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硒唑烷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包合机制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崔翰明 张春光 武凤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5-769,共5页
目的确证双硒唑烷(Eb)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及探讨包合机制和可能的包合物结构图。方法分别通过相溶度法、UV-vis、FTIR、DSC和1H-NMR等方法验证Eb/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应用Chem3D软件,结合FTIR和1H-NMR数据,用... 目的确证双硒唑烷(Eb)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及探讨包合机制和可能的包合物结构图。方法分别通过相溶度法、UV-vis、FTIR、DSC和1H-NMR等方法验证Eb/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应用Chem3D软件,结合FTIR和1H-NMR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包合物结构图,并对主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包合机制进行探讨。结果经多种方法验证,均确证包合物形成。热力学参数显示包合过程为焓推动的熵减过程,可自发进行。FTIR和1H-NMR数据显示Eb的苯环结构可能被HP-β-CD的空穴所包合。结论Eb与HP-β-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形成分子比为1∶1的包合物,经测定其水溶解度增加了3000多倍。初步推测本包合的主要驱动力是HP-β-CD空穴内的富焓水被客体Eb替换,是一个由热焓变化驱动的包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硒唑烷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Chem3D 包合机制
下载PDF
双硒唑烷及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崔翰明 武凤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837-1841,共5页
目的:研究双硒唑烷(1,2-[二(1,2-苯并异硒唑酮-3(2H)-酮)]乙烷,Eb)及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性,比较包合对Eb胃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结扎灌注法考察Eb及Eb-HP-β-CD包合物溶液在消化道各... 目的:研究双硒唑烷(1,2-[二(1,2-苯并异硒唑酮-3(2H)-酮)]乙烷,Eb)及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性,比较包合对Eb胃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结扎灌注法考察Eb及Eb-HP-β-CD包合物溶液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离体翻肠囊法研究Eb-HP-β-CD包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速度及吸收机制。结果:Eb主要在小肠吸收,而包合物在小肠、结肠和直肠中均有较大吸收,Eb及其包合物在胃内的吸收均很少,Eb经包合后吸收明显增加。离体翻转肠囊实验显示不同浓度Eb-HP-β-CD包合物溶液在空肠和回肠的平均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601±0.024)和(0.615±0.021)h-1;肠囊内的Eb浓度与取样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各浓度Eb的溶液的Ka基本不变。结论:Eb口服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经HP-β-CD包合后吸收明显增加,在整个肠道(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均有较大吸收。Eb的吸收符合一级吸收模型,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硒唑烷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翻转肠囊 吸收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