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小洪 张焰 +13 位作者 陈小林 郑振声 詹澄扬 柳俊 伍贵富 方典秋 梁陆光 钱月桃 凌桂芳 戴刚 冯铭喆 马虹 王奎健 朱振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30-733,T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雄性乳猪12头用高脂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模型猪进行32h体外反搏治疗。用cDNA基因芯片对猪的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腹主动脉...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雄性乳猪12头用高脂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模型猪进行32h体外反搏治疗。用cDNA基因芯片对猪的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腹主动脉苏丹Ⅲ染色图像定量分析,高脂组:7.84%±2.37%;高脂加反搏组:1.26%±0.3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状动脉左旋支内膜1:500扫描电镜显示:高脂+反搏组内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有序,细胞呈梭型排列与血流方向一致,表面光滑;高脂组血管内膜细胞排列紊乱,表面不光滑,有大量脱落细胞。显著改变的基因:芯片1(反搏组Cy3/高脂组Cy5):锌指蛋白0.33、MAP4K30.13、长链脂肪酸合成酶0.35、神经介素B受体0.19、GPX-13.26、整合素β10.06、CTGF0.28、eNOS3.1、VCAM-10.50;芯片2(高脂组Cy3/正常组Cy5):锌指蛋白23.06、MAP4K36.75、长链脂肪酸合成酶2.71、神经介素B受体6.68、GPX-10.63、整合素β16.29、CTGF2.45。结论:长期体外反搏可以改善内皮形态与功能,增加内皮细胞抗氧化作用,下调内皮细胞机械性刺激感应蛋白基因的表达,降低血管內皮细胞对LDL的摄取,及下调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联合他汀治疗肾病综合征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 被引量:12
2
作者 龚德华 徐斌 +3 位作者 张丽华 朱冬冬 季大玺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肾病综合征(NS)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并分别与单独使用DFPP与他汀类药物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门诊患者12例,住院患者10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肾病综合征(NS)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并分别与单独使用DFPP与他汀类药物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门诊患者12例,住院患者10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合并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10mmol/L]。门诊患者入选后在原有治疗基础上服阿托代他汀20mg/d(他汀组);住院患者入选后在原有治疗基础上,2例接受单纯DFPP治疗一次(DFPP组);8例接受DFPP一次治疗,同时在DFPP前3~4d开始服阿托代他汀20mg/d(联合组)。所有患者随访观察4周。结果:三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清肌酐(SCr)基线值比较无差异。DFPP单次治疗对血清白蛋白及IgG无明显影响,而IgA,IgM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下降(P<0.01)。各种脂蛋白T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B及E下降率分别为85.8%±7.2%,80.1%±6.2%,86.9%±11.4%,66.4%±9%,54.1%±6.3%,86.4%±9.4%,70.3%±6.9%(P<0.01)。三组患者随访4周后尿蛋白定量、SCr、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DFPP组随访1周时TC水平为基线值85.9%,两周时恢复至基线水平,4周时略高于基线值;联合组患者随访1、2周时TC水平低于基线50%以下(显著低于另两组水平,P<0.05),4周时为基线值70.2%;他汀组患者随访两周及4周TC水平保持在基线81%左右。随访期间三组患者TG水平较基线值无明显差别。结论:单次DFPP联合他汀药物虽不能改善NS患者对原发病治疗的反应性,但较两种方法单用能更有效地降低其高胆固醇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高胆固醇血症 双重血浆置换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季亢挺 张怀勤 +2 位作者 李海鹰 杨鹏麟 唐疾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保护作用。方法: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各6例入选研究,各取空腹外周血2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选择法行EPC...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保护作用。方法: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各6例入选研究,各取空腹外周血2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选择法行EPCs培养,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样一分为二,分别为高胆固醇组及丹参组,丹参组培养时另添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μg/mL,采用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MTT法、Boyden小室等分别观察各组EPCs数量、集落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6.13±0.84)vs(24.53±3.67),P<0.01〕,且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显著降低,培养时添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使丹参组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较高胆固醇组显著提高,但低于对照组,其中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虽仍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下降,功能受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高胆固醇血症
下载PDF
CETP基因TaqⅠB位点多态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明明 孙海娟 +2 位作者 马倩 王俊明 宋光耀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ⅠB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汉族人群464例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组)、852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边缘高胆固醇血...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ⅠB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汉族人群464例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组)、852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及1 309例正常血脂(正常对照组)人群CETP基因内含子1的TaqⅠB位点多态性。结果按TaqⅠ酶切位点存在与否分为B1B1、B1B2、B2B2 3种基因型和B1、B2 2种等位基因。高胆固醇血症组较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正常对照组LDL-C、CETP升高,HDL-C降低(P<0.05)。CETP基因TaqⅠB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胆固醇血症组和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的B1B1基因型及B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ETP基因TaqⅠB多态性B1B1基因型者血清TC、LDL-C和CETP水平明显高于B1B2基因型和B2B2基因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TP基因TaqⅠB B1B1基因型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TaqIB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B1B1基因型及B1等位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是汉族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边缘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基因多态性 TaqⅠ酶
下载PDF
pcsk9基因突变与胆固醇血症 被引量:6
5
作者 程艳丽 谢闵 +1 位作者 刘录山 王贵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ADH)是家族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与ADH有关的基因突变中,LDL-R、apoB100基因突变导致ADH的机制已经比较明确,而pcsk9基因突变与ADH相关是最近发现的.pcsk9基因编码神经凋亡调节转化酶即NAR... 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ADH)是家族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与ADH有关的基因突变中,LDL-R、apoB100基因突变导致ADH的机制已经比较明确,而pcsk9基因突变与ADH相关是最近发现的.pcsk9基因编码神经凋亡调节转化酶即NARC-1,它通过在蛋白水平降低肝细胞上LDL受体的数量,使血液中LDL不能被清除,从而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联.研究pcsk9与LDL之间的关系,探索pcsk9在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将有助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能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 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 NARC-1/pcsk9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下载PDF
烟酸对高脂血症兔瘦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CD3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阳军 赵水平 +3 位作者 董劭壮 李靖 范文娟 吴智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烟酸对高脂血症兔血清瘦素及皮下脂肪组织瘦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和烟酸组:高脂组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6周;烟酸组在饲以... 目的探讨烟酸对高脂血症兔血清瘦素及皮下脂肪组织瘦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和烟酸组:高脂组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6周;烟酸组在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烟酸0.2g/(kg.d),共6周。另选择普通饮食14周兔(n=6)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取腹股沟处皮下脂肪组织称重并冻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脂肪细胞培养基瘦素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组织瘦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mRNA的表达。此外,在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烟酸对高脂兔脂肪细胞瘦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兔血清及脂肪组织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烟酸治疗6周后可降低血清及脂肪组织瘦素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表明烟酸组较高脂组瘦素mRNA表达降低,瘦素mRNA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和CD36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体外实验亦表明,烟酸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脂肪细胞瘦素mRNA表达,并剂量依赖性地上调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的表达。结论烟酸治疗能降低高脂血症兔血清及脂肪分泌瘦素水平,上调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烟酸 瘦素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CD36 脂肪组织 高脂血症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兴亮 刘素兰 +1 位作者 张均 王光华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09例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和66例对照组患者血浆PON1活性、血脂、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对...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09例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和66例对照组患者血浆PON1活性、血脂、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PON1活性(138.1±62.4kU.L-1)较对照组(171.4±66.2kU.L-1)显著降低(P<0.01);而MDA及ox-LDL含量(12.8±3.8μmol.L-1,589.1±198.2μg.L-1)均较对照组(9.7±2.3μmol.L-1,455.1±178.2μg.L-1)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PON1活性与MDA及ox-LD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1,P<0.01;r=-0.402,P<0.01)。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的氧化应激可能导致血浆PON1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对氧磷酯酶1 丙二醛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莺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07年9月在本院心内科门诊随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美国NCEP-ATPⅢ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入...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07年9月在本院心内科门诊随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美国NCEP-ATPⅢ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入选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出现新发的心房纤颤情况,则作出相应的记录,最终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比较MS组与非MS组间心房纤颤发生率。结果在NCEP-ATPⅢ标准下,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84例,无发生者为36例,非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9例,无发生者为71例,MS组与NMS组间的心房纤颤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IDF标准下,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74例,无发生者为67例,N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19例,无发生者为40例,MS组与NMS组间的心房纤颤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纤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代谢综合征是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心房纤颤 肥胖 血脂异常 高血压病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通心络对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动脉的影响及机制
9
作者 黄晓忠 余细勇 +6 位作者 刘晓颖 林秋雄 单志新 符永恒 林曙光 吴以岭 吴伟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评价通心络对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动脉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体重300~400 g的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2只随机分为普食组(SHR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通心络(0.2 g/kg)干预组(通心络低组)、高剂量通... 目的评价通心络对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动脉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体重300~400 g的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2只随机分为普食组(SHR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通心络(0.2 g/kg)干预组(通心络低组)、高剂量通心络(0.8 g/kg)干预组(通心络高组),另取8只正常血压大鼠作为正常组,高脂喂养4周建立动物模型。通心络干预4周后,行主动脉离体血管功能检查,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结果通心络干预后大鼠离体主动脉对乙酰胆碱、硝普钠引起的舒张反应增强,通心络高组对A23187的舒张反应增强(P<0.05),通心络剂量依赖性增加PPAR-γ基因表达。结论通心络干预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血管平滑肌功能障碍等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胆固醇血症 通心络 动脉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苘瑜琳 李永红 马贺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39-74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变化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对照60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0例,肘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血浆并提取血小板,放射免疫... 目的通过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变化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对照60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0例,肘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血浆并提取血小板,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血小板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脂组血小板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0.01)。高脂组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88,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降低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左卡尼丁治疗冠心病心衰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文学 曾传彪 刘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99-202,209,共5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L-CN)对冠心病心力衰竭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和L-CN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L-CN组加用L-CN,疗程30 d。记录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L-CN)对冠心病心力衰竭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和L-CN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L-CN组加用L-CN,疗程30 d。记录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片用量,以及心电图、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血脂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L-CN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显著减少,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显著提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L-CN可以缓解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并且可以调节血脂水平,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丁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高胆固醇血症
下载PDF
降脂汤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系膜细胞表型的影响
12
作者 郝世军 高鸣 +1 位作者 李云生 吴光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696-699,I0007,共5页
目的探讨降脂汤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系膜细胞表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以来适可为对照,观察降脂汤对大鼠血脂、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学的影响。结果降脂汤可降低大鼠TG、TC、LDL和Scr,升高HDL;还能减轻肾... 目的探讨降脂汤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系膜细胞表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以来适可为对照,观察降脂汤对大鼠血脂、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学的影响。结果降脂汤可降低大鼠TG、TC、LDL和Scr,升高HDL;还能减轻肾小球系膜病变和细胞外基质产生,降低肾小球系膜区α-SMA和Ⅳ型胶原表达。结论降脂汤对大鼠脂质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在降脂基础上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和表型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降脂汤 肾小球表型转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阿尔茨海默病并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静宇 宋佳 +5 位作者 秦灵芝 李玮 张杰文 马明明 李书剑 卢芬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3-804,共2页
他汀类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可以减慢AD的临床进展还存在争议。我们观察了阿托伐他汀钙对A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降血脂药 高胆固醇血症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对家兔血小板源一氧化氮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丽萍 康马飞 +6 位作者 尹松梅 聂大年 谢双峰 吴裕丹 李益清 冯坚红 徐立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9-54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血小板源一氧化氮(NO)系统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程的关系.方法高胆固醇饲养诱导AS新西兰白兔模型30只.设普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0周时开始服用普伐他汀10 mg/d至24周)、普伐他... 目的动态观察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血小板源一氧化氮(NO)系统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程的关系.方法高胆固醇饲养诱导AS新西兰白兔模型30只.设普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0周时开始服用普伐他汀10 mg/d至24周)、普伐他汀药物治疗组(B组,在高胆固醇饲养(12周时开始服用普伐他汀10 mg/d至24周)、无药物对照组(C组,0~24周均不用药).采用RT-PCR方法检测A、B、C三组在0,6,12,18,24周不同时间血小板源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mRNA和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mRNA表达、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的变化;通过大体病理形态证实不同时间大动脉AS程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血小板源eNOSmRNA在0,6,12,18,24周时的表达量:A组无明显改变;B组分别是0.95±0.77,0.53±0.33,0.49±0.25,0.83±0.28,1.00±0.77(P<0.05);C组分别是0.82±0.16,0.40±0.29,0.33±0.29,0.51±0.23,0.19±0.12(P<0.05).6,12周时B组和C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18,24周时,B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但A组和B组较C组明显增高(P<0.01).iNOS mRNA表达在A、B、C三组不同时期均无变化.NOS活性及NO含量在三组不同时期变化与eNOS mRNA相似.大体形态:A组未见AS形成;B组12周时见大动脉内膜粗糙,有大量脂纹,24周时有部分大动脉仍有脂纹,但内膜较光滑,未见斑块;C组24周时各大动脉均见大量斑块或脂纹.结论随着高胆固醇血症(HC)及AS的形成,血小板源eNOS mRNA表达量、NOS活性及NO含量逐渐降低;普伐他汀能上调血小板源eNOSmRNA表达,提高NOS活性,并能稳定AS病变的继续发展或使其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血小板 高胆同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普伐他汀 一氧化氮系统 血小板源 基因MRNA表达 诱导型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及其家系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立元 潘晓冬 +9 位作者 苏鹏宇 王旭 代艳芳 杨娅 张小山 勇强 杜兰平 蔺洁 赵景新 王绿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968-970,973,共4页
目的通过对1例伴血清胆固醇水平极度增高的疑诊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多发性皮肤黄瘤病患儿及其2代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多发性皮肤黄瘤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多发性皮肤黄瘤病患儿的家系2代共5例血标本及临床... 目的通过对1例伴血清胆固醇水平极度增高的疑诊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多发性皮肤黄瘤病患儿及其2代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多发性皮肤黄瘤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多发性皮肤黄瘤病患儿的家系2代共5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对患儿行心电图、血管超声、心脏彩超和冠脉CT造影检查;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患儿及家系成员基因组DNA,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 ,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子,以及载脂蛋白B(apoB100)R3500Q位点;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 1.该患儿父母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上限。2.该患儿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中段内-中膜轻度增厚,局部可见强回声斑块;左房轻度增大,二尖瓣轻度返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轻-中度狭窄。3.该家系排除apoB100基因R3500Q突变。4.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先证者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D601Y纯合突变,为1864位G>T碱基置换,导致天冬氨酸改变为脯氨酸;患儿父母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均发生D601Y杂合突变;患儿2个姐姐未检测到突变。结论该例多发性黄瘤病患儿确诊为纯合子FH,其LDLR基因存在D601Y纯合突变分别来源于父系和母系的遗传,该突变可能为该家系中FH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 黄瘤病 多发性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突变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体检人群高胆固醇血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艾 戴萌 +3 位作者 刘爱萍 陈玉娟 常红恩 王培玉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2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体检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广州南方医院体检中心筛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200人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来该院体检的与相应病例年龄、性别、民族、学历配对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体检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广州南方医院体检中心筛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200人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来该院体检的与相应病例年龄、性别、民族、学历配对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一般行为因素、饮食及心理因素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结果在调整体质指数的基础上,COX回归分析表明,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量每日摄入适量水果可以防止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OR=0.6,95%CI:0.4~1.0)。结论适量摄入水果可减少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小婉 曲伸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3-175,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日渐增多,两者均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但两者之间有否相关,是否与代谢异常有关仍不明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增加。甲状腺激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日渐增多,两者均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但两者之间有否相关,是否与代谢异常有关仍不明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增加。甲状腺激素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甲状腺激素受体表达等途径影响脂质在肝脏的沉积。因此,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关系,为研发新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原文传递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利 金雅磊 程新耀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614-617,646,共5页
目的:观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常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程度。方法:FH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8-65(37.68±19.00)岁,经基因筛查确证后收集临床资料如年龄、血压(SBP、DBP)、心绞痛、心电图结果,以及血脂等生化... 目的:观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常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程度。方法:FH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8-65(37.68±19.00)岁,经基因筛查确证后收集临床资料如年龄、血压(SBP、DBP)、心绞痛、心电图结果,以及血脂等生化检查结果(TC、TG、HDL、LDL、APOB、GLU),超声测量双侧颈内动脉、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最大厚度和最大平均厚度,对结果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处理。结果:左/右侧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与各参数的相关系数(P值)分别为,年龄:0.25/0.47(0.30/0.04),TC:0.87/0.77(均P<0.05),TG:0.81/0.72(均P<0.05),HDL:-0.71/-0.49(均P<0.05),LDL:0.87/0.79(均P<0.05),APOB:0.86/0.76(均P<0.05),GLU:-0.21/-0.08(0.40/-0.09),SBP:0.32/0.51(0.18/0.040),DBP:0.34/0.43(0.16/0.07);心绞痛:0.86/0.47(0.00/0.44),心电图:0.55/0.62(均P<0.05)。结论:F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相关最密切,降脂是其根本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