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共性
1
作者 苏勇胜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26-32,共7页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取得成果,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深厚的伦理共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第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道德与利益的统一。
关键词 自然 社会 道德 利益 伦理共性
下载PDF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周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采取如下四个策略:一是按照“保障需求、抑制欲望”的策略,确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消除生...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采取如下四个策略:一是按照“保障需求、抑制欲望”的策略,确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消除生产和消费中的冗余,在此基础上培育集商品、公共品和善品于一体的供给体系;二是按照“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策略,构建仿自然的集循环、共生和竞争三个机制于一体的社会;三是按照“做强增量、做优存量”的策略,先把新能源做大做强,再把化石能源利用做优;四是按照“全域推进、全民参与”的策略,完善全域发展和全民参与的制度,形成全域、全民推进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共同富裕 近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能源
下载PDF
With Respect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How Important is Class Size?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静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X期276-276,共1页
This essay will discuss how important the influence of class size i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关键词 ACADEMIC ACHIEVEMENT class SIZE Applications of GR
下载PDF
人机交会:人工智能进化的类群亲历性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天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生物进化的研究表明,非群体系统不能进化,越是高层次的进化,越是一个类群过程。所谓“类群”就是同类个体构成的群体,这是比“社会”更为基础的概念。进化之所以必须在一个类群中才能进行,就因为基因叠加产生具有进化意义的基因改变或... 生物进化的研究表明,非群体系统不能进化,越是高层次的进化,越是一个类群过程。所谓“类群”就是同类个体构成的群体,这是比“社会”更为基础的概念。进化之所以必须在一个类群中才能进行,就因为基因叠加产生具有进化意义的基因改变或新基因,必须在同类个体构成的群体中才可能出现。作为一个特殊的内外部关系发展过程,人工智能的通用化意味着智能个体在类群中的亲历。类群亲历即个体在同类智能体构成的群体中的亲身经历;类群亲历性就是智能个体在相应类群亲历中成长的特性。正是通用智能进化的类群亲历性,意味着通用机器智能和人类具有共同的本性。通用智能个体必须在相应智能类群亲历中成长的类群亲历性,为人类和人工智能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专用智能 通用智能 类群亲历性 智能进化
下载PDF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维度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7-26,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概括为五大特征。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惠及全部人口,发挥人口优势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概括为五大特征。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惠及全部人口,发挥人口优势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关键举措,适度人口增长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逻辑的重要体现;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避免西方文化霸权的必然选择,是夯实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依托。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的同步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系统角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选择。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外交准则,新型国际关系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价值内核,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这五个维度的特征相互联系,共同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 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和平发展道路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现实境遇与建构路径
6
作者 孔晶晶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增进全人类民生福祉提供“建构性方案”的决心和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思想底色、以中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增进全人类民生福祉提供“建构性方案”的决心和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思想底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根基、以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为现实依据,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人类对社会安全、卫生健康、生态安全等非物质利益需要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境遇。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中国有道义责任做出方向性引导,致力于构建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人类安全共同体、佑护各国人民生命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满足人类对安全、健康和生态等方面的现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安全共同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老子》系列论文之二侯王正道十三章:侯王无为,百姓无不为——《老子》初始本的义理层次和逻辑结构(二)
7
作者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2期110-136,共27页
该文是《老子》系列论文之二,阐释《老子》初始本上经《德经》第二部分:侯王正道十三章(7—19)。“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的侯王正道,即“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泰道”。
关键词 侯王正道 清静为天下正 以人合天 顺天应人 侯王顺道无为 百姓循德自为 侯王摄生四境
下载PDF
气候资源的属性及权属问题研究——兼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利红 程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4,共7页
气候资源具有动态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公共资源的社会属性,是全人类共同且平等享用的物资,中国现行法律疏漏气候资源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特点,在民法与宪法中均未区分公共自然资源与国有自然资源的归属,气候资源的权属亦无规定。因此,在共... 气候资源具有动态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公共资源的社会属性,是全人类共同且平等享用的物资,中国现行法律疏漏气候资源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特点,在民法与宪法中均未区分公共自然资源与国有自然资源的归属,气候资源的权属亦无规定。因此,在共生理论背景下实现多元利益的平衡,保护气候资源,建议中国现行立法应该明确全人类共同享有气候资源和平等使用的权利,增强国家对气候资源的管理义务,防止气候资源国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权属 自然资源 人类共同财产
下载PDF
人类文明的求同性及其自然差异限度 被引量:5
9
作者 易小明 聂文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3,96,共5页
相对于自然的差异化发展,人类文明却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求同倾向,平等就是这种求同倾向的直接结果。人是自然与人道的统一,所以,人类文明的求同性必然有其自然限度,这种限度就是人类文明必须建立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之上,必须追求必要的发展... 相对于自然的差异化发展,人类文明却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求同倾向,平等就是这种求同倾向的直接结果。人是自然与人道的统一,所以,人类文明的求同性必然有其自然限度,这种限度就是人类文明必须建立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之上,必须追求必要的发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 求同倾向 自然 人类社会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青 苑昌昊 李广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93,共6页
课程性质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包含"工具说""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三个主要阶段。七十年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昭示着其研究必须立足语... 课程性质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包含"工具说""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三个主要阶段。七十年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昭示着其研究必须立足语言本体,坚定研究的逻辑线;适应时代要求,坚固研究的时间线;强化实践应用,坚守研究的生命线。其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将是将依附提升至独立,以彰显学段的独立性;从人工回归于自然,以顺应语用的信息化;将抽象上升到具体,以激发研究的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程性质 新中国成立70年 工具性 人文性 思想性
下载PDF
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论以赛亚·伯林对价值多元论的辩护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敏 马德普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22,共7页
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主张价值是多元的、不可通约的和冲突的。由于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都拒绝绝对价值和绝对标准,因而一些学者质疑价值多元论是相对主义的。伯林站在价值一元论与相对主义的中道立场,通过求助于共同人性与普遍价值作了回... 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主张价值是多元的、不可通约的和冲突的。由于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都拒绝绝对价值和绝对标准,因而一些学者质疑价值多元论是相对主义的。伯林站在价值一元论与相对主义的中道立场,通过求助于共同人性与普遍价值作了回应,不过这种论证依然没有逃脱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伯林 价值多元论 相对主义 共同人性 普遍价值
下载PDF
毛泽东文艺意义调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郁琪 蒋林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共6页
毛泽东《讲话》具有丰富而明确的文艺意义调度思想。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利主义观念出发,强调政治标准第一并以社会效果来反向规范、调整文学创作,为革命文艺的意义生产提供了一条极具可操作性的外部路径。对人性和阶级性两个概念内涵... 毛泽东《讲话》具有丰富而明确的文艺意义调度思想。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利主义观念出发,强调政治标准第一并以社会效果来反向规范、调整文学创作,为革命文艺的意义生产提供了一条极具可操作性的外部路径。对人性和阶级性两个概念内涵的重新解释,对歌颂和暴露问题的辩证阐述,则从文本内部为革命文艺的意义生产确定了最基本的价值轴线和价值意向呈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艺思想 意义调度 功利主义 人性 阶级性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性问题讨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彬 刘浩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0,共5页
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性问题讨论有其社会发展的背景,其内容涉及对人性内涵的界定、人性的共同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题、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以及与其相关的人道主义问题等。这一问题的讨论于改革开放后伦理学研究来讲,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样对... 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性问题讨论有其社会发展的背景,其内容涉及对人性内涵的界定、人性的共同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题、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以及与其相关的人道主义问题等。这一问题的讨论于改革开放后伦理学研究来讲,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样对现实的道德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问题 人性的共同性和阶级性 人性的异化和复归 人道主义
下载PDF
小班化教学的人性根源——对中美小班化教学中存在的“物的逻辑”的批判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陶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
小班化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物的逻辑"渗透于、充斥于小班化教学的各个领域,严重地阻碍着它的深入发展。这集中表现在为:实践领域的"唯成绩决定论"、研究领域的"唯经济决定论"。通... 小班化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物的逻辑"渗透于、充斥于小班化教学的各个领域,严重地阻碍着它的深入发展。这集中表现在为:实践领域的"唯成绩决定论"、研究领域的"唯经济决定论"。通过对小班化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内在动力和价值诉求的人性根源的揭示可知:"人是目的"是小班化教学的灵根所在与命脉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人性 批判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和商业制作模式制约下的左翼电影——以《母性之光》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庆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72-76,共5页
左翼电影与其说是着力于单纯的意识形态解读和政治宣传,其实还不如说是同时迎合、满足了电影市场及其观众对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人物的渴望和需求。譬如《母性之光》实际上是将刚刚兴起的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观念与行为意识,套用旧... 左翼电影与其说是着力于单纯的意识形态解读和政治宣传,其实还不如说是同时迎合、满足了电影市场及其观众对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人物的渴望和需求。譬如《母性之光》实际上是将刚刚兴起的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观念与行为意识,套用旧市民电影常用的家庭婚姻叙事模式予以个案重演和主题置换,结果自然是标新立异、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它的演绎未必符合历史真实,但却收到思想传播和电影市场一石二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阶级性 人性 生活真实 流行元素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4,59,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论界就人性、人道主义及其与文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在20世纪50、60年代,主流文论界基本上通过批判的方式以阶级性替代、否定了人性,也否定了文艺表现人性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论界就人性、人道主义及其与文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在20世纪50、60年代,主流文论界基本上通过批判的方式以阶级性替代、否定了人性,也否定了文艺表现人性的必要性、重要性,其结论和批判的方式都严重地影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学术环境的改变,随着文艺、文论的拨乱反正,文论界、美学界、哲学界逐渐正视这个问题,就人性、人道主义的含义,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人性、人道主义与文艺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比较自由的讨论,但是,就基本观点而言,学界仍然存在着一定相当大的差别、分歧,甚至严重的对立。尽管如此,大多数学者仍然肯定了人性、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它们的联系,以及文艺表现人性、人情的重要性。这两次讨论主要针对人性与人的阶级性、社会性的关系,力图把文艺从"极左"政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也澄清了不少理论问题、促进了文艺创作与批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经济、金钱已经对人的存在与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探讨人性、人道主义及其与文艺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新形势下文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艺理论 人性 人道主义 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 文艺思想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人性”概念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世兴 程琳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2,共8页
马克思人性论以"人性的社会"为价值指引,具有具体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独特的理论品质,其超越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之处在于,它从本质上把人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产物和表现,把工人群众"非人性"的生活状况的... 马克思人性论以"人性的社会"为价值指引,具有具体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独特的理论品质,其超越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之处在于,它从本质上把人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产物和表现,把工人群众"非人性"的生活状况的变革诉诸于全部目的在于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建立共产主义这一"人性的社会"。由此,马克思对人性的理解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达到了具体人性的认识高度,认为人性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劳动、需要等"人的一般本性"在社会历史中的具体展开和深化,并最终体现为历史地变化了的和实际地发展着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性 具体人性论 人的类特性 人的个体特性
下载PDF
“转向”的“艰难”:革命语境下成仿吾的文学观念变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剑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8期121-124,共4页
在创造社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途中,由于性格因素与文学思维方式的殊异,成仿吾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通过对成仿吾在创造社刚成立时、初步接触革命以及卷入革命后的文学观念的考察,可以清楚地揭示出"革命"如何深入知识... 在创造社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途中,由于性格因素与文学思维方式的殊异,成仿吾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通过对成仿吾在创造社刚成立时、初步接触革命以及卷入革命后的文学观念的考察,可以清楚地揭示出"革命"如何深入知识分子个体的内心世界与文学观念,革命文学如何在理论上一步步清除"人性论",从而展示出创造社成员在革命语境中"转向"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革命文学 人性 良心 阶级性
下载PDF
从分歧走向共识——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比较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立蛟 杨爱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6-19,共4页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作为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两个主要理论派别,二者虽然在认识模式和价值论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但是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为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给当前的环保事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人...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作为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两个主要理论派别,二者虽然在认识模式和价值论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但是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为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给当前的环保事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应该搁置分歧,谋求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自然主义 分歧 共识
下载PDF
再论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去魅与重建 被引量:6
20
作者 俞吾金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26-35,197,共10页
关于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探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俞吾金《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去魅与重建》一文发表后,张曙光、杨国荣、陈卫平三位教授就文中的主要见解提出了质询,这篇《再论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去魅与重建》是对三位教授的质询的回应... 关于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探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俞吾金《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去魅与重建》一文发表后,张曙光、杨国荣、陈卫平三位教授就文中的主要见解提出了质询,这篇《再论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去魅与重建》是对三位教授的质询的回应。希望这场讨论有助于澄清概念上的混乱,从而实质性地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成人 理想人格 阶级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