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杖锡泛海: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南线高僧交往特征谫论
1
作者 于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中土对外文化交往具有诸多方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切入佛教文化交流成为新的关注点。拟以宗教宽容且对外开放的唐朝为例,结合僧传与相关史料筛选海上丝绸之路南线致力于交往的中外高僧,从马克思主义交往... 中土对外文化交往具有诸多方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切入佛教文化交流成为新的关注点。拟以宗教宽容且对外开放的唐朝为例,结合僧传与相关史料筛选海上丝绸之路南线致力于交往的中外高僧,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发凡,探讨此阶段沿海路传法与取法高僧群体及行为的若干普遍性交往特征,解析交往特征下的内外因素,并对未来人间佛教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发展提出设想。此外,对交往特征的多层面探源也组成了大唐社会及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缩影”,冀以作为观察当时社会风貌与国家交往的新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特征 人间佛教 交往高僧 海上丝绸之路南线 唐代
下载PDF
生活禅的理念与社会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净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禅 人间佛教 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下载PDF
人间佛教的神圣性与社会性——以星云大师的佛教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向平 郭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共11页
自太虚大师佛教革命后,星云大师继承并发扬了人间佛教理念,人间佛教已成为当今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发展模式。在人间佛教建设与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如人间佛教重视世俗,没有修行,缺乏神圣性等。从佛教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以星云... 自太虚大师佛教革命后,星云大师继承并发扬了人间佛教理念,人间佛教已成为当今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发展模式。在人间佛教建设与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如人间佛教重视世俗,没有修行,缺乏神圣性等。从佛教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以星云大师有关人间佛教的思想为主要内容,集中论述佛教与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建构问题,最后对两岸佛学界正在争议的人间佛教核心问题即人间佛教的神圣性何在、神圣性如何建构、佛教信仰如何体现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云大师 神圣性 社会性 人间佛教 佛教社会学
下载PDF
寻找入世的真理——以章太炎、太虚与欧阳竟无的观点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兰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7,共6页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与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与哲学关系的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竟无三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的哲学,与佛教的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与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与哲学关系的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竟无三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的哲学,与佛教的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虽都采取说理的方式,但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佛教理性与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实践、体验必然相关。欧阳竟无警示,佛教理性使学佛之人学会自觉批评自身狭隘的执著,哲学理性则有可能致哲学家太过自信,而放弃对自己局限性的自觉批判,拒绝对他人的理解。何为有担当意义的真理?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佛法 哲学 真理(真如)
下载PDF
当代台湾地区人间佛教发展中的“世俗化”与“庸俗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彬彬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4,共8页
当代台湾佛教以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以及中台禅寺之"四大道场"为主流,四个派系中,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皆以开展"人间佛教"为旗帜。目前"四大道场"并立的格局,已经逐渐向佛光、慈济之"... 当代台湾佛教以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以及中台禅寺之"四大道场"为主流,四个派系中,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皆以开展"人间佛教"为旗帜。目前"四大道场"并立的格局,已经逐渐向佛光、慈济之"双峰并峙"的格局发生转移。但其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分"世俗化"进程中的种种两难问题,甚至导致了"庸俗化"和推广偶像崇拜的弊端,无形中充当了"一切存在皆合理"这种世俗观念的辩护士,此种现象值得镜鉴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佛教 人间佛教 世俗化 庸俗化
下载PDF
人生佛教生活禅 被引量:1
6
作者 楼宇烈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10,共2页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活 禅理 实践经验 人生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现代人间佛教及佛教传统再发明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恭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6,177,178,共11页
现代人间佛教从一开始就有改革传统佛教积弊,适应现代社会文化需要的价值追求,因此很多人一直以来都习惯从传统佛教的对立面的角度来理解现代人间佛教。事实上,这样的理解角度对于人间佛教未必公允,也很难揭示人间佛教的根本实质及其价... 现代人间佛教从一开始就有改革传统佛教积弊,适应现代社会文化需要的价值追求,因此很多人一直以来都习惯从传统佛教的对立面的角度来理解现代人间佛教。事实上,这样的理解角度对于人间佛教未必公允,也很难揭示人间佛教的根本实质及其价值意义。借助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所揭橥的哲学诠释学的“前见”思想及其为“传统”“正名”的哲学洞见,可以对20世纪以来现代人间佛教关于“传统”问题的真实态度和基本理念作出对照性的澄清和说明。可以认为,现代人间佛教关于传统理解的旨趣,正是在于突破古今封滞、打消新旧对立、化解传统与现代争执、实现传统与现代无间的智慧。现代人间佛教的这种“传统”智慧,不仅可以与现代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见地相互对读,也可为消解西方哲学诠释学语境下传统与现代、理性与前见、主观与客观、特殊与普遍种种固有的内在紧张性,提供来自佛教思维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间佛教 传统 哲学诠释学 无执的智慧
下载PDF
“不二法门”在中土理论形态的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明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4-19,26,共7页
"不二"思想在印度的《奥义书》哲学和佛教哲学中均有表达。汉译佛教经论对"不二法门"的诠释明显不同。阿含经类和早期般若经典均重视否定"二边"以至"中道"。至《维摩诘经》出现,对"不二法... "不二"思想在印度的《奥义书》哲学和佛教哲学中均有表达。汉译佛教经论对"不二法门"的诠释明显不同。阿含经类和早期般若经典均重视否定"二边"以至"中道"。至《维摩诘经》出现,对"不二法门"的表达才比较完备,兼具肯定与否定的形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现世的影响下,汉传佛教越来越强调"不二法门"肯定性的一面,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世间化进程。南宗禅的繁荣、人间佛教运动的兴盛,都可以看作是重视"不二法门"肯定性一面的结果。在"人间净土"目标的推动下,当代人间佛教在各项社会事业和活动中异常活跃。也正因为如此,人间佛教在大举进入世俗社会的同时,如何保持出世精神、坚持佛教的超越性,成为当代人间佛教发展的一个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二” 维摩诘经 人间佛教 超越性
下载PDF
我对生活禅的理解和希望 被引量:1
9
作者 方立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共3页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社会效果
下载PDF
星云大师人间诗学思想要义述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文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7,共5页
星云大师的宗教诗学思想可以称为"人间诗学",其内蕴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其中要义包括:以"为人服务"为文学意义,以"给人欢喜"为文学功能,以"表情达意"为文学评价标准,以"给人明白"为... 星云大师的宗教诗学思想可以称为"人间诗学",其内蕴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其中要义包括:以"为人服务"为文学意义,以"给人欢喜"为文学功能,以"表情达意"为文学评价标准,以"给人明白"为文学创作原则等若干方面。星云大师"人间诗学"的内在精神根植于其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之上,从创作原则到评价标准都深受人间佛教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云大师 人间诗学 人间佛教
下载PDF
当代台湾社会转型与人间佛教运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尚全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人间佛教的基本内涵,是在民国期间太虚大师提出的"去鬼化"和印顺导师提出的"去天神化"。这种去鬼神化的人间佛教理论,在台湾的刚性威权社会向柔性威权社会转型,再由柔性威权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了循序渐... 人间佛教的基本内涵,是在民国期间太虚大师提出的"去鬼化"和印顺导师提出的"去天神化"。这种去鬼神化的人间佛教理论,在台湾的刚性威权社会向柔性威权社会转型,再由柔性威权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了循序渐进式的发展。从人间佛教理论的视角来看,白圣长老领导的传戒运动,属于台湾的人间佛教话语。在柔性威权社会兴起的佛光山和慈济功德会,是人间佛教运动向台湾民间深入扎根的具体表现。当代台湾的人间佛教运动,具有台湾区域性、大陆传统性和国际性三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威权社会 传戒运动 去鬼神化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与台湾人间佛教的发展——从比较宗教学的多元视角着眼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里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78,共5页
20世纪初叶,中国佛教界发起了"人间佛教"运动,这是传统佛教因应社会时代变迁而兴起的一种"复兴"运动,其实质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佛教原典精神进行新的诠释与实践,以促进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和人间化。近几十年,人间... 20世纪初叶,中国佛教界发起了"人间佛教"运动,这是传统佛教因应社会时代变迁而兴起的一种"复兴"运动,其实质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佛教原典精神进行新的诠释与实践,以促进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和人间化。近几十年,人间佛教运动在台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其他世界性宗教相比,佛教具有极大的文化包容性和社会普适性特质,具体体现在对异质文化的宽容与兼融,故可以随着时代、地域、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改变其外在的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但也由于缺乏自身坚固的稳定性特质,因而容易产生诸多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佛教 人间佛教 比较宗教 社会变迁 文化特质
下载PDF
《释迦牟尼佛传》与星云大师的宗教情怀
13
作者 孙丽娟 吴光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1-88,共8页
《释迦牟尼佛传》是星云大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文学作品,是星云大师以虔诚的佛教徒的身份写作的佛传,这部作品承载了佛陀的基本理念,更承载了作者星云本人的基本理念。其写作思维和世俗作家、世俗学者迥然不同。其写作目的、写作策略... 《释迦牟尼佛传》是星云大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文学作品,是星云大师以虔诚的佛教徒的身份写作的佛传,这部作品承载了佛陀的基本理念,更承载了作者星云本人的基本理念。其写作思维和世俗作家、世俗学者迥然不同。其写作目的、写作策略受制于佛陀本人的历史、星云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星云本人的宗教革新思想,其对人间的思考亦展示了太虚大师以来尤其是星云本人倡导的人生佛教(或曰人间佛教)理念。相应地,作者也选择了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在人间情义与佛教道理之间取得了平衡。星云创作《释迦牟尼佛传》这一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宗教革命的尝试,《释迦牟尼佛传》也因此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佛传》 写作目的 宗教革新 人间佛教 叙事策略
下载PDF
从鬼神之教到人生佛教的转变——论太虚人间佛教的理论与特色
14
作者 欧阳镇 舒建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1-26,共6页
太虚在批判鬼神之教、提倡人间佛教思想的过程中,他从六道轮回、因缘果报、五乘共法、一切唯心、自他两利等众多角度阐述人间佛教思想的意义,并大量引用儒家思想,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用儒家重人生及人之德性的内容,诠释人生佛教的意义;二... 太虚在批判鬼神之教、提倡人间佛教思想的过程中,他从六道轮回、因缘果报、五乘共法、一切唯心、自他两利等众多角度阐述人间佛教思想的意义,并大量引用儒家思想,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用儒家重人生及人之德性的内容,诠释人生佛教的意义;二是借儒家的伦理观念,张扬佛教人乘善法的理念;三是引儒家成贤成圣之路径,阐述佛教济世利他的大乘思想。太虚法师经过有选择地吸收儒家思想,使其人间佛教理论得以发扬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太虚 儒家思想
下载PDF
生活禅: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的和谐统一
15
作者 梁世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10,共3页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人间净土 和谐统一 生活 佛教理念 修行 法师
下载PDF
生活禅的思想渊源探析
16
作者 何石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0,共3页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法 生活 思想渊源 佛教理念 中国当代 佛学研究 佛教发展 法师
下载PDF
澳门普济禅院与“人间佛教”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政 方子琪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10,25,共6页
普济禅院是澳门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不仅供奉代表北方农耕文明的观音菩萨,同时还是民间诸神集聚之所在.普济禅院的建筑选址、空间布局,以及诸神杂陈的现象在澳门具有普遍性,也是近代以来佛教倡导人间化的全面体现.
关键词 普济禅院 人间佛教 诸神共处
下载PDF
浅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燕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古代文化无论以人为出发点还是归宿,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从哲学、宗教、甚至审美的角度看,人文精神都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且在高度和深度上都对西方的"人文主义"有所超越。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的分析中...  中国古代文化无论以人为出发点还是归宿,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从哲学、宗教、甚至审美的角度看,人文精神都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且在高度和深度上都对西方的"人文主义"有所超越。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的分析中论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光复以来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历程
19
作者 姚彬彬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日据时期的台湾佛教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控制,被迫接受"皇国一体"等日本佛教思想。光复以来,台湾佛教在大陆赴台僧侣的主导下,开启了"祖国化"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体现在恢复传统汉传佛教制度、建设人间佛教的种种努力上... 日据时期的台湾佛教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控制,被迫接受"皇国一体"等日本佛教思想。光复以来,台湾佛教在大陆赴台僧侣的主导下,开启了"祖国化"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体现在恢复传统汉传佛教制度、建设人间佛教的种种努力上。"四大道场"兴起后,台湾人间佛教思潮又出现了与"中国化佛教"禅宗合流的现象。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发展历程延续至今,由此亦可见"台湾佛教主体性"一类说法的片面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佛教 汉传佛教 人间佛教 祖国化
下载PDF
中国佛教现代转型的探索——以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为核心
20
作者 李虎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7-31,共5页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转型。太虚大师作为当时佛教界的领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在学理、制度和经济三个方面提出了佛教的现代化路向。其中,尤以人生佛教理论影响久远。本文阐...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转型。太虚大师作为当时佛教界的领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在学理、制度和经济三个方面提出了佛教的现代化路向。其中,尤以人生佛教理论影响久远。本文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形成、判摄、本质、特质和旨归,并力图凸显这一理论与太虚大师探索佛教现代转型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佛教 太虚 僧伽制度 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