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甲肾上腺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施媛萍 罗光华 +2 位作者 郑璐 魏江 于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7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和L-0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NE处理,继续培养,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HE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和L-0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NE处理,继续培养,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HE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0.1、1、10、50μmol/L NE处理24、48 h,HepG2细胞OD值显著下降(P均<0.05),L-02细胞OD值无明显变化。10μmol/L NE作用于HepG2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胞质收缩、深染,核染色质浓缩;L-02细胞在NE作用前后形态学均无明显改变。HepG2细胞加入10μmol/L NE后部分细胞呈绿色(为早期凋亡表现),加入50μmol/L NE后部分细胞膜呈绿色,细胞核呈红色(为晚期凋亡表现);L-02细胞均未显示有荧光。0.1、1、10μmol/L NE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其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μmol/L NE),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均<0.05);而上述浓度NE作用于L-02细胞24 h后,其凋亡率较对照组先增高后降低(P均<0.05)。结论 NE可以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对L-02细胞增殖和凋亡没有影响,提示其在特定类型肝癌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人肝癌细胞HEPG2 人正常肝细胞L-0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肝细胞系5-羟色胺自分泌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晴 杨仙珊 +4 位作者 赵鹏 丁美 赵军 段钟平 张晶 《肝脏》 2010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人肝癌细胞系和人正常肝细胞系的研究,探讨肝细胞是否具有合成5-HT的功能。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肝细胞系7702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5-HT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表达5-HT合成的关键... 目的通过对人肝癌细胞系和人正常肝细胞系的研究,探讨肝细胞是否具有合成5-HT的功能。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肝细胞系7702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5-HT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表达5-HT合成的关键酶及5-HT受体。结果两种细胞系细胞上清液均可检测到5-HT;均可表达多种类型的5-HT受体,均表达合成5-HT的关键酶色氨酸羟化酶(TPH)及运载体(SERT)。结论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肝细胞系7702均表达合成5-HT的关键酶和受体,说明肝细胞具有5-HT自分泌系统,5-HT可能以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细胞系 人正常肝细胞系 5羟色胺 自分泌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性及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明芳 耿梦梦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胞增殖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毒性作用及氧化应激损伤,选用VC作为AFB_1损... 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胞增殖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毒性作用及氧化应激损伤,选用VC作为AFB_1损伤肝细胞的保护剂,通过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从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研究AFB_1引起L-02细胞凋亡的程度及机制。结果表明:根据AFB_1的半数细胞抑制率(inhibition of cell,IC)(IC_(50))值,选择AFB_1组的暴露质量浓度为40?μg/m L,VC的质量浓度选择在细胞活性最高区域的0.025~0.250 mg/m L;当VC质量浓度≥0.5 mg/m L时,细胞活性与AFB_1损伤组相近;对于L-02细胞,VC处理组及VC+AFB_1处理组细胞的ROS水平较空白对照组高,但较AFB_1处理组低,表明添加VC能够帮助L-02细胞降低胞内MDA水平、减小拮抗氧化损伤;通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检测,发现AFB_1造成L-02细胞中晚期凋亡的细胞所占比例较大,添加VC能有效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检测中发现,AFB_1能够造成L-02细胞发生G_0/G1期阻滞;添加VC后,各细胞周期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液态乳 风险评估 人胚胎肝细胞(L-02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MicroRNA126对人正常肝细胞株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何亚非 胡志为 +3 位作者 刘艳霞 彭佳欣 姜榴茗 栗夏莲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9-702,共4页
旨在研究microRNA126过表达时人正常肝细胞株葡萄糖代谢的改变。体外培养chang liver细胞系,优化转染条件确定核苷酸序列的转染浓度后,分别转染microRNA126的类似物、抑制物及相应的对照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icroRNA126相对表达... 旨在研究microRNA126过表达时人正常肝细胞株葡萄糖代谢的改变。体外培养chang liver细胞系,优化转染条件确定核苷酸序列的转染浓度后,分别转染microRNA126的类似物、抑制物及相应的对照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icroRNA126相对表达量以检测细胞转染效率。转染48 h后,加入100 nmol/L胰岛素和对应底物处理2 h,检测各组葡萄糖利用率、糖原合成量、糖异生以及糖酵解指标。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icroRNA126类似物组microRNA126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0.05)。 microRNA126类似物组与其他各组相比,人正常肝细胞葡萄糖利用率下降,糖原合成量减少,糖异生增强,乳酸生成量减少,丙酮酸激酶活力下降(均P〈0.05)。 microRNA126在肝细胞过表达时,可影响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可能增加肝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26 人正常肝细胞株 葡萄糖代谢 糖尿病
原文传递
中电导钙激活K+通道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5
作者 曹雪峰 刘怡恬 +3 位作者 雷江宇 张鸿朝 袁天禾 赵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056-2058,共3页
目的研究阻断中电导钙激活K+通道(KCa3.1)对人源肝癌细胞(HepG2)迁移的影响。方法将人源肝癌细胞HepG2分为3组:空白组、TRAM-34(钙激活钾通道特异性阻断药)组和联合组。空白组细胞不做处理,TRAM-34组用30μmol·L^-1TRAM-34处理48 h... 目的研究阻断中电导钙激活K+通道(KCa3.1)对人源肝癌细胞(HepG2)迁移的影响。方法将人源肝癌细胞HepG2分为3组:空白组、TRAM-34(钙激活钾通道特异性阻断药)组和联合组。空白组细胞不做处理,TRAM-34组用30μmol·L^-1TRAM-34处理48 h,联合组用30μmol·L-1 TRAM-34+100μmol·L^-1EBIO(钙激活钾通道特异性激动药)共同处理48 h。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ca3.1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用细胞迁移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KCa3.1钾通道蛋白在HepG2与LO2细胞(正常肝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49±0.24,0.74±0.16,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TRAM-34组和联合组的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光密度值)分别为0.28±0.01,0.20±0.04和0.26±0.05;TRAM-34组与空白组、联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M-34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但EBIO可部分抵消此抑制作用;划痕实验也证实了这一趋势。结论阻断KCa3.1钾通道可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正常肝细胞 人肝癌细胞 钙激活钾通道 钙激活钾通道激动药 钙激活钾通道阻断药
原文传递
Fe_3O_4纳米粒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永根 吴蕾 +2 位作者 赵辉 金庆辉 赵建龙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5,共6页
研究10 nm粒径的表面未修饰Fe3O4纳米粒子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及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TEM)观察加入Fe3O4纳米粒子后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磁性纳米粒子在细胞内分布状态。用CC... 研究10 nm粒径的表面未修饰Fe3O4纳米粒子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及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TEM)观察加入Fe3O4纳米粒子后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磁性纳米粒子在细胞内分布状态。用CCK-8测定加入磁性纳米粒子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200μg/mL)以下,Fe3O4纳米粒子作用未表现急性毒性。Fe3O4纳米粒子两种细胞72 h后,细胞形态均保持正常;Fe3O4纳米粒子能够进入细胞质,主要分布于吞噬溶酶体和吞噬小体。CCK-8检测Fe3O4纳米粒子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此实验结果为磁性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微观结构的作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数据,并对应用纳米粒子对人肝癌细胞进行胞内热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人正常肝细胞 人肝癌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