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hybrid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ation for shale 被引量:3
1
作者 Ze-Zhang Song Abide Abula +4 位作者 Jun-Yi Zhao Guang-Di Liu Ming-Rui Li Dai-Lin Yang Yun-Long W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963-978,共16页
Scholars often see the gas adsorption technique as a straight-to-interpret technique and adopt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given by the gas adsorption technique directly to interpret pore-structure-related issues.T... Scholars often see the gas adsorption technique as a straight-to-interpret technique and adopt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given by the gas adsorption technique directly to interpret pore-structure-related issues.The oversimplification of interpreting shale PSD based on monogeometric thermodynamic models leads to apparent bias to the realistic pore network.This work aims at establishing a novel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shale PSD interpretation.We simplified the pore space into two geometric types—cylinder-shaped and slit-shaped.Firstly,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data were analyzed utilizing two monogeometric models(cylindrical and slit)to generate PSD_(cyl).and PSD_(slit);Secondly,pore geometric segment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Watershed by flooding on typical SEM images to obtain the ratio of slit-shaped(∅_(s))and cylinder-shaped pores(∅_(c)).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he two,we proposed a novel hybrid model.We performed pyrolysis,XRD,FE-SEM observation,quantitative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DFT model,and fractal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validity of the obtained PSD_(Hybri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hybrid model proposed in this work could better reflect the real geometry of pore space and provide a more realistic PSD;compared with thermodynamic monogeometric models,PSD obtained from the hybrid model are closer to that from the DFT model,with an improvement in the deviation from the DFT model from 5.06%to 68.88%.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 has ess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shale pore space.It is also worth noting that we suggest applying 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 for PSD analysis in the range of 5-1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size distribution Monogeometric thermodynamic model The hybrid model Pore structure SHALE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f overstretching DNA–RNA hybrid duplex
2
作者 Dong-Ni Yang Zhen-Sheng Zhong +2 位作者 Wen-Zhao Liu Thitima Rujiralai Jie Ma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477-485,共9页
DNA–RNA hybrid(DRH)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biological processes. Here, we use a thermodynam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free energy and unpeeling properties of the overstretching transition for the DRH molecule an... DNA–RNA hybrid(DRH)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biological processes. Here, we use a thermodynam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free energy and unpeeling properties of the overstretching transition for the DRH molecule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double-helix DNA. We report that the RNA strand of DRH is easier to get unpeeled than the DNA strand while the difficulty in unpeeling the double helix DNA lies in between.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sequence effect, such as GC content and purine cont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unpeeling the DRH. Further, 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effect, the forcetemperature phase diagram of DRH and DNA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Finally, using a kinetic model, we calculate the force–extension curves in the DRH stretching and relaxation process under different pulling rates and temperatur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both pulling rate and temperature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he stretching and relaxation kinetics of unpeeling the DRH. Putting all these results together, our wor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both the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in DRH overstret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RNA hybri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verstretching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model
下载PDF
Ca处理改进型H11钢生产过程中夹杂物演变规律
3
作者 尚武林 宋高阳 +3 位作者 钟庆元 孙晓林 赵烁 王宁霏 《四川冶金》 CAS 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了研究改进型H11钢生产过程夹杂物的演变规律,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统计分析了夹杂物的类型、形貌及尺寸。结果表明LF精炼时加入硅钙粉,Al_(2)O_(3)和MgO·Al_(2)O_(3)改性为xCaO·yAl_(2)O_(3)·zMgO,VD... 为了研究改进型H11钢生产过程夹杂物的演变规律,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统计分析了夹杂物的类型、形貌及尺寸。结果表明LF精炼时加入硅钙粉,Al_(2)O_(3)和MgO·Al_(2)O_(3)改性为xCaO·yAl_(2)O_(3)·zMgO,VD后以低熔点xCaO-yAl_(2)O_(3)(-MgO)为主。而浇铸时低熔点钙铝酸盐上浮,钢中残留未变性的MgO·Al_(2)O_(3),锻后成品中夹杂物类型不变。精炼过程中氧、铝含量逐渐降低,同时夹杂物尺寸也在逐步减小,锻造后夹杂物的平均尺寸为3.2 um。根据试验结果与钙铝酸盐生成的热力学平衡曲线,LF精炼结束时钙铝酸盐成分介于12CaO·7Al_(2)O_(3)与3CaO·Al_(2)O_(3)之间,VD结束后形成的低熔点钙铝酸盐成分接近3CaO·Al_(2)O_(3)。热力学计算表明,将[Ca]质量分数控制在0.00095%与0.004%时,就能使Al_(2)O_(3)类夹杂物变性为低熔点钙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处理 演变规律 夹杂物 钙铝酸盐 热力学模型
下载PDF
Si-Ca-Ba三元合金熔体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阳 姜周华 刘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根据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和Toop非对称几何模型,对1 873 K时Si-Ca-Ba三元合金熔体过剩自由能、生成热、过剩熵以及各组元间的活度交互作用系数等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1 873 K时Si-Ca-Ba合金熔体的过剩自由能、生成热... 根据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和Toop非对称几何模型,对1 873 K时Si-Ca-Ba三元合金熔体过剩自由能、生成热、过剩熵以及各组元间的活度交互作用系数等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1 873 K时Si-Ca-Ba合金熔体的过剩自由能、生成热和过剩熵均为负值.在富硅区域和硅含量较少的区域,各热力学性质的变化趋势较大.过剩自由能、生成热和过剩熵的最小值均出现在xSi=55%,xCa=45%,xBa=0成分处.Si-Ca-Ba合金中组元钡的加入,对合金的过剩自由能、生成热和过剩熵影响不大,随钡含量的增加,各热力学性质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Ba合金熔体 二元合金 Miedema生成热模型 Toop非对称几何模型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基于最小Gibbs自由能原理的CaO-SiO_2炉渣和Si-Ca金属两相体系平衡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飞 郭汉杰 杨学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85-1790,共6页
基于封闭平衡体系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对精炼Si液中杂质Ca的炉渣金属体系建立热力学模型,由该热力学模型得到Si液中Ca的摩尔分数xCa与CaO-SiO2二元渣系CaO的摩尔分数xCaO的关系和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即0.3<xCaO<0.4较有利... 基于封闭平衡体系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对精炼Si液中杂质Ca的炉渣金属体系建立热力学模型,由该热力学模型得到Si液中Ca的摩尔分数xCa与CaO-SiO2二元渣系CaO的摩尔分数xCaO的关系和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即0.3<xCaO<0.4较有利于Si液脱Ca。热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Si液中Si和Ca的活度分别与SiO2和CaO质量作用浓度的比值符合炉渣金属组元活度之间的关系式,且计算结果比文献报道的数据精度更高。因此,基于炉渣离子分子共存理论的质量作用浓度可与经典的炉渣活度一样表征CaO-SiO2二元渣系组元的反应能力。由建立的热力学模型计算结果确定的反应[Ca]+0.5(SiO2)=(CaO)+0.5[Si]的标准摩尔反应Gibbs自由能变化表达式为r m,CaO G=89 532.7 21.8T(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SiO2渣系 Si-ca熔体 最小自由能原理 热力学模型 离子分子共存理论 Si液精炼 活度
下载PDF
基于混合建模的蒸汽管道参数计算 被引量:8
6
作者 陈鸿伟 麻哲瑞 +3 位作者 吕春旺 刘玉强 张巍 王睿坤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5-201,共7页
提出一种结合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的混合模型用于蒸汽管道的参数计算。在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向量机算法建立数据驱动误差预测模型,对机理模型计算所造成的机理误差进行预测,并将该模型的误差预测结果用于修正机理模型计算结果。... 提出一种结合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的混合模型用于蒸汽管道的参数计算。在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向量机算法建立数据驱动误差预测模型,对机理模型计算所造成的机理误差进行预测,并将该模型的误差预测结果用于修正机理模型计算结果。为验证混合建模计算的有效性,通过实例建立机理模型和基于向量机算法的蒸汽参数预测模型计算管道末端蒸汽参数,并与混合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混合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可为供热管道的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管道 水力热力耦合 支持向量机 混合模型 误差修正
下载PDF
干-湿冷却系统对空冷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郭民臣 纪执琴 +1 位作者 安广然 李安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3-440,共8页
受环境温度影响,空冷机组夏季工况的运行背压高,严重限制了机组的带负荷能力,并影响机组的热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了一种干-湿混合冷却系统,将汽轮机排汽分流出一部分通过循环水冷却,以降低机组夏季工况背压。建立了干-湿混合冷却系统... 受环境温度影响,空冷机组夏季工况的运行背压高,严重限制了机组的带负荷能力,并影响机组的热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了一种干-湿混合冷却系统,将汽轮机排汽分流出一部分通过循环水冷却,以降低机组夏季工况背压。建立了干-湿混合冷却系统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以某33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揭示了机组背压和净功率随主蒸汽流量、湿冷分流量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蒸汽流量为1120 t·h-1、湿冷分流量为175 t·h-1时,机组出力从326.266 MW达到330 MW满负荷运行,提高了3.734 MW,背压由46.8 k Pa下降到31.9 k Pa,机组的热耗率降低了110.9 k J·(k W·h)-1,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了4 g·(k W·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 背压 干-湿混合冷却系统 传热 模型 热力学 热经济性
下载PDF
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除湿潜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星 张旭 +1 位作者 隋学敏 李魁山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简要描述了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节能性特点;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分别以冷凝器和除湿转轮为控制体,建立了复合除湿空调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框图,从而可以求得复合除湿空调系统... 简要描述了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节能性特点;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分别以冷凝器和除湿转轮为控制体,建立了复合除湿空调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框图,从而可以求得复合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最后,计算了在不同转轮效率和室内单位面积显热负荷下的系统单位面积除湿量,并讨论了新风量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转轮效率和常见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下,转轮的除湿量小于新风湿负荷(1次/h),而降低新风量后(0.5次/h),当转轮效率较高和室内显热负荷较大时,转轮能够承担新风湿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湿空调 冷凝热 热力学模型 除湿能力
下载PDF
高效精密动静压主轴热动力学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力 曹姗 胡靖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6-1692,共7页
针对采用液体动静压轴承支承的高效精密磨床砂轮主轴工作状况,在砂轮主轴静动态特性分析中,考虑了轴承油膜温升的影响。建立了轴承-油膜流固耦合模型,得到随主轴转速和供油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的轴承油膜温升和动态轴承支承刚度,然后对主... 针对采用液体动静压轴承支承的高效精密磨床砂轮主轴工作状况,在砂轮主轴静动态特性分析中,考虑了轴承油膜温升的影响。建立了轴承-油膜流固耦合模型,得到随主轴转速和供油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的轴承油膜温升和动态轴承支承刚度,然后对主轴系统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得到轴承油膜温升影响下的主轴静挠度、动挠度和主轴系统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对于高效精密磨床,轴承油膜的热特性对砂轮主轴系统的静挠度和动挠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动静压轴承 主轴 热特性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压缩空气-燃油混合动力排气能量回收利用
10
作者 徐焕祥 俞小莉 +4 位作者 王雷 樊之鹏 窦文博 魏巍 李道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3-1359,1372,共8页
提出基于工质混合的压缩空气-燃油混合动力,利用文丘里管混合内燃机排气和压缩空气,回收利用内燃机排气能量.建立混合动力热力学模型,分析压缩空气发动机转速、压缩空气压力和质量流量以及内燃机转速和负荷对混合动力有效效率的影响规律... 提出基于工质混合的压缩空气-燃油混合动力,利用文丘里管混合内燃机排气和压缩空气,回收利用内燃机排气能量.建立混合动力热力学模型,分析压缩空气发动机转速、压缩空气压力和质量流量以及内燃机转速和负荷对混合动力有效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缩空气发动机转速越低,混合动力有效效率越高;内燃机转速和负荷对混合动力有效效率的影响规律与原内燃机的变化趋势一致;内燃机排气提前角存在一个最佳值,最佳排气提前角受内燃机排气压力和压缩空气压力的共同影响,内燃机排气压力升高,最佳排气提前角减小;压缩空气压力升高,最佳排气提前角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压缩空气-燃油混合动力 排气能量回收 文丘里管 热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PKI的混合网络信任模型的研究
11
作者 金颖勤 王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7-9,15,共4页
针对现有PKI信任模型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式网络信任模型,并给出其设计方案.文中重点讨论了模型的设计、模型的工作方式、信任路径服务器的设计及功能、信任路径的构建等.
关键词 公钥基础设施 ca 信任模型 信任路径 混合式网络信任模型
下载PDF
ZIF-8/乙二醇体系分离捕集CO_2溶解度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宗杰 马庆兰 +1 位作者 陈光进 孙长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76-4283,共8页
吸收-吸附耦合分离法在分离捕集CO_2方面表现出潜在的优势,应用Kurihara等提出的基于局部组成概念的混合规则与Patel-Teja状态方程相结合确定乙二醇与气体组分间的吸收平衡,由溶解度实验数据确定了混合规则中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采用Lan... 吸收-吸附耦合分离法在分离捕集CO_2方面表现出潜在的优势,应用Kurihara等提出的基于局部组成概念的混合规则与Patel-Teja状态方程相结合确定乙二醇与气体组分间的吸收平衡,由溶解度实验数据确定了混合规则中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确定ZIF-8与气体组分间的吸附平衡,进而确定了ZIF-8表面乙二醇膜的选择渗透压与气体组分平衡逸度间的关联式。最后将热力学模型应用到了预测ZIF-8/乙二醇浆液分离捕集CO2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收-吸附 耦合分离 热力学模型
下载PDF
金属纳米晶热稳定性的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川 宋晓艳 +1 位作者 魏君 韩清超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8年第3期193-199,共7页
本文将纳米晶热力学理论模型中的函数关系引入元胞自动机(CA)仿真算法,建立了金属纳米晶热力学/CA算法相耦合的应用实参数的定量化、可视化计算机仿真模型。并从计算机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纳米晶粒组织演变及纳米晶粒长大动力... 本文将纳米晶热力学理论模型中的函数关系引入元胞自动机(CA)仿真算法,建立了金属纳米晶热力学/CA算法相耦合的应用实参数的定量化、可视化计算机仿真模型。并从计算机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纳米晶粒组织演变及纳米晶粒长大动力学规律。对纳米晶等温晶粒长大的模拟结果表明纳米晶粒长大指数n不是常数,而是随着纳米晶粒长大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大。对纳米晶变温晶粒长大的模拟研究表明,在一定的中间温度区域,纳米晶发生快速不连续长大。通过系列实验研究了金属纳米晶块体材料的晶粒长大行为,获得了纳米晶粒长大的动力学特征,验证了纳米晶热力学/CA算法耦合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该仿真模型为研究纳米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晶粒长大行为的控制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晶 纳米晶热力学/ca耦合模型 可视化仿真 纳米晶粒长大
下载PDF
基于pso_FSVM的车用动力电池温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荣 童亮 许永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27,共4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在复杂工况下动力电池温度测量可靠性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pso_FSVM的车用动力电池温度预测模型,该研究分别采集车辆key_on和key_off两种状态下的动力电池温度数据,采用粒子群优化的快速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了稳定的动...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在复杂工况下动力电池温度测量可靠性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pso_FSVM的车用动力电池温度预测模型,该研究分别采集车辆key_on和key_off两种状态下的动力电池温度数据,采用粒子群优化的快速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了稳定的动力电池温度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车辆key_on和key_off两种状态下,数据集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10 2和0.797 3,温度预测误差小于2℃,pso_FSVM模型提高了动力电池温度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电池温度 粒子群 快速支持向量机 预测模型 热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热电储混合系统的风电消纳极限能力评估模型
15
作者 田勇豪 王晓晶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3期138-143,共6页
考虑热电储混合系统的热力系统特性,建立了改进的风电消纳极限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热电储混合系统的风电消纳极限能力,以及系统促进风电消纳的机理;其次,以热力系统各节点的温度为线索,将实时热平衡约束改进为满足热舒适度的室温... 考虑热电储混合系统的热力系统特性,建立了改进的风电消纳极限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热电储混合系统的风电消纳极限能力,以及系统促进风电消纳的机理;其次,以热力系统各节点的温度为线索,将实时热平衡约束改进为满足热舒适度的室温区间约束,建立了以风电消纳极限能力为目标的改进评估模型;最后,采用混沌鲸鱼优化算法和试探法进行求解,结果验证了所提热电储混合系统对风电消纳的促进作用,以及改进评估模型对热电储混合系统风电消纳极限能力评估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储混合系统 风电消纳极限能力 热力系统特性 评估模型 热舒适度 混沌鲸鱼优化算法 试探法
下载PDF
基于热力学混合遗传算法的加热炉炉温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晓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9-825,843,共8页
针对加热炉生产过程中钢坯入炉温度、规格尺寸、钢坯种类等生产工况经常会发生改变,导致基本遗传算法存在早熟等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热力学的混合遗传算法。基于钢坯加热过程的机理模型,建立了钢坯温度预报模型,依据加热炉工艺生产要求,... 针对加热炉生产过程中钢坯入炉温度、规格尺寸、钢坯种类等生产工况经常会发生改变,导致基本遗传算法存在早熟等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热力学的混合遗传算法。基于钢坯加热过程的机理模型,建立了钢坯温度预报模型,依据加热炉工艺生产要求,建立了加热炉炉温优化模型。为了提高遗传算法的求解精度和计算效率,在遗传算法交叉算子设计过程中加入内能、熵和自由能的思想,改进了传统遗传算法;同时在经典的遗传算法基础上加入模拟退火算法构成了基于热力学的混合遗传算法,并用于求解加热炉炉温优化问题,克服了传统遗传算法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求解加热炉炉温优化问题,是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混合遗传算法 优化 温度预报模型 热力学
原文传递
合金熔体结构和原子-分子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牟俊宇 郭汉杰 《中国冶金》 CAS 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
对金属熔体结构的研究证实熔体中存在短程有序结构,而含金属间化合物的合金熔体中发现了原子-分子结合的团簇结构,即固态下的金属间化合物在熔体中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团簇结构(实际上就是液态的分子)存在,并与熔体中的自由原子存在化学... 对金属熔体结构的研究证实熔体中存在短程有序结构,而含金属间化合物的合金熔体中发现了原子-分子结合的团簇结构,即固态下的金属间化合物在熔体中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团簇结构(实际上就是液态的分子)存在,并与熔体中的自由原子存在化学平衡。从熔体结构出发,提出了适用于合金熔体的原子-分子热力学模型。然后以Ca-Mg合金熔体为例,介绍了该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方法,并计算了1 010K下的Ca-Mg合金熔体中各物质的摩尔分数。最后,将计算得到的钙、镁摩尔分数与各自的实测活度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吻合得较好。这从计算上证明了合金熔体中同时存在着金属原子和金属间化合物分子,两者处于动态化学平衡之中。且达到平衡时,金属原子的摩尔分数实际上就是各自的活度。因此,对于合金熔体而言,活度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熔体结构 原子团簇 合金熔体原子-分子热力学模型 ca-Mg熔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