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欹器人性假设:一个动态的定量人性管理模型
1
作者 陈洪安 孔祥德 宋渊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欹器人性假设是一种融合的人性假设,从方法论的视角,综合方法是中国思维的长处,把握人性的整体性;分析方法是西方思维的优势,分解人性的定量性。从思想来源的视角,动态思想源于《易经》,定量模型源于西方科学。以欹器物理模型为原型,结... 欹器人性假设是一种融合的人性假设,从方法论的视角,综合方法是中国思维的长处,把握人性的整体性;分析方法是西方思维的优势,分解人性的定量性。从思想来源的视角,动态思想源于《易经》,定量模型源于西方科学。以欹器物理模型为原型,结合隐喻与管理、物理学方法,在西方管理理论中复杂人的基础之上,以《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提出基于中国哲学的欹器人性假设,揭示创新与效率转化的内生机制,结论是欹器人性假设分为组织内的理想人性假设和组织外的现实人性假设,提示了组织演变微观的人的动力学机制。欹器人性假设是复杂人假设的修正,其理论意义是欹器人性假设具有演绎性,其实践意义是使得实现组织内各层次人的价值更具有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欹器人性假设 复杂人 隐喻
下载PDF
论儒家人性学说的卵茧之喻
2
作者 牛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为了对人性问题做出描述、论证,儒家学者发明了大批“妙喻取譬”“辞喻横生”的譬喻。其中,以卵、茧对人性做出比喻,在先秦两汉时期得到学者的广泛使用。学者用其阐明恶之来源、论证政教秩序的合理性、标著归复善性的路径,使得卵茧之喻... 为了对人性问题做出描述、论证,儒家学者发明了大批“妙喻取譬”“辞喻横生”的譬喻。其中,以卵、茧对人性做出比喻,在先秦两汉时期得到学者的广泛使用。学者用其阐明恶之来源、论证政教秩序的合理性、标著归复善性的路径,使得卵茧之喻成为与儒家人性论关系密切、体系完备的譬喻。持此说者既有儒家经生,也有道家哲人。两汉之后,这一譬喻消沉千余年,在明清时期重新得到儒家士绅、学者的热烈讨论。卵茧之喻的隐显起伏,蕴藏着学者对人性论关注重点的转移轨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卵茧之喻 人性论 董仲舒
下载PDF
“以人为喻”的审美思想与“情”的审美细化——白居易文质观审美刍议
3
作者 蒋瑞琰 柏红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在白居易之前,中国古代的“文”“质”理论历经审美融合的演变发展,体现出“以人为喻”的审美特征。基于辩证统一的文质思想,白居易在文质观的发展与转向中对“以人为喻”的审美传统作了承继,并提出“气力”说与“粹灵”说,拓展出具有... 在白居易之前,中国古代的“文”“质”理论历经审美融合的演变发展,体现出“以人为喻”的审美特征。基于辩证统一的文质思想,白居易在文质观的发展与转向中对“以人为喻”的审美传统作了承继,并提出“气力”说与“粹灵”说,拓展出具有唐人以人论诗特征的审美理论,实现了对唐代审美才性论的理论总结。同时,白居易还将“文质”范畴中的“情”统筹细化为“情志”“情性”“情理”等审美概念,并进行相关的诗歌创作,使其具有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考察白居易的文质观,对于白居易研究和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丰富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文质融合 以人为喻 “气力”说 “粹灵”说
下载PDF
汉语“脑”词群隐喻认知研究
4
作者 于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1,共4页
在传统语言学研究中,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本文主要利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通过描写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汉语“脑”词群为例,对认知语言学的热点人体隐喻进行研究。在结合语料库和词典的基础上... 在传统语言学研究中,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本文主要利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通过描写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汉语“脑”词群为例,对认知语言学的热点人体隐喻进行研究。在结合语料库和词典的基础上,对汉语“脑”词群的隐喻化认知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寻求词语构成的理据性,同时也希望此研究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学、词汇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隐喻 认知研究
下载PDF
基于直觉化交互理论的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研究
5
作者 钟世文 徐娟芳 《设计》 2024年第8期82-85,共4页
以直觉化交互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复杂驾驶情境下提升汽车人机交互的可用性以及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结合当前人的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直觉化交互的定义和特性,并结合相关设计案例探讨直觉化交互在汽车交互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构建... 以直觉化交互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复杂驾驶情境下提升汽车人机交互的可用性以及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结合当前人的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直觉化交互的定义和特性,并结合相关设计案例探讨直觉化交互在汽车交互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构建直觉化交互模型,总结归纳设计原则以促进车机直觉化交互的产生。为汽车人机交互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化 汽车人机交互 认知心理学 多感官 隐喻
下载PDF
《寄生虫》:别开生面的现实主义影像
6
作者 母华敏 滕朝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主义影片。它展现了韩国城市贫民的生活,反映了人性的扭曲、沉沦,运用隐喻手法揭示了韩国的阶级差别,采用反转技巧制造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这部电影思想内容与众不同,艺术风格... 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主义影片。它展现了韩国城市贫民的生活,反映了人性的扭曲、沉沦,运用隐喻手法揭示了韩国的阶级差别,采用反转技巧制造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这部电影思想内容与众不同,艺术风格也别具特色,最终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思想及艺术方面都有较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俊昊 《寄生虫》 现实映射 人性沉沦 隐喻手法 反转技巧
下载PDF
乡村题材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叙事新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揭祎琳 《民族艺林》 2023年第2期52-59,共8页
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由徐磊执导、饶晓志监制,在2019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中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提名,并斩获最佳文本大奖。影片以河北乡村为故事主要发生地,将荒诞与现实共冶于一炉,以真诚与朴素为翼构筑乡村的人情和民俗,将一个... 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由徐磊执导、饶晓志监制,在2019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中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提名,并斩获最佳文本大奖。影片以河北乡村为故事主要发生地,将荒诞与现实共冶于一炉,以真诚与朴素为翼构筑乡村的人情和民俗,将一个乡村破案故事抽丝剥茧、娓娓道来。这部小成本的处女作在银幕上大放异彩,提供了一种弥足珍贵的乡村叙事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叙事 乡土人情 荒诞喜剧 人性 隐喻
下载PDF
唐宋诗歌花肉互喻关系的书写流变与后世接受——以苏轼《定惠院海棠》为中心
8
作者 周玮璞 《南海学刊》 2023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与传统以花喻人的手法不同,中唐以降古典诗歌出现了以人喻花,特别是以肉红喻花的反向应用,并在宋代蔚然成风。苏轼《定惠院海棠》中“红映肉”之喻,广为后世诗人接受仿写,并在唱和与品评中不断经典化。但“红映肉”在清代却因尖新俚俗... 与传统以花喻人的手法不同,中唐以降古典诗歌出现了以人喻花,特别是以肉红喻花的反向应用,并在宋代蔚然成风。苏轼《定惠院海棠》中“红映肉”之喻,广为后世诗人接受仿写,并在唱和与品评中不断经典化。但“红映肉”在清代却因尖新俚俗的鲜明宋调风格,在“宗唐”与“宗宋”两派的诗学接受中产生了明显的分化乃至论辩,甚至日本汉诗学家都参与了这一讨论。对“红映肉”一类以肉喻花语典的接受,可以成为从具体文本考察创作与诗学接受中唐宋诗之争的典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喻花 苏轼 红映肉 唐宋诗之争
下载PDF
重构教师专业学习思维与实践——德勒兹后批判人文主义理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祝刚 徐国兴 +1 位作者 林琦 史可媛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5,共7页
国际教师专业学习受“过程—结果”线性论、理论应用型等“树状思维”的宰制,集中表现为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困境。德勒兹后批判人文主义理论提出的聚集、块茎思维与线喻理论为重构教师专业学习思维与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 国际教师专业学习受“过程—结果”线性论、理论应用型等“树状思维”的宰制,集中表现为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困境。德勒兹后批判人文主义理论提出的聚集、块茎思维与线喻理论为重构教师专业学习思维与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打破教师专业学习的二元对立、静止、割裂的思维模式,寻求思维活动的连续性、多元化、异质性。教师专业学习因此面临三方面的视角转变:在本体论层面,教师专业学习被视为一种涉及多种要素的、高度中介的“人类共存主义”活动;教师专业学习活动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生成,具有政治性和情境性特征;规避克分子线的束缚,运用分子线和逃逸线进行教学活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批判人文主义 教师专业学习 聚集 块茎思维 线喻理论
下载PDF
基于人体感官的饮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10
作者 李书涵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9期33-35,共3页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探索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化转化的方式和途径,从人体感官角度出发,利用多模态隐喻机理,构建出传统饮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体系并进行应用实践。本文以利用饮食文化中嗅觉感官对心理的影响与中式面...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探索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化转化的方式和途径,从人体感官角度出发,利用多模态隐喻机理,构建出传统饮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体系并进行应用实践。本文以利用饮食文化中嗅觉感官对心理的影响与中式面点文化特征的相似性进行创意文创设计的实践为例,为传统饮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让传统饮食文化能够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文创设计 人体感官 多模态隐喻
下载PDF
数学术语的隐喻歧义及其人文内涵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郜舒竹 张平仁 王智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7,共7页
数学术语指的是指称或限定某类数学对象的字、词或词组。通常是用词语的一般意义隐喻其数学意义。这种隐喻存在着歧义现象,主要包括指称对象的模糊或变异,限定对象的语义转换以及种属关系的误解。这些现象会给相关数学概念的学习造成... 数学术语指的是指称或限定某类数学对象的字、词或词组。通常是用词语的一般意义隐喻其数学意义。这种隐喻存在着歧义现象,主要包括指称对象的模糊或变异,限定对象的语义转换以及种属关系的误解。这些现象会给相关数学概念的学习造成障碍或误解。同时,这些隐喻现象中蕴涵着人文因素,挖掘这些人文因素并将之用于数学课程与教学,有益于数学与人文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术语 隐喻 歧义 人文
下载PDF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庞继贤 丁展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2,共4页
隐喻究竟是语言现象还是思维现象?或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此有不同的界定.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虽然以认知为基础,但其重心已从概念转向真实语言交际中的隐喻应用.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的本质需要建立新的研究框架和采... 隐喻究竟是语言现象还是思维现象?或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此有不同的界定.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虽然以认知为基础,但其重心已从概念转向真实语言交际中的隐喻应用.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的本质需要建立新的研究框架和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语言交际 应用语言学方法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论兴起的动因 被引量:8
13
作者 邵钦瑜 冯蕾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72,共5页
"概念隐喻"是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 1980b)所著《我们藉以生活的隐喻》的核心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兴起的动因源于反思传统隐喻理论;质疑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探讨;融合哲学思考中的分裂概念。"概念... "概念隐喻"是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 1980b)所著《我们藉以生活的隐喻》的核心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兴起的动因源于反思传统隐喻理论;质疑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探讨;融合哲学思考中的分裂概念。"概念隐喻"理论辩证地汲取了传统隐喻理论对隐喻作为修辞、语言与思维关系及哲学思考三种研究成果,并将人对自然的体验融入到这三方面理论探索中,从而开启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视角,解密了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为哲学思考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概念隐喻"理论引发的体验主义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人的体验 隐喻理论 语言与思维 哲学
下载PDF
英汉人体隐喻认知特点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玉 于盛鹃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8-100,共3页
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进行分析,介绍人体隐喻的三种跨域投射:形貌投射、位置投射和功能投射,并从自然及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英汉人体隐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帮助人们理解英汉两种文化认知上... 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进行分析,介绍人体隐喻的三种跨域投射:形貌投射、位置投射和功能投射,并从自然及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英汉人体隐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帮助人们理解英汉两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提高人们遣词的确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隐喻 认知 映射
下载PDF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凌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0,共4页
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 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给人体各器官部位以异名和性状描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反隐喻。拟人化的名称、描述和人体异名、人体物化描述都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言结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中人体与世界双向作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人体隐喻 人体反隐喻
下载PDF
身份隐喻背后的生存悖论——读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 被引量:20
16
作者 袁雪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创作的美国三部曲中最后的一部,小说以幽灵作为主人公身份的隐喻,探讨了种族和道德双重语境下的个体生存悖论,并对时代的道德现状、社会偏见、人性的污秽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在探索当下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洞...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创作的美国三部曲中最后的一部,小说以幽灵作为主人公身份的隐喻,探讨了种族和道德双重语境下的个体生存悖论,并对时代的道德现状、社会偏见、人性的污秽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在探索当下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洞察人性的不同层面。作者通过描写西尔克身份的转变所带来的自我满足与最终的精神放逐乃至血债血偿的悲惨境遇,表明了在一个种族和身份至关重要的国度里,任何形式的逃离和逾越都无法到达安宁的精神家园。小说展示了一个现代美国的希腊式悲剧,塑造了一个无法逃脱自我命运的当代俄狄浦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的污秽》 身份隐喻 生存悖论 道德现状
下载PDF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当代隐喻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共6页
后现代哲学挑战客观主义立场,反思传统形而上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特别强调人本主义在理论建构和语言分析中的地位。只有在这一思潮的统摄下,以人为中心来审视世界、分析语言,隐喻才能成为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矛盾性隐喻表达只... 后现代哲学挑战客观主义立场,反思传统形而上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特别强调人本主义在理论建构和语言分析中的地位。只有在这一思潮的统摄下,以人为中心来审视世界、分析语言,隐喻才能成为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矛盾性隐喻表达只有在“人”的识解机制下才能成为可能,也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喻为何会成为又一个“灰姑娘”出现于当今文坛。本文梳理了西方哲学家对隐喻的两种立场,意在强调必须从后现代哲学观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喻机制,将隐喻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哲学 人本观 隐喻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万有引力之虹》的隐喻结构与人文关怀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建平 郭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1-85,共5页
托马斯.品钦的后现代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中包含"火箭"、"性"、"彩虹"三个主要隐喻,其构成的隐喻结构成为小说主题要素的依托和潜结构,三个隐喻背后的神秘本体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映衬、相互影响,喻示着... 托马斯.品钦的后现代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中包含"火箭"、"性"、"彩虹"三个主要隐喻,其构成的隐喻结构成为小说主题要素的依托和潜结构,三个隐喻背后的神秘本体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映衬、相互影响,喻示着作者对后现代美国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冷静思考。通过对小说进行结构性分析的方法,可以透视品钦在"冷冰冰的叙述"中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在剖析美国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一个审视当代世界的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有引力之虹》 托马斯·品钦 隐喻结构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广告中的隐喻 被引量:5
19
作者 郝宝燕 黄睿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1-82,87,共3页
广告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以一定相关广告知识为背景理论支持,以"隐喻性思维"和"概念整... 广告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以一定相关广告知识为背景理论支持,以"隐喻性思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论证视角,通过对广告语中隐喻的分析,提出广告中的隐喻性表达是展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最佳例证之一。而广告中的隐喻表达既反映了广告创意者对信息概念的独特创造性思维,也为广告信息受众对隐喻表达做出概念整合达到理解目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 隐喻性思维 概念整合
下载PDF
格局的变更与研究的深化——2010年《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青兰 郑旭东 严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4期11-17,共7页
在对2010年《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之重要价值、编撰原则及基本框架解读的基础上,揭示了教育技术领域的现状:教育技术专业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流大学在教育技术研究版图中正在重新崛起,教育技术在学习观、设计观与技术观上正... 在对2010年《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之重要价值、编撰原则及基本框架解读的基础上,揭示了教育技术领域的现状:教育技术专业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流大学在教育技术研究版图中正在重新崛起,教育技术在学习观、设计观与技术观上正在经历深刻变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具有宏观与开放的新视野,致力于推动基于系统思维的教育系统之整体性变革;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摆脱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线性相关之局限,越来越走向工程化实践;和绩效技术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开始尝试把绩效技术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框架;学校图书馆媒体与资源研究呈现出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 力量格局 工程化 绩效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