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玻璃碳基底的超薄自支撑多晶金刚石膜制备
1
作者 熊枭 王兵 +1 位作者 熊鹰 吴国栋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1-536,F0003,共7页
选取Ti、Si、玻璃碳3种基底,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CH_(4)/H_(2)为反应源制备超薄多晶金刚石膜。通过SEM、Raman、台阶仪表征并分析所制备的金刚石薄膜整体形态、表面(断面)形貌、组成、应力状态等。结果表明:仅以玻璃碳... 选取Ti、Si、玻璃碳3种基底,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CH_(4)/H_(2)为反应源制备超薄多晶金刚石膜。通过SEM、Raman、台阶仪表征并分析所制备的金刚石薄膜整体形态、表面(断面)形貌、组成、应力状态等。结果表明:仅以玻璃碳为基体生长的金刚石膜能自动剥离形成完整自支撑体,且薄膜表面晶粒的晶面显形清晰,膜厚仅为10μm;Raman光谱表征表明薄膜呈强的尖锐金刚石特征峰,且计算的残余应力最低,仅有−0.2161 GPa。可为超薄自支撑CVD金刚石膜的一步法生长-剥离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金刚石膜 自支撑 玻璃碳基底 膜-基分离 生长机理 MPCVD
下载PDF
Bismuth oxide nanoflake@carbon film: A free-standing battery-type electrode for aqueous sodium ion hybrid supercapacitors 被引量:2
2
作者 Zhenshuai Zhao Yihua Ye +3 位作者 Weihua Zhu Liang Xiao Bohua Deng Jinping Li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29-632,共4页
Aqueous hybrid supercapacitors are promising due to their low cost and high safety. Herein, a freestanding battery-type electrode of Bi2O3 nanoflake@C on carbon cloth is designed for aqueous sodium ion hybrid supercap... Aqueous hybrid supercapacitors are promising due to their low cost and high safety. Herein, a freestanding battery-type electrode of Bi2O3 nanoflake@C on carbon cloth is designed for aqueous sodium ion hybrid supercapacitors. Due to the integration of nanoarray architecture and the conductive carbon,the Bi2O3@C electrode exhibits a high specific capacity of 207 mAh/g at 2 A/g(6C), good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133 m Ah/g after 1000 cycles). With the activated carbon as the capacitive electrode and neutral sodium salts as the electrolyte, a 1.9 V hybrid supercapacitor is assembled,delivering a high energy density of 18.94 Wh/kg. The device can still maintain 72.3% of initial capacity after 650 cycles. The present work holds great promise for developing next-generation hybrid supercapac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 film free-standing carbon hybridization Hybrid supercapacitors
原文传递
类金刚石和厚有机膜促进水蒸气滴状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学虎 朱晓波 +1 位作者 安家明 陈嘉宾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了寻找适宜的表面处理技术制备能长期地维持滴状冷凝传热型态 ,实验研究了垂直黄铜管外类金刚石和含氟有机薄膜水蒸气常压下冷凝传热特性。两种表面均能促进水蒸气的滴状冷凝型态 ,但类金刚石表面上液滴形状较扁 ,脱落频率不高 ,而有... 为了寻找适宜的表面处理技术制备能长期地维持滴状冷凝传热型态 ,实验研究了垂直黄铜管外类金刚石和含氟有机薄膜水蒸气常压下冷凝传热特性。两种表面均能促进水蒸气的滴状冷凝型态 ,但类金刚石表面上液滴形状较扁 ,脱落频率不高 ,而有机膜表面的液滴形状、大小以及脱落频率均优于类金刚石表面。在管内冷却水雷诺数为 1 .0× 1 0 4~ 2 .0× 1 0 5时 ,类金刚石和含氟有机薄膜表面的热流密度和冷凝传热系数分别为 4 85~ 80 7k W/ m2 和 1 8~ 2 3k W/ ( m2 · K)、1 71~ 330 k W/ m2 和 4 .8~ 7.2 k W/ ( m2 · K)。含氟有机薄膜表面表现了优良的涂层结合强度 ,寿命实验已经持续了近 1 0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 实验 类金刚石薄膜 厚有机涂层 冷凝传热
下载PDF
医用涤纶材料表面类金刚石涂层的表面自由能参数对细菌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进 潘长江 +6 位作者 李鹏 冷永祥 陈俊英 万国江 杨苹 孙鸿 黄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2-345,共4页
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P III-D)在医用涤纶缝合环材料表面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细菌黏附实验的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后的表面对五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 lococcus aureus,SA)、表皮葡萄球... 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P III-D)在医用涤纶缝合环材料表面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细菌黏附实验的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后的表面对五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 lococcus aureus,SA)、表皮葡萄球菌(S taphy lococcus ep iderm id is,SE)、大肠杆菌(E scherich ia co li,EC)、绿浓杆菌(P seudom onas aerug inosa,PA)和白色念珠菌(C and ida a lb icans,CA)的黏附均有明显的减少(P<0.05)。计算细菌与材料之间的黏附自由能ΔFadh表明:细菌对PET表面的黏附自由能为负值,而细菌对DLC表面的ΔFadh>0,因此细菌对DLC表面黏附过程难于发生,即使黏附也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黏附 黏附自由能 类金刚石薄膜 涤纶
下载PDF
表面波等离子体制备碳膜的膜厚分布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均琪 上坂裕之 梅原德次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表面波等离子体(surface-wave-sustained plasma,SW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低压,高密度等离子体.应用这种技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很容易实现镀膜过程中的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从而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无氢碳膜.采用一种新型... 表面波等离子体(surface-wave-sustained plasma,SW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低压,高密度等离子体.应用这种技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很容易实现镀膜过程中的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从而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无氢碳膜.采用一种新型的SWP源沉积出无氢碳膜,用郎缪尔探针测试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沉积薄膜的膜厚分布特性,分析了膜厚分布与等离子体密度分布的关系,并对制备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SWP源,能够产生高达1011~1014cm-3的等离子体密度.薄膜在整个圆周方向都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沿轴向约为75 mm(膜厚差值±5%).研究中同时获得了影响表面波等离子体膜厚均匀性的显著因素和制备薄膜均匀性最好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无氢碳膜 工艺参数 等离子体密度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氧化镧掺杂对非晶碳薄膜表面及界面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麟 陈弟虎 +2 位作者 于凤梅 黄展云 潘仕荣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1年第1期6-8,23,共4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氧化镧掺杂的非晶碳薄膜。利用拉曼光谱,接触角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氧化镧掺杂对非晶碳薄膜的微结构,表面能及界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镧掺杂提高了非晶碳薄膜表面能及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同时我们分析了氧...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氧化镧掺杂的非晶碳薄膜。利用拉曼光谱,接触角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氧化镧掺杂对非晶碳薄膜的微结构,表面能及界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镧掺杂提高了非晶碳薄膜表面能及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同时我们分析了氧化镧对材料的血容性能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碳薄膜 稀土元素 表面能 血液相容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游离碳对SiC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金保宏 高禹 +1 位作者 王柏臣 陈平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以一甲基三氯硅烷为先驱体原料(MTS),H2气为载气,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在Si基体表面制备SiC膜层。利用XPS、XRD、SEM以及HRTEM等表征方法,研究当沉积为SiC+C时,游离碳对SiC膜层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层由SiC和... 以一甲基三氯硅烷为先驱体原料(MTS),H2气为载气,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在Si基体表面制备SiC膜层。利用XPS、XRD、SEM以及HRTEM等表征方法,研究当沉积为SiC+C时,游离碳对SiC膜层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层由SiC和C两相组成,形成SiC/C复合膜层结构,游离碳引起SiC晶粒细化。在SiC/C膜层中,游离碳的石墨化程度低,主要以无定形结构存在于SiC晶粒之间,形成富C区。由于SiC膜层中含有富C区,填充了SiC晶粒之间缺陷,这有利于提高SiC膜层的机械强度,以及改善SiC/Si之间的晶格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游离碳 SIC C复合膜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无氢类金刚石薄膜的过滤式阴极电弧沉积
8
作者 朱纪军 陆祖宏 +1 位作者 左敦稳 王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研制了一套过滤式阴极电弧沉积设备 ,并利用该设备成功地获得了类金刚石薄膜。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获得的薄膜在硅基片上是光滑和致密的。喇曼光谱研究表明 ,这种薄膜是典型的无氢类金刚石薄膜。膜层的摩擦试验表明 :无氢类金刚石薄膜的... 研制了一套过滤式阴极电弧沉积设备 ,并利用该设备成功地获得了类金刚石薄膜。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获得的薄膜在硅基片上是光滑和致密的。喇曼光谱研究表明 ,这种薄膜是典型的无氢类金刚石薄膜。膜层的摩擦试验表明 :无氢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系数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氢 类金刚石薄膜 过滤式 阴极电弧沉积
下载PDF
电化学刻蚀及类金刚石薄膜对2024铝合金疏水性能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含放 刘家维 +3 位作者 朱天元 霍婧雅 陈东旭 王亚男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53-257,共5页
材料表面的疏水性决定了其耐蚀及防污性能。采用电化学刻蚀技术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具有微-纳米尺寸的粗糙结构,再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其表面制备类金刚石薄膜,采用半球法计算刻蚀及镀膜后的接触角,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刻... 材料表面的疏水性决定了其耐蚀及防污性能。采用电化学刻蚀技术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具有微-纳米尺寸的粗糙结构,再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其表面制备类金刚石薄膜,采用半球法计算刻蚀及镀膜后的接触角,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刻蚀后的表面形貌,研究刻蚀电流密度及刻蚀时间对薄膜疏水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电化学刻蚀能够明显改善2024铝合金的表面疏水性。本实验范围内,刻蚀时间为100 s且电流密度为2.6 A/cm^(2)时,试样表面微/纳浮突结构相对均匀,疏水性能较高;镀DLC膜后,表面自由能为32.32 mN/m,仅为基体的一半;低自由能进一步提高铝合金表面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刻蚀 类金刚石薄膜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类聚合物碳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崔龙辰 王军军 黄伟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7-804,共8页
空间润滑技术是支持航天工程的基础性关键技术,与航天工程的成败直接相关,对有效载荷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空间飞行器提出了超长寿命、超高精度、高稳定度、大转矩、低功耗、低振动、低噪音、小型... 空间润滑技术是支持航天工程的基础性关键技术,与航天工程的成败直接相关,对有效载荷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空间飞行器提出了超长寿命、超高精度、高稳定度、大转矩、低功耗、低振动、低噪音、小型化、轻量化等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将迫使空间润滑由传统润滑向超润滑(摩擦系数低于0.01的润滑状态)的方向发展。类聚合物碳(PLC)薄膜因在高真空下具有超润滑性能而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新型空间固体润滑材料。PLC薄膜是一种具有高氢含量(40%(原子分数,下同)以上)、低硬度(10 GPa以下)、宽光学带隙(1.7~4 eV)等类似碳氢聚合物特征的含氢非晶碳(a-C:H)薄膜。与其他a-C:H薄膜一样,PLC薄膜的制备也是采用基于等离子体放电的真空气相沉积技术,但是PLC薄膜的生长需要在低离子能量条件下进行。因此,PLC薄膜的生长由表面吸附机理主导,这使得PLC薄膜具有较高的氢含量和较大的自由体积。基底偏压是控制离子能量的主要沉积参数:低的基底负偏压对应于低的离子能量。常见的PLC制备技术有:反应磁控溅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微波辅助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等。目前研究者提出了两种摩擦机理来解释PLC薄膜在高真空下的超润滑行为:氢钝化机理和网络结构弛豫机理。这两种机理分别从化学和机械的角度解释PLC薄膜的超润滑行为。氢钝化机理强调氢原子对PLC摩擦界面处碳悬键的钝化作用,该机理已经被许多实验和理论研究验证。网络结构弛豫机理突出自由体积增强PLC网络结构弛豫能力,进而减弱摩擦界面处微凸体间碰撞阻力的作用。尽管有一些实验结果可以佐证网络结构弛豫机理,但是目前还缺少在原子尺度上对该机理的进一步证实和阐述。本文综述了PLC薄膜的真空沉积技术及其摩擦学性能与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低离子能量是沉积PLC薄膜的关键,并凸显了"自由体积"在PLC薄膜摩擦磨损中的角色。最后,对未来PLC薄膜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PLC薄膜的纳米复合化和多层化有望成为实现长寿命超润滑与环境自适应超润滑的技术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聚合物碳薄膜 真空沉积 基底偏压 超润滑 自由体积
下载PDF
Capacitive Properties of the Binder-Free Electrode Prepared from Carbon Derived from Cotton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被引量:2
11
作者 Wenhui Ma Yunzhen Chang +3 位作者 Gaoyi Han Yaoming Xiao Dongying Fu Yahui C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844-1852,共9页
The binder-free composite films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and activated carbon derived from cotton (aCFC) have been fabricated and used as electr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ECs) to avoid the decre... The binder-free composite films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and activated carbon derived from cotton (aCFC) have been fabricated and used as electr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ECs) to avoid the decrease of capacitive performance in traditional process caused by the additional binder. The optimal aCFC is prepared at 850 ℃ when the mass ratio of carbon and potassium hydroxide is 1 to 4. The optimal composite film prepared from the mass ratio of aCFC/GO = 2/1 exhibits porous structure, and has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849.6 m^2·g^-1 and a total pore volume of 0.61 mL·g^-1. Based on the two-electrode system testing in 6.0 mol/L KOH electrolyte, the optimal composite has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about 202 Fog-1, 374 mF·cm^-2 and 116 F·cm^-3 in terms of mass, area and volume, and shows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nd good cyclic stability (91.7% retention of the initial capacitance after 5000 cycles). Furthermore, the assembled solid-state ECs by using KOH/polyvinyl alcohol as electrolyte show good 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capacitive performances after repeated bending cycles. It is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to fabricate binder-free electrodes for ECs and will open up a novel route for the reuse of waste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der-free GRAPHENE activated carbon flexible film ELECTROCHEMISTRY
原文传递
循环冷却水系统碳钢无磷无锌预膜工艺研究
12
作者 高丽丽 靳亚鹏 +2 位作者 李兆登 郭浩 侯相钰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11期1-4,共4页
以聚马来酸酐为主的无磷无锌有机预膜剂(PF102)对碳钢进行表面预膜,采用腐蚀失重法研究预膜液pH值、预膜温度及预膜时间对缓蚀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预膜机理。确定碳钢预膜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预膜液pH值为6;预膜温度为25℃(室温);预... 以聚马来酸酐为主的无磷无锌有机预膜剂(PF102)对碳钢进行表面预膜,采用腐蚀失重法研究预膜液pH值、预膜温度及预膜时间对缓蚀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预膜机理。确定碳钢预膜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预膜液pH值为6;预膜温度为25℃(室温);预膜时间为24h。经过PF102预膜后,碳钢的腐蚀速率从1.3286mm·a^-1下降到0.0392mm·a^-1,电化学阻抗研究也表明,预膜对碳钢表面的腐蚀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电荷传质电阻显著增加,有效提升了碳钢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循环冷却 无磷 无锌 预膜
下载PDF
一种用于手机屏表面平整度检测的微胶囊涂层胶片研发
13
作者 曾兆祥 张玄 +3 位作者 徐洁怡 邓士 顾贤文 邵友元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8期22-24,4,共4页
用于测量表面平整度的微胶囊涂层胶片的粒径大小和均匀程度是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研究分析了微胶囊涂层胶片的生产技术及其对工艺流程设计上的优势,并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约为1000 rpm,芯材∶壁材比例约为... 用于测量表面平整度的微胶囊涂层胶片的粒径大小和均匀程度是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研究分析了微胶囊涂层胶片的生产技术及其对工艺流程设计上的优势,并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约为1000 rpm,芯材∶壁材比例约为2∶1,温度大约为80℃。而经过粒径分布的测定实验则表明,在最优设计要求下所制备的微胶囊粒超过71%都在15至20μm范围,平均粒度大约为17.5μm。将微胶囊涂于L片(胶片)上时无任何显色情况,说明该微胶囊涂料的密封耐湿性能良好;同时,通过对胶片演色性的试验也表明了微胶囊涂料胶片演色性密度均已可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平整度检测 微胶囊涂层胶片 无碳复写纸 正交实验 粒径
下载PDF
FACE条件下CO_2浓度和温度增高对北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谢立勇 姜乐 +3 位作者 冯永祥 赵洪亮 王惠贞 林而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μmol/mol增加到目前的400μmol/mol,并且仍将持续增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底物,CO2浓度增高对作物光合生理和产量形成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开放式CO2浓度富集(FACE)系统,以北方水稻松粳... 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μmol/mol增加到目前的400μmol/mol,并且仍将持续增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底物,CO2浓度增高对作物光合生理和产量形成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开放式CO2浓度富集(FACE)系统,以北方水稻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高CO2浓度(6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400μmol/mol),同时进行覆膜增温处理,研究CO2浓度与温度增高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覆膜与否,大气CO2浓度增高均提高了水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地上部生物质量和产量,降低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覆膜处理增强了净光合速率、地上部生物质量和产量增高的趋势,同时减缓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高浓度CO2下降低的趋势。研究说明,覆膜处理下的增温会提高高CO2浓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增产潜力,增强水稻在高CO2浓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FACE系统 净光合速率 覆膜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