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Cascade Refrigeration Cycle for Cold Supply Chain of COVID-19 Vaccines at Ultra-Low Temperature -80°C Using Ethane (R170) Based Hydrocarbon Pair
1
作者 Tarek A. Mouneer Abdelrahman M. Elshaer Mohamed H. Aly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1年第2期309-336,共28页
Several media report highlight on that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require ultra-low temperatures -80<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C to transport and store its COVID-19 vaccines... Several media report highlight on that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require ultra-low temperatures -80<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C to transport and store its COVID-19 vaccines. This research presents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n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CRS) with several refrigerant pairs which are R32/R170, R123/R170, R134a/R170, R404A/R170, R407c/R170, R410/R170, and the hydrocarbon (HC) refrigerant pair Propane/Ethane, namely R290/R170. Besides, the results of R22/R170 pair, which is not recommended to be used due to phase out of R22 as per Montréal Protocol, are included as base case to compare the novel hydrocarbon pairs in CRS and the old trend of refrigerant pairs.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all these pai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under differen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used in CRS heat exchanger, which thermally connected both the Low and High temperature cycles (LTC) and (HTC). By applying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 coefficients of performance (COPs) and the specific power consumptions (SPC) in kW/TR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In addition, by applying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 exergetic efficiencies we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reveal the promising opportunity of using the HC pair (R290/R170). The minimum SPC in kW/TR is recorded for the pair R123/R170. One the other hand, the highest exegetic efficiency values are observed to be 40%, 38%, and 35% for the pairs R123/R170, R290/R170, and R134/R170, respectively.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HC pair (R290/R170) is highly recommended for CRS applications either to transport the COVID-19 or store it in cold storage rooms in hospitals and clinics. All precautionary measures should be carefully applied in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HC pair (R290/R170) due to its flammability haz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cade Refrigeration Cold supply Chain COVID-19 Vaccine Ultra-Low Temperature -80°C hydrocarbon Refrigerants Refrigerant Pair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华 魏鑫 +4 位作者 欧阳冠宇 刘景东 陈蕾 刘海青 孟祥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2号构造带 原油类型 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原地供烃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
3
作者 张磊 李莎 +5 位作者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0,共14页
东濮凹陷深部储层致密,超压广泛发育,油气生运聚过程复杂。利用测井、录井、钻井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对源岩与储层的影响以及油气运移动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阐明深层超压岩性油气藏的... 东濮凹陷深部储层致密,超压广泛发育,油气生运聚过程复杂。利用测井、录井、钻井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对源岩与储层的影响以及油气运移动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阐明深层超压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裂缝油气藏3种纯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2种复合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尤其在前梨园洼陷、海通集洼陷、柳屯洼陷及濮城—卫城洼陷周边,具有“环洼有序分布”的特征。(2)研究区厚层膏盐岩发育及生烃过程产生的深层超压对烃源岩的生烃具有抑制作用,有效扩大了生油窗,增强了深部源岩的生烃能力,促进了其对环洼岩性油气藏的大规模近源供烃;膏盐岩发育、早期快速埋藏、超压的抗压实作用和晚期发育的溶蚀作用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深部广泛发育的超压和浮力协同作用为深层油气运移提供了有效动力。(3)研究区东部洼陷带为“单洼单源、早混相晚气相、自生自储、超压驱动运聚”成藏模式;东部陡坡带为“单洼多源、早混相晚气相、超压-浮力驱动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带为“单洼多源、油相、超压-浮力驱动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部洼陷带为“单洼单源、油相、超压-浮力驱动侧向运聚”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近源供烃 膏盐岩 超压驱动 浮力驱动 侧向运聚 沙三段 古近系 东濮凹陷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融资约束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检验
4
作者 杨艳萍 徐雯雪 《创新科技》 2024年第8期79-92,共14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供应链融资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选择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和创业板共1 36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基于融资优化视... 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供应链融资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选择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和创业板共1 36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基于融资优化视角,实证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而融资约束在供应链金融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遮掩效应,且在不同门槛值下存在差异化影响;(3)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在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处于成长期与成熟期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为通过供应链融资引导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绿色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基于动态阈值分割法的接触轨图像关键特征点提取方法研究
5
作者 陈潇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5期53-58,共6页
在地铁系统中,接触轨的状态对于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一旦接触轨几何参数超出正常范围,不仅会导致集电靴无法正常取流,进而影响运营车辆的顺畅运行,而且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传统的接触轨几何参数测量方法... 在地铁系统中,接触轨的状态对于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一旦接触轨几何参数超出正常范围,不仅会导致集电靴无法正常取流,进而影响运营车辆的顺畅运行,而且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传统的接触轨几何参数测量方法在采集图像时通常面临背景复杂、干扰图像多等问题,以致检测数据量少、检测密度低,从而难以精确提取接触轨的关键特征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结合动态阈值分割法、直线拟合以及投影计算的方式,有效解决接触轨特征点提取的难点,实现几何参数的精确测量。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捕捉到接触轨的细微变化,还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测量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研究过程中同步研制出一套接触轨几何参数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并在地铁线路上进行现场应用示范,为实际运营中的接触轨状态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接触轨几何参数 视觉传感技术 动态阈值分割法 便携式测量装置 集电靴 供电系统
下载PDF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北部构造演化解析及油气成藏
6
作者 西智博 廖建平 +2 位作者 高荣锦 周晓龙 雷文文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西部凹陷北段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基于构造演化解析,结合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并指出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陈家断裂...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西部凹陷北段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基于构造演化解析,结合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并指出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具有分段发育特征,且活动时期具有“先北后南”的演化特征,受断层分段性影响,陈家断裂带主要发育压扭背冲构造样式和走滑压扭构造样式。(2)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台安—大洼断裂上盘在压扭作用影响下首先形成压扭性质的雁行小断裂,随着位移增大,小断裂逐渐连接,最终形成了贯穿型走滑断裂带,即陈家断裂带。(3)台安洼陷为新生代多期次构造变形叠加形成的洼陷,深层发育主力烃源岩层系,具备发育大规模油气藏的物质基础,洼陷边缘的钻井岩心分析结果显示,烃源岩TOC值为4.79%,Ro为0.3%~0.4%,属于好—较好烃源岩,推测洼陷中心厚度更大,质量更优。陈家断裂带中北部下盘发育断鼻构造,具备陈家洼陷和台安洼陷双源供烃的特点,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物理模拟 油气成藏 走滑压扭 压扭背冲 双源供烃 断鼻构造 古近系 陈家断裂带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土地供应行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基于供地结构、价格和方式的三维实证分析
7
作者 孔维龙 王兴邦 +1 位作者 周家和 张正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62,共12页
研究目的:从供地结构、价格和方式三维视角明晰土地供应行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供地结构的工业用地偏向和供地... 研究目的:从供地结构、价格和方式三维视角明晰土地供应行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供地结构的工业用地偏向和供地方式的市场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供地价格的扭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负向影响,上述影响均存在时间滞后特征。(2)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供地方式的影响不显著,供地结构的影响与全国层面相反,即工业用地供应偏向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土地供应行为三个维度的影响均与全国层面一致,但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影响效应更大,时间滞后性更强。(3)门槛效应上,土地供应行为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且在供地结构维度尤为凸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跨过第二门槛值,工业用地供应偏向所发挥的影响由正转负。研究结论:应通过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因地制宜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减轻土地价格扭曲以及推进制度联动改革来发挥土地要素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应 新质生产力 土地要素配置 政府行为 门槛效应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域下农业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慧玉 徐礼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79-90,共12页
【目的】在粮食安全日益受到全球和区域性外部冲击威胁的背景下,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探讨农业数字化能否显著增强粮食供应链的韧性,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为政府和农业相关主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3—... 【目的】在粮食安全日益受到全球和区域性外部冲击威胁的背景下,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探讨农业数字化能否显著增强粮食供应链的韧性,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为政府和农业相关主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农业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以替换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和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内生性检验。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考察不同地区的差异,并检验涉农财政补贴的门槛效应。【结果】农业数字化显著提升了粮食供应链的韧性,特别是交易数字化在提升韧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农业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提升系数为0.108(P<0.01),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到进一步验证。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西部地区农业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最为显著(P<0.05),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涉农财政补贴显示出门槛效应,当涉农补贴水平超过特定门槛值(0.8996)时,农业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正向作用大幅提升(P<0.01)。【结论】农业数字化是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的重要途径,交易数字化加速信息流通和市场透明度。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应充分利用其门槛效应,调整涉农财政补贴政策,推动区域性数字化交易平台的发展,从而全方位增强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确保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供应链韧性 农业数字化 涉农财政补贴 区域异质性 交易数字化 面板门槛效应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与流通产业链韧性:机理与实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世进 任杰 司增绰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9,共13页
在当前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流通产业链的韧性是中国实现流通产业链现代化、增强经济韧性的必然要求。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了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显著增强... 在当前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流通产业链的韧性是中国实现流通产业链现代化、增强经济韧性的必然要求。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了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显著增强了流通产业链韧性,且主要通过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和促进创新增强了流通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当流通数字化水平超过0.4330时,其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加0.0920个单位。进一步分析发现,流通数字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邻近地区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因此,应大力推动流通数字化发展,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推进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异,发挥领先地区的示范及带动作用,以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流通产业链韧性 智慧供应链发展 创新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预测及成藏主控因素
10
作者 王洪星 韩诗文 +1 位作者 胡佳 潘志浩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共11页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测井曲线、地震等资料,运用模型正演、多参数反演体融合技术等,对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分布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进行了研究,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测井曲线、地震等资料,运用模型正演、多参数反演体融合技术等,对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分布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进行了研究,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为裂隙式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地震反射特征总体表现为低频、差连续、中强振幅或弱振幅,多参数反演体融合体技术预测的凝灰岩储层“甜点”分布与钻井证实结果的符合率高,凝灰岩储层平均钻遇率达92.8%,气层平均钻遇率为81.0%,其中12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华家构造带与郭家断阶带储层岩性分别以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和含角砾晶屑凝灰岩为主,断裂发育,是2个优质储层发育区。(2)研究区凝灰岩的测井和地震相特征相匹配形成的岩性-岩相模板可有效指导凝灰岩的地震相识别,振幅属性刻画出的火山口相、近火山岩相为有利岩性分布区。(3)研究区发育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3套优质烃源岩厚度均超过300 m,TOC值分别为0.26%~5.08%,0.10%~5.55%,0.10%~9.74%,S1+S2分别为0.24~8.23 mg/g,0.12~18.15 mg/g,0.25~2.86 mg/g,Ro分别为0.6%~1.3%,1.1%~1.6%,1.0%~2.2%,具有丰度高,成熟度中等的特征,为大规模成藏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4)研究区凝灰岩气藏是一套源储侧向对接、高位富集的致密气藏,成藏主要受构造样式、断裂发育程度和供烃窗口控制,其中拉张和伸展作用形成的叠瓦状断弯褶皱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断裂发育程度及供烃窗口的大小决定了气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地震振幅属性 源储侧向对接 构造样式 断弯褶皱 供烃窗口 模型正演 火石岭组 白垩系 德惠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文昌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及成藏贡献
11
作者 郑仰帝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52-54,共3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钻揭文昌组泥质烃源岩的钻井多达30余口,为解决文昌组各段源岩的地化特征、生烃潜力和成藏贡献问题,开展了烃源岩的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及可溶有机质饱和烃色谱-质谱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陆丰13洼文昌组发育文三...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钻揭文昌组泥质烃源岩的钻井多达30余口,为解决文昌组各段源岩的地化特征、生烃潜力和成藏贡献问题,开展了烃源岩的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及可溶有机质饱和烃色谱-质谱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陆丰13洼文昌组发育文三段和文四段两套湖相烃源岩,文四段为主力源岩层系,有机质丰度为好-很好,以腐泥型有机质为主;文三段稍差,属于中等-好源岩,混合型有机质。文昌组整体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3600 m。文四段烃源品质最优,热演化程度更高,成藏贡献大。该研究证实了文昌组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和潜力,进一步坚定了洼陷周边油气勘探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化特征 文昌组 排烃门限深度 陆丰13洼
下载PDF
样本特征混淆约束下建筑给排水管道典型缺陷检测
12
作者 周荃 陈锦晶 李俊叶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174,共8页
建筑给排水管道缺陷具有时变性,且管道构造较为复杂,导致缺陷训练样本的特征混淆频发,如何通过有效图像特征学习提升缺陷识别精度成为研究难点。为此,该文提出一种样本特征混淆缺失约束下建筑给排水管道典型缺陷图像检测方法。通过漏磁... 建筑给排水管道缺陷具有时变性,且管道构造较为复杂,导致缺陷训练样本的特征混淆频发,如何通过有效图像特征学习提升缺陷识别精度成为研究难点。为此,该文提出一种样本特征混淆缺失约束下建筑给排水管道典型缺陷图像检测方法。通过漏磁检测设备采集管道缺陷图像数据;采用双边滤波器模型实施图像数据去噪处理,创新性地优化双边滤波器模型的空间方差值和灰度方差值;通过插值算法对去噪管道缺陷图像实施平滑处理,利用最佳梯度搜索完成缺陷区域图像的阈值分割;根据图像阈值分割结构,将近似像素灰度值映射至对应空间中,将获取的阈值分割图像简化为一张二维图像,以此获取图像的全局特征;通过局部二值模式对图像局部区域中心像素大小实施量化处理,获得局部特征;使用卡方距离算法对典型缺陷样本与测试样本之间的全局和局部特征距离展开计算,结合最近邻分类器对管道缺陷图像完成检测。测试结果证明:利用上述方法开展管道缺陷检测时,检测准确度高于98.22%,检测时间低于82 ms,在不同管道内外壁厚度下,检测准确度保持在98%以上,综合提升了建筑给排水管道典型缺陷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分类 阈值分割 建筑给排水管道 缺陷无损检测 图像去噪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飞机气源系统故障分析
13
作者 孙晨赫 曹湘玲 《办公自动化》 2024年第11期68-71,共4页
针对飞机气源系统故障难以预先发现,日常维护时难以接近而导致的突发故障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分析FMEA数据得到常见的飞机气源系统故障,接着通过系统动力学分析故障的原因及故障相关性,利用故障阈值评估非线性和线性的故障影响效果,克服... 针对飞机气源系统故障难以预先发现,日常维护时难以接近而导致的突发故障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分析FMEA数据得到常见的飞机气源系统故障,接着通过系统动力学分析故障的原因及故障相关性,利用故障阈值评估非线性和线性的故障影响效果,克服故障影响表征难题;最后,借助调整气源系统故障温度、压力、流量的触发阈值,通过验证该方法可提前预测故障,预先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系统 系统动力学 故障阈值 预测故障 预先维修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油气资源安全与油气地质调查方向
14
作者 陈骥 曹倩 +2 位作者 闫兵 张艺 谢雯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能源不仅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成为全球CO_(2)减排过程中无法规避的重要领域。为了统筹推进“双碳”目标下油气资源安全和油气地质调查,采用供需平衡分析法,对中国油气资源的供应现状进行了调研,进而针对中国油气资源安全所... 能源不仅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成为全球CO_(2)减排过程中无法规避的重要领域。为了统筹推进“双碳”目标下油气资源安全和油气地质调查,采用供需平衡分析法,对中国油气资源的供应现状进行了调研,进而针对中国油气资源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策略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峰供需缺口约为5.75×10^(8)t,到205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大约为0.95×10^(8)t,到2060年供需缺口大约为0.25×10^(8)t;②预测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大约为3000×10^(8)m^(3),到2040年天然气达峰供需缺口大约为3500×10^(8)m^(3),到2060年供需缺口大约为1000×10^(8)m^(3);③中国油气资源安全面临高对外依存度、消费总量高、消费结构不合理、石油天然气的杠杆和战略支点作用不容忽视等4大挑战;④坚持油气地质调查工作的定位、优化油气地质调查的部署思路、调整油气地质调查的重点目标任务、优化油气地质调查考核制度等4条措施,有助于提高中国油气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供需关系 油气资源安全 油气地质调查方向 天然气
下载PDF
海洋蓝色供应链中异质性创新资本投入对渔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海洋渔业空间资源占有强度的调节作用
15
作者 邵业 宁凌 +1 位作者 欧春尧 苏玉同 《中国渔业经济》 2024年第4期68-79,共12页
当下传统渔业供应链结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逐渐向高质高效、生态健康的渔业蓝色供应链转型。论文运用我国11个沿海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海洋渔业空间资源占有强度变化... 当下传统渔业供应链结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逐渐向高质高效、生态健康的渔业蓝色供应链转型。论文运用我国11个沿海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海洋渔业空间资源占有强度变化在创新资本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表达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固定资本投入对海洋渔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当海洋渔业空间资源占有强度指数超过一定门槛值时,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固定资本投入难以支撑渔业经济进一步显著增长,且对创新人力资本投入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完善海洋渔业蓝色供应链的建设不仅要保证创新资本投入力度,更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本投入对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供应链 创新资本投入 海洋渔业空间资源 渔业经济 门槛回归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被引量:6
16
作者 JIANG Fujie PANG Xiongqi GUO Jig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32-242,共11页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bviously control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cept of "source control theory", the concept of a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wa...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bviously control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cept of "source control theory", the concept of a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was put forward. This means the maximum range for hydrocarbon controlled by the source rock conditions to migrate in the hydrocarbon basins. Thre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s are proposed on this basis, namely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bability, maximum hydrocarbon scale threshold and reserv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which respectively refer to the probability of forming a hydrocarbon reservoir, the possible maximum scale of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 and the percentage of reserve distribution in a certain area within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539 hydrocarbon reservoirs discovered in 28 hydrocarbon source kitchens from seven sedimentary basins and sags of eastern China shows the maximum reservoir scale possibly formed in the hydrocarbon bas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bability and oil and gas reserv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are all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Generally, as the distances from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enter and hydrocarbon discharge boundary get longer and the hydrocarbon discharge intensity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enter gets smaller, there will be lower probability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rresponding quantitative model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single factor statistic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shows that the prediction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for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agree well with the actual exploration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is likely to be a feasible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control theory scale threshold distribution threshold Jiyang Depression hydrocarbon discharge threshold PROBABILITY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沉积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潜力 被引量:16
17
作者 包洪平 王前平 +5 位作者 闫伟 蔡郑红 郑杰 魏柳斌 黄正良 郭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4,共15页
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交互的沉积体系,但对其沉积发育的规律性及其内部天然气成藏聚集的基本地质特征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形成时的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交互的沉积体系,但对其沉积发育的规律性及其内部天然气成藏聚集的基本地质特征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形成时的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烃源供给及圈闭聚集等方面的分析,形成新的观点与地质认识:(1)受盐洼周边古隆起影响,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形成于与外部广海周期性隔绝的局限海蒸发环境,导致其岩性“相控”与“层控”分布特征极为显著;(2)首次提出“非层状沉积分异”的概念,并认为它是控制奥陶系内幕“溶孔型”储层发育的决定性因素;(3)受区域岩性相变及后期构造反转的控制,奥陶系盐下层系具有形成大区域分布的岩性圈闭体系的有利条件;(4)盐下层系虽自身的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但由于燕山期东部构造抬升与西侧上古生界煤系烃源“供烃窗口”及膏盐封盖层区域性连续分布等要素密切配合,仍具有规模供烃、大区带成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奥陶系 非层状沉积分异 碳酸盐岩-膏盐岩 盐下成藏 供烃窗口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and function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Gaoyou Sag,Subei Basin,China
18
作者 李浩 高先志 +2 位作者 孟晓燕 赵赟龙 张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679-1692,共14页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comprises carrier beds which transport hydrocarbon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ffectiveness of carrier system i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ce of hydrocarbon show, hydrocarbon inclusio...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comprises carrier beds which transport hydrocarbon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ffectiveness of carrier system i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ce of hydrocarbon show, hydrocarbon inclusion and sealing ability of fault to hydrocarbons distribution, together with matching relation of activity history of fault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istory of source rock.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transporting ability of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can be evaluated using parameters such as fluid potential,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spatial coefficient of effective pathway as well as activity rate of fault. Additionally, a new concept of"transporting threshold porosity" was proposed. Five styles of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 in Gaoyou Sag, displaying either layered or z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porting time ranges from the sedimentary time of Ezdz to early stage of sanduo uplift.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s can be described to be lowly-efficient and highly-efficient. Major faults (convex or steep fault plane) with activity rate greater than 20 m/Ma and structure ridges of sand layers with spatial coefficient of effective pathway greater than 25% are defined to be highly-efficient carrier beds. Hydrocarbons are concentrated around high-efficient carrier beds and E1 f traps of northern shanian area are predicted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transporting threshold porosity of carrier beds fluid potential hydrocarbon migration GaoyouSag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No.3 buried-hill region in Nanpu Sag
19
作者 Ma Guanghua Zhang Hongchen +1 位作者 Qian Fengyan Chen Haixia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4年第1期87-92,96,共7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44 sampl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Nanpu No.3 buffed-hill region, the kerogen type is judged through the pyrolysis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 Based on the data of 44 sampl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Nanpu No.3 buffed-hill region, the kerogen type is judged through the pyrolysis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reshold are studied by using vitrinite reflectance, pyrolysis yield and hydrocarbon abundance. Meanwhile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reshold is calcula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are preliminarily reveal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o.3 buffed-hill region has abunda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ith high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And the primary types of kerogen are II, and lI 2.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hich passed biochemistry, thermolysis and thermal cracking have developed into the mature-postmature phase of different extents. And plenty of oil and gas were expelled out. It is believed the depth of oil-generating window is 3 600 m and the depth of hydro- carbon-expulsion threshold is 4 100 m.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Nanpu No.3 burried-hill region has a certain condition to generate hydrocarbon which is very promising in oil exploration and thus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rget n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KEROGEN pyrolysis yield index oil threshold hydrocarbon-expulsion threshold
下载PDF
供需动态平衡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
20
作者 闫卫坡 郭亚琳 +2 位作者 王青 安以达 韩云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3年第S01期114-123,共10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认知区域人地系统发展潜能、评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判据。在系统梳理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认知资源环境承载力: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某一时空尺度下资源环境供给侧与区域发展需求侧的数理关系的...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认知区域人地系统发展潜能、评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判据。在系统梳理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认知资源环境承载力: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某一时空尺度下资源环境供给侧与区域发展需求侧的数理关系的弹性阈值,可表征为一个状态方程;2)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等约束条件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关键主控要素;3)识别主控要素、建立供需清单、明确供需网络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4)现代地学技术、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地理探测器、系统动力学等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为模型的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供需动态平衡理念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岷江上游典型流域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并动态评估了该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弹性阈值及承载状态。基于供需动态平衡理念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可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供新的测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供需动态平衡 供需清单 主控要素 承载力弹性阈值 理论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