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st gut-derived Bacillus probiotics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and liver immunity, gut health, and resistive capacity against Vibrio harveyi infection in hybrid grouper(♀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被引量:1
1
作者 Kwaku Amoah Beiping Tan +6 位作者 Shuang Zhang Shuyan Chi Qihui Yang Hongyu Liu Yuanzhi Yang Haitao Zhang Xiaohui Dong 《Animal Nutr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63-184,共22页
Several reports have revealed the vital role that probiotics play in fish growth and health.However,few works are available for host gut-derived probiotics on the growth,immunity,and gut microbiota of fish,especially ... Several reports have revealed the vital role that probiotics play in fish growth and health.However,few works are available for host gut-derived probiotics on the growth,immunity,and gut microbiota of fish,especially in hybrid grouper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 due to their isolation difficulty and functional verification.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3 host gut-derived Bacillus species?effects on the growth,immune and antioxidant-biochemical responses,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intestinal morphology,immune-related gene expression,gut microbiota,and disease resistance against Vibrio harveyi in hybrid grouper.A total of 480 hybrid grouper (initial weight=9.03±0.02 g) were randomly allotted into 4 groups,namely,the group fed a basal diet without probiotic inclusion (control,B0),the group fed the basal diet with Bacillus velezensis GPSAK4 (BV),the group fed the basal diet with Bacillus subtilis GPSAK9 (BS),and the group fed the basal diet with Bacillus tequilensis GPSAK2 (BT) strains at 1.0×10^(9)CFU/g.After a 6-week feeding trial,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P<0.05) in the growth performance,whole fish-body proximate composition,blood 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serum,liver,and intestinal biochemical indexes,intestinal morphology,and protection against V.harveyi pathogen in the probiotic-treated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Additionally,the expressions of intestinal tight junction genes (occludin and ZO1),pro-and anti-inflammatory genes,including IL1β,IL6,IL8,TNFa,MyD88,IL10,and TGFβ,were upregulated (P<0.05) after Bacillus species administration.Host gut-derived Bacillus supplementation shaped the gut microbiota by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P<0.05)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 (except the BS group),Acidobacteria(except the BT group),Cyanobacteria (except the BV and BT groups),and Verrucomicrobia phyla,as well as known beneficial genera (Romboutsia,Turicibacter,Epulopiscium,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 1 and 13,Lactobacillus,and Bacillus),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the abundance of Firmicutes,Chloroflexi,and Fusobacteria phyla,and purported pathogenic genera (Staphylococcus and Photobacterium)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llectively,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velezensis GPSAK4,B.subtilis GPSAK9(especially this strain),B.tequilensis GPSAK2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at 1.0×10^(9)CFU/g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ntestinal health of hybrid grouper via microbial composition modulation,thus enhancing the assimilation and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to boost fish growth,immunity,and disease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grouper(♀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 Host-associated probiotics Immune and antioxidant-biochemical responses Gut microbiota Immune-related gene expression Vibrio harveyi
原文传递
Flesh quality of hybrid grouper(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fed with hydrolyzed porcine mucosasupplemented low fishmeal diet 被引量:2
2
作者 Xuanyi Yang Xinyan Zhi +4 位作者 Ziling Song Guanghui Wang Xumin Zhao Shuyan Chi Beiping Tan 《Animal Nutrition》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diets containing 0%,3%,6%,9%,and 12%hydrolyzed porcine mucosa(namely,HPM0,HPM3,HPM6,HPM9,and HPM12)were prepared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muscle nutrition com...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diets containing 0%,3%,6%,9%,and 12%hydrolyzed porcine mucosa(namely,HPM0,HPM3,HPM6,HPM9,and HPM12)were prepared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muscle nutrition composition,texture property,and gene expression related to muscle growth of hybrid grouper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_).Groupers were fed to apparent satiation at 08:00 and 16:00 every day for a total of 56 days.It was found that the weight gain percentage in the HPM0,HPM3,and HPM6 groups did not differ(P>0.05).The cooking loss and drip loss of the dorsal muscle in the HPM3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PM6 and HPM9 groups(P<0.05).The hardness and chewiness of the dorsal muscle in the HPM3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PM0,HPM9,and HPM12 groups(P<0.05).The gumminess in the HPM3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PM9 and HPM12 groups(P<0.05).The 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 content of the dorsal muscle in the HPM12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PM0 group(P<0.05).The contents of total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total n-3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as well as the ratio of n-3/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 the dorsal muscle was higher in the HPM0 group than in all other groups(P<0.05).The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gene myogenic factor 5,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a,myosin heavy chain,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b1),and follistatin(FST)were the highest in the dorsal muscle of the HPM3 group.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hybrid grouper fed a diet with 6%HPM and 27%fish meal was as good as that of the HPM0 group.When fish ingested a diet containing 3%HPM,the expression of genes TGF-β1 and FST involved in muscle growth were upregulated,and then the muscle quality related to hardness and chewiness were improved.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HPM could be better used in grouper f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sh quality Growth performance hybrid groupers Hydrolyzed porcine mucosa Muscle growth-related gene
原文传递
金虎杂交斑三倍体血细胞特征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3
作者 邓远 李振通 +11 位作者 苏金枝 黎琳琳 邱弈树 丁小雨 段鹏飞 王心怡 王林娜 刘阳 马文辉 赵侠 李胜忠 田永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9-516,共8页
为了解三倍体金虎杂交斑(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的细胞遗传特性。以静水压休克诱导的三倍体金虎杂交斑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DNA含量测定鉴定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对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进... 为了解三倍体金虎杂交斑(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的细胞遗传特性。以静水压休克诱导的三倍体金虎杂交斑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DNA含量测定鉴定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对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进行红细胞大小、形态的比较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的DNA含量与二倍体金虎杂交斑的DNA含量的比值为1.45︰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长轴、短轴分别为二倍体的1.34、1.14倍(P<0.0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体积、表面积分别为二倍体的2.07和1.54倍(P<0.0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核长轴、短轴、核表面积、核体积分别为二倍体的1.22、1.05、1.29、1.57倍(P<0.01)。通过头肾-秋水仙素注射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金虎杂交斑的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为2n=48=2sm+46t,NF=50,三倍体金虎杂交斑的染色体数目为72,核型为3n=72=1m+2sm+69t,NF=75,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实验结果为石斑鱼杂交种多倍体育种提供了丰富生物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虎杂交斑 红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术 三倍体 二倍体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金虎杂交斑三倍体、二倍体生长、发育比较及形态性状差异分析
4
作者 邓远 苏金枝 +11 位作者 李振通 黎琳琳 邱弈树 丁小雨 段鹏飞 王心怡 王林娜 刘阳 马文辉 赵侠 李胜忠 田永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2-1311,共10页
为了解金虎杂交斑三倍体的生长与形态特征,利用金虎杂交斑三倍体(JH-3N)和二倍体群体(JH-2N),通过对比养殖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倍性杂交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同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JH-3N、JH-2N及母本棕点石斑鱼(EF)和父本蓝身大斑石斑... 为了解金虎杂交斑三倍体的生长与形态特征,利用金虎杂交斑三倍体(JH-3N)和二倍体群体(JH-2N),通过对比养殖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倍性杂交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同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JH-3N、JH-2N及母本棕点石斑鱼(EF)和父本蓝身大斑石斑鱼(ET)的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90 d对比养殖后,JH-3N的终末体质量较JH-2N提高9.59%。性腺组织学观察表明,JH-3N卵巢与同期JH-2N相比发育明显滞后。经卡方检验显示,JH-3N与JH-2N、父本和母本的7个可数性状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个石斑鱼群体除M_(14)(臀鳍前端基部至尾鳍长)外,其他18个比例性状差异显著(P<0.05)。聚类分析显示,JH-3N为单独一支,与其他3个群体分离。主成分分析共得到累计贡献率达63.273%的3个主成分,差异主要体现在鱼体的背腹轴方向。判别分析显示,4个石斑鱼群体的判别准确率达100%,综合判别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JH-3N具有生长速度更快、性腺发育滞后的优良性状,表型性状与JH-2N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前景,研究结果为金虎杂交斑倍性育种及种群鉴定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虎杂交斑 三倍体 生长速度 形态特征 多元统计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
5
作者 黄达 张和森 +3 位作者 刘敏 张宇雷 顾川川 高倩倩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了2路水处理环路,集成构建了育苗池双排水、竖流沉淀、移动床生物过滤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使用该育苗系统开展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育苗试验,重点考虑溶氧、pH和氨氮3个水质指标及全长、体质量和出苗率3个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仔稚鱼生长情况良好,平均全长(75.1±0.55)mm,平均体质量(9.2±0.42)g,出苗率16.28%。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温度26.8~27.7℃,溶氧6.6~7.2 mg/L,pH平均为8.31、总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183±0.191)mg/L,水质情况良好。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单茬利润1.86万元,年利润5.58万元(按1年3茬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可为工厂化循环水育苗系统应用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物质平衡 水处理设备 循环水养殖系统
下载PDF
饲料磷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周智愚 邓银生 +2 位作者 张金枫 梁程锦 吴小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 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1.20%、1.37%、1.52%、1.59%和1.70%,相应缩写为P1.05、P1.10、P1.20、P1.37、P1.52、P1.59及P1.70,每组3个平行。实验鱼[初始体质量(12.14±0.05)g]每日表观饱食投喂两次(8:00和16:30),养殖周期为6周。分析结果显示,P1.05组体质量增长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蛋白质增长值(PPV)在P1.05和P1.10组高于其他实验组,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磷水平升高,P1.05组血浆及肝脏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其他实验组,而全鱼灰分以及血浆、肝脏总胆固醇(TC)含量呈现相反趋势。P1.05组血浆钙(Ca)含量在各实验组中最高,而磷含量最低,脊椎骨Ca、P含量在P1.05组均低于其他实验组。P1.05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w=1.05%饲料磷水平已满足虎龙杂交斑幼鱼生长的需要,过高磷水平则会导致实验鱼生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饲料磷水平 生长 骨矿化
下载PDF
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柳 黄潇庆 +2 位作者 陈菁苗 卢艳 黄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核糖体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雌性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雄性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获得在生长、肉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子代——杉虎杂交斑... 核糖体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雌性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雄性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获得在生长、肉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子代——杉虎杂交斑。对杉虎杂交斑及其亲本5S rRNA基因编码区前1 000 bp、编码区以及非转录区的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整体甲基化水平(0.418)高于棕点石斑鱼(0.379)和清水石斑鱼(0.037),但与母本棕点石斑鱼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父本清水石斑鱼存在显著性差异。对5S rRNA基因编码区和非转录区的甲基化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在棕点石斑鱼与杉虎杂交斑中所有甲基化位点是一致的,但在清水石斑鱼中均未发现这些位点,表明杉虎杂交斑的5S rRNA基因甲基化模式与母本棕点石斑鱼一致。结果阐明了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为石斑鱼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杂交 5S rRNA基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水飞蓟素对杂交石斑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肝脏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刚 欧光海 +7 位作者 温震威 黄鉴鹏 马骞 张健东 谢瑞涛 李豫 蒋鑫涛 黄建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幼鱼血清生化指标、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肝脏代谢组的影响,为水飞蓟素在杂交石斑鱼饲料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幼鱼血清生化指标、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肝脏代谢组的影响,为水飞蓟素在杂交石斑鱼饲料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4.06±0.15)g杂交石斑鱼幼鱼,分别投喂添加0、0.2、0.4和0.6 g/kg的水飞蓟素4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SL0、S1、S2和S3)56 d,测定石斑鱼的血清生化指标和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对肝脏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1)与对照(SL0组)相比,S1和S2组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下降,S3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显著下降,S2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2)与SL0组相比,S1、S2和S3组肝脏中hmgcr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以及pparγ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2组肝脏中ppar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3)与SL0组相比,S1和S2组肌肉中pparγ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4)与SL0组相比,在S3组肝脏代谢组中筛选出1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共有15种差异代谢物下调,3种差异代谢物上调;谷胱甘肽代谢和鞘脂信号通路两条代谢通路被显著富集,5-羟脯氨酸、腺苷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等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饲料中添加0.6 g/kg的水飞蓟素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调节代谢物的含量发挥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降低杂交石斑鱼幼鱼的血脂水平,改善肝脏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杂交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清水石斑鱼 血清生化指标 脂代谢相关基因 代谢组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有水保活中肌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温敬敬 王蕾 +6 位作者 王金厢 李学鹏 励建荣 丁玉庭 谢晶 王彦波 秦小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5-954,共10页
为筛选珍珠龙胆石斑鱼有水保活过程中的生命质量特征指标,以石斑鱼有水保活过程中存活率、体质量损失率、肌肉的一般化学组成、质构特性、肌肉组织形态、血清生化指标、鱼鳃Na^(+)/K^(+)-ATP酶活性及其组织形态等为观测指标,探究不同有... 为筛选珍珠龙胆石斑鱼有水保活过程中的生命质量特征指标,以石斑鱼有水保活过程中存活率、体质量损失率、肌肉的一般化学组成、质构特性、肌肉组织形态、血清生化指标、鱼鳃Na^(+)/K^(+)-ATP酶活性及其组织形态等为观测指标,探究不同有水保活时间(0、24、48、72、96、120 h)下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率降低、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硬度也逐渐降低;肌肉组织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肌纤维逐渐收缩、空隙逐渐增大;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逐渐变强,皮质醇含量先降后增;鱼鳃中Na^(+)/K^(+)-ATP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鳃小片形状变长变细,并且伴有水肿现象,同时鱼鳃白度显著增加(P<0.05)。血清指标和鱼鳃组织形态有望成为表征石斑鱼生命质量特征的有效指标,该结果可为石斑鱼保活流通过程中生命质量特征的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有水保活 肌肉品质 生理生化指标 生命质量特征
下载PDF
维生素E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翟浩云 张璐 +4 位作者 蔡亲晓 周智愚 殷浩然 耿丽娜 吴小易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20,共12页
为研究虎龙杂交斑对维生素E(V_(E))的最适需求量,评估V_(E)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组V_(E)含量分别为4.1、26.3、40.7、57.1、116.8、209.6 mg/kg的等能(340 kcal/100 g干物质)、等蛋白(占饲料干重的... 为研究虎龙杂交斑对维生素E(V_(E))的最适需求量,评估V_(E)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组V_(E)含量分别为4.1、26.3、40.7、57.1、116.8、209.6 mg/kg的等能(340 kcal/100 g干物质)、等蛋白(占饲料干重的51.5%)、等脂(占饲料干重的9%)的实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实验鱼初始均重为(14.22±0.01)g,养殖实验期间每日饱食投喂2次(8:00和16:30),周期为8周。生长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挑选7尾实验鱼进行72 h铜胁迫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摄食57.1 mg/kg V_(E)饲料实验鱼增重率(WG)显著高于摄食4.1 mg/kg V_(E)饲料实验鱼,各实验组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肠系膜脂肪比(IPF)无显著差异。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V_(E)处理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摄食209.6 mg/kg V_(E)饲料实验鱼肝脏V_(E)含量高于摄食4.1 mg/kg V_(E)饲料实验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M)活性均先升后降,4.1 mg/kg V_(E)组以上指标均低于57.1 mg/kg V_(E)组。铜胁迫72 h后,40.7、57.1和116.8 mg/kg V_(E)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4.1 mg/kg V_(E)组。40.7 mg/kg V_(E)组头肾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nrf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4.1、26.3和116.8 mg/kg V_(E)组。以WG和T-AOC为评价指标,基于二次折线模型确定虎龙杂交斑饲料中V_(E)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62.92 mg/kg饲料和86.25 mg/kg饲料。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_(E)可提高虎龙杂交斑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维生素E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复合蛋白源对杂交石斑鱼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伟兴 迟淑艳 +4 位作者 杨烜懿 车明晓 陆梓晔 王嘉 谭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该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anotroph bacteria meal,MBM)与棉籽蛋白(cottonseed meal,CSM)在降低鱼粉(fish meal,FM)的饲料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 该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anotroph bacteria meal,MBM)与棉籽蛋白(cottonseed meal,CSM)在降低鱼粉(fish meal,FM)的饲料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FM为40%)为FM组,降低FM至30%,添加复合蛋白源(MBM为4%,CSM为12%)为MC组,投喂初质量为(28.85±0.04)g的石斑鱼56 d。结果显示,两组石斑鱼生长性能、存活、饲料利用和体形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MC组肌肉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显著升高(P<0.05),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血脂含量和转氨酶以及肝脏丙二醛显著降低(P<0.05),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绒毛长度显著升高(P<0.05),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升高,菌群功能在代谢相关通路的富集度升高,环境信息处理相关通路的富集度降低。综上所述,MBM和CSM复合蛋白源能提高肝脏和肠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发育和菌群结构。研究结果为MBM和CSM复合替代石斑鱼饲料鱼粉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蛋白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 棉籽蛋白 杂交石斑鱼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对7种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朝中 曹俊明 +8 位作者 董晓慧 迟淑艳 章双 杨奇慧 刘泓宇 邓君明 张卫 谭北平 谢诗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研究测定了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对黄粉虫粉(TMM)、黑水虻虫粉(HIM)、乙醇梭菌蛋白(CAP)、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CM)、小球藻粉(CVM)、棉籽浓缩蛋白(CPC)和秘鲁鱼粉(PFM)共7种蛋白... 研究测定了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对黄粉虫粉(TMM)、黑水虻虫粉(HIM)、乙醇梭菌蛋白(CAP)、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CM)、小球藻粉(CVM)、棉籽浓缩蛋白(CPC)和秘鲁鱼粉(PFM)共7种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ADCs)。试验配制1组含50%鱼粉的基础饲料,而7组试验饲料按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蛋白源配制而成,8组饲料都加入0.1%氧化钇(Y_(2)O_(3))作为外源标志物。将初始平均体重为(9.95±0.50)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配到0.3 m^(3)的玻璃钢桶中,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经过5d的试验饲料饲喂驯化后,每天两次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样本。结果表明,7种蛋白源的干物质ADCs从高至低依次为:CVM>TMM=CAP=CPC>HIM=MCM=PFM。CVM的干物质、粗蛋白和大多数氨基酸(包括蛋氨酸和苏氨酸)的ADCs最高。而HIM的干物质、粗蛋白和大多数氨基酸的ADCs低于其他组。CAP的赖氨酸ADCs高于其他6种蛋白原料,粗蛋白ADCs仅次于CVM。PFM的干物质ADCs明显低于CVM,但与CAP没有显著差异。此外,PFM的粗蛋白ADCs低于CVM、CAP和MCM三种蛋白原料,并且其赖氨酸ADCs低于CAP,苏氨酸ADCs也低于CAP和CVM。研究表明,这7种蛋白源中小球藻粉(CVM)和乙醇梭菌蛋白(CAP)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中显示出较高的表观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消化率 鱼粉替代 蛋白源 珍珠龙胆石斑鱼
下载PDF
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燕 张勇 +5 位作者 张海发 黄文 肖玲 李水生 杨宇晴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785,共8页
为研究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实验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虎龙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并进行相关统计分... 为研究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实验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虎龙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外观方面,青龙斑与亲本相比,其斜带边缘清晰连贯,而虎龙斑体侧分布有不同于亲本的大型环状斑;在外部形态框架方面,青龙斑背鳍前端及躯干形态都偏向于母本,呈现出背腹部压缩的细长型,而虎龙斑背鳍前端的框架形态偏向于母本、躯干的框架形态却偏向于父本,呈现出两种框架形态组合的特点。综合传统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种杂交石斑鱼在外部形态方面更偏向于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亲本 形态差异 可数性状分析 可量性状分析
下载PDF
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其亲本形态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水清 郑乐云 +5 位作者 罗辉玉 黄种持 林克冰 邱峰岩 吴精灵 林金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共8页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体质量与全长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32,杂交子代体质量与尾柄高的相关性最高(0.955),与全长的相关系数为0.927;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带石斑鱼保留体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赤点石斑鱼保留全长、体高和尾柄高,杂交子代保留全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对杂交子代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体质量平均杂种优势为3.43%,体长平均杂种优势为3.02%,杂交子代同时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该研究表明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差异要小于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形态性状更偏向于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杂交子代 通径分析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水清 罗辉玉 +6 位作者 张哲 郑乐云 王全阳 林克冰 葛辉 姜双城 邱峰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87,共8页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后头长(X5)、躯干长(X6)、尾柄长(...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后头长(X5)、躯干长(X6)、尾柄长(X7)和尾柄高(X8)等形态性状,并对不同月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月龄组云龙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4月龄=-47.887+3.335 X1+2.139 X2-3.729 X7+19.582 X8,Y9月龄=-313.801+17.985 X1-7.144 X3+11.193 X4+37.145 X8;Y15月龄=-897.768+20.951 X1+70.512 X4-33.298 X7+81.547 X8;云龙石斑鱼各月龄表型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除9月龄尾柄长外,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4月龄和9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重因子,15月龄第一主成分指向增长、增重和体高因子,3个月龄第二主成分均指向尾柄因子;4月龄和9月龄全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485、0.831),15月龄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440),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在所测的3个月龄阶段均以增长、增重为主,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够估算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的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 杂交石斑鱼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水清 罗辉玉 +6 位作者 郑乐云 伍惠煌 林克冰 葛辉 姜双城 张哲 邱峰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50,共6页
为分析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的营养组成,参照国家标准,测定了体质量(182.84±29.35) g杂交石斑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粗... 为分析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的营养组成,参照国家标准,测定了体质量(182.84±29.35) g杂交石斑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4.07±0.71)%、(21.52±0.78)%、(4.03±0.15)%和(1.29±0.07)%。肌肉鲜样中测定了17种氨基酸,总量为(19.88±0.1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64±0.13)%和(7.64±0.1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5.19,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肌肉鲜样中含有1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27.63±1.15)%、(22.75±1.22)%和(32.59±1.90)%,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19.27±1.27)%。研究表明,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作为新品种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子一代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虎龙斑生长、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灵 李小梅 +2 位作者 舒琥 张海发 石和荣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5-20,共6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虎龙斑生长、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540尾体重为34 g左右的虎龙斑,随机分为6个组,在基础饲料中拌喂低浓度0.1%的芽孢杆菌、高浓度0.5%的芽孢杆菌、低浓度1%的光合细菌和高浓度5%的光合细菌,...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虎龙斑生长、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540尾体重为34 g左右的虎龙斑,随机分为6个组,在基础饲料中拌喂低浓度0.1%的芽孢杆菌、高浓度0.5%的芽孢杆菌、低浓度1%的光合细菌和高浓度5%的光合细菌,并以2%饲料用量的乳化鱼油包裹,配置成编号为Diet 1、Diet 2、Diet 3、Diet 4四种饲料作为益生菌添加组,再增设乳化鱼油组和对照组。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乳化鱼油组相比,Diet 1和Diet 4组末体重、增重率显著增加,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iet 2和Diet 3组末体重、增重率极显著增加,饲料系数极显著降低(P<0.01),末体长四个益生菌添加组都显著增加(P<0.05)。不同益生菌对末肝体比、末脏体比、肥满度和成活率影响较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和乳化鱼油组,各益生菌添加组虎龙斑的血清总蛋白浓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溶菌酶活性升高,Diet 2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各益生菌添加组虎龙斑肝脏抗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活性相比于对照组或乳化鱼油组均有提高,Diet 2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丙二醛水平降低(P<0.05)。哈维氏弧菌攻毒之后,各益生菌添加组的免疫保护率显著提升。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可有效促进虎龙斑的生长、提升虎龙斑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斑 益生菌 生长性能 免疫力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两种微生态制剂对虎龙斑体成分、肠道消化酶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灵 李小梅 +2 位作者 舒琥 张海发 石和荣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32,共9页
试验旨在探讨两种微生态制剂对虎龙斑体成分、肠道消化酶和组织学结构的影响。选用540尾体质量为(33.98±4.91)g的虎龙斑,随机分为6个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低浓度0.1%的芽孢杆菌制剂、高浓度0.5%的芽孢杆菌制剂、低浓度1%的光合细菌... 试验旨在探讨两种微生态制剂对虎龙斑体成分、肠道消化酶和组织学结构的影响。选用540尾体质量为(33.98±4.91)g的虎龙斑,随机分为6个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低浓度0.1%的芽孢杆菌制剂、高浓度0.5%的芽孢杆菌制剂、低浓度1%的光合细菌制剂和高浓度5%的光合细菌制剂,并以2%饲料用量的乳化鱼油包裹,配制成编号为Diet 1、Diet 2、Diet 3、Diet 4四种饲料作为微生态制剂添加组,再增设乳化鱼油组和对照组,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果表明:(1)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虎龙斑粗蛋白质含量(P<0.05),降低粗脂肪含量。(2)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虎龙斑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而脂肪酶活性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前肠的肠绒毛高度中,Diet 2组和Diet 3组显著高于乳化鱼油组(P<0.05),而在中肠中,Diet 2组的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乳化鱼油组(P<0.05),肌层厚度和浆膜层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各组之间的高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微生态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虎龙斑鲜肝脏的颜色,减少肝细胞的坏死和脂肪空泡化。(5)与对照组和乳化鱼油组相比,微生态制剂能增加虎龙斑头肾淋巴细胞、黑色素巨噬细胞的数量,而对头肾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鱼的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鱼的肠道、肝脏和头肾结构,从而提高鱼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斑 微生态制剂 体成分 消化酶 组织结构
下载PDF
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血细胞的类型及发生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晖 陈刚 邓崇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8,共10页
为查明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血细胞形态分类及血细胞发生特点,文章通过血液和组织涂(印)片、细胞染色和显微观察,研究了体重263.18±12.31g的杂交石斑鱼外周血液白细胞的分类组成... 为查明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血细胞形态分类及血细胞发生特点,文章通过血液和组织涂(印)片、细胞染色和显微观察,研究了体重263.18±12.31g的杂交石斑鱼外周血液白细胞的分类组成,以及头肾、脾脏、体肾和肝脏等4种组织中各类血细胞的发生情况,并将结果与其母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石斑鱼外周血液白细胞由淋巴细胞[(55.46±12.38)%]、血栓细胞[(21.11±5.38)%]、嗜中性粒细胞[(19.44±12.02)%]、单核细胞[(1.66±2.13)%]和嗜酸性粒细胞[(2.33±1.91)%]组成;4种组织印迹片中,头肾中未成熟的细胞总数比例最高[(16.12±0.30)%]],体肾次之[(7.90±0.35)%],脾脏[(2.56±0.21)%]和肝脏[(0.97±0.18)%]未成熟细胞比例较低;由此推断杂交石斑鱼主要造血组织是头肾,其次是体肾。在杂交石斑鱼4种组织中均观察到浆细胞,在头肾、体肾和脾脏印迹片中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体肾印迹片中观察到巨大原单核细胞。杂交石斑鱼与其母本相比,外周血液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比例接近(+2.16%),血栓细胞较少(-14.58%),嗜中性粒细胞(+9.10%)、嗜酸性粒细胞(+2.18%)和单核细胞(+1.38%)较多;主要造血组织都是头肾,但淋巴细胞的主要发生组织不同(分别是体肾和头肾),次要造血组织也不同(分别是体肾和脾脏);此外杂交石斑鱼各组织中未成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母本,显示出活跃的造血活动。本研究结果能为杂交石斑鱼的血液生理学、病理学研究及石斑鱼杂交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血细胞 类型 组织 发生
下载PDF
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酶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黄建盛 阮涛 +3 位作者 陈刚 张健东 王忠良 汤保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1-988,共8页
为了研究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酶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在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水体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组)、2、4、6、8和10 mg/L]的葡萄糖,测定孵化... 为了研究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酶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在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水体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组)、2、4、6、8和10 mg/L]的葡萄糖,测定孵化率及畸形率,并测定1、2、3日龄卵黄囊仔鱼全长、ACC和FA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葡萄糖浓度与受精卵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的相关性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通过回归方程计算,获得最大受精卵孵化率的葡萄糖浓度为3.8 mg/L。葡萄糖浓度低于6 mg/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受精卵孵化率随之升高,初孵仔鱼畸形率随之降低,卵黄囊仔鱼全长随之增加。对于1~3日龄仔鱼,葡萄糖添加组ACC及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在1日龄仔鱼阶段,ACC和FAS活性均呈上升的变化;在2~3日龄仔鱼阶段,ACC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FAS活性呈"上升—平缓"的变化。综上分析,在杂交石斑鱼人工育苗孵化水体中添加6 mg/L葡萄糖可显著促进其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发育,显著提高卵黄囊仔鱼ACC及FAS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杂交石斑鱼 孵化率 卵黄囊仔鱼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脂肪酶合成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