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烟纸裂解致孔对主流烟气中HCN释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源 银董红 +4 位作者 尹升福 周全 陶劲松 钟科军 罗玮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6-53,共8页
为考察助燃剂K/Na比对卷烟纸裂解致孔及主流烟气氢氰酸(HCN)释放量的影响,采用FS300纤维裂解仪表征卷烟纸纤维的裂解情况,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卷烟纸的微孔结构,用燃烧温度测试仪研究卷烟燃烧锥温度分布与主流烟气中HCN释放量的关系。... 为考察助燃剂K/Na比对卷烟纸裂解致孔及主流烟气氢氰酸(HCN)释放量的影响,采用FS300纤维裂解仪表征卷烟纸纤维的裂解情况,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卷烟纸的微孔结构,用燃烧温度测试仪研究卷烟燃烧锥温度分布与主流烟气中HCN释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提高卷烟纸助燃剂K/Na比可促进纤维的裂解致孔作用,使得炭化线附近卷烟纸的微孔数目增多,在卷烟燃烧过程中可使炭化线附近卷烟纸的扩散率和透气度增大,从而促进HCN向侧流烟气中扩散并增加空气的稀释作用,使主流烟气中HCN的释放量降低;2增加卷烟纸助燃剂K/Na比可降低卷烟的燃烧温度,使得卷烟燃烧过程中HCN的释放量减少。在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卷烟主流烟气中HCN的释放量明显降低,其最大降幅可达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纸 氢氰酸(hcn) 助燃剂 K/Na比 纤维裂解 微孔结构
下载PDF
功能化聚乙烯亚胺选择性降低卷烟烟气中的HCN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阁 孙学辉 +6 位作者 郭吉兆 王宜鹏 贾云祯 孙培健 杨松 聂聪 赵冰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3,共7页
为选择性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氰化氢(HCN)的释放量,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的聚乙烯亚胺(PEI)液体功能材料,对材料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热重分析(TG)表征。利用卷烟添加剂性能模拟评价装置考察了制备材料降低烟气中HCN的性... 为选择性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氰化氢(HCN)的释放量,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的聚乙烯亚胺(PEI)液体功能材料,对材料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热重分析(TG)表征。利用卷烟添加剂性能模拟评价装置考察了制备材料降低烟气中HCN的性能,并优化了材料的制备条件;将优化后制备的材料以涂布在纸-醋纤二元复合滤棒中的形式应用于卷烟。结果表明:1金属离子改性的PEI功能材料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在28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PEI重均分子量为600、溶液质量分数为20%、金属离子为Zn^(2+)且Zn^(2+)/PEI比值为2.93×10^(-4)mol/g时,所制备的功能材料对烟气HCN降低性能最好;3与对照卷烟相比,材料添加量为10.6 mg/支的试验卷烟主流烟气HCN的选择性降低率为40.2%,焦油和感官质量基本不变;材料添加量为19.9 mg/支时,HCN的选择性降低率高达72.1%,但卷烟感官质量有一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主流烟气 聚乙烯亚胺 过渡金属离子 纸涂布 氰化氢(hcn)
下载PDF
基于NIR-TDLAS的香烟燃烧过程氰化氢测量
3
作者 马晋 段政 +5 位作者 朱宏历 郭古青 宫廷 孙小聪 李传亮 邱选兵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71-579,共9页
氰化氢(HCN)是香烟燃烧过程释放的一种重要产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然而传统的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很难实现燃烧过程中HCN的实时测量。本工作采用中心波长为1.53μm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作为光源,结合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对香烟燃烧过程... 氰化氢(HCN)是香烟燃烧过程释放的一种重要产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然而传统的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很难实现燃烧过程中HCN的实时测量。本工作采用中心波长为1.53μm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作为光源,结合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对香烟燃烧过程中HCN气体的释放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系统采用Herriott型多光程池增加激光的有效光程,反射次数达35次,有效光程达17.5 m;同时利用嵌入式系统对原始解调的吸收信号进行采集与滤波,最终根据测得的光谱信号计算得到HCN浓度;此外,还应用波长调制与解调光谱技术提高系统的检测灵敏度与稳定性。校准实验表明,在0.001%~0.01%浓度范围内,HCN的决定系数R2为0.9974。利用该系统对0.002%标准HCN气体进行1000 s的连续监测,Allan方差分析表明,在55 s的积分时间内,系统的理论检测极限达到22×10-9,验证了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为研究不同吸烟条件下香烟HCN的变化规律,实验模拟了100 ml/min到400 ml/min不同的采样流速和17%、22%、30%、40%等氧气氛围下香烟燃烧释放的HCN浓度。结果表明,单位时间内香烟燃烧过程释放的HCN浓度与采样流速和氧气浓度正相关,而整个燃烧过程中释放的HCN总量与氧气浓度负相关。本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研究香烟燃烧过程中的HCN的生成机理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在近红外波段实现烟气中HCN以及其他痕量气体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氢 激光吸收光谱 香烟燃烧 ALLAN方差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熏蒸剂氰及其代谢物氰化氢的残留量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保同 曾鑫年 +1 位作者 任永林 J M DESMARCHELIER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3-620,共8页
采用溶剂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建立了熏蒸剂氰(C2N2)及其代谢物氰化氢(HCN)在小麦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在气相与液相体积比(β)为4时,采用GS-Q大孔毛细管色谱柱和进样60μL顶空气体,可提高C2N2和HCN的分离效果和灵敏度。以... 采用溶剂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建立了熏蒸剂氰(C2N2)及其代谢物氰化氢(HCN)在小麦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在气相与液相体积比(β)为4时,采用GS-Q大孔毛细管色谱柱和进样60μL顶空气体,可提高C2N2和HCN的分离效果和灵敏度。以质量分数为50%的磷酸作溶剂,在25℃下平衡4 h,C2N2和HCN在液相与气相间的分配系数(k)分别为0.44和48.82。平衡温度和基质对C2N2和HCN挥发的影响存在差异,而盐化效应的影响较小。用50%的磷酸提取熏蒸过的小麦72 h,释放至顶空的C2N2和HCN的量最大,用添加标准品的小麦作标准可评价熏蒸小麦中C2N2和HCN的残留量。C2N2和HCN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在质量浓度为1.0~500μg/L和1.2~500μg/L之间,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7和0.999 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6%和7.4%,检出限(LOD)分别为0.032和0.145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107和0.483 mg/kg。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干扰少,适用于小麦中C2N2和HCN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C2N2) 氰化氢(hcn) 熏蒸剂 顶空分析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化学事故救援方舱舱室环境安全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新喜 韩浩 +2 位作者 王太勇 赵秀国 刘亚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31,共7页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具有超压防护功能的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手术方舱室内气体污染物运动扩散的规律以及对人员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境中氢氰酸(HCN)浓度为5mg/L时,前10s从常规进风口进入舱室的...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具有超压防护功能的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手术方舱室内气体污染物运动扩散的规律以及对人员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境中氢氰酸(HCN)浓度为5mg/L时,前10s从常规进风口进入舱室的HCN在滤毒通风装置开启后,随气流运动逐渐向整个舱室扩散,经净化空气的混合稀释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舱体缝隙排出舱室,30min内舱室HCN浓度的总量下降了95.1%,说明超压防护很好地保证了舱室环境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防护 滤毒通风 氢氰酸 污染物浓度 舱室安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吹扫捕集法测定粮食中熏蒸剂氰与氰化氢残留量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保同 曾鑫年 Ren Yonglin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16,128,共5页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建立了熏蒸剂氰和氰化氢在粮食(玉米、高粱、稻谷、小麦和大麦)中的分析方法,对粮食中氰和氰化氢预处理的吹扫温度、吹扫载气(N2)流量和吹扫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测定的回收率、精密度、...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建立了熏蒸剂氰和氰化氢在粮食(玉米、高粱、稻谷、小麦和大麦)中的分析方法,对粮食中氰和氰化氢预处理的吹扫温度、吹扫载气(N2)流量和吹扫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测定的回收率、精密度、检出限和定量限等质量控制参数,并测定了实际熏蒸粮食中氰及其降解产物氰化氢残留量。结果表明,用50%磷酸溶液作溶剂,吹扫温度80℃、吹扫载气(N2)流量40 mL/min和吹扫时间90 min为最佳的吹扫方法参数。采用该方法测定粮食中氰和氰化氢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88%~96.25%和91.17%~95.8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6%~5.55%和0.90%~6.24%(n=6),检出限(LOD)分别为0.003 6 mg/kg和0.005 3 mg/kg(S/N=3),定量限(LOQ)分别为0.012 0 mg/kg和0.017 7mg/kg(S/N=10)。用吹扫捕集法检测熏蒸粮食中氰其降解产物氰化氢的残留量与溶剂顶空法测定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氰(C2N2) 氰化氢(hcn) 熏蒸剂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分析土壤中熏蒸剂氰与氰化氢残留量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保同 曾鑫年 +1 位作者 任永林 DESMARCHELIER J M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土壤中熏蒸剂氰和氰化氢的分析方法,对土壤中氰和氰化氢预处理的吹扫温度、吹扫时间和吹扫载气(N2)流速进行了优化。最佳吹扫参数为:以10%H2SO4溶液作溶剂、吹扫温度80℃、吹扫时间60 min和吹扫载气(N2)流...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土壤中熏蒸剂氰和氰化氢的分析方法,对土壤中氰和氰化氢预处理的吹扫温度、吹扫时间和吹扫载气(N2)流速进行了优化。最佳吹扫参数为:以10%H2SO4溶液作溶剂、吹扫温度80℃、吹扫时间60 min和吹扫载气(N2)流速40 mL.min-1。氰和氰化氢在0.2~1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1和0.998 3。在优化条件下,土壤中氰和氰化氢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和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和5.2%,检出限(S/N=3)分别为0.012、0.021 mg.kg-1,定量下限(S/N=10)分别为0.040、0.070 mg.kg-1。用100 mg.kg-1氰熏蒸土壤48 h,氰及其降解产物氰化氢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32 mg.kg-1和5.68 mg.kg-1。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与准确度均符合要求,适用于土壤中氰和氰化氢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氰(C2N2) 氰化氢(hcn) 熏蒸剂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
下载PDF
顶空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氰和氰化氢残留量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保同 曾鑫年 +1 位作者 任永林 Desmarchelier J M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4-1119,共6页
氰(C2N2)是一种具有替代溴甲烷潜力的新熏蒸剂,建立土壤中C2N2及其降解产物氰化氢(HCN)的标准检测方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溶剂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建立了熏蒸剂C2N2和HCN在土壤中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土壤中C2N2和... 氰(C2N2)是一种具有替代溴甲烷潜力的新熏蒸剂,建立土壤中C2N2及其降解产物氰化氢(HCN)的标准检测方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溶剂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建立了熏蒸剂C2N2和HCN在土壤中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土壤中C2N2和HCN预处理的顶空参数,并通过了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定量限等质量控制参数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用30%H2SO4溶液作提取溶剂、顶空平衡温度50℃和顶空平衡时间0.5 h为最佳的顶空方法参数;在0.1~10 mg kg-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C2N2和HCN的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采用该方法测定土壤中C2N2和HCN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58%和6.32%(n=5),检出限(LOD)分别为0.016 mg kg-1和0.028 mg kg-1(S/N=3),定量限(LOQ)分别为0.053 mg kg-1和0.093 mg kg-1(S/N=10)。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干扰少,适用于土壤中C2N2和HCN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氰(C2N2) 氰化氢(hcn) 熏蒸剂 顶空气相色谱
下载PDF
氰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转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保同 Ren Yonglin 曾鑫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3,共7页
氰(C2N2)是一种具有替代溴甲烷潜力的新熏蒸剂,明确C2N2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转化行为对C2N2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静态法研究了C2N2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转化过程,土壤对C2N2的吸附速率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受环境温度、土壤含水量... 氰(C2N2)是一种具有替代溴甲烷潜力的新熏蒸剂,明确C2N2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转化行为对C2N2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静态法研究了C2N2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转化过程,土壤对C2N2的吸附速率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受环境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生物的影响较少,与熏蒸浓度无关。采用气相色谱(GC)和流动注射分析仪(FIA)测定了土壤对C2N2的吸附率和C2N2在土壤中的可能转化产物。结果表明,土壤对C2N2的吸附能力很强,熏蒸2 h吸附率在75%以上,熏蒸24 h吸附率在98%以上,并可快速转化为HCN、NH4+和NO3-。其中,大约20%的C2N2转化为NH4+和NO3-,13%的C2N2转化为HCN。熏蒸48 h未检测到NO2-。HCN在土壤中不稳定,可进一步转化为其他含氮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C2N2) 熏蒸剂 转化 土壤 氰化氢(hcn)
下载PDF
氰(C_2N_2)在3种类型土壤中的吸附与消解动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保同 Ren Yonglin 曾鑫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氰(C2N2)是一种具有替代溴甲烷潜力的新熏蒸剂,明确C2N2在3种类型土壤(沙质土、壤土和粘质土)中的吸附行为与消解动态对C2N2的安全应用与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静态平衡法研究了C2N2在3种类型土壤中的吸附与挥发行为,采用溶剂顶... 氰(C2N2)是一种具有替代溴甲烷潜力的新熏蒸剂,明确C2N2在3种类型土壤(沙质土、壤土和粘质土)中的吸附行为与消解动态对C2N2的安全应用与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静态平衡法研究了C2N2在3种类型土壤中的吸附与挥发行为,采用溶剂顶空法测定了C2N2在3种类型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对C2N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熏蒸4h,85%以上的C2N2被土壤吸附,熏蒸12h,98%以上的C2N2被土壤吸附,其吸附强度为粘质土>壤土>沙质土。熏蒸期间C2N2在沙质土、壤土和粘质土配气瓶内消退较快,熏蒸48h的消退率分别为94.12%、96.70%和98.27%。同时,C2N2在土壤中可快速转化产生HCN,熏蒸后1h达到最大值,其浓度为粘质土>壤土>沙质土,而后快速下降。通风后C2N2及其转化产物HCN在土壤中易于挥发和消解,C2N2和HCN在3种类型土壤中的挥发速率相近,在沙质土、壤土和粘质土中C2N2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5.82、14.56h和12.43h,HCN分别为17.52、20.82h和24.2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C2N2) 氰化氢(hcn) 吸附 消解动态 土壤
下载PDF
胆碱-赖氨酸离子液体选择性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氰化氢和巴豆醛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展 陈俭 +8 位作者 马宇平 孙学辉 聂聪 田海英 郝辉 高明奇 董艳娟 杨金初 周浩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7,共8页
为选择性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氰化氢(HCN)和巴豆醛的释放量,采用滤嘴减害添加剂模拟测试装置对20种天然氨基酸进行了筛选,优选赖氨酸制备了气相二氧化硅固载的胆碱-赖氨酸离子液体([Ch][Lys]/SiO_2)颗粒材料(0.30~0.20 mm,60~80目... 为选择性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氰化氢(HCN)和巴豆醛的释放量,采用滤嘴减害添加剂模拟测试装置对20种天然氨基酸进行了筛选,优选赖氨酸制备了气相二氧化硅固载的胆碱-赖氨酸离子液体([Ch][Lys]/SiO_2)颗粒材料(0.30~0.20 mm,60~80目),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减害性能模拟评价,并通过二元复合滤棒形式进行了卷烟应用效果考察和感官质量评价。减害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赖氨酸对降低HCN和巴豆醛有显著效果(P〈0.01);[Ch][Lys]/SiO_2的作用效果优于赖氨酸,可使对照卷烟烟气中HCN和巴豆醛的释放量分别降低83%和29%,降幅与添加量(0~0.3 mmol/支)线性正相关。卷烟应用效果表明:二元复合滤棒中[Ch][Lys]/SiO_2的添加量为0.08 mmol/支时,试验卷烟烟气中HCN和巴豆醛释放量较对照卷烟分别降低28%和10%;烟气常规成分及氨、NNK、B[a]P、苯酚等其他代表性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变化较小;卷烟风格基本一致,感官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离子液体 胆碱 赖氨酸 巴豆醛 氰化氢 卷烟烟气 选择性降低
下载PDF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Measuring and Processing on the J-TEXT Tokamak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双宝 罗家融 +1 位作者 薛二兵 盛静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1年第6期576-579,共4页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parameters in the study of tokamak plasma physics.The method of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measuring and processing on the Joint Texas Experimental Tokamak(J-TEXT) w...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parameters in the study of tokamak plasma physics.The method of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measuring and processing on the Joint Texas Experimental Tokamak(J-TEXT)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 of the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measuring by hydrogen cyanide(HCN) laser interferometer was introduced.Room temperature triglycine sulface(TGS) detector was used to obtain the beat signal of HCN,and phase difference was measured by high-speed acquisition card DAQ2010.Based on 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a specific HCN processing algorithm was designed to eliminate the baseline offset accurately and process overturns of HCN signals effectively.As a result,plasma electron density with high accuracy and low noise has been obtained during the J-TEXT tokamak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KAMAK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hydrogen cyanide(hcn) laser triglycine sulface(TGS) detector phase difference measuring
下载PDF
激光场和温度对氢氰酸分子准直的影响
13
作者 朱晶 秦朝朝 江玉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7-633,共7页
通过分裂算符方法求解氢氰酸(HCN)分子的核转动波包,研究了激光场脉冲宽度、载波频率、激光峰值强度以及转动温度等参数对HCN分子准直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T=10 K,使用脉冲宽度为100 fs,波长为800 nm,激光峰值强度I<4×10^... 通过分裂算符方法求解氢氰酸(HCN)分子的核转动波包,研究了激光场脉冲宽度、载波频率、激光峰值强度以及转动温度等参数对HCN分子准直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T=10 K,使用脉冲宽度为100 fs,波长为800 nm,激光峰值强度I<4×10^(13)W/cm^2范围内的激光场准直HCN分子时,最高准直度随光强增加升高,并且随光强增加,最高准直度增速变缓.在温度T=10 K,准直激光脉冲宽度为100 fs,波长为800 nm,峰值强度I=2×10^(13)W/cm2时,随激光载波频率在0.38×10^(15)Hz<v<1.13×10^(15)Hz范围内增加,HCN分子最高准直度出现振荡,在载波频率v=(0.4+0.1·n)×10^(15)Hz(n=1,2,3)时,最高准直度取极大值.在准直激光脉冲宽度为100 fs,波长为800 nm,峰值强度I=2×10^(13)W/cm2时,随温度在0 K<T<90 K范围内上升,准直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分子准直 分裂算符方法 氢氰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