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Human Comfort of Tourism Climate in Binzhou City 被引量:1
1
作者 Cai Yongwei Ren Jianch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1期19-22,共4页
According to meteorological data at Binzhou Meteorological Station during 1981 -2010, basic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velocity, etc. ) related... According to meteorological data at Binzhou Meteorological Station during 1981 -2010, basic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velocity, etc. ) related to human comfort are analyzed, and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comfort in Binzhou City are studied. Then, human comfort of tourism in Binzhou City is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each meteorological factor on comfort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change tendency of comfort are discussed, and the optimal tourism time in Binzhou City i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zhou City human comfort Meteorological factor tourism climate China
下载PDF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oriented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 System
2
作者 ZHANG Jun LU Fengp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3期29-31,共3页
Human settlement resources belong to tourist resources in a broad sense. Rural areas with excellent human settlements have become favorable tourist desti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 touri... Human settlement resources belong to tourist resources in a broad sense. Rural areas with excellent human settlements have become favorable tourist desti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 tourism attraction system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by factors of harmony of rural ecology, harmony of rural life, harmony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harmony of rural culture. Concret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rural tourism attractiveness based on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original residents,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nd products,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tourism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 system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诊断——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冠孝 王伟 张娟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在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分析山西省11个地级市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各地级市乡村... 在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分析山西省11个地级市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各地级市乡村旅游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区域差距较大,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2)晋中、临汾和运城为中度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领先型,晋城、长治和吕梁为中度耦合协调级同步型,太原和阳泉为中度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滞后型,忻州和大同为勉强耦合协调级同步型,朔州为初级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滞后型。(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机构是限制山西省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且7个维度的障碍分布状况差异较大,各地级市的关键障碍因子并不一致。(4)山西省今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并结合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状况,采取合理措施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人居环境 耦合协调关系 障碍度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智慧文旅案例的公共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建设路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姝 《图书馆》 CSSCI 2024年第1期60-64,72,共6页
剖析数字人文在智慧文旅中的应用案例,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提供启示与对策。文章通过“云游敦煌”“从武康路出发”两个基于数字人文的智慧文旅应用案例分析,梳理出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流程及其智慧文旅特色应用功能,... 剖析数字人文在智慧文旅中的应用案例,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提供启示与对策。文章通过“云游敦煌”“从武康路出发”两个基于数字人文的智慧文旅应用案例分析,梳理出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流程及其智慧文旅特色应用功能,以此对标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优势和困境;从构建特色主题智慧数据资源、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协同多元主体参与促进智慧文旅应用可持续发展、以合作促培养项目建设人员等方面,提升公共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建设品质,促进智慧文旅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智慧文旅 公共图书馆
下载PDF
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5
作者 赵珊珊 叶殿秀 +1 位作者 肖潺 李莹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依据避暑旅游目的地内涵和特点,从避暑气候禀赋、气候不利条件、生态环境、旅游基础和发展潜力4个维度构建了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1—2020年夏季(6—8月)中国黄河下游以南地区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基于该指标体系评价... 依据避暑旅游目的地内涵和特点,从避暑气候禀赋、气候不利条件、生态环境、旅游基础和发展潜力4个维度构建了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1—2020年夏季(6—8月)中国黄河下游以南地区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基于该指标体系评价了14个省(区、市)发展避暑旅游目的地的潜在优势地区。避暑气候禀赋优良是避暑旅游目的地的首要条件,避暑气候禀赋采用气温、风、湿度、降水、人体舒适度和度假气候指数等要素。气候不利条件影响低是避暑旅游顺利开展的保障。采用高温、强降水、大风和强对流等影响夏季避暑旅游的高影响天气反映气候不利条件。空气质量、水质和植被状况反映避暑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度、交通便利性、地方荣誉、未来规划等要素反映避暑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能力和发展潜力。结果表明:14个省(区、市)的避暑气候禀赋和气候不利条件的指标阈值受气候系统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差异。潜在避暑旅游目的地站点数占总站数的比例为10.5%,主要分布在本省(区、市)海拔相对较高地区,而海拔高度普遍较低的江苏和山东,则主要分布在江苏东北部沿海地区和山东半岛东部。研究成果可为省(区、市)为单元开展避暑旅游目的地的客观评价以及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暑旅游 人体舒适度指数 度假气候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由美而乐:人的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幸福感研究
6
作者 刘佳 王海凤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共18页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最高人生理想是超越功利的自然审美之境。审美,作为充实主体情感、激发生命活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感性存在,已然活跃于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境。乡村旅游从业者若想自身抑或是...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最高人生理想是超越功利的自然审美之境。审美,作为充实主体情感、激发生命活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感性存在,已然活跃于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境。乡村旅游从业者若想自身抑或是使游客“观照神与美”,先需自身“似神而美”,其在审美意境中的幸福感知既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肯定性感受,亦表现为理欲交融的审美愉悦。文章基于人的发展视角,依托认知神经美学与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以安徽西递、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实地调研、扎根理论与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旅游驱动下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诞生并向审美幸福感转变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表现为审美观念判断、审美体验感知与审美设计能力3个方面,且其审美诞生的关键因素是旅游情境中其内在认知方式的变化,即从一般认知模式转变为审美认知方式。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审美幸福感主要源于空间美学设计的徽派协调性感知、元素多样性感知、徽派典型性感知和设计新颖性感知,且其审美幸福感的诞生有助于推动知、情、意相协调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检验旅游的人本价值与人的发展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人的发展 认知神经美学 空间设计美学 审美幸福感
下载PDF
中国西部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及驱动力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梦瑶 唐健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3-473,共11页
本文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引力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实证分析2005-2019年中国西部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及驱动力。结果表明:①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综合指数... 本文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引力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实证分析2005-2019年中国西部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及驱动力。结果表明:①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综合指数均值呈上升态势,旅游城镇化发展水平增速快于人居环境,但人居环境指数整体高于旅游城镇化。②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中级协调区域居多,2017年以后演变为高级协调,耦合协调类型逐渐由旅游产业滞后型向同步发展型转变。③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趋势极不均衡,空间联系强度呈现出以宁夏–陕西–重庆–贵州为主轴的链状式空间关联格局。④耦合协调度差异是不同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旅游收入是主导性驱动,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根本性驱动,A级景区数量是原生性驱动,其中国际旅游收入与A级景区的交互影响作用解释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人居环境 空间引力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中国西部
下载PDF
IP旅游视角下娄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8
作者 喻彩霞 刘云韩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3期156-158,共3页
为探究IP旅游视角下娄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娄底旅游区的接待情况、旅游发展数据、山水IP与人文IP资源以及具体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娄底旅游区通过打造有特色的旅游IP和提升旅游体验质量... 为探究IP旅游视角下娄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娄底旅游区的接待情况、旅游发展数据、山水IP与人文IP资源以及具体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娄底旅游区通过打造有特色的旅游IP和提升旅游体验质量有效促进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以IP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策略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自然与文化遗产,也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地方品牌形象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此,娄底市应进一步加强旅游IP品牌建设与旅游体验质量提升,强化旅游产业链的整合与科技创新,加强旅游业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从而促进娄底旅游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旅游 娄底旅游 高质量发展 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 生态保护
下载PDF
The Case of the Port of Linaria-Skyros, Greece: The Human Factor as the Main Dimension of Impression and Other Findings in the GUESTBOOK Tourists' Evaluation
9
作者 Kyriakos Antonopoulos Kalliopi Marini +1 位作者 Aglaia Margariti Constantina Skanavis 《Psychology Research》 2017年第6期335-343,共9页
关键词 人的因素 游客 留言 主要尺寸 评价 印象 希腊 柳穿鱼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文献遗产开发赋能旅游城市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丽环 马伏秋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6,共6页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对于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标识、激活历史记忆以及提升旅游体验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能为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有力支持,还能将档案文献遗产的丰富内容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由此实现资源的增...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对于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标识、激活历史记忆以及提升旅游体验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能为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有力支持,还能将档案文献遗产的丰富内容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由此实现资源的增值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旅游城市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也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档案文献遗产 旅游城市 文旅融合 智能管理
下载PDF
地域类型视角下中国旅游学的知识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林 花玉莲 陈劼绮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0,共16页
中国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关键在于中国旅游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新时代旅游研究亟待探索具有本土化、时代化和谱系化的旅游学知识体系。中国旅游发展的地域实践是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在地域空间上的表征,蕴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和... 中国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关键在于中国旅游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新时代旅游研究亟待探索具有本土化、时代化和谱系化的旅游学知识体系。中国旅游发展的地域实践是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在地域空间上的表征,蕴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理性,为中国旅游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富矿”。因此,文章基于地域类型的研究视角,立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与中国旅游发展的实践基础,遵循知识管理和学科体系建设的价值原则,系统逻辑、时空逻辑和尺度逻辑的认识论原则以及类型学的方法论原则,构建地域类型视角下中国旅游学的知识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域类型旅游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城市旅游、乡村旅游、自然保护地旅游和遗产地旅游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三大主体”和“一个特殊”的中国旅游学知识体系。在更为鲜活的中国旅游发展实践中,地域类型旅游呈现出尺度嵌套、尺度重组和尺度跃迁的融合发展现象,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是地域类型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山脉、河流、国家文化公园、高铁等线性介质深刻影响了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关系,为进一步构建地域类型视角下中国旅游学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发展方向。中国旅游学的知识体系构建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旅游学的重要途径,为推动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化、旅游业和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学 地域类型旅游 知识体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生延超 谭左思 罗子怡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环境规制是实现旅游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我国旅游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环境规制和旅游经济韧性,验证了环境规制对旅游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环... 环境规制是实现旅游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我国旅游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环境规制和旅游经济韧性,验证了环境规制对旅游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环境规制对旅游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强度越高,对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大。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升级是环境规制影响我国旅游经济韧性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异质性,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环境规制对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环境规制能提升旅游经济韧性,而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环境规制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旅游经济韧性 人力资本 旅游产业升级
下载PDF
从“寻找图书馆”到“漫游图书馆”:图书馆文旅地图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令国 李芙蓉 张劼圻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41,共13页
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成为旅游目的地,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文旅地图是技术赋能文旅的重要方式,是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在调研分析现有文旅地图和图书馆导览地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构建图书馆文旅地图的模型。该模... 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成为旅游目的地,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文旅地图是技术赋能文旅的重要方式,是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在调研分析现有文旅地图和图书馆导览地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构建图书馆文旅地图的模型。该模型以WebGIS技术为基础,融合数字人文资源、纸本资源、网络资源等在内的多源异构数据,将图书馆各类信息呈现在地图网站上,针对特定游客群体展示特定功能。文章选择上海市的图书馆开展实证研究,实现了沪上图书馆漫游地图网站。结果显示,图书馆文旅地图构建模型在数据呈现方式、数据融合深度、功能设计方面具备优势,能帮助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游客、读者的文旅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文旅融合 文旅地图 WEBGIS 数字人文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下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供求与管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明龙 吕庚浩 +6 位作者 刘晶瑜 孙晓洋 李军 张慧英 黄丽满 黄松山 董诺 《旅游导刊》 2024年第2期1-24,共24页
旅游企业长期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人才流失等困境,主要缘于其外部市场劳动力供需匹配出错、内部岗位设置与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粗放。科技的数字化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1)数字时代塑造了旅游新场景... 旅游企业长期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人才流失等困境,主要缘于其外部市场劳动力供需匹配出错、内部岗位设置与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粗放。科技的数字化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1)数字时代塑造了旅游新场景、催生了旅游新需求,这也使旅游企业劳动力需求特征与技能结构发生了转变,旅游从业者需具备数字化的管理、分析、创新、服务、学习能力。(2)数字技术(如智能机器、大数据分析)正在重塑旅游服务分工与服务职能,可以通过系统支持、人机协作等方式增强员工工作能力,并在部分领域代替人类员工进行工作(尤其在程序化重复劳动方面),其应用面广泛、能力强大,对许多领域都有结构性的影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须关注旅游数字化转型中潜在的数字鸿沟和数字公平问题,确保数字技术的智慧化和便捷化能够平等地惠及每个利益群体。(3)数字技术使得用工更加灵活,在新的工作安排、新的工作性质、新的工人地位3个方面改变了灵活用工的形态。在数字时代,需要通过深化灵活用工平台治理、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等措施,优化旅游企业的灵活用工管理。(4)数字时代,旅游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责任归属、数字能力提升、数据安全保护、客户隐私保护等多方面挑战,也带来了在人才识别与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关系和职工保留等多方面进行提升的新机遇。数字时代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必须弥合技术与人性之间的差距,注意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道德困境,并采取开放、适应的思维方式。(5)数字技术还可以赋能旅游企业劳动力的市场以实现供需匹配,即通过信息化变革使旅游企业劳动力供需数量达到动态平衡,通过知识化完善劳动力供需结构,通过平台化推动劳动力供需双方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旅游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力供需匹配 员工技能结构
下载PDF
个性化旅游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王莉萍 江海涛 戴晓峰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为了满足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旅游爱好者,新时代个性化旅游网站系统应运而生。它摒弃传统旅游的缺点,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在该旅游网站中,游客可以结合喜好匹配适合自己的景点,进而选择相应的门票、美味佳肴等。它不仅能让游客获得优质... 为了满足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旅游爱好者,新时代个性化旅游网站系统应运而生。它摒弃传统旅游的缺点,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在该旅游网站中,游客可以结合喜好匹配适合自己的景点,进而选择相应的门票、美味佳肴等。它不仅能让游客获得优质的旅游体验和更多的景点资讯,还能为游客提供超值的旅游攻略,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个性化 旅游网站 体验感
下载PDF
模糊、缺席、不可见:影响数字化机器人智能服务的三个关键原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馨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机器人服务是数字化智能服务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往的研究理论化和技术化地分析了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在提高服务效率、提升顾客体验方面的积极影响,但很少有研究者从顾客的实际使用视角去检验这一假设,更鲜有研究者在全自动化机器人服... 机器人服务是数字化智能服务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往的研究理论化和技术化地分析了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在提高服务效率、提升顾客体验方面的积极影响,但很少有研究者从顾客的实际使用视角去检验这一假设,更鲜有研究者在全自动化机器人服务的环境中检验智能化人机互动的实际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选择视频录制与分析的研究视角,并结合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在两家数字化无人智慧酒店中记录了495次顾客与自动化智能服务系统互动的实践,旨在从实证的互动角度发现全自动化智能机器服务场景下存在的问题,揭示智能机器系统对服务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的三个因素:互动指令的模糊性、服务协助人员的缺席、机器人交互技术的“不可见性”。为了提高数字化机器人智能服务效率,未来应考虑开发用户友好型服务交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智能服务 人机交互 视频录制与分析 旅游与酒店
下载PDF
基于海拔梯度的彭州市山地旅游气候资源评价
17
作者 刘若岚 罗坤 +2 位作者 郭辰希 费良建 袁淑杰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为评价彭州旅游气候资源,利用2012-2021年41个气象观测站(1个国家常规地面观测站及40个区域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温湿、风效、着衣指数建立综合舒适度模型。结果表明:温湿指数山、... 为评价彭州旅游气候资源,利用2012-2021年41个气象观测站(1个国家常规地面观测站及40个区域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温湿、风效、着衣指数建立综合舒适度模型。结果表明:温湿指数山、丘、坝区最适月为6、5、4月份,A等级占87%、87%、53%;风效指数峰值在8月上中旬,较温湿指数滞后10~20 d,最适月为:坝区(3、10、11月份)、山区(4、5、10月份)、丘区(4、10月份);着衣指数低谷在7月下旬,峰值丘区12月下旬,山、坝区1月上旬;综合舒适度指数呈“M”型分布,坝、丘、山区最适月在4月份和10月份、5月份和9月份、6月份和8月份,5-8月份丘坝区指数显著降低,山区波动不大。夏季山区综合舒适度最佳,显著优于丘、坝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气候资源 人体舒适度 综合舒适度模型 彭州
下载PDF
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五峰康养旅游人体舒适度时空分析
18
作者 汪志红 曹昕男 +1 位作者 张子明 孙楚昭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利用2018-2022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并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等级划分方法,通过比较人体感受舒适日数时空分布特征为游客康养旅游规划和康养... 利用2018-2022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并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等级划分方法,通过比较人体感受舒适日数时空分布特征为游客康养旅游规划和康养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渔洋关镇和五峰镇3-5月份和10-11月份均以广义舒适期为主,其中3、4、10、11月份基本整月处于广义舒适期,月均广义舒适日数在25d以上,非常适宜观光和康养旅游。五峰全境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气候康养效应在时空上具有互补性,总体上夏季西部乡镇夏季避暑康养优势凸显,春秋季东部乡镇更适合康养旅游。基于此可以进一步围绕“中国天然氧吧”、气候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康养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 康养旅游 黄金分割法
下载PDF
面向文旅融合发展的图书馆文献数字叙事服务策略研究 ——基于人本、空间、媒介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海玉 陈雨 +1 位作者 黄发梅 杨娴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4年第3期43-53,共11页
文章对文旅融合与图书馆文献数字叙事服务的耦合逻辑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基于提升文化旅游主体的文化解读能力和文化体验的参与程度以及增强文化旅游客体的生产创造力和吸引感染力方面,从人本维度、空间维度、媒介维度切入,探索馆藏文献... 文章对文旅融合与图书馆文献数字叙事服务的耦合逻辑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基于提升文化旅游主体的文化解读能力和文化体验的参与程度以及增强文化旅游客体的生产创造力和吸引感染力方面,从人本维度、空间维度、媒介维度切入,探索馆藏文献数字叙事服务文旅融合的可行策略,以为打造科技赋能和文化传承的新型文化旅游空间、满足旅游者文化体验需求、实现游客文化身份认同目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馆藏文献 数字叙事 数字人文
下载PDF
湖北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探析
20
作者 许可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因此,以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资源评价、现状分析,以及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规划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为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空间布局 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 居民点协调发展 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