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hydrodynamic tractor-retarder assembly under traction work condi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闫清东 邹波 魏巍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4期472-477,共6页
To obtain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dynamic tractor-retarder assembly under traction work condition,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flow channel was established and tetrahedron unstructured grids were ad... To obtain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dynamic tractor-retarder assembly under traction work condition,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flow channel was established and tetrahedron unstructured grids were adopted in the meshing stage.The racing rotating speed of the brake wheels was calcula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calculation and interpolation,and then accurate boundary condition was applied to the CFD simulation to study the press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low field in hydrodynamic tractor-retarder assembly.Finally,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alculated by CFD post-processing analysis.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flow field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lculation tolerance of the torque ratio K and the efficiency η was less than 5%,and the calculation tolerance of the pump torque coefficient λ was less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hydrodynamic tractor-retarder assembly(HTRA) traction condition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制动特性流场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闫清东 邹波 魏巍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7,共7页
为准确获取液力变矩-减速装置的制动特性,建立了某型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制动工况下各叶轮及辅助液力减速器流道模型。运用CFD技术分析了液力变矩-减速装置泵轮、涡轮闭锁状态下在1000~2000r/min转速时的各叶轮及辅助液力减速器流道内部... 为准确获取液力变矩-减速装置的制动特性,建立了某型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制动工况下各叶轮及辅助液力减速器流道模型。运用CFD技术分析了液力变矩-减速装置泵轮、涡轮闭锁状态下在1000~2000r/min转速时的各叶轮及辅助液力减速器流道内部速度流线、压力场分布特点,并进行了制动特性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计算误差在10%以内,表明仿真方法和仿真模型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传动与控制 液力变矩-减速装置 制动特性 流场分析
下载PDF
UG在轿车空调风道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海晶 马文江 周伟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7-99,共3页
UG是世界上最先进的CAD/CAE/CAM高端软件之一,其在工程上的应用为工程师们设计空调风道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工具。以轿车空调风道设计为例主要介绍了UG(Unigraphics)软件的虚拟装配功能、干涉/间隙检查功能、CAE流体力学分析、人机工程分... UG是世界上最先进的CAD/CAE/CAM高端软件之一,其在工程上的应用为工程师们设计空调风道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工具。以轿车空调风道设计为例主要介绍了UG(Unigraphics)软件的虚拟装配功能、干涉/间隙检查功能、CAE流体力学分析、人机工程分析、虚拟现实功能等,突出了UG软件在轿车空调风道设计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装配 干涉/间隙检查 流体力学 人机工程 虚拟现实
下载PDF
新型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变矩工况叶轮有限元强度分析
4
作者 闫清东 崔红伟 魏巍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5-371,共7页
基于单向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某型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叶轮有限元强度分析模型,分析了模型的载荷及边界条件,进行了求解计算与结果后处理。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叶轮在变矩工况下结构强度问题,得到了各工作轮极限工况的等效... 基于单向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某型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叶轮有限元强度分析模型,分析了模型的载荷及边界条件,进行了求解计算与结果后处理。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叶轮在变矩工况下结构强度问题,得到了各工作轮极限工况的等效应力分布和总体变形量,为液力变矩减速装置叶轮强度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传动与控制 液力变矩减速装置 变矩工况 流固耦合 有限元法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轴箱轴承接触润滑机理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勇 韩伟 王凤才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134,共4页
基于高速铁路客车轴箱系统多界面接触力学分析模型,在轴箱轴承工况条件下,分析轴箱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间的接触载荷分布情况;建立高速铁路客车轴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脂润滑弹流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解法。数值计算结果与最小膜厚... 基于高速铁路客车轴箱系统多界面接触力学分析模型,在轴箱轴承工况条件下,分析轴箱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间的接触载荷分布情况;建立高速铁路客车轴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脂润滑弹流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解法。数值计算结果与最小膜厚公式获得的最小膜厚度进行比较,而最大润滑压力与相应的赫兹应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给定运行工况条件下,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大,轴承滚道润滑接触形成的油膜压力减小,油膜增大;而当轴承载荷增大时,其油膜厚度减小,润滑压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车轴箱 圆锥滚子轴承 接触载荷 弹性流体润滑 油膜厚度 油膜压力 脂润滑
下载PDF
压力伺服阀前置级间液动力振荡和强迫振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康健 袁朝辉 王江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0-128,共9页
电液压力伺服阀是飞机制动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控制元件,输出压力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飞机的稳定着陆。衔铁-偏转板组件受到流体不稳定液动力的作用,容易产生强迫振动和高频噪声。在高周交变液动力的作用下,衔铁组件中弹簧管的刚度将逐... 电液压力伺服阀是飞机制动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控制元件,输出压力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飞机的稳定着陆。衔铁-偏转板组件受到流体不稳定液动力的作用,容易产生强迫振动和高频噪声。在高周交变液动力的作用下,衔铁组件中弹簧管的刚度将逐渐降低,严重影响伺服阀的动态性能。为了寻找衔铁-偏转板组件强迫振动产生的根源,建立了前置级流固耦合三维模型,根据涡流和气穴形态的演变规律,对不同偏转位移情况下的液动力脉动的幅值和频率进行数值分析。分析在高频周期性外载作用下,衔铁-偏转板组件的结构响应特性。最终得出结论:由涡流和气穴的周期性变化导致衔铁-偏转板组件产生高频率液动力振动,前置级非对称的结构和液动力脉动是衔铁-偏转板组件强迫振动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铁-偏转板组件 流固耦合 液动力脉动 强迫振动
下载PDF
无键联接与高压装拆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聂文科 周新建 吴宗泽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7-199,共3页
无键联接技术在矿用减速器、耦合器设计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无键联接具有结构简单,定心性好,承载能力高、传递扭矩大,并能承受变载和冲击载荷等优点;高压装拆是用高压油泵将高压油从油孔经油沟压入配合表面,使轴套的内径胀大,轴的外... 无键联接技术在矿用减速器、耦合器设计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无键联接具有结构简单,定心性好,承载能力高、传递扭矩大,并能承受变载和冲击载荷等优点;高压装拆是用高压油泵将高压油从油孔经油沟压入配合表面,使轴套的内径胀大,轴的外径缩小,同时施加一定的轴向力来实现轴与轴套的装配和拆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减速器 耦合器 无键联接 高压装拆 密封
下载PDF
桨舵组合式节能推进器设计及水动力性能验证
8
作者 陈杨科 何苗 +2 位作者 姜治芳 解学参 杨向晖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8,共6页
为减小螺旋桨尾流能量耗散,提高桨舵系统的推进效率,开展桨舵组合式推进器设计研究。首先,基于适伴流设计思想结合面元法编制最大阻力减额的扭曲舵设计程序,获得桨后舵不同展向位置的扭曲角度,并通过与一前端削平的舵球及桨毂光顺连接... 为减小螺旋桨尾流能量耗散,提高桨舵系统的推进效率,开展桨舵组合式推进器设计研究。首先,基于适伴流设计思想结合面元法编制最大阻力减额的扭曲舵设计程序,获得桨后舵不同展向位置的扭曲角度,并通过与一前端削平的舵球及桨毂光顺连接形成桨舵组合式推进器的设计方案。然后,采用数值仿真分析获得均匀流场中桨舵组合式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压力分布与流场特性等细节,初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最后,开展船后桨舵组合式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试验,获得不同航速下螺旋桨和舵的水动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桨舵组合式推进器较原型桨舵推进器的效率在全航速段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设计工况点提升值达2.7%,证明设计方法正确,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舵组合式推进器 适伴流设计 扭曲舵 数值仿真 水动力性能
下载PDF
典型调速工况大功率液力偶合器叶轮装配体强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秀泉 朱晓辉 +1 位作者 张剑楠 胡春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5-50,共6页
随着大型核/火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幅度增加,大功率液力偶合器作为电站系统主锅炉给水泵调速的核心元件,其工作叶轮的强度成为影响电站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某型液力偶合器叶轮装配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建... 随着大型核/火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幅度增加,大功率液力偶合器作为电站系统主锅炉给水泵调速的核心元件,其工作叶轮的强度成为影响电站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某型液力偶合器叶轮装配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建立全流道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其中泵轮与涡轮套的端面定位采用接触算法,用梁单元模拟螺钉联接效果,对典型工况下叶轮装配体结构强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装配体整体变形和应力随着转速比的增大呈增加趋势,且叶轮变形大小与对应区域旋转半径长度基本成正比,说明离心载荷是影响叶轮装配体强度的主要原因;由于螺钉预紧力效应,叶轮连接区域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涡轮套内缘是叶轮装配体结构强度的薄弱区域,此分析结果与文献发表结果相吻合.此项研究工作为自主大功率液力偶合器叶轮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有效的应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装配体强度 液力偶合器 单向流固耦合 CFD
下载PDF
无心磨床砂轮轴动压滑动轴承的精密装配
10
作者 李财林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91,共6页
通过对无心磨床砂轮轴的几种装配结构形式的简单描述,重点讨论砂轮轴动压滑动轴承结构精密装配技艺的创新,即多片式可倾轴瓦摆动球支点楔形油膜轴承的装配新工艺。其中为更好叙述工艺创新的特点,引入了动压滑动轴承的几个理性概念,内容... 通过对无心磨床砂轮轴的几种装配结构形式的简单描述,重点讨论砂轮轴动压滑动轴承结构精密装配技艺的创新,即多片式可倾轴瓦摆动球支点楔形油膜轴承的装配新工艺。其中为更好叙述工艺创新的特点,引入了动压滑动轴承的几个理性概念,内容渗透了装配新工艺中应注意的事项和不被大多操作者所认知的概念,是经实践总结并且已证明好用的结论,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结构 静压滑动轴承结构 动压滑动轴承结构 动压滑动轴承的精密装配
下载PDF
应用SPH方法对平板铅飞层对碰凸起动载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帅 胡海波 +1 位作者 张崇玉 李平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3-387,共5页
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研究了两点起爆圆柱炸药驱动组合飞层(铝+铅)的动载行为,得到了爆轰波对碰区铅飞层类似射流状超前凸起的计算图像。模拟结果表明,对碰凸起呈现与实验结果相同的分层结构,且凸起头部具有散碎特征,... 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研究了两点起爆圆柱炸药驱动组合飞层(铝+铅)的动载行为,得到了爆轰波对碰区铅飞层类似射流状超前凸起的计算图像。模拟结果表明,对碰凸起呈现与实验结果相同的分层结构,且凸起头部具有散碎特征,根部相对密实。因此,SPH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铅这类低熔点、低强度金属在对碰区中出现的散碎等破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组合飞层 对碰凸起
原文传递
组合数学模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延祥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00,共8页
适用于单一物理过程和简单区域的传统建模方式难以解决复杂大系统模拟问题和适应计算机向多核和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多模型、多进程化的并行计算将是今后数学模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针对复杂的时间过程模拟,基于多进程和网络技术,... 适用于单一物理过程和简单区域的传统建模方式难以解决复杂大系统模拟问题和适应计算机向多核和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多模型、多进程化的并行计算将是今后数学模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针对复杂的时间过程模拟,基于多进程和网络技术,提出了一种模型组合方法,可以组合不同尺度和性质模型来模拟一个复杂过程。该方法只需在各模型的时间控制循环内插入一个附加过程函数即可将模型组件化;采用量和网格编号实现不同交互信息的统一表示;采用中央控制的框架结构管理参与计算的各模型组件;通过指令控制模型组件的执行过程和顺序;将模型组合信息进行分层组织和管理;采用时间调度和不同插值方法解决模型组件间的耦合问题。通过一维和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组合实例说明了模型组合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通过一维热传导问题的分区耦合并行计算讨论了采用组合方法实现并行计算的性能和效率。为通过组合简单模型来模拟复杂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 复杂系统模拟 模型组合 多进程 并行计算
原文传递
Principles of carbon nanotube dielectrophoresis 被引量:3
13
作者 Wenshan Li Frank Hennrich +3 位作者 Benjamin S.Flavel Simone Dehm Manfred Kappes Ralph Krupke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1年第7期2188-2206,共19页
Dielectrophoresis(DEP)describes the motion of suspended objects when exposed to an inhomogeneous electric field.It has been successful as a method for parallel and site-selective assembling of nanotubes from a dispers... Dielectrophoresis(DEP)describes the motion of suspended objects when exposed to an inhomogeneous electric field.It has been successful as a method for parallel and site-selective assembling of nanotubes from a dispersion into a sophisticated device architecture.Researchers have conducted extensive works to understand the DEP of nanotubes in aqueous ionic surfactant solutions.However,only recently,DEP was applied to polymer-wrapp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in organic solvents due to the availability of ultra-pure SWCNT content.In this paper,the focus i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P in aqueous and organic solutions.It starts with an introduction into the DEP of carbon nanotubes(CNT-DEP)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in-depth theoretical background before discussing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and conditions.For academic interests,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CNT-DEP deposition scheme,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lectrical double layer,and employ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to optimize CNT-DEP deposition cond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An important outcome is an understanding of why DEP in organic solvents allows for the deposition and alignment of SWCNTs in low-frequency and even static electric fields,and why the response of semiconducting SWCNTs(s-SWCNTs)is strongly enhanced in non-conducting,weakly polarizable media.Strategies to further improve CNT-DEP for s-SWCNT-relevant applications are given as well.Overall,this work should serve as a practical guideline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etting for effective CNT D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hydrodynamicS assembly deposition ALIGNMENT POLARIZABILITY dielectrophore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