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天辉 黄宗超 +3 位作者 高强章 李芳莲 罗力嘉 李晓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2,31,共4页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孢节菱孢菌 杂交竹梢枯病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杂交竹枯梢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宗超 朱天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美...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美这4种杀菌剂对TZ0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极显著的抑制TZ01的菌丝生长,其EC50分别是1.265,3.567,4.569,26.450 mg/L。另外筛选出的药剂对TZ01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EC50浓度下这4种药剂对TZ01孢子萌发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59.5%,67.9%,54.8%,47.8%。综合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两方面评定,认为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因为甲基托布津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因而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可与其它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枯梢病 竹长喙壳菌 杀菌剂 毒力 EC50 筛选
下载PDF
暗孢节菱孢菌蛋白类毒素产生条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天辉 李姝江 车冠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8-523,共6页
采用液体震荡培养结合硫酸铵分级沉淀法获取蛋白类粗毒素研究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产毒条件。经浸渍法生物活性检测并以杂交竹病情指数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Fries培养液为最优产毒基质,病情指数达70.67... 采用液体震荡培养结合硫酸铵分级沉淀法获取蛋白类粗毒素研究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产毒条件。经浸渍法生物活性检测并以杂交竹病情指数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Fries培养液为最优产毒基质,病情指数达70.67%。不同培养时间、温度对该菌产毒量有较大的影响,12d左右是最佳产毒时间,25℃为产毒最适温度;该菌产毒对光照无特殊要求,产毒的较优溶氧量是介于120~160mL之间,在pH 8.0时产毒较高。在优化条件下,该菌的产毒能力显著提高,杂交竹感病指数高达8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梢枯病 毒素 暗孢节菱孢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抗菌蛋白AMP对杂交竹梢枯病防治效果及其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娜 朱天辉 +2 位作者 彭艳 郑磊 赵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89,共8页
从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1)的10,20,50倍稀释液... 从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1)的10,20,50倍稀释液叶片喷雾或浸根处理后,撑绿杂交竹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发病对照。经不同浓度抗菌蛋白诱导,植株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抗性酶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不同的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叶片内各抗性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的处理上升幅度大。只诱导不接种及诱导后挑战接种,叶片内各抗性酶的活性与抗菌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OD,PPO,CAT酶活性用浸根处理的时序变化幅度及同时期升高幅度大于喷雾处理,SOD,PAL的差异不明显。各抗性相关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性在喷雾诱导处理中与PPO,POD和CAT活性相关性显著,在浸根诱导处理中与SOD和PAL活性相关性显著,说明抗性酶与病情指数的变化存在内在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 杂交竹梢枯病 抗菌蛋白 抗性相关酶活性
下载PDF
杂交竹枯萎病原的rDNA ITS分子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慧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对造成广西杂交竹3号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以期确定病原菌的属、种名,为防治该病害寻求理论依据.试验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核糖体DNA的ITS区进行测序,在Genbank中收索其同源性序列并构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以此来确定该病原菌的属... 对造成广西杂交竹3号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以期确定病原菌的属、种名,为防治该病害寻求理论依据.试验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核糖体DNA的ITS区进行测序,在Genbank中收索其同源性序列并构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以此来确定该病原菌的属、种名.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与其它3株尖孢镰刀菌聚为一枝,且自展支持率大于95%;引起杂交竹3号枯萎病的病原就是镰刀属中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杂交竹 枯萎病 鉴定
下载PDF
杂交竹枯萎病菌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吉苗 林世敏 +2 位作者 刘先宝 李超萍 黄贵修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6期11-14,共4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大田使用的高防效低成本的药剂来防治杂交竹枯萎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对13种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参试药剂中A、C、D、G、H、I、K和M等对杂交竹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 为了筛选出适合大田使用的高防效低成本的药剂来防治杂交竹枯萎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对13种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参试药剂中A、C、D、G、H、I、K和M等对杂交竹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今后杂交竹枯萎病大田药效试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枯萎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杂交竹枯萎病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英玲 韦春义 +1 位作者 何红娟 兰键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杂交竹枯萎病是近几年在广西高峰林场、三门江林场、柳州市的鹧鸪江园艺场等地发现的新病害。经多次分离培养获得镰刀菌Fusarium纯培养。通过竹笋期的室内有伤、无伤的多次反复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病菌对杂交竹有很强的致病力,并能引... 杂交竹枯萎病是近几年在广西高峰林场、三门江林场、柳州市的鹧鸪江园艺场等地发现的新病害。经多次分离培养获得镰刀菌Fusarium纯培养。通过竹笋期的室内有伤、无伤的多次反复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病菌对杂交竹有很强的致病力,并能引起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是杂交竹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枯萎灵、萎立等12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0%的枯萎灵WP、40%萎立WP、40%的托福灵WP、70%根腐灵SP对该病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枯萎病 镰刀菌 杀菌剂
下载PDF
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梁祖昂 蔡吉苗 +3 位作者 刘先宝 李超萍 时涛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190-11193,11328,共5页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枯萎病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ZB27的定殖能力及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控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谯天敏 朱天辉 李姝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通过抗生素标记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ZB27的抗氯霉素突变菌株,并运用喷雾和稀释平板法检测该菌的定殖能力及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ZB27标记菌株抗氯霉素的浓度为750μg/mL,且性状稳定、回收率高。ZB27可以快速定殖到杂交竹... 通过抗生素标记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ZB27的抗氯霉素突变菌株,并运用喷雾和稀释平板法检测该菌的定殖能力及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ZB27标记菌株抗氯霉素的浓度为750μg/mL,且性状稳定、回收率高。ZB27可以快速定殖到杂交竹枝叶,并长期维持稳定的定殖量;高浓度(109、107CFU/mL)的菌液定殖量大于低浓度的菌液;在叶上的定殖量大于枝干,8天时达到顶峰,到40天时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病原菌的接入对生防菌在叶部的定殖影响较大,对在枝干定殖影响较小。预先接种ZB27菌悬液和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0.07%和68.0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利用菌悬液或其次生代谢物防治杂交竹梢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梢枯病 铜绿假单胞菌 定殖 标记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的发酵条件及其发酵滤液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丽娜 朱天辉 张继甫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7-245,共9页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是从四川碧峰峡撑×绿杂交竹健康植株根际分离到的一株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进一步明确该菌的生防潜力,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并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离体枝叶接种...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是从四川碧峰峡撑×绿杂交竹健康植株根际分离到的一株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进一步明确该菌的生防潜力,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并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离体枝叶接种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优化发酵培养滤液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甘油5 g、黄豆饼粉3 g、蛋白5 g、NaCl 2.5 g、CaCO32 g、蒸馏水1 000 mL。优化发酵培养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导致芽管、菌丝畸形。去菌发酵原液及其10倍稀释液处理离体枝叶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接种后4天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田间喷施去菌发酵原液及其5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极显著高于浓度为30 mg/mL的化学药剂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红褐链霉菌 杂交竹梢枯病 发酵优化 病害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