 坐骨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超 管金川 +1 位作者 曹红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是否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形成与发展。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8周,通过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2型DNP模型。将2型DNP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DNP组、...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是否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形成与发展。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8周,通过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2型DNP模型。将2型DNP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DNP组、DNP+MCP-1抑制剂组(DM组)、DNP+JAK2抑制剂AG490组(DA组)和溶剂对照组(SC组)。DA、DM和SC组分别于注射STZ 14 d后蛛网膜下腔置管,3 d后DM、DA和SC组分别给予MCP-1中和抗体10μL(0.1 mg/L)、AG490 10μL(1 mmol/L)和3.5%DMSO 10μL,每天1次,连续14 d。DNP组不做任何处理。另取16只大鼠为对照(control,C)组,普通饲料喂养。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第1、3、7和14天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各组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取L4-6脊髓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JAK2和p-STAT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NP和SC组第1、3、7和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JAK2和p-STAT3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比较,DM和DA组第1、3、7和14天时MWT升高和TWL延长,脊髓背角p-JAK2和p-STAT3表达下调(P<0.05);DNP组与S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参与大鼠2型DNP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脊髓背角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豆腐果苷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热痛觉过敏及脊髓背角p-CRE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建琴 马永丰 +2 位作者 石翊飒 王迎斌 梁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观察豆腐果苷(helicid)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伤(CCI)后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对脊髓背角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180~220 g Wista... 目的:观察豆腐果苷(helicid)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伤(CCI)后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对脊髓背角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180~220 g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分别为Sham组(假手术组)、CCI组(CCI模型组)、H1组(CCI 10天后豆腐果苷,25 mg·kg^-1·d^-1×10 d灌胃)和H2组(CCI 10天后豆腐果苷,50 mg·kg^-1·d^-1×10d灌胃)。4组分别于CCI手术前1天、CCI手术后1、3、5、7、9、11、12、13、14、15、16、17、18、19、20天进行热板实验、测后肢回缩时间(PWL)。CCI后20天取L4、5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p-CREB免疫反应阳性(p-CREB-IR)神经元数量。结果:第一部分:CCI手术后第9天,Sham组、CCI组、H1组、H2组分别与术前PWL基础值比较,Sham组无差异(P〉0.05),CCI组、H1组、H2组均有差异(P〈0.05),且下降达30(以上;CCI手术后第9天,CCI组、H1组、H2组分别做PWL值组间两两比较均无差异(P〉0.05),证实CCI模型制作成功。给药后第1~10天,H1组、H2组分别与CCI组做组间比较,PWL值增高,H2组第3天已有差异,H1组第5天开始有差异,两组PWL值增高至第7天达峰值,后一直保持稳定,H2组较H1组保持较高水平。第二部分:脊髓背角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细胞计数比较:与Sham组比较,CCI组、H1组和H2组计数明显升高,有差异(P〈0.01);H1组和H2组分别与CCI组比较,数量较之为少(P〈0.01);H1组计数稍大于H2组,但无差异;即CCI〉H1〉H2〉Sham组。结论:口服豆腐果苷能剂量依赖性提高CCI大鼠热痛阈值,降低热痛觉过敏,并与影响脊髓背角p-CRE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豆腐果苷 热痛觉过敏 结合蛋白 脊髓背角
下载PDF
自体髓核移植后大鼠腰髓背角痛觉相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5 位作者 李明 赵杰 傅强 李少华 鲁凯武 王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92-894,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 ,然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L4~ 6脊髓后角中CGRP和SP的变化。结果 :在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后 ,L4~ 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中CGRP和SP阳性...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 ,然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L4~ 6脊髓后角中CGRP和SP的变化。结果 :在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后 ,L4~ 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中CGRP和SP阳性神经纤维终末的面积也明显增加 ,统计学分析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髓核本身的自身免疫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脊髓后角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对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和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贤裕 田玉科 安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107-311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和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手术切口组(B组)、氯胺酮10.0mg/kg术前30min腹腔内注射组(C组)和氯胺酮10.0mg/kg术后30min腹腔内...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和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手术切口组(B组)、氯胺酮10.0mg/kg术前30min腹腔内注射组(C组)和氯胺酮10.0mg/kg术后30min腹腔内注射组(D组),每组8只。除A组外,其他3组按Brennan法制作趾部切口疼痛模型。术后1h观察动物疼痛行为的改变,以累积疼痛评分评定疼痛行为。术后2h固定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和Fos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手术后B组、C组和D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上升(P<0.01)。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氯胺酮在手术前、后使用都能明显抑制切口疼痛刺激诱导的Fos在脊髓浅层和固有核的表达。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平均数由B组的(27±8)分别下降到C组的(15±3)和D组的(21±4),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相比有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在固有核B、C和D组Fos阳性神经元平均数分别为(12±3)、(6±2)和(8±3),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氯胺酮10mg/kg腹腔内注射对大鼠疼痛行为和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抑制脊髓背角Fos的表达,且预先给药的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谷氨酸 FOS蛋白 脊髓背角 疼痛
下载PDF
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勇 郭曲练 +2 位作者 邹望远 王锷 鄢建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以及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以及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50μg组(K1组)和氯胺酮100μg组(K2组)。NS、K1、K2组于置管5 d后,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采用疼痛加权评分法(PIS)评估大鼠甲醛致痛后1 h内的疼痛行为,24 h后测量致痛足厚度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PKC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K1组和K2组在甲醛炎性痛第二时相的PIS值明显降低(P<0.01);致痛24 h后,NS组大鼠致痛足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而K1、K2组致痛足厚度与NS组比较则明显减少(P<0.05);NS组大鼠脊髓背角PK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及免疫组化评分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1),而K1、K2组则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引起的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增加,PKC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鞘内注射 蛋白激酶C 脊髓背角 疼痛
下载PDF
蛋白激酶C部分参与伤害性刺激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引起的c-fos蛋白的表达而可能不参与阿片受体对脊髓痛感受的调制(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红 王航 +2 位作者 张瑞新 高旺才 乔健天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鞘内分别注入蛋白激酶(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Chel)、纳洛酮(Nal)、或二者同时注入后,由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脊髓腰膨大背角中c-fos蛋白样免疫活性(Fos-LI)神经元数目的改变。结果发现:(1)鞘... 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鞘内分别注入蛋白激酶(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Chel)、纳洛酮(Nal)、或二者同时注入后,由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脊髓腰膨大背角中c-fos蛋白样免疫活性(Fos-LI)神经元数目的改变。结果发现:(1)鞘内注入Chel可显著降低福尔马林注射侧脊髓背角中Fos-LI神经元的数目,同空白对照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或10%的DMSO)相比,降低60.3%(P<0.001):(2)鞘内注入Nal后,福尔马林注射侧背角中Fos-LI神经元显著增加,同对照组相比,增加46.0%(P<0.01),而以背角深层增加最为明显;(3)在鞘内同时注入Chel和Nal后,与单独注入Nal组相比,脊髓背角中Fos-LI神经元的数目显著降低(降低53.2%),此数值与上述单独注入Chel时引起Fos-LI神经元降低的百分率近似。结果提示:(1)PKC只参与脊髓背角中部分Fos-LI神经元中c-fos蛋白的表达;(2)PKC可能不参与背角中同时激活的μ-(以及部分δ-)阿片受体对脊髓伤害性感受的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伤害性感受 背角神经元 C-FOS蛋白 蛋白激酶C m-阿片受体 福尔马林试验 大鼠
下载PDF
羽毛粉的生物转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昕 杜德伟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对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菌种进行筛选,得到了可以降解羽毛粉中角质蛋白的微生物菌种,在微生物的分解下,把羽毛粉中不易被动物吸收的角质蛋白降解成易被动物吸收的各种蛋白和氨基酸,添加到饲料中去,成为一种新型的饲料蛋白源。
关键词 羽毛粉 生物转化 角质蛋白 微生物菌种 饲料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