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部冬给措纳湖湖区冰缘环境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栋梁 金会军 +1 位作者 杨思忠 Bernd Wünnerman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5-940,共6页
冬给措纳湖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湖区高寒沼泽、冰缘环境、冻土分布及其演化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有其自身特点.为探讨冬给措纳湖湖区冻土分布及冰缘环境,2009年5月9—26日,对冬给措纳湖进行了考察,发现冻融草丘、冻胀丘遗迹... 冬给措纳湖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湖区高寒沼泽、冰缘环境、冻土分布及其演化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有其自身特点.为探讨冬给措纳湖湖区冻土分布及冰缘环境,2009年5月9—26日,对冬给措纳湖进行了考察,发现冻融草丘、冻胀丘遗迹、寒冻裂缝、热融洼地、古冻融褶皱等现代冰缘及古冰缘现象在湖区普遍存在.湖东、西岸的沼泽湿地中,热喀斯特发育明显,形成热融洼地和冻融草丘.湖北岸阶地及草场中存在零星和岛状冻土,经钎探表明,当时融化深度为0.3~0.8m,0.4m深度处冻土有胶结冰发育.湖东冲积平原的沼泽湿地中,冻融草丘和热融洼地存在;冻胀丘遗迹、寒冻裂缝在沼泽湿地边缘泥炭覆盖地存在.湖北岸二级阶地剖面发现古冻融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给措纳湖 冰缘环境 岛状冻土 泥炭丘遗迹 冻融褶皱 冻融草丘
下载PDF
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特征与成因及对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的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1 位作者 牛宁 李斌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2,共7页
谷-丘互相对称(下伏地层的谷与丘分别对应上覆地层的丘与谷)的地震反射很少引起关注,但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类地震反射发现得越来越多,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总结了5类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其成因类型有蛋白石-A转变成蛋白石... 谷-丘互相对称(下伏地层的谷与丘分别对应上覆地层的丘与谷)的地震反射很少引起关注,但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类地震反射发现得越来越多,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总结了5类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其成因类型有蛋白石-A转变成蛋白石-CT、泥岩密度反转、底流侵蚀沉积、在深水环境中以砂岩充填为主的水道(富砂水道)的差异压实、侵入岩岩床。南海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谷-丘互相对应的地震反射与这5类反射的对比表明,北礁凹陷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属于这5类中的底流侵蚀沉积成因类型,同时揭示了北礁凹陷中中新统谷-丘为晚中新世早期等深流(底流)剥蚀的结果,之后底流减弱以沉积为主,在中中新统谷-丘的上方形成各自对应的丘-谷,上中新统的谷具有明显的迁移削截现象且伴有浊流沉积,这是与其他4类(无迁移无浊流)谷-丘互相对称地震反射特征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谷互相对称 蛋白石-A 蛋白石-CT 底流侵蚀 差异压实 岩浆岩岩床 北礁凹陷
下载PDF
泥炭沼泽不同植物群落中地表糙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聚涛 王升忠 +1 位作者 高俊峰 姜加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9-824,共6页
地表糙度是衡量地表径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东北区典型泥炭沼泽—金川泥炭沼泽为例,考虑地表坡度影响,用链条法对不同群落中糙度系数指标进行计算,并以泥炭沼泽中物种多样性、踏头个数以及踏头形态差异变率系数为主,初步分析泥炭泥... 地表糙度是衡量地表径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东北区典型泥炭沼泽—金川泥炭沼泽为例,考虑地表坡度影响,用链条法对不同群落中糙度系数指标进行计算,并以泥炭沼泽中物种多样性、踏头个数以及踏头形态差异变率系数为主,初步分析泥炭泥泽地表糙度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在芦苇-臌囊苔草群落、臌囊苔草群落和油桦-臌囊苔草-泥炭藓群落三个植物群落中,糙度系数指标的变化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相一致;糙度系数变化与踏头个数呈负相关关系,与踏头形态差异变率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物种多样性越小,生态优势度越大,优势种植物越少,踏头个数越多,踏头形态变率系数越小,微地貌形态发育相对较一致,糙度系数越小;反之,则地表糙度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糙度系数指标 物种多样性 踏头个数 踏头形态差异
下载PDF
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岩屑崩落堆积的发现及其喷发历史和模式的重塑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祥 郎建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0-658,共9页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岩屑崩落(debris-avalanche)形成小丘状沉积。老黑山火山西面、东面和东南面有数十座小丘,火烧山火山北面和东北面也有数十座小丘。最大的小丘高约17m,基座直径50m以上。最远的小丘距火...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岩屑崩落(debris-avalanche)形成小丘状沉积。老黑山火山西面、东面和东南面有数十座小丘,火烧山火山北面和东北面也有数十座小丘。最大的小丘高约17m,基座直径50m以上。最远的小丘距火山2km。小丘为崩落堆积的岩块相,由巨大的崩落岩块组成。崩落岩块为灰紫色玄武质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岩石类型与老黑山、火烧山锥体基部暴露出来的灰紫色玄武质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一致,示明这些沉积来自两火山的岩屑崩落。大多数崩落岩块强烈破碎;但有的崩落岩块仍保存锥体的原始层理。这些岩块裂隙发育并有小断层。中更新世火山老黑山(0.16Ma)和火烧山于公元1720~1721年再次爆发。两火山首先山崩,形成岩屑崩落堆积和小丘状地形,火山基部残留有山崩遗迹;山崩为熔岩溢流打开通道,接踵喷涌出石海般的渣状熔岩和绳状熔岩;最后以斯通博里式喷发柱熄灭,铸成老黑山、火烧山火山渣锥、铺就火山碎屑席。火山喷发模式为:岩屑崩落(debris-avalanche)—熔岩溢流(lavaflows)—斯通博里式喷发柱(Strombolian column)。文章还讨论了岩屑崩落及与其相关联的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流等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老黑山火烧山火山 岩屑崩落堆积 小丘 喷发模式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下载PDF
南极Wilkes陆地Windmill群岛无冰盖地区苔藓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特征
5
作者 胡舜士 R.D.Seppelt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1期58-68,共11页
Windmill 群岛的苔藓植被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群落:1.南极紫萼藓(Grimmia antarctici)群落;2.南极紫萼藓-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群落;3.拟三列真藓(Bryum pseudo-triquetrum)群落;4.南极紫萼藓-拟三列真藓群落;5.角齿藓群落;6.角齿藓... Windmill 群岛的苔藓植被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群落:1.南极紫萼藓(Grimmia antarctici)群落;2.南极紫萼藓-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群落;3.拟三列真藓(Bryum pseudo-triquetrum)群落;4.南极紫萼藓-拟三列真藓群落;5.角齿藓群落;6.角齿藓-南极紫萼藓群落;7.角齿藓-拟三列真藓群落。群落1、3、4、7趋向喜湿,群落5、6多分布于较干旱的生境,群落2的分布介于干-湿两者之间的生境。Windmill 群岛无冰盖地区苔藓群落的分布取决于由地形而引起的水分供应的状况。根据 Windmill 群岛稳定的苔藓群落种类、颜色和苔藓丘的部位,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可划分2—3层;从群落的水平结构看,形成了重复出现的镶嵌体。从该地区苔藓群落的其它特点看,如苔藓植物呈垫状密集生长,无性繁殖(尽管在各个种中都发现了精子器或颈卵器),苔藓丘顶部地衣、海藻的附生,同一种苔藓由于生境和群落小生境不同引起的色泽变化等,都与南极湿度的有效性、光的强度、风向和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植物群落 南极 苔藓丘
下载PDF
掩土与薄壳——多层堆积建筑构想
6
作者 刘文翰 安泽勤 刘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8-445,共8页
设想利用土和壳体各自的力学特性,组合构成多层堆积建筑,充分发挥掩土建筑的节能潜力;阐述其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营造方式和具有自然山水特征的外部空间形式;定性分析其安全、经济等性能以及该体系对未来城市规划与景观可能产生的... 设想利用土和壳体各自的力学特性,组合构成多层堆积建筑,充分发挥掩土建筑的节能潜力;阐述其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营造方式和具有自然山水特征的外部空间形式;定性分析其安全、经济等性能以及该体系对未来城市规划与景观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一种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实现的人居环境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土 薄壳 堆积建筑
下载PDF
丘地地形对鼓浪屿街巷景观的意义涵构研究
7
作者 桑晓磊 陈志宏 《广东园林》 2015年第5期21-24,共4页
以鼓浪屿街巷景观为研究主体,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功能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形式出发阐述丘地地形对其空间框架的影响,并从存在空间的层面上解析其意义涵构,旨在阐明丘地地形是其街巷景观整体意向的天然基底及空间构架,也进一步提... 以鼓浪屿街巷景观为研究主体,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功能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形式出发阐述丘地地形对其空间框架的影响,并从存在空间的层面上解析其意义涵构,旨在阐明丘地地形是其街巷景观整体意向的天然基底及空间构架,也进一步提出丘地地形在地域文化、景观叙事及情感框架方面强化了其街巷景观的精神意义涵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地地形 街巷空间 意义涵构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以郑州市平原岗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育池 《地下水》 2010年第6期36-38,48,共4页
同地表水体一样,地下水系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纳污能力,即地下水环境容量。目前,国内外真正意义上的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开展得非常少,主要是进行了与地下水环境容量相关的地下水溶质迁移理论和试验研究。以郑州市平原岗区为例,分析了污... 同地表水体一样,地下水系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纳污能力,即地下水环境容量。目前,国内外真正意义上的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开展得非常少,主要是进行了与地下水环境容量相关的地下水溶质迁移理论和试验研究。以郑州市平原岗区为例,分析了污染物在土壤包气带中随下渗水体向下迁移的机理过程,借助数值模型计算了不同岩性和厚度包气带的水环境容量,成果可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容量 平原岗区 郑州市
下载PDF
Is Moss Stoichiometry Influenced by Microtopography in a Boreal Peatland of Northeast China?
9
作者 ZHANG Xinhou MAO Rong +2 位作者 SONG Changchun LIU Yan REN Zhaoji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6期1038-1047,共10页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microtopography on the stoichiometry of carbon(C), nitrogen(N) and phosphorus(P) in mosses along the hummock-hollow gradient in boreal peatlands, we investigated species-level C?N, C?P and N?...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microtopography on the stoichiometry of carbon(C), nitrogen(N) and phosphorus(P) in mosses along the hummock-hollow gradient in boreal peatlands, we investigated species-level C?N, C?P and N?P ratios of five mosses(Sphagnum magellanicum, S. perichaetiale, S. palustre, S. girgensohnii and Aulacomnium palustre) in the hummocks, hollows and their intermediate zones, and then assessed community-level spatial patterns in a boreal ombrotrophic peatland of north of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species level, C?N, C?P and N?P ratios of the selected Sphagnum mosses remained stable in the hummock-hollow complexes due to unchanged C,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hereas the non-Sphagnum moss(A. palustre) in the hummocks and intermediate zones had lower P concentrations and thus greater C?P ratios than that in the hollows. At the community level, moss N concentration and C?N ratio remained constant along the hummock-hollow gradient, whereas hummocks and intermediate zones had higher community-level moss C?P and N?P ratios than hollows because of greater C and lower P concentrations.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effects of microtopography on moss C?N?P stoichiometry are scale-dependent and reveal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C and nutrient dynamic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biogeochemical cycles in boreal peat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北方 中国 东北 空间模式 调查结果 比率 非水
下载PDF
尊重原有自然形态 构建和谐景观结构——日照刘家湾赶海园设计
10
作者 闫莉 《华中建筑》 2011年第3期84-86,共3页
利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进行景观及服务设施的营造,将人工的景观巧妙的叠加在自然的景观上,充分尊重自然及考虑人的活动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关键词 赶海 土台 掩土建筑 架空木栈道
下载PDF
金银花在巨鹿县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刘利稳 《价值工程》 2015年第33期151-152,共2页
巨鹿县是"银花"之乡,本文主要阐述了金银花的观赏价值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旨在指出银花在巨鹿园林绿化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巨鹿 银花 土岗 盐碱 园林绿化
下载PDF
哈泥泥炭沼泽典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生境变异特征
12
作者 林奕伶 孙新 +3 位作者 刘冬 戴冠华 刘吉平 武海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69-1879,共11页
泥炭沼泽具有养分贫瘠、环境梯度复杂和微生境多样等特点。为探究环境梯度和微生境异质性对典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长白山哈泥泥炭沼泽湿地为研究区,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开展调查,共采集土壤跳虫和螨类71454只。在空间... 泥炭沼泽具有养分贫瘠、环境梯度复杂和微生境多样等特点。为探究环境梯度和微生境异质性对典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长白山哈泥泥炭沼泽湿地为研究区,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开展调查,共采集土壤跳虫和螨类71454只。在空间尺度上,沿泥炭沼泽湿地环境梯度,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藓类沼泽中土壤跳虫和螨类的物种密度、类群数、优势种、特有种及多样性指数均发生明显变化;时间尺度上,哈泥泥炭沼泽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在采样的两年内年际变化较大,而藓丘微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不同微生境相比,藓丘微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周边毛苔草群落,不同藓种形成的藓丘微生境间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筛选出14种土壤节肢动物指示物种,主要集中于藓丘微生境中。冗余分析表明,水位和藓类总有机碳含量是影响藓丘微生境内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生境 藓丘 泥炭沼泽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微地貌区甲烷排放通量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文昌 崔丽娟 +2 位作者 王义飞 李伟 康晓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2-911,共10页
若尔盖高原是我国泥炭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的主要甲烷(CH4)排放中心。为了研究湿地微地貌环境对高原湿地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2014年5–10月,采用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原位测量若尔盖高原湖滨湿地3种泥炭沼泽5种微地貌... 若尔盖高原是我国泥炭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的主要甲烷(CH4)排放中心。为了研究湿地微地貌环境对高原湿地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2014年5–10月,采用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原位测量若尔盖高原湖滨湿地3种泥炭沼泽5种微地貌环境下的CH4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常年性淹水泥炭湿地洼地(P-hollow)和草丘(P-hummock)生长季平均CH_4排放通量为68.48和40.32 mg·m^(–2)·h^(–1),季节性淹水的泥炭湿地洼地(S-hollow)和草丘(S-hummock)平均CH_4排放通量为2.38和0.63 mg·m^(–2)·h^(–1),而无淹水平坦地(Lawn)平均CH_4排放通量为3.68 mg·m^(–2)·h^(–1);(2)湿地5种微地貌区CH4排放通量为(23.10±30.28)mg·m^(–2)·h^(–1)(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为131%。分析显示这5种微地貌区CH_4排放通量的平均值与其水位深度平均值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19,p<0.01),表明水位深度是控制湿地微地貌区CH4排放通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3)P-hummock、P-hollow和S-hummock的CH_4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Lawn和S-hollow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5种微地貌区在夏季或秋季均观测到CH_4排放通量峰值,其影响因子可能与水位深度、土壤温度和凋落物输入密切相关;(4)P-hollow可能时常发生冒泡式CH_4排放,这可能导致过去低估了若尔盖高原湿地的CH_4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草丘 洼地 平坦地 若尔盖高原湿地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原季节性淹水沼泽两个生长季甲烷排放通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丽娟 周文昌 +2 位作者 王义飞 李伟 康晓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7-1073,共7页
为了解若尔盖高原湿地甲烷(CH_4)排放年际变化并准确估算高原湿地CH_4排放通量,在若尔盖高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季节性淹水沼泽湿地标准样地;于2013和2014年通过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两个生长季沼泽湿地微地貌区... 为了解若尔盖高原湿地甲烷(CH_4)排放年际变化并准确估算高原湿地CH_4排放通量,在若尔盖高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季节性淹水沼泽湿地标准样地;于2013和2014年通过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两个生长季沼泽湿地微地貌区草丘(Hummock)和洼地(Hollow)CH_4排放通量.结果表明:2013年生长季(6^(-1)0月),若尔盖高原湿地微地貌区草丘和洼地CH_4排放通量平均值为7.59和10.12 mg m^(-2) h^(-1),2014年生长季(5^(-1)0月)则分别为0.62和2.74mg m^(-2) h^(-1).2013年生长季湿地微地貌区草丘和洼地CH_4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是2014年的12倍和4倍,2014年生长季湿地CH_4排放通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夏季(6-8月)水位下降,降低了产CH_4菌群落数量而减少CH_4产生,同时增加了CH_4氧化菌氧化层厚度而加强CH_4氧化,降低CH_4排放通量.另外,发现湿地水位下降,降低了湿地CH_4排放通量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表现为Q_(10)值变小.综上,夏季期间的水位在调控若尔盖高原季节性淹水湿地CH_4排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草丘 洼地 水位 若尔盖高原湿地
原文传递
2014年若尔盖泥炭沼泽中草丘和洼地CO2和CH4排放通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文昌 崔丽娟 +2 位作者 王义飞 李伟 康晓明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3-699,共7页
以若尔盖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利用静态箱-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在2014年5~9月的植物生长季,测量CO2和CH4含量并计算其排放通量,同时测定环境因子和植物生物量,分析CO2和CH4的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 以若尔盖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利用静态箱-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在2014年5~9月的植物生长季,测量CO2和CH4含量并计算其排放通量,同时测定环境因子和植物生物量,分析CO2和CH4的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7月22日,沼泽CO2和CH4排放通量最大,而在5月6日和9月21日,CO2和CH4排放通量较低。在沼泽中,草丘和洼地的CO2排放通量最大值分别为902.07 mg/(m^2·h)和401.57 mg/(m^2·h),CH4排放通量最大值分别为34.61 mg/(m^2·h)和17.43 mg/(m^2·h)。草丘CO2排放通量平均值[530.31 mg/(m^2·h)]显著高于洼地[222.82 mg/(m^2·h)](n=10,p<0.05);而草丘CH4排放通量平均值[14.81 mg/(m^2·h)]也显著高于洼地[7.04 mg/(m^2·h)](n=10,p<0.05)。草丘和洼地CO2排放通量主要受5~1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影响,CH4排放通量主要受5~3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丘 洼地 CO2 CH4 若尔盖泥炭沼泽
原文传递
草丘微地貌对苔草泥炭沼泽枯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双双 王铭 +4 位作者 董彦民 王升忠 韩园园 曹议文 徐志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2,共8页
苔草沼泽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广泛分布,草丘微地貌是苔草泥炭沼泽普遍存在的外貌特征,草丘和丘间环境差异可能会引起枯落物分解的异质性。为此,选择长白山区敦化东明林场典型臌囊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对臌... 苔草沼泽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广泛分布,草丘微地貌是苔草泥炭沼泽普遍存在的外貌特征,草丘和丘间环境差异可能会引起枯落物分解的异质性。为此,选择长白山区敦化东明林场典型臌囊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对臌囊苔草枯落物在草丘及丘间位置的分解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丘和丘间枯落物干重损失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丘间枯落物总干重损失(40.20%±4.22%)和分解速率(0.0021±0.0001)d^(-1)均高于草丘枯落物总干重损失(21.70%±2.25%)和分解速率(0.0012±0.0001)d^(-1),且丘间枯落物分解速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草丘和丘间粗孔分解袋枯落物干重损失分别比对应位置的细孔分解袋枯落物干重损失高(1.81%±0.32%)和(2.91%±0.30%),在草丘和丘间枯落物分解速率上,微生物贡献分别是土壤动物贡献的6.37倍和5.65倍,而丘间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对枯落物分解速率的贡献分别是草丘的1.79倍和1.59倍。相关分析显示,草丘丘间枯落物干重损失与相应位置积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枯落物干重损失与草丘水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丘间水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在草丘微地貌格局下,不同的水热组合影响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分布及群落组成,从而对枯落物分解产生影响,而其丘间不稳定的水分环境则是影响苔草泥炭沼泽枯落物分解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草 泥炭沼泽 草丘微地貌 枯落物 分解速率
原文传递
长白山区金川泥炭沼泽土壤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园园 王铭 +3 位作者 王升忠 董彦民 刘双双 徐志伟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1-678,共8页
土壤酶是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影响着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以长白山区金川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8月17日,分别采集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草丘、丘间和油桦(Betula fruti... 土壤酶是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影响着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以长白山区金川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8月17日,分别采集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草丘、丘间和油桦(Betula fruticosa)群落下0~50 cm深度土壤,测定其3种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1种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0~10cm深度,油桦群落下土壤中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平均值为(2 116.78±65.41) nmol/(g·h),显著高于臌囊薹草草丘和丘间土壤(n=3,p〈0.05);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4 786.57±738.84) nmol/(g·h)和(8.98±0.377) nmol/(g·h),显著高于臌囊薹草丘间土壤(n=3,p〈0.05),与草丘土壤无显著差异(n=3,p〉0.05);油桦群落下的土壤中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活性平均值为(615.67±43.49) nmol/(g·h),显著低于臌囊薹草草丘土壤(n=3,p〈0.05)。在臌囊薹草草丘土壤中,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显著高于丘间土壤(n=3,p〈0.05)。在0~50 cm深度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活性在臌囊薹草草丘和丘间呈单峰型变化,而在油桦群落下的土壤中基本保持不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臌囊薹草草丘和丘间10~20 cm深度土壤中达到最大,而在油桦群落下的0~10 cm深度土壤中最大。在臌囊薹草群落草丘和油桦群落下的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波动变化,而在臌囊薹草丘间土壤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大。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泥炭沼泽土壤酶活性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土壤酶活性 植物群落 草丘微地貌
原文传递
东北哈泥泥炭地不同泥炭藓属植物高光谱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林凤 冯璐 +1 位作者 李微 吴玉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6-553,共8页
泥炭藓是北方泥炭地的优势植物,其高光谱特征研究很少。本研究采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藓丘及丘间)生长的相同种类泥炭藓植物,及同一水位埋深条件下的不同种类泥炭藓植物的光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泥炭藓... 泥炭藓是北方泥炭地的优势植物,其高光谱特征研究很少。本研究采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藓丘及丘间)生长的相同种类泥炭藓植物,及同一水位埋深条件下的不同种类泥炭藓植物的光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泥炭藓属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具有明显种间差异,主要反映在绿峰、红边的差异上。由于水分条件差异,生长在高丘和低丘的锈色泥炭藓、泥炭藓及中位泥炭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均具有显著差异,高丘的泥炭藓属植物的反射率均高于低丘的泥炭藓属植物。本研究所获得的东北地区哈泥泥炭地几种泥炭藓属植物的详细光谱信息,可以为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和卫片解译泥炭藓湿地提供地面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藓 藓丘 含水率 反射率
原文传递
吉林敦化臌囊薹草泥炭沼泽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兴丽 王铭 +3 位作者 王升忠 段磊磊 温理想 赵婧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0-506,共7页
以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东明林场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15日,采集臌囊薹草草丘、丘下和丘间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土壤样品,在连续培养的24 ... 以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东明林场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15日,采集臌囊薹草草丘、丘下和丘间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土壤样品,在连续培养的24 d中,从培养土壤样品的培养瓶中抽取气体样品,测定土壤甲烷的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24天,臌囊薹草草丘0~30 cm深度土壤的甲烷产生速率最大,为(156.55±83.37)μg/(g·d),在实验的第6小时,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最大,为(1.38±0.11)μg/(g·d),二者显著高于丘下和丘间土壤,丘下和丘间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无显著差异;在垂直方向上,在实验的第24天,草丘1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在实验的第16天,丘间1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在实验的第12天,丘下0~1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草丘对土壤甲烷的氧化作用在甲烷释放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有效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对沼泽碳输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臌囊薹草 泥炭沼泽 草丘微地貌 甲烷产生速率 甲烷氧化速率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丘-洼微生境对高寒沼泽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Guiling Wu Jay Gao +2 位作者 Weiyou Ou Jizhong Wan Xilai L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黄河源区高寒沼泽草甸中有许多不均匀的小丘和洼地,形成了独特的微生境,深刻影响着植物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通过研究高寒湿地冻融丘和洼地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微地形水文条件对丘-洼微生境空间波动的影... 黄河源区高寒沼泽草甸中有许多不均匀的小丘和洼地,形成了独特的微生境,深刻影响着植物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通过研究高寒湿地冻融丘和洼地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微地形水文条件对丘-洼微生境空间波动的影响。本研究在黄河源区高寒沼泽湿地的冻融丘(淹水和无淹水)和洼地(蓄水和无蓄水)共设置36个样地(1 m×1 m),采集了45个植物样和225个土壤样,并采用比较法评价高寒沼泽湿地是否存在“肥岛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冻融丘的存在增加了微生境的空间异质性,促进了藏嵩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淹水和无淹水的冻融丘生境下的植物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湿地外围的高寒草甸。与高寒草甸相比,高寒沼泽湿地丘-洼复合体为莎草科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微生境。另外,湿地丘-洼微生境与周围高寒草甸在0-50 cm土层之间的比较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距离地表越近含量越高。在深层次土壤中,丘洼微生境与高寒草甸土壤养分之间的差距变小。因此,湿地丘-洼微生境形成了一个富饶的“肥沃岛”格局。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恢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丘-洼微生境 植物特性 土壤特性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