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点和植被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晓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7-104,共8页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 ;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 ;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对确定...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 ;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 ;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对确定的方法和依据通过实例给以了说明 ;对植被建设中的节水材料选育、群落结构合理性、天保工程和合理采伐 3个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环境承载力 适度发展 植被发展边界 科技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植被建设
下载PDF
医易相通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红娟 张效峰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3,共3页
中医药有几千年理论与实践基础,其理论体系与周易哲学思想具有流源关系,形成了医易不分的历史。现代科学和技术与其理论的快速发展,使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今天显得相形见绌。通过分析中医药在理、医、药、学等方面的不足,思考其未来发展... 中医药有几千年理论与实践基础,其理论体系与周易哲学思想具有流源关系,形成了医易不分的历史。现代科学和技术与其理论的快速发展,使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今天显得相形见绌。通过分析中医药在理、医、药、学等方面的不足,思考其未来发展理念,为突破其困局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易相通 中医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重温大同梦——人类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和人性本质之间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富仁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 2 0世纪末 ,人类产生了普遍的精神缺失。对理想社会的追寻 ,仍是人类社会的梦想。中国本土的大同理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 ,其现代意义日见显明。怎样处理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人性本质间的深刻矛盾 ,克服乌托邦思想不可避免的悲... 在 2 0世纪末 ,人类产生了普遍的精神缺失。对理想社会的追寻 ,仍是人类社会的梦想。中国本土的大同理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 ,其现代意义日见显明。怎样处理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人性本质间的深刻矛盾 ,克服乌托邦思想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理想 乌托邦 现实社会 人性本质 文化解读
下载PDF
中国经典“和谐”哲学的人生价值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康怀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生,心灵是人生的天窗,宇宙和社会映现其中。"和"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一种状态,与"谐"同义。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和谐,它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逐步定势为社会理想以"修齐治平"为目标... 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生,心灵是人生的天窗,宇宙和社会映现其中。"和"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一种状态,与"谐"同义。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和谐,它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逐步定势为社会理想以"修齐治平"为目标,人际关系以"忠恕仁爱"为核心,精神超越以"天人合一"为指向,通过"和合"来处理和对待世道、天道和人道的各种关系,所以"和"便具有既区别又联系、既互补又平衡的方法论意义和人生价值意义。中国经典"和谐"哲学是一个由多音和鸣→人心中和→人伦和睦→社会与政治协调的多层递进系统,"和""和谐""和合"在历史的与时俱进中遂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主要思维方式。儒家"和为贵"的理念,道家"天和""天乐"的主张,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运作中实现了互补互动。"和谐"上贯宇宙自然,下理社会人事,中通历史古今,具有极强的生命意蕴。中国哲学所追求的宇宙和谐、社会和谐和自我和谐最具有人生价值,具体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贵和尚中"实践观和"以人为本"的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和谐 社会和谐 自我和谐 天人合一 贵和尚中 以人为本 人生价值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及其当代意蕴——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起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文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5-19,共5页
"斯芬克斯之谜"的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的主题,人的本质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所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确立了其思考问题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从实践理解人的本质,提出了探究人... "斯芬克斯之谜"的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的主题,人的本质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所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确立了其思考问题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从实践理解人的本质,提出了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从实践理解 和谐社会 伟大变革
下载PDF
评析中国古代先哲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伦理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2-95,共4页
对未来社会的伦理设计一直是众多学者思考的重要问题。重新解读中国古代先哲特别是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和道家提出的以"小国寡民"达到"天下莫敢与之争"的理想境界,对于我们在当今多极化格局发展进程中... 对未来社会的伦理设计一直是众多学者思考的重要问题。重新解读中国古代先哲特别是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和道家提出的以"小国寡民"达到"天下莫敢与之争"的理想境界,对于我们在当今多极化格局发展进程中寻求一种最佳的全球治理模式从而构建未来更为公正、更为合理、更为美好的理想社会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社会的伦理设计 “大同” “天人合一” 全球治理
下载PDF
天人合一、心物交感——论《原道》篇体现的古典生态智慧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媛 王志奎 《唐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9-41,共3页
中国古文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建设当代生态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文章通过对《文心雕龙·原道》篇的个案研究,透视中国古代独到的生态智慧:人类与宇宙自然相互交融,和合为一;自然之道和人文之道浑然一体;心物交感使人与自然通过... 中国古文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建设当代生态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文章通过对《文心雕龙·原道》篇的个案研究,透视中国古代独到的生态智慧:人类与宇宙自然相互交融,和合为一;自然之道和人文之道浑然一体;心物交感使人与自然通过深度交流处于中和协调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天人合一 心物交感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8
作者 衡彩霞 王桂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普遍发生作用的规律,是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因时代和人们实践活动不同,规律作用及体现的具体形式也会不同。人们对世情国情及其走势的判断和采取的对策体现着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科学发展观是指...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普遍发生作用的规律,是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因时代和人们实践活动不同,规律作用及体现的具体形式也会不同。人们对世情国情及其走势的判断和采取的对策体现着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和谐世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丰富、拓展、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人类社会有机整体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社会有机整体律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律 和谐
下载PDF
略论“天人互动和谐”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
9
作者 简红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9-103,共5页
“天人互动和谐”三个层面的现代含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与互动性,充分认识人-技术-生物圈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天人互动和谐”的基本要求;中国现代化蓝图从根本上体现了“天人互动和谐”的现代理念,本质上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与“天人... “天人互动和谐”三个层面的现代含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与互动性,充分认识人-技术-生物圈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天人互动和谐”的基本要求;中国现代化蓝图从根本上体现了“天人互动和谐”的现代理念,本质上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与“天人互动和谐”的内在一致性;科学把握“天人互动和谐”的实践观,将尊重自然与人类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国现代化和谐建设与实现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互动和谐 中国现代化 一致性 必然要求
下载PDF
和谐发展语境下人格精神和谐的特征探微
10
作者 王卉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4-45,51,共3页
人是社会的主体,建构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培养人格精神和谐的人。这些人最善于挖掘主体的本质力量,能以非凡的气度、宽阔的胸襟、无比的化力容纳、吸收对立因素。人格精神和谐的人是一种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最适于生存和发展的理... 人是社会的主体,建构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培养人格精神和谐的人。这些人最善于挖掘主体的本质力量,能以非凡的气度、宽阔的胸襟、无比的化力容纳、吸收对立因素。人格精神和谐的人是一种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最适于生存和发展的理想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精神 和谐 本质力量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从章法角度分析匡国泰组诗《一天》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小屏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3-38,共6页
章法所探讨的是用来组织内容材料的逻辑思维,此种逻辑思维亦体现在新诗中。文章从章法角度切入分析组诗《一天》以顺叙法来连结全诗,体现出循环周流的时间观;以逻辑关系组织起自然界以及人事界的各种材料,彰显出天人相应的宇宙观,从而... 章法所探讨的是用来组织内容材料的逻辑思维,此种逻辑思维亦体现在新诗中。文章从章法角度切入分析组诗《一天》以顺叙法来连结全诗,体现出循环周流的时间观;以逻辑关系组织起自然界以及人事界的各种材料,彰显出天人相应的宇宙观,从而呼应严密、浑厚悠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法 匡国泰组诗《一天》 顺叙法 天人相应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论——以“天人合一”观念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李青云 张宏敏 《阴山学刊》 2010年第3期82-87,共6页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最根本的特征,主要类型有三种:儒家道德意义上的"天人合德",道家自然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汉儒的"天人感应"。虚灵感应之"心"与有情的宇宙观可以作为"天...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最根本的特征,主要类型有三种:儒家道德意义上的"天人合德",道家自然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汉儒的"天人感应"。虚灵感应之"心"与有情的宇宙观可以作为"天人合一"思想可能的哲学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修养境界、审美情趣、政治理念、人格评价、价值判断标准的确立与形成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儒家 道家 “天人感应” 哲学根据
下载PDF
“3+4”:三大块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 被引量:27
13
作者 孙红玲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2,共11页
本文认为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的特点结合起来... 本文认为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受益区"与"贡献区"互补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即采取"3+4"方案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共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互动机制
原文传递
“尊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文化解读
14
作者 金浩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和规范性。本文认为,"尊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这十六字的训词完整体现了北京舞蹈学院新时期的定位思考,它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和规范性。本文认为,"尊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这十六字的训词完整体现了北京舞蹈学院新时期的定位思考,它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舞蹈文化人的追求,切实地关注怎样把握文化引领与具体舞蹈实践的结合,凸显与强调整合学院的人文价值观,自觉地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的建设之中,进而全面展示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办学思路,为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增添民族智慧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崇德 天地人和 文舞相融 德艺双馨
原文传递
“天人”感应互动之审美心理态势
15
作者 杨文洪 《中国美学》 2020年第2期-,共11页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主张,审美活动中应该追求"天人"相与合一、交相构成,在这种构成活动中,作为审美者须心如明镜,以虚灵静现万物,方能于目前、当下冥契世间万有,洞彻宇宙根源。此即所谓"以天合天""物其所物&...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美学主张,审美活动中应该追求"天人"相与合一、交相构成,在这种构成活动中,作为审美者须心如明镜,以虚灵静现万物,方能于目前、当下冥契世间万有,洞彻宇宙根源。此即所谓"以天合天""物其所物""乘物游心""触景感物""应物斯感",要求审美者应该构筑一种超脱世俗、功利,身与物化而心与道通的审美心理态势。以"感物心动""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于当下的观物活动中,感物起兴,使"天人合一",从而于我与物、审美者与客体的相通相应中领悟到天地之精神、造化之玄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感应 静现万物 感物起兴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蔡清理气论新探——兼对其人性论的补正
16
作者 于淼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3,共9页
学界通常将蔡清理气论归纳为"理气无先后",认为蔡清取消了实体之理,而这种论断是与其部分文本相矛盾的。传统对"理气无先后"的理解无法解决这种矛盾,还会造成蔡清人性论解析上难以解决至善来源的重大缺陷。实际上,... 学界通常将蔡清理气论归纳为"理气无先后",认为蔡清取消了实体之理,而这种论断是与其部分文本相矛盾的。传统对"理气无先后"的理解无法解决这种矛盾,还会造成蔡清人性论解析上难以解决至善来源的重大缺陷。实际上,蔡清以"一阴一阳之谓道"取代了理,但又在道、气的层面发掘了二者形上的规定性,最终在理气论和人性论方面形成了三种层次:可以自我规定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只以纯粹形式存在;"一阴一阳之谓道"展现为"元亨利贞",是天道的循环不已;"一阴一阳之谓道"在现实世界的真实展开,是阴阳二气的具体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清 理气论 理气无先后 人性论 保合太和 继善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