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明玉 祁明华 +1 位作者 田作金 董海港 《北方水稻》 CAS 2009年第4期79-80,共2页
江苏淮北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优质粳稻高产区域,该地区主产中熟中粳稻,并形成了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塑盘育秧抛栽、麦后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从提高水稻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规避自然风险等多重... 江苏淮北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优质粳稻高产区域,该地区主产中熟中粳稻,并形成了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塑盘育秧抛栽、麦后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从提高水稻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规避自然风险等多重目标综合分析,认为应着力推广以塑盘育秧抛栽、机械化插秧为主的前景广阔的稻作方式,谨慎推广直播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 稻作方式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汪洪洋 朱聪聪 +4 位作者 邓建平 王维屯 杨凯鹏 孙瑞 许方甫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采用柴米河基质和远大基质育壮秧可显著增产;机插株距11.7 cm×13.0 cm实产最高,产量与施氮量成抛物线关系,以纯氮用量22.5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的节水灌溉模式显著增产8.70%;施用硅肥、矮壮丰、碧护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应选用机插高产品种,适期早播密植,适当增施氮肥,实施节水灌溉,配套基质、硅肥及生化试剂的合理使用,可促进机插稻大面积平衡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 秸秆还田 机插稻 高产
下载PDF
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增产优势及形成特征
3
作者 张强 张洪程 +8 位作者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赵乐天 徐宗进 汪洪洋 张立智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探明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在淮北地区的增产优势及其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在苏中地区表现较好的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2640、甬优2638和甬优1640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新稻18和宁粳4号作为对照,在高产... 为探明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在淮北地区的增产优势及其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在苏中地区表现较好的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2640、甬优2638和甬优1640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新稻18和宁粳4号作为对照,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粳稻的产量显著高于中穗型超级常规粳稻品种,因为其每穗粒数较多能形成群体足够总粒数,且结实率较高。中穗型超级稻虽群体穗数较多,但因每穗粒数不够多,造成总粒数明显少于大穗型杂交粳稻,故影响到产量的提高。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形成的鲜明特点是成穗率高,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显著大于中穗型常规粳稻。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总颖花数。在淮北地区小麦茬田小苗机插采用大穗型杂交粳稻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增产幅度在7.68%-1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淮北稻区 大穗型杂交粳稻 增产优势 小苗机插
下载PDF
淮北地区机插稻一次性施用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党新安 杜同庆 《北方水稻》 CAS 2021年第6期19-23,共5页
通过设置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混肥料处理前期释放返青肥有一个爆发性阶段,使得水稻分蘖促早发,从而较对照提早达到了适宜穗数。后期缓混肥料释放时间与品种生育进程相适应与否直接影响到基部节间长短、穗粒数多少... 通过设置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混肥料处理前期释放返青肥有一个爆发性阶段,使得水稻分蘖促早发,从而较对照提早达到了适宜穗数。后期缓混肥料释放时间与品种生育进程相适应与否直接影响到基部节间长短、穗粒数多少和产量高低。试验中,缓混肥料穗肥释放时,徐稻9号正处于倒3与倒2叶之间,导致基部第1节间短、穗粒数以及后期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此时徐稻10号生育期较长,正处于倒3叶之前的叶龄期,导致基部第1节间变长、无效分蘖成穗较多、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后期产量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一次性施用缓混肥可实现稻米品质提升,特别是外观与食味品质的提升,同时可以提高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机插稻 缓混肥 精确施肥 生育进程 产量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麦茬稻水分供需差的气候分析
5
作者 刘敏华 黄仲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安徽淮北5~9月多年(1959~1989年)平均降水量为566~6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左右,利于发展麦茬稻生产。但旱涝频繁,6~8月平均降水相对变率虽为全年最小,仍在50%左右,麦茬稻本田期(6~9月)平均需水量为572~628毫米,80%保证率降水... 安徽淮北5~9月多年(1959~1989年)平均降水量为566~6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左右,利于发展麦茬稻生产。但旱涝频繁,6~8月平均降水相对变率虽为全年最小,仍在50%左右,麦茬稻本田期(6~9月)平均需水量为572~628毫米,80%保证率降水量的水分供需差仍为105~180毫米左右,泡田还需水150毫米。泡田和水层灌溉期间稻田渗漏量最少为200毫米,有效雨量系数若以0.5计,常年麦茬稻本田每亩需灌400~500方。从水分供需差分析,淮北东部较适于发展水稻生产。淮北发展水稻生产还必须根据水利和能源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大力推广节水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水分 麦茬稻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杜祥备 吴文革 +2 位作者 王永玖 张亮 孔令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6期43-44,152,共3页
针对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水稻、小麦生产现状,经过多年来的生产试验,研究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生产的气候资源配置特征、季节间茬口衔接、品种类型选用、种植方式、群体特征、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措施,形... 针对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水稻、小麦生产现状,经过多年来的生产试验,研究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生产的气候资源配置特征、季节间茬口衔接、品种类型选用、种植方式、群体特征、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措施,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区域稻麦周年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淮北地区 稻麦两熟种植 周年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淮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源 许轲 +4 位作者 赵晨 陈芹 许方甫 姜恒鑫 霍中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5,共5页
针对淮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新形势,通过丰卉尿素、吉多素、增效控失肥等新型肥料的组配,研究了其对连粳15号直播、南粳5718毯苗机插的产量构成、品质性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探索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提高和稻米品质提升的有效... 针对淮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新形势,通过丰卉尿素、吉多素、增效控失肥等新型肥料的组配,研究了其对连粳15号直播、南粳5718毯苗机插的产量构成、品质性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探索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提高和稻米品质提升的有效施肥途径。结果表明,“控失肥+吉多素+丰卉尿素”“控失肥+吉多素+常规尿素”两种组配方式能够将化肥减量增效和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提升有机结合,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肥减量 施肥技术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温光适应性和最佳播种期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方甫 卞金龙 +6 位作者 韩超 陈志青 刘国栋 邢志鹏 胡雅杰 魏海燕 张洪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5-1381,共17页
【目的】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温光条件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福粳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17日(S2)、5月24日(S3)、5月31日(S4)、6月7日(S5)、6月14日(S6... 【目的】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温光条件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福粳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17日(S2)、5月24日(S3)、5月31日(S4)、6月7日(S5)、6月14日(S6)、6月21日(S7)7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处理下水稻产量、生育期、日均温度、积温和日均辐射量的差异,水稻产量与日均温度、积温、日均辐射量的相互关系。【结果】(1)随播种期的推迟,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产量分别降低0.49 t·hm^(-2)、0.63 t·hm^(-2)。(2)随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天数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呈增加趋势,迟熟中粳S5—S7处理不能正常成熟,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缩短,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天数极显著正相关。(3)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显著升高,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显著下降。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极显著正相关。(4)2种类型水稻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积温随播期推迟均呈下降趋势。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全生育期积温分别降低106.6℃、123.1℃。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积温极显著正相关。(5)随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显著下降,中熟中粳产量与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迟熟中粳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辐射量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正相关。【结论】在稻麦两熟的淮北地区,与光照相比,产量对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在播期范围内,各生育阶段积温越高,水稻产量越高。为了保证2种类型优质粳稻能够安全成熟,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应分别于6月14日和5月31日之前播种。当2种生育类型水稻播种期在5月10日至5月24日,水稻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优质食味粳稻 产量 温光资源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同庆 李振宏 +2 位作者 徐鹏 闫发宝 张清武 《北方水稻》 CAS 2014年第6期16-19,25,共5页
以大穗、特早熟籼粳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对钵苗机栽、旱育手栽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旱育手栽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 以大穗、特早熟籼粳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对钵苗机栽、旱育手栽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旱育手栽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人工手栽,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物质生产上,移栽至N-n叶龄期钵苗机栽和旱育手栽物质积累量多于毯苗机插,无效分蘖期毯苗机插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量相当,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钵苗机栽>旱育手栽>毯苗机插,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与毯苗机插、旱育手栽相比,钵苗机栽水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除无效分蘖期)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生育中、后期物质积累多,叶片不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栽培方式 水稻 产量 物质生产
下载PDF
淮北地区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稻生产技术规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秀秀 杜同庆 +1 位作者 徐鹏 李振宏 《北方水稻》 CAS 2020年第4期30-32,共3页
淮北地区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稻生产技术规范,依托淮北地区稻虾共作模式,介绍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重点从水稻栽培与管理、稻田秋冬季管理等技术层面进行操作规范,结合成本效益分析,为淮北地区绿色、优质稻米生产... 淮北地区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稻生产技术规范,依托淮北地区稻虾共作模式,介绍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重点从水稻栽培与管理、稻田秋冬季管理等技术层面进行操作规范,结合成本效益分析,为淮北地区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稻虾共作 优质稻米 技术规范
下载PDF
淮北地区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韩超 许方甫 +7 位作者 卞金龙 徐栋 裘实 赵晨 朱盈 刘国栋 张洪程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1-1693,共13页
为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中熟中粳品种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3818为材料,研究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 为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中熟中粳品种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3818为材料,研究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比例、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品种,与机械直播比,毯苗机插产量显著提高,因为毯苗机插条件下群体结构合理,穗数适宜,茎蘖成穗率高,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大,叶面积衰减率低,从而其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高。毯苗机插种植方式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2.3%~3.1%、1.2%~2.7%和1.8%~3.2%,但垩白有所增加。同时营养和蒸煮食味品质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长,增加了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减小消减值,除南粳2728外,最终黏度也均提高。相同种植方式下,与迟熟中粳比,中熟中粳产量极显著提高,是因为其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抽穗后30 d日均温度平均分别提高1.07°C和1.18°C,所以其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结实期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高。中熟中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垩白有所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1.5%~5.1%,胶稠度变长7.0~16.7mm,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降低。因此,淮北地区选择中熟中粳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并配套毯苗机插方式是实现粳稻优质、高产和温光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机械化种植 优质食味粳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淮北地区种植密度与肥料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同庆 李振宏 徐鹏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2期14-20,共7页
本文通过设置稻茬小麦播期(适播10月20日和迟播11月20日)、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和施氮量(180、225、270 kg/hm;)3个因素试验,研究密度、氮肥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后,群体质量显著下降,产量与穗数下降... 本文通过设置稻茬小麦播期(适播10月20日和迟播11月20日)、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和施氮量(180、225、270 kg/hm;)3个因素试验,研究密度、氮肥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后,群体质量显著下降,产量与穗数下降幅度分别为33.49%~46.60%、16.51%~26.45%。晚播条件下,适当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小麦穗数,增加叶面积指数,产量相应提高,增幅为3.37%~18.01%。晚播麦穗数、穗粒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增幅可达到3.46%~15.18%,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上3叶叶面积指数与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因此,晚播大幅度降低了小麦穗数、群体数目、干物质积累量,导致产量下降,适当地增施氮肥和增加密度可以构建良好群体,有利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稻茬晚播麦 密度 肥料 迟播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
13
作者 胡曙鋆 张正球 +2 位作者 韩善红 伏广成 徐士清 《耕作与栽培》 2016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总结三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定了江苏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区域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的产量构成、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病虫草... 在总结三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定了江苏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区域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的产量构成、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指标,侧重规范了该区域稻麦周年高产品种茬口搭配、栽培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促进本地区稻麦周年生产实现高效化、规模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淮北 稻麦周年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