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1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stall flow control using a microsecond-pulsed plasma actuator
1
作者 徐泽阳 武斌 +2 位作者 高超 王娜 贾天昊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To alleviate the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dynamic stall of a wind turbine airfoil,the flow control by a microsecond-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MP-DBD) actuator on the dynamic stall of a periodicall... To alleviate the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dynamic stall of a wind turbine airfoil,the flow control by a microsecond-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MP-DBD) actuator on the dynamic stall of a periodically pitching NACA0012 airfoil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Unsteady pressure measurements with high temporal accuracy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and the unstead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undary layer were investigated by wavelet packet analysis and the moving root mean square method based on the acquired pressure.The experimental Mach number was 0.2,and the chord-based Reynolds number was 870 000.The dimensionless actuation frequencies F+ were chosen to be 0.5,1,2,and 3,respectively.For the light dynamic regime,the MP-DBD plasma actuator plays the role of suppressing flow separation from the trial edge and accelerating the flow reattachment due to the high-momentum freestream flow being entrained into the boundary layer.Meanwhile,actuation effects were promoted with the increasing dimensionless actuation frequency F+.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deep dynamic stall were to delay the onset and reduce the strength of the dynamic stall vortex due to the accumulating vorticity near the leading edge being removed by the induced coherent vortex structures.The laminar fluctuation and Kelvin-Helmholtz(K-H) instabilities of transition and relaminarization were also mitigated by the MP-DBD actuation,and the alleviated K-H rolls led to the delay of the transition onset and earlier laminar reattachment,which improved the hysteresis effect of the dynamic stall.For the controlled cases of F+=2,and F+=3,the laminar fluctuation was replaced by relatively low frequency band disturban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harmonic responses of the MP-DBD actuation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econd-pulsed plasma actuator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flow control dynamic stall wind turbine wind tunnel experiment
下载PDF
机匣开槽控制喷水推进器不稳定流动的数值研究
2
作者 陈二云 邓明国 +3 位作者 张庆 杨爱玲 付士银 潘虹宇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2,共9页
针对喷水推进器小流量工况下的驼峰区不稳定流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其失稳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减少,推进泵的扬程和效率显著下降,扬程曲线在0.42Qd~0.8Qd范围内呈现出正斜率的驼峰特性,同时内部流场变得紊乱,并出现流动... 针对喷水推进器小流量工况下的驼峰区不稳定流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其失稳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减少,推进泵的扬程和效率显著下降,扬程曲线在0.42Qd~0.8Qd范围内呈现出正斜率的驼峰特性,同时内部流场变得紊乱,并出现流动分离和回流等现象。为了改善这一不稳定流动,采用了机匣开槽技术进行流动控制,使驼峰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在最佳槽体结构参数下,深度失速工况点的扬程和效率分别比原模型提高了约147.6%和70.3%。机匣开槽一方面能够对进口来流进行整流,起到减少预旋和增大轴向进流速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抑制主流区漩涡的形成以及叶轮进口位置的低频压力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水力性能 失速工况 压力脉动
下载PDF
过失速重新定向机动过程气动特性建模
3
作者 孔轶男 伍彬 +2 位作者 汪清 陈功 余婧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0,共9页
以过失速重新定向技术为基础的自翻转越肩飞行器与传统越肩发射飞行器相比,具有响应时间短、机动性能高、射程远等优势。本文针对飞行器过失速重新定向机动过程,基于CFD动态计算数据分析了该过程中的飞行器气动特性,通过改进微分方程模... 以过失速重新定向技术为基础的自翻转越肩飞行器与传统越肩发射飞行器相比,具有响应时间短、机动性能高、射程远等优势。本文针对飞行器过失速重新定向机动过程,基于CFD动态计算数据分析了该过程中的飞行器气动特性,通过改进微分方程模型成功描述了机动过程中的迟滞环效应,同时验证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在此建模问题中的适用性。本文的建模方法可以准确捕捉飞行器过失速重新定向机动过程中的非线性非定常气动特性,为飞行器过失速重新定向机动控制律设计提供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速重新定向 越肩发射 动态计算数据 气动特性建模
下载PDF
边界层和压力滞后对翼型动态失速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治国 陈猛 +2 位作者 张雅静 高志鹰 汪建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为优化动态失速模型经验常数,提升动态失速发生时翼型气动性能预测精度,该文基于B-L动态失速模型,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风洞实验数据,探究压力滞后及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对翼型动态失速性能的影响。主... 为优化动态失速模型经验常数,提升动态失速发生时翼型气动性能预测精度,该文基于B-L动态失速模型,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风洞实验数据,探究压力滞后及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对翼型动态失速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压力滞后与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对动态升力系数的影响较大且与平均攻角有关。当平均攻角相对较小且气流处于附着流动与分离流动之间时,适当减小时间常数可使动态失速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当平均攻角相对较大,气流处于分离流动与完全分离流动时,可适当增大时间常数值。压力滞后与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对动态阻力系数的影响不显著。动态升力系数仅在攻角逐渐减小的完全分离流动过程中,随着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简化模型 风洞试验 动态失速 动态升力系数 动态阻力系数 时间常数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的单轨吊失速保护器触发理论分析
5
作者 刘登彪 王鹏 +4 位作者 李翠赟 郑子臣 钟佩思 肖傲 闫禹彤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50-254,共5页
通过假设分步法从机器人学的角度对单轨吊机车失速保护器触发装置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点位进行了详细描述。采用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对失速保护器触发机构中的滑动轴位移状况建立了完整的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描述在运动过程中... 通过假设分步法从机器人学的角度对单轨吊机车失速保护器触发装置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点位进行了详细描述。采用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对失速保护器触发机构中的滑动轴位移状况建立了完整的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描述在运动过程中的滑动轴位移与运行速度、各部件参数之间的关系。借助Adams软件构建虚拟样机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所需的速度-位移仿真结果图。分析结果表明,滑动轴的位移与运行速度有关,当运行速度到达所设定临界值2 m/s时,滑动轴能够伸出足够长度以满足失速保护工作要求,符合数学模型的预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轨吊失速保护器触发装置 触发理论 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 动力学 虚拟样机
下载PDF
不同叶顶弯曲对离心叶轮性能影响机理
6
作者 王忠义 曲锋 +2 位作者 钟新权 王艳华 连柽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4-1321,共8页
面对现代发动机对离心叶轮性能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叶顶弯曲具备有效改善离心叶轮气动特性的能力,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叶顶弯曲方向、弯曲形式、弯曲程度的压气机性能进行预测,基于仿真结果对不同流动状态下压气机内部流场进... 面对现代发动机对离心叶轮性能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叶顶弯曲具备有效改善离心叶轮气动特性的能力,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叶顶弯曲方向、弯曲形式、弯曲程度的压气机性能进行预测,基于仿真结果对不同流动状态下压气机内部流场进行分析,给出了叶顶弯曲压气机性能变化机理。结果显示:负弯叶轮有助于提升压气机峰值效率,提高压气机堵塞流量。正弯叶轮则在损失部分效率的情况下,使压气机失速裕度得到提升。弯曲叶轮主要通过改善叶顶前缘载荷,重构叶轮通道内静压分布,从而削弱激波强度、减少二次流损失、抑制低能涡发展,达到提升压气机性能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离心压气机叶片改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叶片 离心叶轮 数值模拟 性能预测 优化设计 二次流 失速裕度 附面层
下载PDF
受控制律影响的电传运输机飞行品质试飞技术
7
作者 李雅静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3期35-38,共4页
针对电传运输机控制律设计特点,该文分析保护功能、自动配平功能等飞控功能对飞行品质试飞科目的影响,梳理受影响的关键试飞科目,并根据影响情况,适应性提出受控制律影响的运输机失速特性、抖振边界、空中最小操纵速度、高速特性等科目... 针对电传运输机控制律设计特点,该文分析保护功能、自动配平功能等飞控功能对飞行品质试飞科目的影响,梳理受影响的关键试飞科目,并根据影响情况,适应性提出受控制律影响的运输机失速特性、抖振边界、空中最小操纵速度、高速特性等科目改进的试飞方法,总结试飞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突破受电传控制律影响的飞机飞行品质关键科目试飞技术,为后续电传运输机飞行品质试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品质试飞 失速特性 抖振边界 空中最小操纵速度 高速特性
下载PDF
涡扇发动机高原起动供油调整规律研究及故障分析
8
作者 高磊 《现代机械》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原起动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关键事件方式建立起动调整策略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高原起动特点及起动供油量的调整规律,并针对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典型的失速、热悬挂失败案例,分析获得了起动失败的原因。结... 以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原起动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关键事件方式建立起动调整策略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高原起动特点及起动供油量的调整规律,并针对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典型的失速、热悬挂失败案例,分析获得了起动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高原冷态起动失败主要为起动机脱开后发动机失速为主;热态起动失败主要为低压转子阻力矩增大导致热悬挂为主;起动供油调整规律为起动第二阶段减小供油量,起动第三阶段增加供油量。并提出了提升高原起动成功率的建议,可为发动机高原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起动 供油规律 失速
下载PDF
附面层吸入条件下非轴对称静子对风扇流场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傅文广 王维佳 +2 位作者 孙鹏 王春雪 赵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1,共12页
附面层吸入导致进气道与风扇气动交界面处产生严重的总压、旋流畸变,进而使得风扇效率、稳定性降低,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风扇的抗畸变能力,本文对风扇静子进行了非轴对称设计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型风扇... 附面层吸入导致进气道与风扇气动交界面处产生严重的总压、旋流畸变,进而使得风扇效率、稳定性降低,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风扇的抗畸变能力,本文对风扇静子进行了非轴对称设计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型风扇,非轴对称静子效率提高0.31个百分点,失速裕度提高50.5%,风扇内部流场有明显改善,扩压因子减小,畸变区静叶叶尖吸力面角区分离范围显著降低,叶片通道通流能力上升。非轴对称静子改型方案通过改变畸变区静叶进口几何角与弦长,使静叶冲角基本不变,稠度增加,气流在吸力面上不易发生分离,从而使得角区分离范围减小,流动损失降低,风扇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吸入 非轴对称静子 扩压因子 失速裕度 角区分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算子神经网络的翼型失速颤振预测
10
作者 席梓严 戴玉婷 +1 位作者 黄广靖 杨超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634,共9页
失速颤振是弹性结构大幅俯仰振动与动态失速气动力耦合所发生的一种单自由度失稳现象,需有效预测其失稳分岔速度与失稳后的极限环振荡幅值.针对NACA0012翼型大幅俯仰运动气动力预测问题,发展了由嵌入门限循环单元或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失速颤振是弹性结构大幅俯仰振动与动态失速气动力耦合所发生的一种单自由度失稳现象,需有效预测其失稳分岔速度与失稳后的极限环振荡幅值.针对NACA0012翼型大幅俯仰运动气动力预测问题,发展了由嵌入门限循环单元或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单元的分支网络(branch net)和主干网络(trunk net)组成的深度算子神经网络(deep operator network, DeepONet)结构.通过给定大幅俯仰运动下的动态失速CFD气动力数据对深度算子神经网络参数进行训练,建立了高精度动态失速气动力的数据驱动模型,并有效预测其他俯仰运动下的非定常气动力.更进一步,将基于深度算子神经网络的非定常气动力数据驱动模型与结构动力学方程耦合,采用数值积分方法预测失速颤振的失稳分岔速度和不同速度下的极限环振荡特性.结果表明,在动态失速气动力预测精度方面,与普通循环神经网络相比,深度算子神经网络通过引入主干网络结构,可考虑运动与气动力间的迟滞特性,气动力预测平均绝对误差降低2%,误差分散性更低;在失速颤振预测方面,极限环振荡幅值误差在2%以内,增加来流速度输入的深度算子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误差显著小于固定速度输入的算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速颤振 深度算子神经网络 动态失速 非定常气动力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的城市地摊经济常态化治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勃 王喆 唐攀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地摊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商业经济模式,在为消费者提供实惠便利服务的同时,与城市精细化治理存在一定摩擦,多次经历放开又叫停的发展困境。以地摊经济发展融入城市治理为目标,为探讨相关利益主体间的互动机理,结合前景理论与动态奖惩机制... 地摊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商业经济模式,在为消费者提供实惠便利服务的同时,与城市精细化治理存在一定摩擦,多次经历放开又叫停的发展困境。以地摊经济发展融入城市治理为目标,为探讨相关利益主体间的互动机理,结合前景理论与动态奖惩机制构建“摊贩-地方政府-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SD仿真剖析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初始策略选择并不影响最终演化结果;加大奖惩和降低成本等管理模式无法长期奏效;政府应针对性地进行精细化治理,提升增量收益,发展常态有效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摊经济 演化博弈 SD仿真 前景理论 城市治理
下载PDF
预防双馈风机调频期间失速的功率轨迹预设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砚海 张浩松 +2 位作者 杨德健 王鑫 桑顺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解决双馈风机阶跃惯性控制过程中易导致频率二次跌落和分机失速的问题,在斜坡形阶跃惯性控制方法基础上考虑风机有效旋转动能,建立转速减速阶段增发功率、加速阶段降低功率与线性下降阶段时间的数学关系,计算风机有功功率线性下降阶... 为解决双馈风机阶跃惯性控制过程中易导致频率二次跌落和分机失速的问题,在斜坡形阶跃惯性控制方法基础上考虑风机有效旋转动能,建立转速减速阶段增发功率、加速阶段降低功率与线性下降阶段时间的数学关系,计算风机有功功率线性下降阶段不引起风机失速的最大持续时间,对功率轨迹线性下降阶段时间加以约束,使风机具有与斜坡形阶跃惯性控制相同频率支撑效果,同时防止风机失速、减少二次频率跌落。利用EMTP-RV平台对不同扰动大小、渗透率、风速情形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调频 阶跃惯性控制 风机失速 旋转动能
下载PDF
旋翼翼型动态失速非定常介质阻挡放电流动控制研究
13
作者 李国强 常智强 +3 位作者 张鑫 马志明 王畅 易仕和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针对动态失速导致旋翼翼型气动性能恶化的问题,借助介质阻挡放电非对称构型激励器,通过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开展了旋翼翼型动态失速非定常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重点对非定常等离子体控制机理和非定常激励参数影响进行了探究,试验验证... 针对动态失速导致旋翼翼型气动性能恶化的问题,借助介质阻挡放电非对称构型激励器,通过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开展了旋翼翼型动态失速非定常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重点对非定常等离子体控制机理和非定常激励参数影响进行了探究,试验验证了非定常等离子体激励的良好控制能力。研究表明:非定常流动控制可以减弱翼型的升力骤降,20%的占空比就足以取得明显的控制效果;激励频率F^(+)=1~2时的非定常控制效果最好,升力迟滞环面积减小16%,升力系数平均值提高6%。机理分析发现等离子体激励主要作用于动态失速涡脱落后,非定常激励明显削弱了动态失速涡脱落对翼型气动力的不利影响,同时非定常激励可以产生更多的涡以促进前缘逆压梯度的恢复和流动的重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翼型 动态失速 非定常控制 介质阻挡放电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载荷发散控制的旋翼高原气动设计
14
作者 徐朝梁 孙国普 +1 位作者 邱良军 曹普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直升机高原重载快速飞行时,旋翼处于大总距状态,更易发生旋翼失速,导致操纵载荷显著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载荷发散控制的旋翼高原气动设计方法。传统直升机旋翼设计中,性能、噪声、空机重量控制等要求是常规的设计目标,... 直升机高原重载快速飞行时,旋翼处于大总距状态,更易发生旋翼失速,导致操纵载荷显著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载荷发散控制的旋翼高原气动设计方法。传统直升机旋翼设计中,性能、噪声、空机重量控制等要求是常规的设计目标,对拉力性能影响不大的旋翼失速问题往往被忽视,但其对高原直升机来说影响重大。文中构建了旋翼动力学模型,并据此计算了桨叶动态气动力矩系数C_(m)随单位实度拉力系数C_(T)/σ的变化曲线。以C_(m)突增作为旋翼失速基本判据,分析不同前进比μ下C_(m)突增点,形成旋翼失速载荷发散单位实度拉力系数C_(T)/σ包线,以此作为旋翼高原气动设计边界之一。运用该方法设计的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的理论分析和试飞结果均表明,该设计可极大地减少旋翼在高原典型飞行剖面发生旋翼失速的风险,有效控制旋翼操纵系统的载荷,增加操纵系统使用寿命,提升飞行舒适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飞行安全,在直升机的全生命周期使用中作用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直升机 旋翼失速 铰链力矩 载荷发散控制 气动设计
下载PDF
离心叶轮失速涡结构演化与耦合特征研究
15
作者 钟云红 刘正先 +1 位作者 李孝检 赵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9,共9页
为深入解析离心压气机旋转失速的涡流耦合演化机理,基于Eckardt离心叶轮全通道非定常数值模拟数据,利用涡系识别法和傅里叶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失速工况下叶轮中关键涡流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非定常演化规律,发现失速流场同时存在两类... 为深入解析离心压气机旋转失速的涡流耦合演化机理,基于Eckardt离心叶轮全通道非定常数值模拟数据,利用涡系识别法和傅里叶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失速工况下叶轮中关键涡流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非定常演化规律,发现失速流场同时存在两类涡流结构:叶片前缘龙卷风涡和叶顶泄漏涡,两类流动结构交替演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以63%叶轮转速周向传播的失速团,促使离心叶轮失速。具体体现为:叶顶泄漏涡形成并发展,裹挟、牵引叶片前缘分离涡从叶顶开始剥离,直至完全从叶片吸力面脱落。脱落后的分离涡沿周向运动,受到叶片阻挡产生溢流,该溢流流体在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横向压差的作用下演变为龙卷风涡,该龙卷风涡在周向运动过程中被叶片“截断”为两段而后向下游扩散并逐渐耗散消失。之后新的叶顶泄漏涡又逐渐兴起,形成下一个涡流演化周期。两种涡结构此消彼长、周而复始,共同构成了失速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叶轮 旋转失速 龙卷风涡结构 叶顶泄漏涡 耦合演化
下载PDF
服务设计视角下地摊经济系统设计研究
16
作者 钟旭 董石羽 《设计》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将服务设计应用于地摊经济问题当中,通过分析核心群体的用户需求,协调利益相关者集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地摊经济服务系统,并优化系统中的用户体验。通过对现有地摊进行桌面研究和实践调研,分析核心用户的行为与特征,并建立用户模型得出... 将服务设计应用于地摊经济问题当中,通过分析核心群体的用户需求,协调利益相关者集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地摊经济服务系统,并优化系统中的用户体验。通过对现有地摊进行桌面研究和实践调研,分析核心用户的行为与特征,并建立用户模型得出核心用户群体的用户需求,综合考虑系统中的人-机-环境要素,发现地摊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服务设计的思维与方法优化地摊系统运行的工作及服务流程,并为新的流程提供可视化工具,构建新的地摊经济的服务系统,满足了核心群体需求,并平衡各利益相关者集团。服务设计的思维与方法对于提升地摊经济系统整体价值和用户体验以及协调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集团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地摊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摊经济 服务设计 服务系统 利益相关者 整体价值 用户需求
下载PDF
基于示迹线方法的压气机内部流动显示试验
17
作者 刘东健 罗智浩 +4 位作者 陈峰 李军 张海灯 熊荆江 吴海波 《风机技术》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揭示压气机转子叶顶泄漏流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采用示迹线显示空气流动的方法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流动及静叶吸力面复杂流动进行了直接观测。结果表明:转/静子叶片上的示迹线直观形象地显示了转子叶... 为了揭示压气机转子叶顶泄漏流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采用示迹线显示空气流动的方法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流动及静叶吸力面复杂流动进行了直接观测。结果表明:转/静子叶片上的示迹线直观形象地显示了转子叶顶泄漏流动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随着压气机节流,转子叶顶泄漏流抗衡主流的“力量”不断增强,导致叶顶泄漏流的影响区域不断向上游拓展,到达近失速工况时,泄漏流与主流的交界面与叶顶前缘平齐;随着压气机节流,静叶吸力面上的流动分离区不断向静叶前缘扩展,到达近失速工况时,50%叶高以下静叶吸力面一侧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顶泄漏流 吸力面分离 流动显示 失速
下载PDF
可调静叶角度精度对多级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自勉 樊琳 +1 位作者 冯俊达 滕金芳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为了获得可调静叶的角度精度对多级压气机的气动性影响情况,对某11级高压压气机的S1、R2和S2共三排叶片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调整S1静叶开、关角度值分析可调静叶角度偏差的量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调静叶调节精度越高,则压... 为了获得可调静叶的角度精度对多级压气机的气动性影响情况,对某11级高压压气机的S1、R2和S2共三排叶片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调整S1静叶开、关角度值分析可调静叶角度偏差的量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调静叶调节精度越高,则压气机越匹配设计点工况,气动性能则越好;可调静叶角度精度为±1°时对压气机的效率影响不大;但可调静叶角度精度在关闭3°时,效率损失最大达0.31%,静叶根部压力面流动分离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压气机 可调静叶 数值模拟 效率 喘振裕度
下载PDF
斜置槽道在翼型失速控制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杨光宇 张扬 +1 位作者 胡澜翔 付一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01-2618,共18页
翼型失速问题是风力机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气动现象,而引起失速的主要原因是附面层内流动能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附着力。利用翼型内部开槽,将大迎角状态时翼型下方的高动量气流引射进上部分离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设计... 翼型失速问题是风力机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气动现象,而引起失速的主要原因是附面层内流动能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附着力。利用翼型内部开槽,将大迎角状态时翼型下方的高动量气流引射进上部分离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设计出具有更好气动特性的开槽翼型,研究了在不同宽度下2种不同形状的开槽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开槽翼型的流场图和分析不同开槽翼型槽内、槽出口的气流流速,优化出具有更好气动特性的开槽翼型。经过优化设计的开槽翼型在深失速环境下,失速迎角增大了8°,相较于初始翼型,有了较大的气动性能的提升,并证明了开槽在较大迎角时有改善翼型气动特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翼型 翼型失速 斜置槽道 边界层分离 流速
下载PDF
基于TR-PIV的俯仰翼型流动结构实验
20
作者 陈吉风 张传鸿 +1 位作者 彭傲雪 史志伟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92-500,共9页
翼型俯仰过程中流动结构演化复杂,呈现为多种类型涡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时变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ime 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PIV),对雷诺数Re=3.0×10^(5),减缩频率k=0.03条件下,俯仰翼型近壁面流动结构的时空演... 翼型俯仰过程中流动结构演化复杂,呈现为多种类型涡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时变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ime 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PIV),对雷诺数Re=3.0×10^(5),减缩频率k=0.03条件下,俯仰翼型近壁面流动结构的时空演化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上仰和下俯阶段的相同攻角下,下俯阶段的分离点位置更靠近前缘,剪切层不稳定性强于上仰阶段,这种差异与前缘壁面法向速度相对于来流的速度有关;下俯阶段,流场中观察到了沿着吸力面向后缘发展的逆时针旋转二次涡,二次涡促进了顺时针旋转的展向涡脱落,并与展向涡融合,使流场发生剧烈变化;上仰阶段,观察到前缘涡(Leading-edge Vortex,LEV)和剪切层涡(Shear Layer Vortex,SLV)2种不同类型的涡结构,两者在空间位置、结构形态、输运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存在联系,剪切层涡促进了前缘涡的发展,前缘涡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大尺度的动态失速涡(Dynamic Stall Vortex,DSV),动态失速涡的发展也受剪切层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仰翼型 二次涡 剪切层涡 前缘涡 动态失速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