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7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
1
作者 王涛 张佳辉 +3 位作者 孟丽岩 浩杰敦 郑欢 贺林慈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9,共10页
传统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采用了固定的模型进行恢复力修正,存在模型不够精准导致迭代轮次增加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迭代所有轮次的恢复力修正值与每轮迭代物理子结构的真实... 传统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采用了固定的模型进行恢复力修正,存在模型不够精准导致迭代轮次增加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迭代所有轮次的恢复力修正值与每轮迭代物理子结构的真实恢复力搭建自适应模型进行迭代恢复力修正,提高了迭代收敛速度与迭代收敛精度。以单层框架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为例,分析了不同的权重分配系数与初始模型参数对于迭代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自振周期的结构分别验证,分析结构自振周期对该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权重分配系数和模型参数对迭代收敛速度与迭代收敛精度有较大影响;在权重分配系数为0.025,初始模型参数为0.80时,迭代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远高于传统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在不同的单层框架结构迭代收敛速度与迭代收敛精度远优于传统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对于自振周期小于1.0 s的结构,该方法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混合试验 自适应模型参数 权重分配 力修正
下载PDF
SDN中DDoS攻击检测与混合防御技术
2
作者 李小菲 陈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89,共5页
DDoS攻击是软件定义网络(SDN)安全领域的一大威胁,严重威胁网络控制器及交换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提出一种SDN中DDoS攻击检测与混合防御技术。在DDoS攻击检测方面,利用卡方检验值对SDN中控制器收到的Packet_In数据流内数据帧数量进... DDoS攻击是软件定义网络(SDN)安全领域的一大威胁,严重威胁网络控制器及交换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提出一种SDN中DDoS攻击检测与混合防御技术。在DDoS攻击检测方面,利用卡方检验值对SDN中控制器收到的Packet_In数据流内数据帧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将高于数据流卡方阈值的数据流初步判断为可疑流;继续计算数据流与可疑流的相对Sibson距离,区分可疑流是DDoS攻击流还是正常突发流;最后通过计算数据流之间的Sibson距离,根据DDoS攻击流的特征,确定攻击流是否为DDoS攻击流。在DDoS攻击防御方面,采用共享流表空间支持和Packet_In报文过滤方法混合防御,被DDoS攻击的交换机流表空间过载,将过载流表引流到其他交换机,从而完成数据层的防御;溯源得到DDoS攻击MAC地址并进行Packet_In数据流过滤,完成控制层的防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检测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和控制器内的DDoS攻击流,能够防御不同的DDoS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DDoS攻击流 攻击检测 混合防御 卡方检验值 Sibson距离 流表空间共享
下载PDF
大棚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永胜 陈阳 +1 位作者 周先治 张玉灿 《长江蔬菜》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为满足种植者对苦瓜新品种的需求与苦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本课题组选育的2104、2105、2106等13个苦瓜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福建省主栽品种如玉33号为对照(CK),开展大棚苦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对苦瓜的长势、抗病性、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 为满足种植者对苦瓜新品种的需求与苦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本课题组选育的2104、2105、2106等13个苦瓜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福建省主栽品种如玉33号为对照(CK),开展大棚苦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对苦瓜的长势、抗病性、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且商品性好的2114、2117与2105共3个苦瓜新品种,具有早中熟,瓜条长圆锥形或长棒状,瓜色油绿、绿白或浅绿,(短)纵条间钝瘤,抗病性较强的特点,产量均较如玉33号高,增产21.2%~38.7%,可作为苦瓜新品种在闽东南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杂交一代 品种比较试验 抗病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Smith预估器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方法研究
4
作者 纪金豹 徐建琛 王东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21,共8页
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结构混合试验方法,利用振动台和其他加载装置进行联合加载,可以提升振动台的加载能力。针对试验过程中受到干扰影响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控制方法。介绍了基于主动质... 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结构混合试验方法,利用振动台和其他加载装置进行联合加载,可以提升振动台的加载能力。针对试验过程中受到干扰影响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控制方法。介绍了基于主动质量驱动器加载方法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装置和工作原理以及Smith预估器的实现方式。分析了时滞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当控制系统引入4 ms的时滞时,仿真结果发散,系统模型存在纯滞后环节,因此容易发生较严重的震荡。为解决此问题,引入Smith预估器与改进的Smith预估器并进行相应的数值仿真工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传统Smith预估器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方法能够保证系统仿真结果不再发散,但其结果较为一般;而基于改进Smith预估器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方法结果更为理想,其峰值误差与均方根误差等相关评价指标都相对较小,说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时滞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子结构试验方法 实时混合试验 SMITH预估器
下载PDF
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断裂性能与弯曲韧性试验
5
作者 许成祥 金旭 +1 位作者 许奇琦 肖良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510-9519,共10页
为了研究钢-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的增强增韧效果,以钢纤维体积分数、PVA纤维体积分数和矿粉掺量为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制作16组试件,进行四点加载和三点加载... 为了研究钢-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的增强增韧效果,以钢纤维体积分数、PVA纤维体积分数和矿粉掺量为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制作16组试件,进行四点加载和三点加载弯曲试验,获取了荷载(P)-跨中挠度(δ)曲线和荷载(P)-裂缝张口位移(crack mouth opening displacement,CMOD)曲线,测定了28 d龄期后的弯曲韧性和断裂性能等。研究表明: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或PVA纤维,P-δ曲线和P-CMOD曲线都变得更加饱满,对其有较为明显的增强增韧效果;特别是当两种纤维和一定量的矿粉掺入混凝土中,曲线下降段趋势变得更加平缓,混掺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比单掺纤维混凝土试件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掺入1.5%的钢纤维、0.2%的PVA纤维和20%的矿粉的效果最佳,对弯曲韧性和断裂性能的提升最为显著,具有不错的正混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PVA混杂纤维 弯曲韧性 断裂性能 混杂效应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蜂窝夹层结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韩青 徐志远 +2 位作者 屈仲毅 曾辉 朱长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2-306,共15页
蜂窝夹层结构是一种层合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由于自身结构及服役工况的复杂性,蜂窝夹层结构容易在制造、服役等阶段产生蒙皮-蜂窝芯界面脱粘、蒙皮分层、夹杂、蜂窝芯格变形、... 蜂窝夹层结构是一种层合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由于自身结构及服役工况的复杂性,蜂窝夹层结构容易在制造、服役等阶段产生蒙皮-蜂窝芯界面脱粘、蒙皮分层、夹杂、蜂窝芯格变形、芯格塌陷、节点开裂、蜂窝积水等多种形式的缺陷。因此,开展蜂窝夹层结构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文献中出现的针对蜂窝夹层结构的无损检测方法,分析了各种单一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优势及局限性。随后,概述了将多种单一方法复合的检测方法在蜂窝夹层结构缺陷全面检测上的应用,并指出应用智能算法可实现蜂窝夹层结构缺陷的定量和分类识别。最后,对蜂窝夹层结构无损检测的研究和应用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结构 无损检测 复合检测 数据融合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极端气候环境下飞机结构热应力测试技术研究
7
作者 刘海燕 李闯勤 +3 位作者 李红贤 任战鹏 吴敬涛 张惠 《工程与试验》 2024年第4期10-12,24,共4页
通过分析结构热应变产生原因和惠斯通电桥工作原理,得到了精确测试高低温环境下结构热应变的理论依据。提出了适用于飞机机翼盒段等大型复杂金属-复合材料混合结构的热应变测试方法,并通过测试方法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 通过分析结构热应变产生原因和惠斯通电桥工作原理,得到了精确测试高低温环境下结构热应变的理论依据。提出了适用于飞机机翼盒段等大型复杂金属-复合材料混合结构的热应变测试方法,并通过测试方法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应用于飞机极端气候环境试验结构热应力测试,支撑飞机结构优化设计和极端气候环境下结构强度性能评定,可极大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混合结构 应变测试 热应变 热应力 热输出
下载PDF
钢-玄武岩混杂纤维混凝土压力管道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海林 陈刚 +1 位作者 刘杰 周赟弢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重点研究了掺入钢-玄武岩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对水电站压力管道外包混凝土承载特性、开裂后裂缝形态以及钢衬和钢筋应力的影响.对10组不同掺量的钢-玄武岩混杂纤维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轴向拉伸试验,获得了钢-玄武岩混杂纤维混凝土的相关力... 重点研究了掺入钢-玄武岩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对水电站压力管道外包混凝土承载特性、开裂后裂缝形态以及钢衬和钢筋应力的影响.对10组不同掺量的钢-玄武岩混杂纤维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轴向拉伸试验,获得了钢-玄武岩混杂纤维混凝土的相关力学性能参数.以三峡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结构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钢-玄武岩混杂纤维的掺入对压力管道钢材应力、管道外包混凝土裂缝扩展与裂缝宽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三峡水电站压力管道结构的大比尺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钢衬钢筋钢-玄武岩混杂纤维混凝土压力管道与常规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两种方案下的钢衬及钢筋应力.结果表明,掺入钢-玄武岩混杂纤维后压力管道结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且管道外包混凝土的裂缝数量和裂缝宽度也有显著的降低,同时压力管道的钢衬及钢筋应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玄武岩混杂纤维 压力管道 轴向拉伸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的高速铁路地震响应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学兵 谢啸楠 +1 位作者 王礼 吴晗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了更好地挖掘高速铁路在地震时的响应信息,提高光纤光栅监测的效率及预测精度,该文针对地震响应数据的时序性及非线性的特点,提出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方法.通过在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布设... 为了更好地挖掘高速铁路在地震时的响应信息,提高光纤光栅监测的效率及预测精度,该文针对地震响应数据的时序性及非线性的特点,提出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方法.通过在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布设准分布式光纤光栅采集地震时轨道板、钢轨、底座板、箱梁的响应数据,在每根光纤上布置7个光栅,利用两边光栅的响应数据预测中间点的光栅响应,将采集位置、历史数据及地震波形等信息作为特征图输入.利用CNN提取特征,再将提前提取出来的特征数据以时序方式作为LSTM网络的输入数据,最后LSTM网络进行地震应变响应预测.实验结果表明,LSTM网络在3层时效果最好,CNN-LSTM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根均平方误差(R_(RMSE))、平均绝对误差(R_(MAE))、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3753、0.2968、0.9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布式光纤光栅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混合模型
下载PDF
钢-PVA纤维混凝土预制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于婧 贾会芳 张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研究钢-聚乙烯醇混杂纤维混凝土(Steel-Polyvinyl Alcohol Hybird Fiber Concrete,简称SPHFC)预制连梁的抗震性能,对1个普通混凝土(RC)预制连梁试件和3个SPHFC预制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预制连梁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 为研究钢-聚乙烯醇混杂纤维混凝土(Steel-Polyvinyl Alcohol Hybird Fiber Concrete,简称SPHFC)预制连梁的抗震性能,对1个普通混凝土(RC)预制连梁试件和3个SPHFC预制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预制连梁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刚度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指标,研究连梁基体材料和截面宽度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阐明了SPHFC预制连梁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RC预制连梁破坏时混凝土剥落现象严重,最终表现为剪切型破坏;SPHFC预制连梁破坏时几乎无混凝土剥落现象,充分发挥了纤维混凝土多裂缝开展的特点,最终发生弯剪型破坏;SPHFC预制连梁的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均远高于RC预制连梁;分别增大SPHFC预制连梁基体强度或截面宽度,连梁承载力提高,延性和耗能能力略有降低.本文提出的新型SPHFC预制连梁各项抗震指标均显著优于普通RC预制连梁,且制作简便,轻质高强,便于预制吊装,可在装配式结构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PVA混杂纤维混凝土(SPHFC) 拟静力试验 小跨高比预制连梁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面料检测与分析”课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11
作者 李菊华 胡力主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第6期44-48,共5页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面料检测与分析”课程是纺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课程知识项目化、教学资源阶段化、教学流程层次化”建设基本思路,“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促学...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面料检测与分析”课程是纺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课程知识项目化、教学资源阶段化、教学流程层次化”建设基本思路,“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促学”三环节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多元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混合教学 教学设计 面料检测与分析
下载PDF
基础隔震-外挂墙板减震钢筋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种迅 郭宇菲 +3 位作者 沙慧玲 黄俊旗 乐腾胜 魏建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185,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础隔震-外挂墙板减震混合控制结构(简称“隔震-减震结构”)。该结构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作为基础隔震装置,上部结构则采用外挂墙板与U型金属消能器联合构成减震系统。通过减震与隔震混合控制,实现主体结构和围护...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础隔震-外挂墙板减震混合控制结构(简称“隔震-减震结构”)。该结构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作为基础隔震装置,上部结构则采用外挂墙板与U型金属消能器联合构成减震系统。通过减震与隔震混合控制,实现主体结构和围护墙体在罕遇地震下不发生损伤,可用于对韧性性能要求较高的生命线工程中。为对比研究隔震-减震结构与传统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一个在两方向上完全一致的1/2缩尺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在Y方向附加外挂墙板和U型金属消能器,形成隔震-减震结构,X方向不含外挂墙板,为隔震结构。分别在两个方向输入单向地震动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隔震结构,隔震-减震结构能进一步降低结构在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位移响应;隔震-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或接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主体结构保持弹性,外挂墙板未出现损伤,可以实现预期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外挂墙板减震 混合控制 U型金属消能器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环境载荷逆向识别与虚拟模型试验方法
13
作者 李旭 肖龙飞 +3 位作者 魏汉迪 吴文成 朱子扬 李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混合模型试验的环境载荷逆向识别与虚拟模型试验方法,可以逆向识别截断模型试验中的环境载荷,进而开展截断水深与全水深虚拟模型试验.环境载荷直接从物理模型试验中分离得到,因此该载荷考虑到了平台六自由度运动之间的耦... 提出一种应用于混合模型试验的环境载荷逆向识别与虚拟模型试验方法,可以逆向识别截断模型试验中的环境载荷,进而开展截断水深与全水深虚拟模型试验.环境载荷直接从物理模型试验中分离得到,因此该载荷考虑到了平台六自由度运动之间的耦合作用、破浪砰击等强非线性作用以及流体对浮体的黏性力作用.为验证方法准确性,开展风浪流模型试验,并将虚拟模型试验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载荷逆向识别方法可以准确识别风浪流模型试验的环境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型试验 系泊系统 环境载荷识别
下载PDF
高速列车蛇行减振实时混合试验的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
14
作者 王贞 肖嘉俊 +2 位作者 吴斌 徐小洋 窦晓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8,共8页
时滞补偿是高速列车蛇行减振实时混合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高速列车的多个自振频率超过10 Hz,加载命令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频分量,进而要求更小的时滞误差以保证试验稳定性。针对此问题,基于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的基本思想,采用系统逆... 时滞补偿是高速列车蛇行减振实时混合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高速列车的多个自振频率超过10 Hz,加载命令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频分量,进而要求更小的时滞误差以保证试验稳定性。针对此问题,基于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的基本思想,采用系统逆模型完成名义时滞补偿,采用有限脉冲响应离散模型建立自适应逆控制器补偿剩余时滞与不确定性时滞,利用渐消记忆卡尔曼滤波器在线估计控制器参数。为充分探讨所提方法性能,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加载系统模型,开展了线性、非线性试件模型的高速列车虚拟实时混合试验,比较了不同时滞补偿方法性能。研究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优良的补偿性能,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对于高频信号也能实现良好的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混合试验 高速列车 抗蛇行减振器 高频信号 时滞补偿
下载PDF
地震下RC空心墩弯-剪数值模型及混合试验验证
15
作者 蒋雨润 梅竹 +2 位作者 刘洋 陈江 熊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04,共9页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空心截面中高桥墩多发生弯剪破坏,而其弯剪耦合反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尚不完善。针对当前弯剪串联模型中的剪切模型未考虑空心截面特征的问题,提出基于关键参数的剪切模型修正方法,并通过混合试验进行验证。分别从桥...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空心截面中高桥墩多发生弯剪破坏,而其弯剪耦合反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尚不完善。针对当前弯剪串联模型中的剪切模型未考虑空心截面特征的问题,提出基于关键参数的剪切模型修正方法,并通过混合试验进行验证。分别从桥墩的剪跨比、混凝土开裂后剪切刚度、等效截面面积、桥墩有效高度与墩身混凝土斜裂缝倾角等参数入手,提出剪切模型关键参数的修正方法;基于修正的开裂剪切强度、开裂剪切位移、剪切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剪切位移与剪切破坏位移,提出适用于空心桥墩剪切性能模拟的三折线型骨架曲线建立方法;通过组合剪切模型与基于纤维单元的弯曲模型,建立空心墩弯剪耦合反应的数值模型;与一座空心高墩桥混合试验结果对比,其桥墩子结构的物理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表明:通过本文所提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空心桥墩弯剪滞回曲线与真实地震加载路径下的试验曲线匹配良好,能够模拟空心墩在真实地震作用下的弯剪滞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空心墩 弯-剪耦合 剪切骨架模型 地震响应模拟 混合试验
下载PDF
钢塔-组合塔混合结构结合部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晓沛 张伟 +2 位作者 康福军 朱尧于 刘玉擎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6,120,共8页
针对新型钢塔-组合塔混合结构结合部构造,开展了局部缩尺模型轴压试验,并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了钢塔-组合塔结合部的极限承载力以及破坏形式,探究了钢板应变分布规律和焊钉受力分布规律,并对传力路径和荷载... 针对新型钢塔-组合塔混合结构结合部构造,开展了局部缩尺模型轴压试验,并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了钢塔-组合塔结合部的极限承载力以及破坏形式,探究了钢板应变分布规律和焊钉受力分布规律,并对传力路径和荷载分担比例进行了变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钢塔-组合塔混合结构结合部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结合部的破坏形式表现为承压板下方钢壁板达到屈服并发生鼓曲变形;承压板为结合部的核心传力构件,增大板厚可以提高结合部承载力以及承压板所传递的荷载,其厚度宜与外壁钢板厚度相近;焊钉和开孔板连接件是保证结合部钢和混凝土共同受力的关键构造,在钢壁板屈服前以受竖向剪力为主,在钢壁板屈服后以受拉拔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桥塔 结合部 模型试验 传力机理 承载性能
下载PDF
混合监测方法在桥梁静载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煦阳 张玮 +1 位作者 赵长军 孙利民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为了缓解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成本与测点数量之间的矛盾,获得更加全面的监测信息,探索了一种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混合监测方法。首先通过适当假设将经典的结构平衡方程进行简化,再从有限元模型中提取结构柔度矩阵,并由实测数据反... 为了缓解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成本与测点数量之间的矛盾,获得更加全面的监测信息,探索了一种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混合监测方法。首先通过适当假设将经典的结构平衡方程进行简化,再从有限元模型中提取结构柔度矩阵,并由实测数据反算出等效荷载,最后将其带回原方程计算所需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从部分响应数据到全局响应数据的扩展,且计算效率较高,可避免反复的有限元分析。混合监测技术对结构响应的计算有较高的精度,计算得到的响应与实际响应误差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监测 静载试验 健康监测 柔度矩阵 等效荷载
下载PDF
在线与离线模型更新混合试验精度比较研究
18
作者 李福享 郭玉荣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为比较在线模型更新和离线模型更新混合试验的模拟精度,考察模型更新构件数量对试验精度的影响,本文以地震作用下构件的最大水平恢复力为基本指标计算构件权重系数,来评价模型更新构件对混合试验精度的影响程度。采用OpenSees软件对带BR... 为比较在线模型更新和离线模型更新混合试验的模拟精度,考察模型更新构件数量对试验精度的影响,本文以地震作用下构件的最大水平恢复力为基本指标计算构件权重系数,来评价模型更新构件对混合试验精度的影响程度。采用OpenSees软件对带BRB支撑的框架结构进行了12种工况下的在线和离线模型更新虚拟混合试验。结果表明:随模型更新构件数量的增加,离线模型更新方法与在线模型更新方法对混合试验精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由于离线模型更新方法在参数识别方面的优势,试验精度提升幅度相对较大,在模型更新构件超过一定数量后试验精度将高于在线模型更新方法。基于研究结果,选择权重系数较大的构件作为试验子结构并对数值子结构进行模型更新可较大幅度提高试验精度,同时对在线与离线模型更新混合试验精度的比较结果为选择模型更新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试验 在线模型更新 离线模型更新 构件权重系数 参数识别
下载PDF
基于多元种子选择的混合模糊测试方法
19
作者 陶泓宇 徐向华 《电子科技》 2024年第11期13-21,共9页
混合模糊测试结合了模糊测试与符号执行,使用模糊测试探索程序中的路径,并利用符号执行求解模糊测试难以突破的复杂约束,但现有混合模糊测试工作在选择符号执行的求解目标时未考虑两种技术之间的任务协作和符号执行的求解收益。针对上... 混合模糊测试结合了模糊测试与符号执行,使用模糊测试探索程序中的路径,并利用符号执行求解模糊测试难以突破的复杂约束,但现有混合模糊测试工作在选择符号执行的求解目标时未考虑两种技术之间的任务协作和符号执行的求解收益。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多元种子选择的混合模糊测试方法。利用程序控制流图对程序状态进行分析,对种子发现路径的能力进行量化,由符号执行来求解模糊测试难以探索到新路径的种子,从而形成两者之间的任务协作。利用目标点导向的思想量化种子挖掘漏洞的能力,使符号执行求解更有可能发现漏洞的种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混合模糊测试工作,所提方法的整体路径发现数量提升了8.35%,整体漏洞发现数量提升了2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测试 符号执行 混合测试 调度算法 漏洞挖掘 约束求解 静态分析 距离计算
下载PDF
基于Abaqus-Python的子结构拟动力混合试验
20
作者 彭紫沁 徐志洪 《河南科技》 2024年第22期62-66,共5页
[目的]为提高结构混合试验的真实性,搭建基于Abaqus-Python的子结构拟动力混合试验系统。[方法]借助Abaqus软件代替自主编制的数值积分算法程序,利用Python语言编制数据接口程序,实现Abauqs软件与LFV-L型动态多功能测试设备之间的通信,... [目的]为提高结构混合试验的真实性,搭建基于Abaqus-Python的子结构拟动力混合试验系统。[方法]借助Abaqus软件代替自主编制的数值积分算法程序,利用Python语言编制数据接口程序,实现Abauqs软件与LFV-L型动态多功能测试设备之间的通信,搭建子结构拟动力混合试验系统。[结果]对含黏弹性阻尼器的多层框架结构进行混合试验,其时程响应结果与Abauqs整体模拟结果拟合较好。[结论]验证了所搭建的混合试验系统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可行性与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结构技术 结构混合试验 PYTHON ABAQUS 数据接口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