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的价值理念及政策取向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殿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价值理念及政策取向是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维护人权和社会正义是社会保障的基本价值理念,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应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政策取向 基本人权 公平优先
下载PDF
“家庭氛围型”激励模式的构建——激励知识型员工新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利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知识型员工的作用和地位已日益得到彰显,但以往专家学者的激励模式中仍存在不足,本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建立了“家庭氛围型”激励模式激励知识型员工,以期实现员工、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多赢。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家庭氛围型” 激励模式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的行政决策之三大原则
3
作者 邓泽球 肖行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行政决策的以人为本,是“十一五”期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之关键所在。这要求我们在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民为邦本、以民为主及予民以利的原则。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邦本 主体 利益
下载PDF
关于重写中国教育史的断想——从理科教育史缺位谈起 被引量:1
4
作者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2期121-129,共9页
已经出版的教育史著作大都没有对数理教育的历史给予与历史全貌相一致的表述,其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忽视令人震惊。产生这一问题的表面原因是:一方面从事理科教育的人不注重历史叙述;另一方面.教育史研究者大都缺乏理科知识,... 已经出版的教育史著作大都没有对数理教育的历史给予与历史全貌相一致的表述,其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忽视令人震惊。产生这一问题的表面原因是:一方面从事理科教育的人不注重历史叙述;另一方面.教育史研究者大都缺乏理科知识,对理科教育的变化与进步没有感知,难以写史。更深层的原因是缺少充分的社会条件和文理兼修不为稻粱谋的学者;从学科建设方面分析,教育史学界所使用的“教育”概念是不完整不深刻的。教育史中的“教育”应该是聚焦于人的成长发展的活动,教育史也应当从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将成长发展中的人作为教育史的服务对象,把写出能反映全貌的教育史作为教育史学界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这需要文理组合的团队,以开放的方式整体评估各类教育史实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综合性教育史著作和教科书的篇章节构,编写出文理平衡、以人为本的完整教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科教育 教育史 完整性 人本重构
下载PDF
基于哲学思维的科学发展观研究
5
作者 周业友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2-24,共3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深刻剖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态势,全面总结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哲学基础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以人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6
作者 邹宇昆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9,共5页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明确提出的“民为神主”、“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化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自身建设,丰富和发展马克思...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明确提出的“民为神主”、“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化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自身建设,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 以人民为本 执政之基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 被引量:59
7
作者 吕世伦 张学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102,共18页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 ,是协调统一的。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 ,“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从总体上说 ,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中国...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 ,是协调统一的。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 ,“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从总体上说 ,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文化中 ,这是数千年中国法意识和法制度匮乏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法治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应以彻底解放人作为最高宗旨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 法哲学 中国传统社会 法意识 中国法 法治观念 “以人为本” 制度安排 宗旨
原文传递
中国青少年儿童群体基本科学观现状调研——兼基本科学观与“以人为本”观念发展趋势的比较
8
作者 赵伶俐 陈秋敏 《中国德育》 2006年第7期60-63,共4页
基本科学观,指办事是否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对“科学发展观”含义的理解。调查结果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群体办事依据客观规律的百分比较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9-22岁青年初期有低落现象,青年期(23-29岁)是显著增强时期;对“科学发展... 基本科学观,指办事是否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对“科学发展观”含义的理解。调查结果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群体办事依据客观规律的百分比较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9-22岁青年初期有低落现象,青年期(23-29岁)是显著增强时期;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发展呈U型,少年和前青年期(13-15、16-18岁)回潮现象显著;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整体和各年龄段都显示出积极发展的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科学观 科学依据观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青少年儿童群体 中国 调研 发展趋势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