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physical Reactions to Remote 2022 Tonga Eruption and to Türkiye Earthquakes in Georgia (Caucasus): Hydrogeology, Geomagnetics and Seismicity
1
作者 Tamaz Chelidze George Melikadze +2 位作者 Genady Kobzev Tamar Jimsheladze Nadezhda Dovgal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23年第4期223-237,共15页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geomagnetic and seismic response to the two great remote geophysical events, 2022 Tonga volcano eruption and 2020-2023 Türkiye earthquakes in Georgia (Caucasus...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geomagnetic and seismic response to the two great remote geophysical events, 2022 Tonga volcano eruption and 2020-2023 Türkiye earthquakes in Georgia (Caucasus). The geophysical observation system in Georgia, namely, water level stations in the network of deep wells,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the geomagnetic sensors of the Dusheti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DGO) as well as seismic data in Garni Observatory (Armenia) respond to the Tonga event by anomalies in the time series. These data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espond: infrasound disturbance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seismic waves in the Earth generated by the eruption. After Tonga eruption January 15 at 04:21 UTC three groups of N-shaped waveforms were registered in the water level corresponding to the global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shaped waveform of infrasound signals on the barograms generated by eruption at the distance ~15,700 km: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the Lamb wave, a surface wave package running in the atmosphere with a velocity around ~314 m/s.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the WL reactions to three strong EQs that occur in Türkiye 2020-2023, namely Elazığ, Van and Türkiye-Syria EQs. WL in Georgian well network reacts to these events by anomalies of different intensity, which points to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hydrosphere to remote (several hundred km) strong EQs. The intensity and character of WL reactions depend strongly on the local hydrogeolog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surrounding the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 Tonga Eruption Türkiye Earthquakes Hydrogeological Geomagnetic and Seismic Reactions in Georgia
下载PDF
长江下游干流沉积物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金阳 姜月华 +10 位作者 周权平 王晓龙 张鸿 梅世嘉 陈孜 杨海 吕劲松 侯莉莉 齐秋菊 贾正阳 杨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6-289,共14页
【研究目的】长江下游干流沿岸分布众多取水口,为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亟需了解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关现状。【研究方法】调查过程中自上而下分左右岸共采集沉积物样品85组,利用描述统计分析重金属含量特征,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 【研究目的】长江下游干流沿岸分布众多取水口,为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亟需了解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关现状。【研究方法】调查过程中自上而下分左右岸共采集沉积物样品85组,利用描述统计分析重金属含量特征,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重金属来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程度,并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平均含量由高至低为Zn>Cr>Cu>Ni>Pb>As>Cd;上游至下游,Cu、Zn、Cr、Ni呈小幅波动增加趋势,As、Pb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Cd呈较大波动下降趋势;Cd的污染程度最重,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1~4级污染分别占比1.18%、1.18%、18.82%和34.12%,Cr和Ni为无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源和地球化学自然源;中等污染程度(1≤PLI_(point)<2)的样点占比34.1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9.48~388.62,轻微潜在生态风险、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强潜在生态风险和极强潜在生态风险占比分别为38.82%、42.35%、17.65%和1.18%。【结论】长江下游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流域整体处于轻微—中等风险的无污染状态(PLI_(area)<1),右岸重金属平均含量、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普遍高于左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来源 污染程度 生态风险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长江下游
下载PDF
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焦华喆 陈曦 +5 位作者 张铁岗 杨柳华 陈新明 HONAKER Rick 马俊伟 余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内由于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从整体角度对流域内重点煤炭开发区地下水进行归纳总结,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改善提供防治建议。[研究方法]从黄河流域战略地位出发,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和污染模式进...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内由于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从整体角度对流域内重点煤炭开发区地下水进行归纳总结,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改善提供防治建议。[研究方法]从黄河流域战略地位出发,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和污染模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流域内九大煤炭基地的地下水进行水质评价。选用主成分分析法赋权指标,并引入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按照WPI分级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通过对黄河流域各重点断面水质评价,得到目前流域内煤炭基地水质结果中Ⅲ、Ⅳ类占比较多,水质较差。分析成因当前流域内存在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含特殊组分矿井水污染,同时阐述污染地下水形成的浅层和深层两种污染模式。[结论]对3种矿井水采用相应防治方法,并提出膏体充填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2种防治技术建议,通过应用实际矿山为例,印证污染防治技术能够改善由煤炭开采引发的流域内地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期研究结果能够对成功推动中国绿色矿山的快速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煤炭开采 水质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矿产勘查工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潜水系统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智能优化配线
4
作者 何立新 李翔 +1 位作者 张峥 张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精确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是地下水数值模拟、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前提。为此,基于抽水试验降深—时间数据,采用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RandWPSO)算法对考虑给水滞后的博尔顿模型智能优化配线,实现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结... 精确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是地下水数值模拟、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前提。为此,基于抽水试验降深—时间数据,采用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RandWPSO)算法对考虑给水滞后的博尔顿模型智能优化配线,实现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结果表明,RandWPSO算法选择的曲线拟合参数精度r/D值为0.1753,较人工选择的0.2精确度更高。该方法显著提高了反演参数精度,可为曲线族标准曲线拟合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应用的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参数 RandWPSO算法 潜水含水层 优化配线
下载PDF
贵州省碧云湖岩溶渗漏水文地质条件与渗漏管道位置识别
5
作者 曾洁 潘晓东 +3 位作者 任坤 刘伟 彭聪 郑智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8,共8页
查找岩溶区湖泊水库渗漏通道是岩溶区湖库建设和渗漏灾害治理的“卡脖子”问题。文章以碧云湖为例,分析湖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确定了碧云湖渗漏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主管道位置,并通过钻探验证。结果表明... 查找岩溶区湖泊水库渗漏通道是岩溶区湖库建设和渗漏灾害治理的“卡脖子”问题。文章以碧云湖为例,分析湖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确定了碧云湖渗漏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主管道位置,并通过钻探验证。结果表明,碧云湖渗漏主要为岩溶管道型,渗漏点和地下河管道主要发育在靠近八步复式向斜轴的部位,位于物探测线测点540 m处,管道深约40 m,渗漏段相对较窄,灌浆堵漏可行。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地形地貌条件和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建议在水库下游方向的物探测线开展帷幕灌浆,以测点540 m为中心向两边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云湖 岩溶渗漏 水文地质 渗漏管道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下载PDF
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6
作者 卢丽 樊连杰 +4 位作者 裴丽欣 邹胜章 林永生 邓日欣 王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10,共12页
【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 【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分析地下水流场特征,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质情况,探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结果】海南岛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32.05×10^(8)m^(3)/a,在行政区中,海口市的地下水资源量最大,多年均值为11.33×10^(8)m^(3)/a,昌江县的最小,多年均值为0.07×10^(8)m^(3)/a。海南岛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水质较差区分布在滨海平原区和山前地带,超标因子主要为pH、Al、Mn。岛内存在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琼北盆地的区域性水位下降问题、三亚市海棠湾和榆林湾、东方市板桥镇等地区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等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结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分布差异大,地下水水质较差,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应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加快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位 生态 环境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海南岛 海南省
下载PDF
瓯江流域下游温州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控制因素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7
作者 张英 刘景涛 +3 位作者 周施阳 刘春燕 杨明楠 张玉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9-1073,共15页
【研究目的】滨海地带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对沿海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关系、多元统计分析及环境同位素方法,系统分... 【研究目的】滨海地带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对沿海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关系、多元统计分析及环境同位素方法,系统分析了温州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1)温州平原潜水以淡水为主,HCO_(3)^(-)、Na^(+)、Ca^(2+)占主导地位,承压水以微咸水和咸水为主,Cl^(-)、Na^(+)占绝对优势;(2)从山前到海积平原,研究区潜水由低矿化度的HCO3型水向较高矿化度的Cl型水转变,主要受天然水化学作用控制,人类活动使局部地区地下水化学出现异常;(3)十年尺度上,潜水主要组分含量存在一定程度下降,水化学类型向Cl^(-)比重减少、HCO_(3)^(-)比重增加的方向演化;(4)水岩相互作用、海水作用、氧化还原环境等自然因素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排污等人为因素是温州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论】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地下水存在一定的潜在非致癌风险,潜水的非致癌风险小于承压水,饮水途径摄入是危害人体的主要途径,相同环境下儿童的非致癌风险高于成人。因此,有必要对存在健康风险的地下水进行长期监测,加强这类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时空演化 稳定同位素 滨海平原 健康风险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十大问题与展望:基于60年来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
8
作者 尹立河 张俊 +2 位作者 张鹏伟 顾小凡 李小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5-880,共16页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近60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的调查研究成果,从地下水补给排泄、地下水水质与地下水循环等三方面总结主要的成果与认识,指出目前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解决的十大问题,展望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任务。【研...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近60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的调查研究成果,从地下水补给排泄、地下水水质与地下水循环等三方面总结主要的成果与认识,指出目前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解决的十大问题,展望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任务。【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收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相关的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结合国内外其他沙漠区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地下水水量、水质及地下水循环等方面梳理调查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沙漠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绿洲区地下水侧向补给、降水入渗与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是蒸散发,还有少量的人工开采;地下水贮存量巨大,约有80多万亿m^(3);但目前补给量与排泄量的估算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沙漠地下水的水质较差,除个别地区小于5 g/L外,大部分地区在5~10 g/L;在垂向上地下水水质具有上咸下淡的特点。地下水的区域运动规律是先从南向北流动,至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后折向东流,地下水平均流速为55.94 m/a。【结论】下一步建议针对本文提出的十大问题,采用定量化的手段,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对地下水的补给量、排泄量进行估算;通过分层试验以及监测等技术获取更多的地下水循环信息,系统研究地下水的循环规律,提出沙漠区地下水循环的模式,定量总结各个循环系统的特点;进一步加大对沙漠区淡水寻找和高矿化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循环 回顾与展望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面向翻转课堂的模块化案例教学体系构建——以“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例
9
作者 刘佩贵 尚熳廷 +1 位作者 魏松 李睿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从翻转课堂实施角度出发,针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知识点繁杂而抽象的特点,构建了该课程4个模块化知识体系和20个案例;从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学、学生课上展示、教师课上讲解、学生课后应用五个教与学阶段,提出了面向翻转课堂... 从翻转课堂实施角度出发,针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知识点繁杂而抽象的特点,构建了该课程4个模块化知识体系和20个案例;从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学、学生课上展示、教师课上讲解、学生课后应用五个教与学阶段,提出了面向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体系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专业知识学习,最后回归问题,可以实现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提升,也可以实现教学效果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及知其所必然的升华,为“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模块化 翻转课堂 水文地质学基础
下载PDF
试论场地污染水文地质学
10
作者 赵勇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28,共7页
随着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尺度场地水文地质工作需求日益强烈。污染场地对水文地质工作的要求具有特殊性,具体包括:(1)小尺度,高分辨率;(2)既要研究污染物泄漏的污染过程,也要研究修复状态下的污染物去除过程;(3)特别需要关... 随着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尺度场地水文地质工作需求日益强烈。污染场地对水文地质工作的要求具有特殊性,具体包括:(1)小尺度,高分辨率;(2)既要研究污染物泄漏的污染过程,也要研究修复状态下的污染物去除过程;(3)特别需要关注注入含水层的修复剂流体(气体、液体、胶体、微生物等)与地层介质、目标污染物的作用。而传统大尺度的水文地质学难以完全满足上述工作的实际需求。地下水污染场地的控制与修复需要多学科协同,其中水文地质学最为关键。因此,有必要提出水文地质与环境工程学科交叉的“场地污染水文地质学”,以适应地下水污染场地的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文章重点论述了场地污染水文地质学小尺度地层结构与污染羽的刻画、“污染物—水—岩”作用的定量描述以及非均质地层中污染物在多相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等,提出了场地污染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1)小尺度下场地高分辨率刻画;(2)污染过程和修复过程中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定量描述;(3)场地尺度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4)修复剂(助剂)在地下环境中的传输与反应;(5)非均质与低渗透地层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污染水文地质学 小尺度 非均质含水层 修复剂流体 多相体系作用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赣南地区不同地下水赋存类型的探测研究
11
作者 刘圣博 刘盼 +2 位作者 黎义勇 陈长敬 刘磊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为了解决赣南地区用水难的问题,本文利用高密度电法结合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和岩石电阻率物性资料,确定地下水赋存类型。然后针对不同地下水赋存类型,再分析其赋水模式、机理及物性差异,进一步综合解释反演结果,划分地层分界线、断裂构... 为了解决赣南地区用水难的问题,本文利用高密度电法结合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和岩石电阻率物性资料,确定地下水赋存类型。然后针对不同地下水赋存类型,再分析其赋水模式、机理及物性差异,进一步综合解释反演结果,划分地层分界线、断裂构造和含水层空间,推测地下含水靶区。分别对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地区找水打井进行实例分析,尤其针对白垩系红层地区,提出重点探测断裂构造带、地层不整合面和隔水岩层部位。根据高密度电法反演解释结果确定井位和井深,在几种地下水赋存类型地区实现极高的找水打井准确率。对比钻井资料,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在不同地下水赋存类型中寻找水源的高效性,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在不同岩性和不同地下水赋存类型中的找水经验,经专家评审,在赣南打井找水中实现了打井出水成功率超过80%。本文的应用研究成果为山区、边远灾区应急找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地下水 岩石电阻率 水文地质参数
下载PDF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分——以辽宁省沈阳市北部某地区饮用水水源为例
12
作者 王英刚 唐小涵 +3 位作者 岳景鹏 金赵明 王子兴 赵杨帆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98-204,共7页
选择辽宁省沈阳市北部某地区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作为研究区,收集其地形地貌、水源所属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公式法,根据含水层岩性,采取经验值参数,以水源开采井保护区外为基准,以15 a(547... 选择辽宁省沈阳市北部某地区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作为研究区,收集其地形地貌、水源所属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公式法,根据含水层岩性,采取经验值参数,以水源开采井保护区外为基准,以15 a(5475 d)为地下水质点迁移时间,计算得出补给区面积为40.18 km^(2)。鉴于补给区边界部分横跨村庄,在补给区定界过程中,将横跨村庄纳入补给区范围内,切实加强补给区安全防护。并从补给区环境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 公式法 补给区划分 地下水流向 水文地质
下载PDF
煤矿充水因素评价及涌水量预测
13
作者 崔耀明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含水层、老窖水以及采空区积水等水源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威胁。以山西省某煤矿为例,分析充水因素,并对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对涌水量进行预测,有利于煤矿防治水工作开展,对井下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矿井充水因素 涌水量预测 水文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东盛煤业9+10号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4
作者 郭瑞睿 刘顺喜 《晋控科学技术》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借助山西潞安集团东盛煤业已有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该矿9+10号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公式法计算确定了9+10号煤层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为70.22 m,认为9+10号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和水害类型为老空水、顶板水、大气降水... 借助山西潞安集团东盛煤业已有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该矿9+10号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公式法计算确定了9+10号煤层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为70.22 m,认为9+10号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和水害类型为老空水、顶板水、大气降水,最主要的水害类型为老空水,并针对3种主要水害类型分别提出了水害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盛煤业 9+10号煤层 水文地质 水害防治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在水文勘探中的应用
15
作者 汤博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地下水评价的对象是浅层地下水,根据前期搜集地形资料、水文资料、附近工程地质资料等,水文物探工作需要指导地质勘察孔布置,并节省勘探工作量,因此采用激发极化法作为主要物探方法。激发极化法可采用电阻率法的各种装置进行,在本次探... 地下水评价的对象是浅层地下水,根据前期搜集地形资料、水文资料、附近工程地质资料等,水文物探工作需要指导地质勘察孔布置,并节省勘探工作量,因此采用激发极化法作为主要物探方法。激发极化法可采用电阻率法的各种装置进行,在本次探测中主要采用四极对称装置,最终为地质勘探提供测区内潜水面水位高程范围,且推测出一处古河道范围,为水文勘探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资源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前景分析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6
作者 孟瑞芳 杨会峰 +3 位作者 包锡麟 徐步云 李磊 李谨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规水资源供水方向、开发利用模式和供水规模分类数据统计,依据各省(直辖市)非常规水资源供水规划及配置目标,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该区非常规水资源主要包括微咸水、再生水、淡化海水、雨洪水,其中微咸水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等地,供水前景为5.43×10^(8)m^(3);再生水利用以北京、天津等大中型及工业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34.22×10^(8)m^(3);淡化海水利用以天津等滨海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4.19×10^(8)m^(3);雨洪水利用较分散。[结论](1)微咸水用于农业灌溉存在土壤盐渍化风险,需加强水盐调控。(2)再生水用于河流生态补水,沿线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体未受到明显污染;地下水浅埋区开展再生水灌溉,会增加硝酸盐污染风险;建议将高风险的新兴污染物纳入再生水利用监控体系。(3)海水淡化尾液浓盐水、冷却热水可能改变天然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构成与多样性,应予以关注。(4)雨洪水利用可降低污水入河的水质风险,但过度利用可能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城市区适度扩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水资源 微咸水 再生水 海水淡化 雨洪水 开发利用模式 供水规模 生态环境效应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京津冀平原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及运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以陕西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为例
17
作者 刘艳领 张文栋 +1 位作者 程岩 郑龙浩 《西北水电》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抽水蓄能电站以其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调峰、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电站,是中国电网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一直是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为探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陕西省抽水蓄能规划“十四五”重... 抽水蓄能电站以其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调峰、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电站,是中国电网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一直是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为探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陕西省抽水蓄能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为工程实例,分析讨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通过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压水试验和水质分析,开展场地地下水环境评价,结合渗流场模拟,预测建设期和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期及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的下降。上水库地下水埋深浅,水量不丰,库岸开挖将改变地下水的排泄条件,库周地下水位会发生10 m以内的小幅度下降;输水系统建设开挖将改变天然渗流场状态,导致沿线整体水位下降,局部降幅可达78 m;下水库坝、库地下水位埋深差异大,地下水坡降约为30%,开挖易于破碎花岗岩体处形成局部渗流和地下水排泄。研究成果对其他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水文地质环境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保护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璐晨 韩海辉 +7 位作者 张俊 黄姣 顾小凡 常亮 董佳秋 龙睿 王倩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20,共18页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80-2018年间共5期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近40年中,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58×10^(4)km^(2)、1.2×10^(3) km^(2)和347 km^(2),而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1.33×10^(4)km^(2)、0.32×10^(4)km^(2)和815 km^(2)。各水资源分区中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其次为渭干河、阿克苏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当量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相对较快,特别是2000-2010年间呈显著增长趋势。[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是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下载PDF
Pumping-induced Well Hydraulics and Groundwater Budget in a Leaky Aquifer System with Vertical Heterogeneity in Aquitard Hydraulic Properties
19
作者 ZHUANG Chao LÜChenyang +5 位作者 YAN Long LI Yabing ZHOU Zhifang WANG Jinguo DOU Zhi Walter A.ILLM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77-490,共14页
In groundwater hydrology,aquitard heterogeneity is often less considered compared to aquifers,despite its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oundwater hydraulics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A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is... In groundwater hydrology,aquitard heterogeneity is often less considered compared to aquifers,despite its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oundwater hydraulics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A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rived for pumping-induced well hydraulics and groundwater budget with consideration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in aquitard hydraulic conductivity(K)and specific storage(S_(s)).The proposed new solution is innovative in its partitioning of the aquitard into multiple homogeneous sub-layers to enable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vertically heterogeneous K or S_(s).Two scenarios of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are explored:one is the presence of aquitard interlayers with distinct K or S_(s) values,a common field-scale occurrence;another is an exponentially depth-decaying aquitard S_(s),a regional-scale phenomenon support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a low-K interlayer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quifer drawdown and enhance aquifer/aquitard depletion;a high-S_(s) interlayer can noticeably reduce aquifer drawdown and increase aquitard depletion.Locations of low-K or high-S_(s) interlayers also significantly impact well hydraulics and groundwater budget.In the context of an exponentially depth-decaying aquitard S_(s),a larger decay exponent can enhance aquifer drawdown.When using current models with a vertically homogeneous aquitard,half the sum of the geometric and harmonic means of exponentially depth-decaying aquitard S_(s) should be used to calculate aquitard depletion and unconfined aquifer lea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ology AQUITARD vertical heterogeneity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well hydraulics groundwater budget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insights into friction weakening effect on rapid long-runout landslides:A case study of the Yigong landslide in the Tibetan Plateau,China
20
作者 Zi-zheng Guo Xin-yong Zhou +3 位作者 Da Huang Shi-jie Zhai Bi-xia Tian Guang-ming Li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2-236,共15页
This study proposed a novel friction law dependent on velocity,displacement and normal stress for kinematic analysis of runout process of rapid landslides.The well-known Yigong landslide occurring in the Tibetan Plate... This study proposed a novel friction law dependent on velocity,displacement and normal stress for kinematic analysis of runout process of rapid landslides.The well-known Yigong landslide occurr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f China was employed as the case,and the derived dynamic friction formula was included in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Particle Flow Cod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iction decreased quickly from 0.64(the peak)to 0.1(the stead value)during the 5s-period after the sliding initiation,which explained the behavior of rapid movement of the landslide.The monitored balls set at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mass showed similar variation characteritics regarding the velocity,namely evident increase at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movement,followed by a fluctuation phase and then a stopping one.The peak velocity was more than 100 m/s and most particles had low velocities at 300s after the landslide initiation.The spreading distance of the landslide was calculated at the two-dimension(profile)and three-dimension scale,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 without considering friction weakening effect,our results indicated a max distance of about 10 km from the initial unstable position,which fit better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long-runout landslide PFC Friction weakening Three-dimen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Tibetan Plateau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s survey engineer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