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模式与运聚链 被引量:1
1
作者 官大勇 宿雯 +1 位作者 曾萱 王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运移是浅层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基于钻井、岩心、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对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特点及分布规律开展系统研究,建立了新近系规模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新近系存在4类规模型浅层成藏模式,即深层... 运移是浅层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基于钻井、岩心、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对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特点及分布规律开展系统研究,建立了新近系规模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新近系存在4类规模型浅层成藏模式,即深层远源运聚-断裂垂向输导的凸起区成藏模式、深层早期汇聚-强活动断层晚期调整的缓坡带成藏模式、深层多源强驱动-复合断层强输导的陡坡带成藏模式、“二次中转”强驱动-砂体连片侧向输导的洼陷带成藏模式。②从源到藏具有2种油气运聚链:a.缓坡—凸起区阶梯式“Z”型油气运聚链,即洼陷带油气经深层三角洲砂体横向输导,一部分油气在缓坡带深层汇聚,一部分油气通过断层和砂体进行纵向和横向阶梯式运移,最终在凸起区浅层大规模成藏;b.陡坡—洼陷带为反“C”型气运聚链,即洼陷带油气首先在陡坡带深层汇聚,形成“中转站”式油藏,然后通过断裂活动调整到浅层,形成陡坡带浅层油藏,随着运聚量增加,油气继续沿浅层大面积砂体横向运移到洼陷区高部位规模成藏。通过对渤南地区浅层油气运聚链的总结,建立了浅层顺链找油的勘探思路,为渤南地区以及渤海海域其他探区浅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南地区 新近系 运移 成藏模式 油气运聚链
下载PDF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
2
作者 牛成民 惠冠洲 +4 位作者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通过地层层序研究、古地貌恢复、锆石测年和地震资料分析等,从物源体系、古地貌、坡折体系和湖平面变化等方面探讨了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湖底扇的发育模式,并对油气藏的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通过地层层序研究、古地貌恢复、锆石测年和地震资料分析等,从物源体系、古地貌、坡折体系和湖平面变化等方面探讨了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湖底扇的发育模式,并对油气藏的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中凹陷西斜坡东三段湖底扇砂体表现为“物源-坡折带-湖平面”控制的富砂模式;物源主要来自燕山褶皱带,其次为辽西凸起,大规模的物源供给和变质岩的母岩区为湖底扇的形成提供了碎屑物质和优质的储集砂体;沉积坡折带控制湖底扇重力流卸载位置,断裂坡折带形成的微古地貌变化控制局部砂体搬运方向和差异富集程度;湖平面变化与物源体系变化耦合形成的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沉积在空间上反复叠置发育,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2)旅大10-6油田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颗粒粒度较小,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见少量粒内溶孔,孔隙发育一般,连通性较差;湖底扇发育具有垂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连片的特征,位于斜坡中部的中扇亚相具有明显的滑塌变形构造,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3)旅大10-6油田湖底扇油藏是辽中凹陷西斜坡从构造圈闭勘探转为岩性圈闭勘探的重大发现,实现了渤海油田斜坡带古近系湖底扇型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的重大突破,共发育11个油藏和9个气藏,油气藏相互独立、储量规模大、丰度高,探明油当量为3000×10^(4)t,原油物性好、探井测试产能高,为“汇聚脊-通源断层-顺向砂体”三元耦合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古地貌 坡折体系 沉积模式 油气成藏模式 斜坡带 东营组三段 古近系 辽中凹陷
下载PDF
中国的前陆盆地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30
3
作者 康竹林 翟光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8,共8页
由于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造山带,而在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中国的主要前陆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缘、塔西南昆仑山前缘、塔东南阿尔... 由于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造山带,而在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中国的主要前陆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缘、塔西南昆仑山前缘、塔东南阿尔金山前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东部博格山前缘;贺兰山一六盘山前缘;南方地区的两个前陆盆地。这些前陆盆地都是寻找油气前景广阔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前陆盆地 油气聚集 石油生成
下载PDF
阜东斜坡-北三台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贺凯 田世澄 +1 位作者 谭强 李培俊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22-425,共4页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油气流体矿产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含油气盆地实质上不仅是一个"低温热化学反应器",更是一个复杂的流体(油气水)渗流的成藏动力系统.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作用机制和过程非常复杂,...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油气流体矿产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含油气盆地实质上不仅是一个"低温热化学反应器",更是一个复杂的流体(油气水)渗流的成藏动力系统.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作用机制和过程非常复杂,通过探讨油气成藏各个环节,指出影响油气赋存的因素,可以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基于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将阜东斜坡-北三台地区划分为8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建立了6个成藏动力学模式,提出2个勘探导向目标:①在勘探程度较低的白垩系寻找它源多向充足的油气藏类型;②在斜坡区寻找以三叠系小泉沟群为源岩所形成的自源封闭型高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东斜坡-北三台 成藏动力系统 成藏动力学模式 勘探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圈闭分布及成藏条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德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东营凹陷的古构造、古地貌、古地理环境与沉积体系较好的时空配置,创造了良好的岩性圈闭成藏条件。该区古近系岩性圈闭分为三角洲成因的浊积岩岩性圈闭、砂砾岩体近岸水下扇及滑塌浊积扇岩性圈闭和与滩坝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3种类型。受... 东营凹陷的古构造、古地貌、古地理环境与沉积体系较好的时空配置,创造了良好的岩性圈闭成藏条件。该区古近系岩性圈闭分为三角洲成因的浊积岩岩性圈闭、砂砾岩体近岸水下扇及滑塌浊积扇岩性圈闭和与滩坝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3种类型。受盆地结构、构造—沉积演化史及主裂陷期发育特征的控制,不同的岩性圈闭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分布规律 成藏条件 古近系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郯庐断裂锦州段S型弯曲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晓波 柳屿博 +2 位作者 李强 王晨杰 郭龙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通过剖面特征与平面特征分析,结合构造圈闭、储层、油气运移和断层侧封等研究,初步探讨了郯庐断裂带锦州段S型弯曲对沙河街组油气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在辽东湾锦州地区表现为NE向延伸的辽西1号...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通过剖面特征与平面特征分析,结合构造圈闭、储层、油气运移和断层侧封等研究,初步探讨了郯庐断裂带锦州段S型弯曲对沙河街组油气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在辽东湾锦州地区表现为NE向延伸的辽西1号、辽西2号和辽西3号断层,剖面上呈负花状,平面上以大小不一的S型弯曲沿NE向延伸,整体为右旋走滑断层。S型弯曲可以划分为上升盘左凸型、上升盘右凸型、下降盘左凸型和下降盘右凸型4种类型。多个大中型油气田证明锦州地区油气聚集具有明显差异。下降盘右凸型、上升盘左凸型S型弯曲位于右旋走滑断裂压扭区,构造圈闭数量多、面积大,断层侧封性较好,易形成油气富集区。特别是下降盘右凸型S型弯曲,储层厚度大,油源断裂更发育,往往形成高丰度油气富集断块。下降盘左凸型、上升盘右凸型S型弯曲位于右旋走滑断裂张扭区,构造圈闭少,面积小,断层侧封性差,油气难以大规模聚集。该研究对研究区及类似走滑断裂发育地区的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走滑断层 S型弯曲 右凸型 左凸型 油气聚集 郯庐断裂 锦州地区
下载PDF
岐口凹陷大型远岸水下扇成因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少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7,共7页
大型远岸水下扇砂体既是良好储集层,又是重要的油气输导体,其成因分析对寻找与之相关的岩性油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在统一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岐口凹陷沙一、二段的大型远岸水下扇成因及油气藏分布进行了探讨... 大型远岸水下扇砂体既是良好储集层,又是重要的油气输导体,其成因分析对寻找与之相关的岩性油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在统一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岐口凹陷沙一、二段的大型远岸水下扇成因及油气藏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北部燕山褶皱带充足的物源、广泛发育的深水沉积环境及盆内近东西向大规模断裂坡折带是大型远岸水下扇的主要成因;远岸水下扇主要岩性为深湖相泥岩夹细砂岩、粉砂岩,砂岩具有较高的结构、成分成熟度,是良好的储层类型,同时对油气的运移方向和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有着重要的影响,陆上远岸水下扇砂体更为发育,汇聚的油气也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沙一 二段 砂体 远岸水下扇 油气运聚
下载PDF
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砂体精细对比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管永国 李艳英 +1 位作者 吴春文 张翊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2-566,共5页
莫西庄地区J_1s2储集砂体具有个数多、厚度大的特征。利用沉积微相划分和储层精细对比方法,按沉积物源与古水流方向分区对储层砂体展布和精细对比进行了研究,总结了J_1s2储集砂体油气富集规律。莫西庄地区含油层段为J_1s2~1和J_1s2~2砂... 莫西庄地区J_1s2储集砂体具有个数多、厚度大的特征。利用沉积微相划分和储层精细对比方法,按沉积物源与古水流方向分区对储层砂体展布和精细对比进行了研究,总结了J_1s2储集砂体油气富集规律。莫西庄地区含油层段为J_1s2~1和J_1s2~2砂组,J_1s2~2砂组油气主要储集在J_1s2^(2-2)砂体中,并在Z106井、Z1井、Z107井构造位置富集。J_1s2~1砂组的含油层段主要位于上部J_1s2^(1-1)和J_1s2^(1-2)砂体中,其中J_1s2^(1-2)砂体为主力含油砂体,在莫西庄地区普遍含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精细对比 砂体展布 油气富集 莫西庄油田
下载PDF
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聚集带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 被引量:6
9
作者 梁世君 李华明 +1 位作者 梁浩 王志勇 《吐哈油气》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以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为研究对象,在对地层、构造特征、储集层特征与烃源岩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气藏流体特征、温压特征、成藏期次、时空配置关系、运聚特征与动态成藏过程等方面阐述了该带的油气成藏作... 以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为研究对象,在对地层、构造特征、储集层特征与烃源岩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气藏流体特征、温压特征、成藏期次、时空配置关系、运聚特征与动态成藏过程等方面阐述了该带的油气成藏作用;建立了成藏模式,预测了该带向生烃凹陷方向是中侏罗统原生气藏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及聚集规律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宇 苏劲 +3 位作者 王凯 张保涛 赵杰 刘星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534,共9页
通过对世界深层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及典型油气田的统计和解剖表明,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要的深层含油气盆地类型;烃源岩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泥岩,低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有利于深部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有... 通过对世界深层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及典型油气田的统计和解剖表明,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要的深层含油气盆地类型;烃源岩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泥岩,低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有利于深部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有利的沉积相带、低地温梯度、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成岩作用中胶结物溶解和白云岩化作用、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裂缝发育等都是形成和保存深部良好储集性能的有利因素,多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碳酸盐岩或碎屑岩组成。前陆盆地或被动陆缘盆地的背景、良好储盖配置尤其是膏岩层的发育、异常压力的存在是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深层勘探应围绕具备这些条件的盆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低地温梯度 膏岩层 异常压力 油气成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