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mulation of Carbohydrate and Regulation of 14-3-3 Protein on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 Activity in Two Tomato Species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Li CUI Na +2 位作者 ZHAO Xiao-cui FAN Hai-yan LI Tian-la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58-364,共7页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two tomato species 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regulation of 14-3-3 proteins on the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 activity, we determined the contents of solu...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two tomato species 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regulation of 14-3-3 proteins on the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 activity, we determined the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throug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activities of sugar-metabolizing enzymes were assayed in desalted extract,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related genes in sugar metabolism were determined though real-time RT-PC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lucose and fructose were mainly accumulated during the maturation of the fruit because of the high acid invertase (AI) and neutral invertase (NI) in Micro-Tom (Solanum lycopersicum) fruit, while in Solanum chmielewskii fruit, SPS which went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sucrose content led to the rapid sucrose increase during the fruit ripening. TFT1 and TFT10, belonging to 14-3-3 protein in tomato, were likely to down-regulated SPS activity during young and intumescenc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 Solanum chmielewskii carbohydrate accumulation 14-3-3 proteins fruit development
下载PDF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zhong 19-6 large condensate gas field in offshore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3
2
作者 XU Changgui YU Haibo +1 位作者 WANG Jun LIU Xiaoji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27-40,共14页
Based on the study of natural gas resource, low buried hill trap formation mechanism, high quality reservoir control factors and natural ga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reservoir accumul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natural gas resource, low buried hill trap formation mechanism, high quality reservoir control factors and natural ga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reservoir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zhong 19-6 large condensate gas field were summarized. Large gas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multiple sets of thick humic-sapropelic source rocks in high maturity stage in Bozhong depression was the basis of large gas field formation. The multi-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since Indosinian period formed large-scale buried hill traps. The Tanlu fault activity formed multi-type reservoirs, and buried hill metamorphic rock of Archean and sand-conglomerate of Kongdian Formation were high-quality reservoirs. Thick overpressure lacustrine mudstone and weak neotectonic movement provided goo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Bozhong 19-6 gas reservoir was a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ith very high condensate oil content, and the gas origin was humic-sapropelic and kerogen-cracking gas, and the gas field had large gas thickness, high gas colum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was first oil and then gas. The buried hill reservoir was a massive reservoir and the Kongdian reservoir was a stratified reservoir. The gas field had multi-channel hydrocarbon intense charge from overpressure source rocks, atmospheric-weak overpressure reservoir favorable for accumulation, thick overpressure mudstone caprock favorable for preservation, and natural gas ultra-late rapid accumula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Bohai Bay Basin Bozhong 19-6 GAS field CONDENSATE GAS low buried HILL 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RCHEAN
下载PDF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the Large Bozhong19-6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outhwestern Bozhong Sub-Basin,Bohai Bay Basin,China
3
作者 Quanyun Miao Changgui Xu +4 位作者 Fang Hao Minjunshi Xie Qi Wang Jie Yin Huayao Zo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3-630,共18页
The Bozhong19-6(BZ19-6)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Bozhong sub-basin,Bohai Bay Basin,China,were paleo-oil reservoirs in the geological past and have undergone at least three successive hydroc... The Bozhong19-6(BZ19-6)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Bozhong sub-basin,Bohai Bay Basin,China,were paleo-oil reservoirs in the geological past and have undergone at least three successive hydrocarbon charging events.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of“early oil and late gas”has occurred in the current reservoirs.At the end of the sedimentation of the Guantao Formation(N_(1)g,∼12 Ma),the reservoirs began to fill with first stage low-moderate mature crude oil.At the late stage of the Lower Minghuazhen Formation(N_(1)ml)(∼6.7 Ma),the reservoirs were largely charged with second stage high mature crude oil.Since the deposition of the upper Minghuazhen Formation(N_(2)m^(u),∼5.1 Ma),the paleo-oil reservoirs were transformed into shallow Neogene reservoirs due to the reactivation of basement faults.From the late stage of the N_(2)m^(u)to the present day(∼2.8–0 Ma),the reservoirs were rapidly filled by natural gas within a short period.In addition,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eservoir bitumen and the conspicuous loss of the low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es in the crude oil reveal that the injec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gas in the late stage caused gas flushing of the early charged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Basin BZ19-6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fluid inclusions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petroleum geology
原文传递
The concept and the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被引量:6
4
作者 Yan Song Zhuo Li +1 位作者 Lin Jiang Feng H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which are only marginally economically explored and developed by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re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their accumulation me...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which are only marginally economically explored and developed by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re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their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ccurrence states,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manners. The types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re controlled by the evolu- tion of the source rocks and the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The fundamental dis- tinction between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and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s their non- buoyancy-driven mi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 to nano-scale pores results in rather high capillary resis- tance. Th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the unconven- tional and the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are also greatly different. In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oil and gas entrapment is controlled by reservoir-forming factors and geological events, which is a dynamic balance process; while for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the gas content is affect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s, and their preservation is crucial. Unconventional and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 are distributed in an orderly manner in subsurface space, having three distribution models of intra-source rock, basin-centered, and source rock interlayer. These results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 Non-buoyancy-driven accumulation. accumulationmechanisms ~ Distribution model
下载PDF
镉超富集柳树对镉吸收、积累及分配特性的田间试验研究
5
作者 周洁 陈庆生 +2 位作者 王保松 王红玲 施士争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镉(Cd)是当前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元素,其污染和防治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该研究利用生物量高、生长旺盛的柳树优良无性系,在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的耕地上进行田间试验。经测定,地上部分叶片或茎中镉富集含量超过... 镉(Cd)是当前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元素,其污染和防治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该研究利用生物量高、生长旺盛的柳树优良无性系,在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的耕地上进行田间试验。经测定,地上部分叶片或茎中镉富集含量超过超富集临界质量分数(100 mg/kg)的柳树无性系有12个,蒿柳×宫布氏柳的镉富集能力最强,叶片中能达到250.6 mg/kg,茎中为64.55 mg/kg;其次为宫布氏柳。单株吸附镉总量最高的为蒿柳×宫布氏柳和耳柳×银柳,分别为73.02,73.66 mg,每公顷可提取的镉总量分别为3.68,3.65 kg。该田间试验说明,柳树类作为超富集镉的树种,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转移镉的能力,该试验结果为镉污染土壤修复、镉提取等提供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富集 柳树 重金属 土壤 污染
下载PDF
东南景天对锌镉复合污染的反应及其对锌镉吸收和积累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叶海波 杨肖娥 +3 位作者 何冰 龙新宪 石伟勇 陈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3-518,共6页
比较和分析了锌镉复合处理对东南景天(SedumalfrediiHance,景天科景天属,一种生长在浙江某一古老铅锌矿区土壤上的新锌超积累植物)的生长及其对锌和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Cd=500/100μmol·L-1下,植物生长最佳。镉... 比较和分析了锌镉复合处理对东南景天(SedumalfrediiHance,景天科景天属,一种生长在浙江某一古老铅锌矿区土壤上的新锌超积累植物)的生长及其对锌和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Cd=500/100μmol·L-1下,植物生长最佳。镉、锌在东南景天体内的含量随着镉、锌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为茎>叶片>根系,在Zn/Cd=1000/50μmol·L-1处理水平植株体内锌含量达到最大,其中茎中锌含量为23.2mg·g-1;而镉在植株体内分布则为叶片>茎>根系,在Zn/Cd=50/400μmol·L-1处理水平镉含量达到最大,其中叶片中镉含量为12.1mg·g-1。在一定处理范围内,锌的加入促进了植物对镉的吸收和积累,但镉的加入对植物体内锌的积累没有显著影响。高锌或高镉处理均抑制了植物对锌和镉的吸收和积累。表明东南景天不仅可以忍耐锌镉复合污染,还具有一定的超量积累锌和镉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景天 复合污染 吸收量 积累特性 生长发育 浓度 叶片 根系
下载PDF
一种新发现的湿生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 被引量:143
7
作者 张学洪 罗亚平 +3 位作者 黄海涛 刘杰 朱义年 曾全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0-953,共4页
通过对广西某电镀厂附近的植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发现了湿生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结果表明,多年生禾本科李氏禾对铬具有明显的超积累特性,叶片内平均铬含量达1786.9mg/kg,变化范围为1084.2~2977.7mg/kg;... 通过对广西某电镀厂附近的植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发现了湿生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结果表明,多年生禾本科李氏禾对铬具有明显的超积累特性,叶片内平均铬含量达1786.9mg/kg,变化范围为1084.2~2977.7mg/kg;叶片内铬含量与根部土壤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56.83,叶片内铬含量与根茎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11.59,叶片内铬含量与水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517.86.李氏禾不仅对铬有很强的富集能力,而且具有生长快、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李氏禾的发现将为植物的铬超积累机理与铬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提供新的重要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禾 湿生 超积累植物
下载PDF
东南景天和玉米套种对Zn污染污泥的处理效应 被引量:92
8
作者 黑亮 吴启堂 +1 位作者 龙新宪 胡月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2-858,共7页
针对广州等地城市污泥重金属Zn超标的特点,采用植物处理的方法,将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东南景天和低累积作物玉米套种在污泥上,希望在减少污泥重金属的同时,使污泥稳定化和获得合格的农产品.试验采用小区直接种植的方式,3个月后测定植物... 针对广州等地城市污泥重金属Zn超标的特点,采用植物处理的方法,将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东南景天和低累积作物玉米套种在污泥上,希望在减少污泥重金属的同时,使污泥稳定化和获得合格的农产品.试验采用小区直接种植的方式,3个月后测定植物产量和重金属含量以及处理后污泥的变化,并利用室内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2种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的机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超富集东南景天单独种植相比,套种显著提高了超富集东南景天提取Zn和Cd的效率,Zn含量达9910mg.kg-1,是单种的1.5倍,而且生产出的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和饲料卫生标准,处理后的污泥生物稳定性明显提高.超富集东南景天和玉米半透膜隔开的盆栽套种试验显示,在套种条件下,玉米对促进超富集东南景天吸收更多的重金属的部分原因是玉米根系降低溶液pH和提高DOC以及Zn/Cd浓度,从而可向超富集东南景天一侧输送更多的水溶态Zn/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重金属 植物处理 超富集植物 套种
下载PDF
超积累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9
作者 金勇 付庆灵 +3 位作者 郑进 康薇 刘永红 胡红青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100,共8页
铜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过量的铜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铜已经成为了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主要的污染元素之一。在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中,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技术,具有传统土壤治理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也... 铜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过量的铜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铜已经成为了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主要的污染元素之一。在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中,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技术,具有传统土壤治理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也是现今国际环境修复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发展很快,发现了海州香薷、鸭跖草、蓖麻等铜超积累植物,同时有机酸、耐铜微生物也能加强超积累植物的修复作用。综述了植物修复的一般原理,介绍了现今研究较多的超积累植物对铜的富集效果,超积累植物对铜的耐性及解毒机理以及其他因素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铜污染 超积累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忍冬——一种新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 被引量:91
10
作者 刘周莉 何兴元 陈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6-670,共5页
镉(Cd)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具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消除等特性,进入土壤环境中易被植物吸收,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不断积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 镉(Cd)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具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消除等特性,进入土壤环境中易被植物吸收,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不断积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于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绿色生态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的核心是找到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但现已知的超富集植物往往存在生物量低、生长缓慢、地域性较强和修复时间较长等缺陷,且研究对象多集中矿区及草本植物,而对木本植物的研究甚少,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以丰富超富集植物的种类。为此,本文采用水培和土培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木本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对不同浓度镉(Cd)的生长响应及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d处理对忍冬的生长并未造成毒害症状,表现为其根部和地上部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无论水培还是土培生长条件下,在较高浓度的Cd处理下,忍冬仍能保持正常生长,表现出很好的耐性。在水培条件下,当营养液中Cd处理浓度为25 mg.L-1时,忍冬地上部中Cd含量接近300.00μg.g-1;而在土培条件下,当土壤中Cd处理浓度为50 mg.kg-1时,其地上部中Cd含量仍远远高于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即地上部分富集Cd超过100μg.g-1,且其具有较高的耐性系数(index oftolerance,IT均超过0.80)和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BF均远超过1.00),这表明忍冬具备了Cd超富集植物的特征,是一种新发现的Cd超富集植物,将其应用于Cd污染土壤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超富集
下载PDF
水葱对镉的超富集作用及其用于植物修复的潜力(英文)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硕 刘云国 +2 位作者 李永丽 徐卫华 李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野外观察与研究发现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 G.)可以耐受土壤中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并对镉有很高的生物富集量。实验室水培试验研究了两个主要因素,营养液pH值以及镉含量,对其生物量以及镉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葱可耐受的... 野外观察与研究发现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 G.)可以耐受土壤中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并对镉有很高的生物富集量。实验室水培试验研究了两个主要因素,营养液pH值以及镉含量,对其生物量以及镉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葱可耐受的高浓度Cd(30mg/L)和大范围pH值变化(3.7~7.7)。当营养液pH值为4.7,Cd含量为25mg/L时,水葱富集的Cd达到最大值:地上部分264.71mg/kg,地下部分234·39mg/kg,平均转运系数1.13。这显示了它用于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超富集植物 水葱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曹德菊 王光宇 +2 位作者 汪琰 项剑 司友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调查了安徽省铜陵宝山矿区自然植被,记录了11种植物,优势度较高种分别为鸭跖草、酸模、空心泡,并分析了以上3种优势植物和相关土壤中重金属Zn、Mn、Pb、Cd、Cr、Fe、Cu的含量,研究了优势植物体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重... 调查了安徽省铜陵宝山矿区自然植被,记录了11种植物,优势度较高种分别为鸭跖草、酸模、空心泡,并分析了以上3种优势植物和相关土壤中重金属Zn、Mn、Pb、Cd、Cr、Fe、Cu的含量,研究了优势植物体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差异,鸭跖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空心泡和酸模属于Cu耐性植物。Pb在鸭跖草中含量较高,而酸模的地上/根比高达17.2,说明两者对Pb有富集能力。而空心泡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另鸭跖草对Zn、Cr,空心泡对Mn及3种优势植物对Cd都有富集趋势,但不是Fe的累集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度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鸭跖草 空心泡 酸模
下载PDF
超富集植物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3
作者 刘小梅 吴启堂 李秉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640,共5页
就国内外植物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阐述了迄今报道的超富集植物、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生理机制、研究动态与前景。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污染治理 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小麦叶片氮积累量 被引量:39
14
作者 冯伟 朱艳 +3 位作者 田永超 曹卫星 姚霞 李映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32,共10页
作物氮素状况是评价长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叶片氮积累量的实时无损估测对作物生产的氮素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多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连续3 a大田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高光谱参数的定量... 作物氮素状况是评价长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叶片氮积累量的实时无损估测对作物生产的氮素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多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连续3 a大田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高光谱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冠层叶片氮积累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光谱反射率在不同叶片氮积累量水平下发生相应的变化。叶片氮积累量的敏感波段主要存在于近红外平台和可见光区,其中,"红边"区域表现最为显著。通过微分等技术构造多种植被指数,对高光谱参数和叶片氮积累量间进行相关回归分析,SD r/SDb、FD742和AVHRR-GVI 3个参数与叶片氮积累量关系最密切,方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63、0.9097和0.9142,估计标准误差SE分别为1.165、1.079和1.077。经不同年际独立数据的检验表明,利用光谱参数FD742建立的模型对叶片氮积累量的估测精度为0.8449,预测的RMSE为0.984;红边位置REPIG对叶片氮积累量的估测精度和预测的RMSE分别为0.8394和1.014,表明预测值与观察值之间符合精度高,比较而言,FD742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不同条件下叶片氮素积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光谱遥感 叶片氮积累量 监测模型
下载PDF
铅锌超富集植物及耐性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富运 陈永华 +1 位作者 吴晓芙 梁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2-96,共5页
目前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提取作用从污染土壤中去除重金属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本研究从植物修复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的特点与解毒机制,列出了Pb-Zn超富集植物种类,最后分析了Pb-Zn... 目前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提取作用从污染土壤中去除重金属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本研究从植物修复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的特点与解毒机制,列出了Pb-Zn超富集植物种类,最后分析了Pb-Zn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植物修复工作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重金属铅锌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筛选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 植物修复 超富集植物 耐性植物 筛选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东南景天对土壤中Cd的生长反应及吸收积累的差异性 被引量:46
16
作者 龙新宪 王艳红 刘洪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8-175,共8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对土壤中不同含量Cd(即对照,12.5,25,50,100,200,300,400mg.kg-1)的生长反应、吸收和积累Cd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添加重金属Cd后,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生长正常,地上部和根系Cd...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对土壤中不同含量Cd(即对照,12.5,25,50,100,200,300,400mg.kg-1)的生长反应、吸收和积累Cd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添加重金属Cd后,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生长正常,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00mg.kg-1Cd处理下含量分别高达2900和500mg.kg-1,其地上部显著大于根部;然而,土壤添加Cd后,非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当土壤Cd含量为50~100mg.kg-1时,非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的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根系Cd含量则大于地上部。当土壤Cd≤50mg.kg-1时,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Cd含量比非矿山生态型高,但当土壤Cd≥100mg.kg-1,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但在同一Cd处理水平下,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地上部Cd含量总是高于非矿山生态型。这些结果表明,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有很强的忍耐和吸收土壤Cd的能力,再次证明其为一种Cd超积累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景天 超积累 土壤污染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锌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福燕 张黎明 +3 位作者 李许明 郭彬 陈柳燕 漆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920-5921,5979,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土壤—植物系统锌污染的研究态势,包括锌胁迫下土壤生态系统的响应、锌的土壤行为、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尤其是植物修复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推动锌污染土壤治理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锌污染 生物修复 超积累植物
下载PDF
土壤镍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锐 于宗灵 关旸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8期111-114,共4页
随着工业、农业活动的发展,重金属镍污染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生物体内积累过量的镍会导致细胞结构和生理过程发生改变,从而阻滞生长发育,对动、植物造成不良影响。植物修复是近年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治理镍污染土壤... 随着工业、农业活动的发展,重金属镍污染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生物体内积累过量的镍会导致细胞结构和生理过程发生改变,从而阻滞生长发育,对动、植物造成不良影响。植物修复是近年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治理镍污染土壤的主要植物修复方法有植物吸收、植物提取、植物根系过滤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而对镍超富集植物收获物的处理方法目前采用多种传统方法的复合工艺,除了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还能对镍加以回收,提高了资源利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污染 超富集植物 植物修复
下载PDF
超积累植物壶瓶碎米荠的镉富集 被引量:20
19
作者 白宏锋 李晓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79,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植株的镉含量。在自然条件下,壶瓶碎米荠植株平均镉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地上部镉含量变化范围为189~3 800 mg/kg,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含量的比值为1.13... 通过野外调查和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植株的镉含量。在自然条件下,壶瓶碎米荠植株平均镉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地上部镉含量变化范围为189~3 800 mg/kg,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含量的比值为1.13,变化范围为0.83~1.42;富集系数的平均值为209.10,变化范围为42.28~913.50。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壶瓶碎米荠地上部镉含量随土壤中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中镉含量超过50.00mg/kg,生物产量开始降低。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大棚栽培条件下壶瓶碎米荠植株富集镉能力和生物产量均好于露天栽培条件。表明,壶瓶碎米荠是一种生物产量高、富集镉能力强的超积累新材料,在土壤镉污染修复方面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瓶碎米荠 富集植物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植物超富集锌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锁军 仇荣亮 方晓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Zn超积累植物具有地上部超量富集Zn的能力。一般认为,Zn超积累植物体内可能存在一种解毒机制,并通过独特的生理代谢过程使Zn得以吸收、运输和富集。这个过程包括Zn在植物体内跨根细胞膜运输、根共质体内运输及区室化、木质部长距离运输... Zn超积累植物具有地上部超量富集Zn的能力。一般认为,Zn超积累植物体内可能存在一种解毒机制,并通过独特的生理代谢过程使Zn得以吸收、运输和富集。这个过程包括Zn在植物体内跨根细胞膜运输、根共质体内运输及区室化、木质部长距离运输等重要环节。在此,总结了国内外迄今所报道的Zn超积累植物;同时从耐性、吸收、运输三个方面阐述了植物超富集Zn的生物学机制,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几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 生物学机制 超量 解毒机制 区室化 研究进展 生理代谢 富集锌 运输 地上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