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宋文磊 许成 +4 位作者 王林均 吴敏 曾亮 王丽泽 冯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5-740,共16页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共生形成脉体,穿插于碳酸岩杂岩体及围岩中,或作为裂隙或空洞充填物,或呈细粒多晶集合体叠加在碳酸岩中早期形成的矿物之上。以往的研究对于稀土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是碳酸岩和硅酸岩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或碳酸岩岩浆中碳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还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或不混溶的碳酸岩质流体的萃取作用,存在很大的争议;同时,与稀土成矿相关的碳酸盐体系选择性地富集轻稀土,该类矿床中很少见到重稀土矿物,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稀土元素在富挥发份的碳酸岩熔体和碱性硅酸岩熔体或流体之间,以及碳酸盐矿物及共沉淀相与碳酸岩熔体之间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碱性杂岩体 内生稀土矿床 稀土富集机制 不混溶 分离结晶 热液蚀变
下载PDF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1号矿体矿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泸文 汤中立 +3 位作者 闫海卿 焦建刚 徐刚 邱根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34-345,共12页
金川Ni-Cu-(PGE)硫化物矿床赋存于超镁铁岩体中,是世界第三大镍矿床。金川岩体中部(1#矿体)Ni金属储量约占整个金川矿床的56.8%,岩石呈同心带状分布,矿体横剖面形态为舌状,中间为网状矿石,周围是浸染状矿石,其网状结构矿石丰度远远高于... 金川Ni-Cu-(PGE)硫化物矿床赋存于超镁铁岩体中,是世界第三大镍矿床。金川岩体中部(1#矿体)Ni金属储量约占整个金川矿床的56.8%,岩石呈同心带状分布,矿体横剖面形态为舌状,中间为网状矿石,周围是浸染状矿石,其网状结构矿石丰度远远高于其他矿石类型。1#矿体不同类型矿石亲Cu元素100%硫化物计算后,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指示矿石的IPGE具有、高低2个系列的数值特征,Pt变化很大,大部分样品Pt/(Pt+Pd)值在(0.3~0.7)范围之外。钻孔样品Ni、Cu品位的变化指示富Cu矿石富集于网状矿体中、下部,网状矿石的Ni、Cu品位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Ni/Cu值在深部变化较大。研究认为,1#矿体遭受热液蚀变作用影响明显,矿石IPGE的变化和小尺度的Ni/Cu值循环变化由MSS分离结晶作用所致,矿体中、下部富集富Cu矿石和深部Ni/Cu值变化较大由MSS分离结晶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综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 铜镍硫化物矿床 热液蚀变作用 mss分离结晶作用 矿石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