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rd of the flies: A survey of evil humanity
1
作者 GUO Xiao-ch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2期61-65,共5页
The novel, Lord of the flies, written by William Golding (1911-1993) who was among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British authors to have emerged after World War II, is permeated with symbolism. His reputation res... The novel, Lord of the flies, written by William Golding (1911-1993) who was among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British authors to have emerged after World War II, is permeated with symbolism. His reputation rested primarily upon his acclaimed first novel.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theme of Lord of the flies in respects of its counter-tradition treatment of boys, evil actions of innocent boys and its use of symbols and arrives at a tentative conclusion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above-mentioned elements helps the novel to express the theme that evil is human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d of the flies evil humanity SYMBOLS counter-tradition theme
下载PDF
Retrospect on the Thought of Clean Government in History and Today -- Based on the Doctrine of Evil Human Nature of Syun Zih
2
作者 Zhang Haili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4-289,共6页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corruption has appeared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causing serious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corruption has appeared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causing serious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people,s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draws people’s attention.The doctrine of evil human nature of Syun Zih explained profound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view of interest with simple language,from which the origi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uld be found.As a result,we can have a right starting point,represent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people in the long-term exploration.The doctrine of evil human nature of Syun Zi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corrupt government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风廉政建设 学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历史 腐败现象 文化建设 全球化 注意力
下载PDF
A Journey Revealing the Evil Side of Humanity
3
作者 Lu J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1期23-24,共2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ark side of humanity exposed in Heart of Darkness. It analyses how Marlow finds the evil and deceitfu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during the journey into Africa.
关键词 humanITY DARKNESS evil
下载PDF
Interpreting the Evil Nature of the Human from Symbolism in The Destruc⁃ tors and Lord of the Flies
4
作者 杨晓琴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1期225-226,228,共3页
War has brought mankind a seething world,and the evil of war has brought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morality to a dead end.This paper discusses William Golding’s novel Lord of the Flies and Graham Greene’s The Destruc... War has brought mankind a seething world,and the evil of war has brought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morality to a dead end.This paper discusses William Golding’s novel Lord of the Flies and Graham Greene’s The Destructors.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ho’s thought:war is rooted in the original evil of human nature.In the novel,there is no external binding force,such as ethical,moral,legal and religious control.The original evil of human nature is revealed,and the fierce conflict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barbarism is aroused,which are intertwined and manifest themselves through multiple symbolic meanings.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mbolism,the paper will classify the name,objects and characters with symbolic significance that appear in large numbers in two novels,and discuss its symbolic meaning and the function of these symbolic meaning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me respectively.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moral of the novel as a whole,ring the alarm bell for human beings,and cause peo-ple to ponder over the various evils of human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d of the Flies The Destructors SYMBOLISM evil nature of the human
下载PDF
Human Nature: A Reflection of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A Parable”
5
作者 李姝 杨辉 李艳萌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82-82,共1页
According to Hawthorne’s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A Parable", we can know that the author thinks human nature is evi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human nature? Whether human n... According to Hawthorne’s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A Parable", we can know that the author thinks human nature is evi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human nature? Whether human nature exists? And how to realize human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作品集 霍桑 《红字》
下载PDF
The Struggle Between Good and Evil in Lord of the Flies
6
作者 黄有新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2X期208-208,210,共2页
In the west,a viewpoint of evil human nature is accepted by most of critics.William Golding exposes this hideous nature in Lord of the Flie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ugly human performances in details,and it also see t... In the west,a viewpoint of evil human nature is accepted by most of critics.William Golding exposes this hideous nature in Lord of the Flie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ugly human performances in details,and it also see the force about justice from the novel.The force is fighting with the evilness all the time.Although the justice is in a passive position temporarily,it finally defeats the ev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 GOLDING evil human NATURE struggles
下载PDF
Defects in Human Nature
7
作者 黄靓 《科技信息》 2008年第30期66-66,共1页
By tracing the defects of society back to the defects of human nature,humanity’s essence is proved to be inherent evil. Man’s natural tendency to do evil remain harnessed through the controls and conventions imposed... By tracing the defects of society back to the defects of human nature,humanity’s essence is proved to be inherent evil. Man’s natural tendency to do evil remain harnessed through the controls and conventions imposed by civilization,however,when rules or civilization are weakened,man’s dark side is unlea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社会学 精神文明 个人
下载PDF
荀子“天生人成”的性恶论与康德的“根本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迎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人之所生而有”的欲、知、辨、能等,作为“本始材朴”,既可能意味着人向善的原初禀赋,又可能指示了人趋恶的自然倾向。但若因此断定荀子既非性善论者也非性恶论者,而只能是持一种“中间状态”的性朴论者,却极易招致荀子丧失确定性和... “人之所生而有”的欲、知、辨、能等,作为“本始材朴”,既可能意味着人向善的原初禀赋,又可能指示了人趋恶的自然倾向。但若因此断定荀子既非性善论者也非性恶论者,而只能是持一种“中间状态”的性朴论者,却极易招致荀子丧失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危险。荀子的逻辑是,人生而具有某些天性,但这些天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却并不能归因于天,而只能是出于人自身的创造。若一个人无力创造,即无法“具”其“朴”“资”,那便是荀子所谓的“性恶”,康德称之为“根本恶”。至于人如何“具”,一方面,“俄而”间的“决”与“断”成为生死关头,另一方面,“长久”的“积”和“渐”又事关重大。前者涉及自由任性问题,后者必重圣王师法。以自由任性为基础,圣王师法也就跟权威专制或浪漫主义的人治遐想等清楚区别开来了,这有利于荀子思想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康德 性恶 根本恶 自由任性
下载PDF
再论“管理学人性假设的新思考”——兼论“人性善”和“人性恶”
9
作者 黄金枝 窦琳琳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5期19-25,共7页
“人”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和精髓,从伏羲《易》是“己”以及“天人合一”,皆可窥见“人”的分量。尽管传统文化在字面上未提“人性假设”,但“人”贯穿于儒、释、道、易。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基础,梳理管理学文献,得出大凡涉及研究传统... “人”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和精髓,从伏羲《易》是“己”以及“天人合一”,皆可窥见“人”的分量。尽管传统文化在字面上未提“人性假设”,但“人”贯穿于儒、释、道、易。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基础,梳理管理学文献,得出大凡涉及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性假设”时,将人性假设研究归于且止于“人性善”和“人性恶”之辩。从本体上讲,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性假设研究仅止步于此,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人”的误读和错读。本文借由王阳明之见来破解“人性善”和“人性恶”之辩之惑。发掘出儒、释、道、易中的“人性假设”之宏阔,并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人性假设与当代管理学人性假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性善与人性恶 人性假设 “一”
下载PDF
“圣人之道,至卿不传”——从二程的荀子观看荀子罢祀的学理因由
10
作者 魏雅儒 杨少涵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3-39,共7页
历史上的荀子“罢祀”事件需要在一个更宏观的思想史背景下审视。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荀子在明代遭到罢祀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性恶”“礼伪”的思想不合于宋明理学的道统观,被视为不传“圣人之道”。通过考察二程在不识性、不知诚、悖圣... 历史上的荀子“罢祀”事件需要在一个更宏观的思想史背景下审视。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荀子在明代遭到罢祀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性恶”“礼伪”的思想不合于宋明理学的道统观,被视为不传“圣人之道”。通过考察二程在不识性、不知诚、悖圣人三个层面对荀子的批判,可以发现荀子之所以被视为不传“圣人之道”,是因为其对性道关系、心道关系、圣人与道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二程为“圣人之道”所构建的新的形上基础。进一步说,正是由于以“仁义之行”为不变内涵的“道”,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由“礼义之统”到“天命之性”的转变,才导致荀子被视为不传“圣人之道”,并最终因“言性恶”的理论问题而遭罢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荀子 罢祀 性恶
下载PDF
方以智说“邹均”解读
11
作者 蒋国保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选方以智评说孟子人性论的五则论述,以解读的方式揭示他对孟子人性论的独特认识:(1)将“性善恶混”与“性三品”归为同一类型;(2)孟子谈“心”“性”“天”的统一性,不是从知识理性立论,而是从道德理性立论;(3)以“不落有无”解释孟子... 选方以智评说孟子人性论的五则论述,以解读的方式揭示他对孟子人性论的独特认识:(1)将“性善恶混”与“性三品”归为同一类型;(2)孟子谈“心”“性”“天”的统一性,不是从知识理性立论,而是从道德理性立论;(3)以“不落有无”解释孟子的“养气”与“践形”两者统一说,彰显出其解释的浓厚思辨哲学色彩;(4)将人的自发的学习能力定义为人的“习性”亦即“独性”,并将“独性”归根于“公性”。“公性”在宇宙形成之前即存在(逻辑在先),则“独性”归根于“公性”即意味着人天生具有自发的学习能力。方以智以人有自发的学习能力来规定人所固有的特性,与孟子侧重从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来规定人所固有的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人性 善恶
下载PDF
荀子思想中的友善价值观蕴含初探
12
作者 冯正强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5,53,共6页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对传统友善价值观的传承与创造性发展。不同于孔孟从人性善进路来探讨传统友善价值观的蕴含,荀子另辟蹊径从人性恶的角度探讨了他对儒家传统友善价值观的理解。他的性恶论思想让我...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对传统友善价值观的传承与创造性发展。不同于孔孟从人性善进路来探讨传统友善价值观的蕴含,荀子另辟蹊径从人性恶的角度探讨了他对儒家传统友善价值观的理解。他的性恶论思想让我们看到了非友善行为的人性根源所在,即人的“生而好利”;他对“人生不能无群”的强调,深刻揭示了友善型人际关系之所以重要的根本原因;他对“礼者,人道之极也”的探讨,也为我们描绘了友善型人际关系如何得到规范和固化的途径。重温荀子思想的友善价值观蕴含,有效拓宽了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思想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友善观 性善论 性恶论
下载PDF
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探究
13
作者 孙源苹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对历史发展动力的研究是哲学家亘古不变的课题,古代的哲学家普遍关注神和自然,大多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作用;近代以来的哲学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康德还尤其重视人的理性,他们普遍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的邪恶欲望推... 对历史发展动力的研究是哲学家亘古不变的课题,古代的哲学家普遍关注神和自然,大多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作用;近代以来的哲学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康德还尤其重视人的理性,他们普遍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的邪恶欲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对近代哲学家观点的总结和升华,他们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提出历史合力论这一观点,是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一个比较完备的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时代背景,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流派来解释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发展动力 历史观 人类
下载PDF
宋明理学的性说
14
作者 申绪璐(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大学》“身有所忿懥”的身、心理解反映了道学家不同的思想特色。有关性本善与无善无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争论,反映了理学家不同的思想重点。尤其是尊德性与道问学对立的思想史叙事不断地再生产,直至今天仍保持着生命力。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可为代表,这样的叙事非常稳妥,但也因此需要保持警惕。一方面这样的叙事容易忽略不同学者思想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即使强调“朱陆和会”的学者也不可避免地局限在朱陆对立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无善无恶 朱熹 王阳明 陆九渊
下载PDF
朱子人性“恶”的思想逻辑与管理警示
15
作者 林秀芳 黄永锋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3-81,271,共10页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使至善的天理落实到人身上时,为人欲所蒙蔽,不能充分地展现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影响因素,但禀气不必然导致恶的产生;另外,“欲”是“恶”牵引机制,但“欲”也并不绝对导致“恶”,“欲”不等于“人欲”,“人欲”是做坏的“欲”,这“人欲”便是“恶”。深入分析可知,朱子哲学的人性论对人性“恶”的形成机制有过细致剖析,结合现代管理学来看,它有助于从源头上对治理管理活动中的一些难题,进而促成管理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至善 禀气 恶欲 管理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域内人性论争的再思考——兼论人性善恶与儒家德治及法家法治的关联
16
作者 刘绪晶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性善论不仅能回应性善论自身面临的困境及问题,还兼顾、会通了其他人性论并弥补其不足,且为人的生存提供精神支撑与价值指引。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其治理依据与结果完全不同。前者以人性善为依据,主张明德慎罚,表现出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尊重;后者以人性恶为依据,主张严刑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论 善恶 德治 法治
下载PDF
性恶与性朴:荀子人性论的二重向度与性恶论新解
17
作者 唐雪伦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51-62,共12页
基于前人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性可以分为物性和人性两面,性朴是就物性而言,性恶是就人性而言,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综合。物性为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人性为人所特有,人性不同于物性,性恶才是人性。荀子从思想实验出发,论述了其性恶论... 基于前人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性可以分为物性和人性两面,性朴是就物性而言,性恶是就人性而言,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综合。物性为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人性为人所特有,人性不同于物性,性恶才是人性。荀子从思想实验出发,论述了其性恶论的真正内涵:顺性则必然为恶。圣人逆性,所以能够克服自己的性恶来“化性起伪”。“伪”是人性由恶转善的必经之途,只有通过后天的礼义教化等人为之“伪”,才能真正实现从善、达善。因此,人之性可分为“朴—恶—善”三个层次。通过试图赋予荀子人性论一种二重向度的阐释,可形成对其更为整体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物性 人性 性朴论 性恶论
下载PDF
材朴与心知之合:论荀子式的美德论建构
18
作者 冯硕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关于荀子美德论建构问题,森舸澜区分了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认为美德的修养需要依赖内在的向善倾向,而不能仅仅依靠外在利益和目标。荀子不支持内在道德倾向,故而森舸澜批评荀子实际上暗中引入了内在主义理论。我们将回应其内在和外在主... 关于荀子美德论建构问题,森舸澜区分了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认为美德的修养需要依赖内在的向善倾向,而不能仅仅依靠外在利益和目标。荀子不支持内在道德倾向,故而森舸澜批评荀子实际上暗中引入了内在主义理论。我们将回应其内在和外在主义的划分,并论证荀子完全可能承认人性中具有培养美德可资利用的内在材料、要素或倾向。荀子的成善、成德理论离不开心知对有利于道德的自然情感的认知、肯定、珍视和尊重,属于有知之善,而区别于孟子作为无知之善的四端自然萌发的生长式图像。荀子的心知不仅包含反思性的知、经验性的知以及默会的知,而且还须具有道德创造能力和总体视角能力,这对实现荀子式的心性转化是必要的。最后,我们试图提供一幅以“心知—材朴”为核心的兼内外的荀子式美德论建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美德 性恶 材朴 化性
下载PDF
“人性”新探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瑛 林桂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9,共5页
人性问题的提出乃源自人“形而上”的思维倾向,人性是什么?人性如何?古今中外人们对此作了不同的定义和界说:中西人性论有着各自的路径、内容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当前则有“社会属性说”、“两性说”、“共同本性说”三种主... 人性问题的提出乃源自人“形而上”的思维倾向,人性是什么?人性如何?古今中外人们对此作了不同的定义和界说:中西人性论有着各自的路径、内容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当前则有“社会属性说”、“两性说”、“共同本性说”三种主要的人性论。总结中西人性探究的理论得失.可知合理之人性探究应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则或前提。而人性的新的理论界说可以为:追求生存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自利 社会关系 生存优越
下载PDF
“中国威胁论”成因探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琦 彭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0-134,共5页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造成了干扰,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威胁论"的形成原因非常复...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造成了干扰,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威胁论"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其中西方"人心恶"观念、地缘政治因素、美国霸权利益、中外文化差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威胁论"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威胁论 人性恶 地缘政治 霸权主义 文化差异 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