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id-soluble Collagen and Pepsin-soluble Collagen from the Skin of Hybrid Sturgeon 被引量:6
1
作者 WEI Pei LI Da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4期950-959,共10页
By using the wastes fish skin of sturgeon processed as a raw material, a macromolecule biomaterial of collagen was extracted. Acid-soluble collagen(ASC) and 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 were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By using the wastes fish skin of sturgeon processed as a raw material, a macromolecule biomaterial of collagen was extracted. Acid-soluble collagen(ASC) and 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 were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the skin of hybrid sturgeon with two extraction methods. The yields of ASC and PSC based on the wet weight of skin were 5.73 ± 0.11% and 10.26 ± 0.39%, respectively. The denaturation and melting points of ASC(26.83 ℃ and 110.49 ℃) and PSC(26.54 ℃ and 102.99 ℃) were assessed by Circular dichroism(CD)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ASC and PSC appeared to be dense sheet-like film linked by random-coiled filament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confirmed that both the ASC and PSC were Type I collagen and maintained a complete triple helix structure.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ASC and PSC possessed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medical biomaterials and other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sturgeon acid-soluble collagen(ASC) 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政 刘翠 +5 位作者 刘昊昆 朱晓鸣 韩冬 杨云霞 金俊琰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 mg/kg,制作对照饲...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 mg/kg,制作对照饲料(C)、亚硒酸钠添加饲料(S1和S2)、酵母硒添加饲料(Y1和Y2)和富硒螺旋藻添加饲料(P1和P2)。使用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7.82±0.12)g的杂交鲟幼鱼,养殖62d。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全鱼和肝脏硒含量(P<0.05),但对肌肉和脊椎骨硒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酵母硒和富硒藻螺旋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全鱼、肝脏、肌肉及脊椎骨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添加组的血浆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高水平硒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平硒添加组(P<0.05)。亚硒酸钠组肌肉硒含量与全鱼硒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硒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血浆GSH-Px活性与肌肉、脊椎骨和肝脏硒含量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高水平硒添加可以提高全鱼及肝脏硒含量,不同类型硒在鱼体的蓄积模式不一致,高水平的有机硒(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比无机硒(亚硒酸钠)更易在肌肉和脊椎骨中蓄积;高水平硒添加可显著提高杂交鲟抗氧化能力,不同硒源对杂交鲟的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抗氧化能力 硒蓄积 杂交鲟
下载PDF
杂交鲟“京龙1号”养殖试验
3
作者 赵强 方会卿 +2 位作者 谭建龙 朱静 孟秋冬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29-31,共3页
为对比鲟鱼新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和普通西杂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杂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从苗种培育到养殖阶段的养殖对比试验。试验于2023年2月26日放苗,11月23日测产,通过比较两个品种养殖平均体质量、单位产量和成活率,... 为对比鲟鱼新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和普通西杂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杂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从苗种培育到养殖阶段的养殖对比试验。试验于2023年2月26日放苗,11月23日测产,通过比较两个品种养殖平均体质量、单位产量和成活率,得出新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龙1号 西杂鲟 养殖
下载PDF
杂交鲟源鲁氏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和药敏特性分析
4
作者 任朝颖 高宣 +6 位作者 贺蝶 李杨 李芳 薛洋 翟旭亮 吕光俊 朱成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66,共13页
为鉴定重庆彭水某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从病症明显的杂交鲟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SHS.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gyrB,rpoB... 为鉴定重庆彭水某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从病症明显的杂交鲟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SHS.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gyrB,rpoB和cpn60基因序列进行鉴定,PCR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测定,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优势菌株PSHS为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该菌含有yhlA,yrp1,yrpA,OmpF,ampC 5种毒力基因,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8×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患病相似.药敏结果显示:菌株PSHS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6种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杆菌肽等21种抗生素表现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杂交鲟肝、脾、肾、肠、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肝细胞变性空泡化和肝血窦充血扩张、肾小球萎缩且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坏死脱落及肌肉层充血表现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鲁氏耶尔森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特性
下载PDF
膨化大豆替代豆粕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消化道形态的影响
5
作者 王亚玲 王常安 +6 位作者 吕伟华 刘红柏 徐奇友 陆绍霞 刘思源 张树泽 张颖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在水温为19.0~23.0℃下,将初始体质量(75.3±3.8)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内的圆柱型玻璃钢水槽(直径2 m,水深50 cm)中,投喂豆粕、膨化大豆、血粉、鱼粉、肉骨粉、玉米蛋白为蛋... 在水温为19.0~23.0℃下,将初始体质量(75.3±3.8)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内的圆柱型玻璃钢水槽(直径2 m,水深50 cm)中,投喂豆粕、膨化大豆、血粉、鱼粉、肉骨粉、玉米蛋白为蛋白源(粗蛋白43%左右),豆油、大豆磷脂为脂肪源的基础饲料,以膨化大豆0(G1组)、35.0%(G2组)、65.8%(G3组)及93.2%(G4组)的比例替换豆粕,饲养6周,研究不同替代水平对其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G1组相比,摄食膨化大豆替代豆粕饲料的杂交鲟饲料系数降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前肠、胃、十二指肠和瓣肠的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且与前肠、十二指肠和瓣肠的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而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杂交鲟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膨化大豆替代豆粕后,杂交鲟肠道的绒毛高度、宽度和肌层厚度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膨化大豆替代豆粕可改善杂交鲟消化酶活性和消化道组织形态,用膨化大豆替代杂交鲟饲料中豆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膨化大豆 消化酶 肠道组织结构
下载PDF
杂交鲟(Sturgeon cartilage)软骨中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及分析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小娥 方旭波 +2 位作者 余辉 施金玉 吴常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4,共6页
采用稀碱浸提、蛋白酶水解与三氯乙酸沉淀相结合脱蛋白的工艺,对杂交鲟软骨提取琉酸软骨素的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综合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 采用稀碱浸提、蛋白酶水解与三氯乙酸沉淀相结合脱蛋白的工艺,对杂交鲟软骨提取琉酸软骨素的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综合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碱提取时料液比为1:2.0,碱浓度为4%,碱提温度为40℃;胰蛋白酶的酶解温度为55℃,酶量为2%,酶解时间为10h,制备的硫酸软骨素为白色粉末,得率为28.9%,纯度为92.3%,蛋白质含量为2.59%,各项质量指标完全符合标准要求。与目前已报道的其他软骨素制备工艺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工艺简便,提取率高,产品纯度高的特点。光谱分析法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它是一种软骨素肽,其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硫酸软骨素 提取工艺 鉴定
下载PDF
不同水平的益生菌制剂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韩丽军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288-290,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益生菌(probiotics)制剂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益生菌制剂在杂交鲟养殖中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约为75 g的杂交鲟400尾,...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益生菌(probiotics)制剂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益生菌制剂在杂交鲟养殖中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约为75 g的杂交鲟4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杂交鲟投喂基础饲料,益生菌制剂组的杂交鲟分别投喂含有0.2%、0.4%和0.8%的益生菌制剂。饲养期56 d。试验结束后,检测各组杂交鲟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试验2组的杂交鲟试验末重、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制剂对杂交鲟的成活率有所提高,均为100%。益生菌制剂对杂交鲟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杂交鲟养殖饲料中添加0.4%的益生菌制剂可以有效改善杂交鲟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制剂(probiotics) 杂交鲟 增重率 饲料系数 生长性能
下载PDF
杂交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实用技术
8
作者 王丕浩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27-28,36,共3页
为推动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一实际养殖基地利用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杂交鲟鱼为例,总结了苗种放养、水质调节、投喂、疾病防控等鲟鱼流水池高效养殖技术要点,选择5个养殖池,面积170 m^(2),投放苗种规格为10~15 cm的鲟鱼100~200尾/m^... 为推动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一实际养殖基地利用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杂交鲟鱼为例,总结了苗种放养、水质调节、投喂、疾病防控等鲟鱼流水池高效养殖技术要点,选择5个养殖池,面积170 m^(2),投放苗种规格为10~15 cm的鲟鱼100~200尾/m^(2),经过9个月的养殖,平均单产达到97 kg/m^(2),平均产值2 716元/m^(2),平均效益960.6元/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工厂化养殖 循环水
下载PDF
流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投喂频率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周章 饶瑞 +2 位作者 阙有清 袁波 张安青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为了探究流水池养殖模式下不同的投喂频率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对杂交鲟流水养殖提供参考。该试验选择体质健康的规格整齐的初始体重为(6±1.13)g的杂交鲟幼鱼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40尾。以不同... 为了探究流水池养殖模式下不同的投喂频率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对杂交鲟流水养殖提供参考。该试验选择体质健康的规格整齐的初始体重为(6±1.13)g的杂交鲟幼鱼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40尾。以不同投喂频率进行试验,试验1组投喂频率为2次/d,试验2组投喂频率为3次/d,试验3组投喂频率为4次/d,试验4组投喂频率为5次/d。预试验为1周,试验期为10周。结果显示: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的增长率、存活率、摄食率均高于试验1组,无差异显著性(P>0.05);试验3组、试验4组的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试验3组、试验4组的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流水养殖模式下不同的投喂频率对杂交鲟幼鱼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4次/d的投喂频率比较适宜,可以在杂交鲟的养殖过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Acipenser baerii Brandt♀×A.schrenckii Brandt♂)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薇 徐冠玲 +4 位作者 李铁梁 马志宏 姜娜 郁欢欢 罗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6,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0.6%(JZ-2)金藻多糖的饲料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JZ-1和JZ-2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JZ-0组(P<0.05);JZ-2组的肥满度(CF)和饲料效率(FE)都显著性高于JZ-0(P<0.05);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JZ-1和JZ-2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JZ-0组的(P<0.05)。与JZ-0组相比,JZ-1组和JZ-2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升高(P<0.05);JZ-2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iseqPE300测序结果显示,添加金藻多糖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Chaol、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JZ-0组,NMDS结果显示JZ-1和JZ-2与JZ-0在肠道微生物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肠道菌群中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增加;狭义梭菌属、分节丝状菌属丰度增加。【结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饲料中添加0.3%的金藻多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金藻多糖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杂交鲟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人工感染后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分析
11
作者 刘家星 陶丽竹 +6 位作者 陈健 杨马 魏文燕 李良玉 陈霞 唐洪 张小丽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25-131,142,共8页
为了查明引起四川省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发病的病原菌并探究感染病原菌后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试验首先从患病濒死杂交鲟组织中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细菌... 为了查明引起四川省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发病的病原菌并探究感染病原菌后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试验首先从患病濒死杂交鲟组织中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细菌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测定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后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选择农业农村部推荐的3种水产养殖用兽药(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磺胺甲基异口恶唑)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病原菌感染后杂交鲟肝脏、肾脏、脾脏和血液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患病濒死杂交鲟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经细菌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分离菌对250 g杂交鲟的LD_(50)为7×10^(6) cfu/尾。感染分离菌后的杂交鲟出现与患病杂交鲟一致的临床症状,经再次分离和鉴定,得到同一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和磺胺甲基异口恶唑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中度敏感。感染分离菌的杂交鲟肝脏、肾脏和血液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第0~24小时之间呈上升趋势,在第24小时达到峰值;脾脏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第0~6小时之间呈上升趋势,在第6小时达到峰值;4个组织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第24~72小时之间呈下降趋势,在第72~168小时之间保持平稳。而健康杂交鲟4个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说明引起杂交鲟患病的致病性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HSP70基因可能参与杂交鲟感染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分离 鉴定 维氏气单胞菌 HSP70 人工回归感染试验
下载PDF
体重规格对杂交鲟肌肉与皮组织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全森 刘艺冉 +5 位作者 栗建军 王晓宁 李岁艳 梁合文 孙彩娟 郭少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0-387,共8页
为了给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深加工利用提供基本借鉴,以三种不同规格(1500.05±1.50)g、(3002.25±2.55)g和(4505.25±4.15)g的杂交鲟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肉及鱼皮组织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3002.25±2.55)... 为了给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深加工利用提供基本借鉴,以三种不同规格(1500.05±1.50)g、(3002.25±2.55)g和(4505.25±4.15)g的杂交鲟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肉及鱼皮组织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3002.25±2.55)g杂交鲟鱼的肌肉和鱼皮占体重比例在三组为最高,且显著高于(1500.05±1.50)g组(P<0.05)。随着取样鱼体质量的增大,肌肉及皮组织的胶原蛋白、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和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中等规格(体质量为(3002.25±2.55)g)的杂交鲟中最高。测得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methionine,Met)+半胱氨酸(cysteine,Cys),而缬氨酸(valine,Val)为鱼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根据WHO/FAO和CS模式对各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体质量为(3002.25±2.55)g规格下的杂交鲟氨基酸均衡性最好且营养价值最适合食品加工利用。从杂交鲟的肌肉和皮组织中检测出的脂肪酸种类数量相同,肌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皮组织,皮组织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肌肉。三种鲟鱼的肌肉和皮组织中所测必需矿物质元素含量均随体重规格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其中钠、镁和钾的含量在两个组织中均为前三位。研究结果表明,体重规格影响杂交鲟肌肉及鱼皮的营养成分组成,(3002.25±2.55)g体质量的杂交鲟鱼营养成分品质最平衡适合深度加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规格 杂交鲟 肌肉 鱼皮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杂交鲟源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小倩 任朝颖 +5 位作者 邓雪玥 刘晓云 詹泽玉 张雪扬 郑永华 朱成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0,共9页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A20进行鉴定,同时探究菌株A20的耐受性、毒力基因、半致死浓度和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菌株A20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菌株A20生长的最适pH为7,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较强;该菌携带hlyA、ompA、alt、aer 4种毒力基因;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菌株A20为导致杂交鲟患病的病原菌,LD 50为1.37×10^(7)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 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分离鉴定 耐受性实验 毒力基因 药敏实验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杂交鲟用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影响
14
作者 刘馨 潘吉脉 +6 位作者 胡安东 曾成容 杨颖 程振涛 陈江凤 姜海波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7-1184,共8页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在杂交鲟鱼上的应用效果,以期发掘黄芪多糖用作疫苗佐剂的应用潜力。【方法】选取健康杂交鲟鱼140尾,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疫苗组、黄芪多糖组和联用组)并做相应免疫处理,分别于第0、7、14...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在杂交鲟鱼上的应用效果,以期发掘黄芪多糖用作疫苗佐剂的应用潜力。【方法】选取健康杂交鲟鱼140尾,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疫苗组、黄芪多糖组和联用组)并做相应免疫处理,分别于第0、7、14、21和28天采集血液,进行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免疫相关指标(溶菌酶(LYZ)、酸性磷酸酶(ACP)、免疫球蛋白M(IgM)及补体C3(C3))检测;免疫结束时进行攻毒试验,观察鲟鱼死亡情况及其免疫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第7、14、21和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联用组和疫苗组杂交鲟鱼血清SOD、LYZ、ACP活性及IgM、C3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黄芪多糖组SOD、ACP活性及IgM、C3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LYZ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疫苗组相比,黄芪多糖组血清LYZ、ACP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及IgM、C3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黄芪多糖组或疫苗组相比,联用组血清SOD、LYZ活性及AC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C3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黄芪多糖与灭活疫苗联用能有效增强鲟鱼的抗病力,相对免疫保护率达100%,对鲟鱼肝脏、脾脏和肠道组织无明显病理损伤。【结论】黄芪多糖与杂交鲟用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联用时能有效提升疫苗的抗体效价,增强该灭活疫苗接种后的保护力,从而诱导杂交鲟鱼产生免疫应答,提高自身抗病力,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嗜水气单胞菌 灭活疫苗 杂交鲟鱼
下载PDF
NaHCO_(3)胁迫下杂交鲟皮肤的转录表达特征
15
作者 刘霞飞 杨合霖 +4 位作者 王念民 吕伟华 徐伟 曹顶臣 张颖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为了探明碱胁迫对杂交鲟鲟龙1号皮肤生理功能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和皮肤组织学切片研究观察了碱胁迫与正常养殖水质条件下杂交鲟皮肤组织的分子特征和组织结构。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胁迫组差异表达基因总数量(DEGs)为1849个,其中1... 为了探明碱胁迫对杂交鲟鲟龙1号皮肤生理功能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和皮肤组织学切片研究观察了碱胁迫与正常养殖水质条件下杂交鲟皮肤组织的分子特征和组织结构。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胁迫组差异表达基因总数量(DEGs)为1849个,其中1302个基因在胁迫组的皮肤组织中上调,547个基因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聚类,主要富集在胞浆钙离子浓度的调节、肌肉收缩、肌钙蛋白复合物、肌钙蛋白T结合、肌钙蛋白C结合等7个GO term上。KEGG富集分析发现,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淀粉和蔗糖代谢等为显著富集通路。代谢通路互作网络分析发现,碱胁迫下鲟龙1号皮肤核心代谢途径为黏着斑、蛋白质消化吸收和血小板活化、补体和凝血级联及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途径为主效途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杂交鲟在碱胁迫下皮肤组织和肾脏组织受到严重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发生明显皱缩,远曲小管萎缩尤为明显,肾小球上皮细胞体积减小,管壁变薄甚至脱落;皮肤组织的黏液细胞数量随碱度的升高而增多,棒状细胞细胞核发生固缩现象,在碱胁迫下排列更加紧密。揭示了鲟龙1号皮肤组织碱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总体表达特征,同时可为鲟鱼盐碱驯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鲟龙1号 碱胁迫 转录组 皮肤 组织学切片 代谢通路网络
下载PDF
水下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6
作者 高跃 刘春华 +5 位作者 姜泽建 郑跃平 徐嘉楠 范厚勇 王有基 胡梦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939,共9页
为探究水下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变化(游泳速率、摄食速率、空间分布)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145±5)dB,400 Hz的噪音条件下对杂交鲟进行了0、24h、48h、7d和14d的噪音刺激,随后置于无胁迫噪音的自然环境中恢复48h。结果显示,噪音刺... 为探究水下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变化(游泳速率、摄食速率、空间分布)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145±5)dB,400 Hz的噪音条件下对杂交鲟进行了0、24h、48h、7d和14d的噪音刺激,随后置于无胁迫噪音的自然环境中恢复48h。结果显示,噪音刺激后杂交鲟游泳速度和摄食速度显著减慢,空间分布发生改变,噪音刺激开始时杂交鲟聚集于远离噪音源的一侧,3min后却逐渐接近噪音源。噪音对杂交鲟的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时间段的各组肠道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存在差异,且随时间变化优势种群反复改变;以上微生物分析结果通过COG预测显示,噪音胁迫48h和7d时“细胞信号传递过程”,“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功能”显著低于其他组。结果表明,噪音对杂交鲟摄食速率、游泳速率及空间分布影响显著,改变了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占比,影响了其氨基酸代谢等多条生命活动相关通路。实验模拟了水下各类噪音源的混合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探讨杂交鲟的健康生态养殖和逆境生理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噪音 摄食速率 空间分布 肠道微生物 杂交鲟
下载PDF
凹凸棒石对杂交鲟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
17
作者 郭慧玲 侯树旺 +3 位作者 冯洪超 尤宏争 石洪玥 孙学亮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48-51,共4页
为研究凹凸棒石对杂交鲟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使用添加凹凸棒石的饲料连续投喂杂交鲟28 d,检测血液和组织等样本的相应指标。结果表明:杂交鲟肝脏内丙二醛(MDA)含量在试验第28天时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0 d(P&... 为研究凹凸棒石对杂交鲟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使用添加凹凸棒石的饲料连续投喂杂交鲟28 d,检测血液和组织等样本的相应指标。结果表明:杂交鲟肝脏内丙二醛(MDA)含量在试验第28天时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0 d(P<0.05)。试验第0天杂交鲟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14 d和28 d(P<0.05)。杂交鲟肝脏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试验第14天和28天时显著高于0 d(P<0.05)。淀粉酶活性在试验第14天和28天时显著高于0 d(P<0.05)。杂交鲟血液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试验第14天时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0 d和28 d(P<0.05)。在饲料中添加凹凸棒石对杂交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肝功能和消化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添加时间过长会损伤杂交鲟肝脏,同时对于杂交鲟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杂交鲟 抗氧化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章 饶瑞 +1 位作者 袁波 阙有清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4期258-260,共3页
为了研究杂交鲟放养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用体重(0.090±0.025)g、体长(2.00±0.22)cm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杂交的14日龄杂交鲟幼鱼43200尾。随机分为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 为了研究杂交鲟放养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用体重(0.090±0.025)g、体长(2.00±0.22)cm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杂交的14日龄杂交鲟幼鱼43200尾。随机分为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和密度4组,每一组分3个平行。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和密度4组的杂交鲟放养密度分别为0.4万尾/m^(3)、0.6万尾/m^(3)、0.8万尾/m^(3)和1.0万尾/m^(3)。整个试验为期5周。试验过程记录杂交鲟的始末体重及饲料饲喂情况。结果显示,放养密度3组的杂交鲟终末体长、终末体重、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密度1组和密度4组(P<0.01);密度2组的终末体长、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密度1和密度4组(P<0.05),显著地低于密度3组(P<0.05)。饵料转化率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和密度4组呈上升趋势。成活率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在同一个水平,密度4组相比下降了10%左右。研究表明,0.8万尾/m^(3)的放养密度最适宜杂交鲟生长,且对其成活率不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杂交鲟 放养密度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大蒜素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磊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大蒜素(Allicin)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在杂交鲟养殖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400尾健康的杂交鲟幼鱼,按照单因素设计...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大蒜素(Allicin)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在杂交鲟养殖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400尾健康的杂交鲟幼鱼,按照单因素设计,均分4组,每组100尾。各组杂交鲟分别投喂含有0mg/kg(对照组)、25mg/kg(试验1组)、50mg/kg(试验2组)、100mg/kg(试验3组)大蒜素的试验饵料。饲喂周期为84d。试验结束,测定各组杂交鲟的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等数据。结果表明,试验2组杂交鲟的试验末重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51%(P<0.05);增重率显著比对照组提高了16.02%(P<0.05);肝体比显著比对照组降低了23.27%(P<0.05);饵料系数显著比对照组减少了5.84%(P<0.05);而大蒜素对杂交鲟的成活率及脏体比未产生显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杂交鲟饵料中添加50mg/kg的大蒜素可以有效改善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Allicin) 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 增重率 饵料系数
下载PDF
三黄散和百优酸对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病的治疗效果
20
作者 王静 熊燕 +1 位作者 梁祥 宋建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5-1111,共7页
【目的】探究三黄散和百优酸对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用0.5%三黄散饵料、0.1%百优酸饵料、0.5%三黄散+0.1%百优酸饵料对人工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杂交鲟进行治疗,再依据患病杂交鲟的死亡率、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究三黄散和百优酸对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用0.5%三黄散饵料、0.1%百优酸饵料、0.5%三黄散+0.1%百优酸饵料对人工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杂交鲟进行治疗,再依据患病杂交鲟的死亡率、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患海豚链球菌病的杂交鲟阳性对照组死亡率为54.6%,三黄散组死亡率为35.1%,百优酸组死亡率为32%,三黄散+百优酸组死亡率为19.6%;杂交鲟感染海豚链球菌后血清AKP、ACP、LZM及SOD活力均先升高后降低,POD活力则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三黄散组、百优酸组及三黄散+百优酸组的杂交鲟血清AKP、ACP、LZM、SOD及POD活力变化趋势与阳性对照组一致,但变化幅度都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三黄散+百优酸组酶活变化幅度最小;患海豚链球菌病的杂交鲟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严重变性坏死,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肠粘膜严重受损,肠绒毛严重坏死脱落,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三黄散组和百优酸组肝肠的病理症状较阳性对照组有所减轻,三黄散+百优酸组肝肠病理症状最轻。【结论】三黄散和百优酸对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二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海豚链球菌 三黄散 百优酸 血液生化指标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