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蚜重寄生蜂种群动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柴正群 况荣平 朱建青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61-65,共5页
系统调查了烟田和繁蜂棚内烟蚜重寄生蜂的种类、数量组成和种群变动。结果表明,烟蚜重寄生蜂有蚜虫宽缘金小蜂、宽肩阿莎金小蜂和合沟细蜂3种。在烟田,重寄生蜂出现的时间较烟蚜茧蜂滞后25 d,但高峰期仅相差约5 d,这种在时间上滞后、数... 系统调查了烟田和繁蜂棚内烟蚜重寄生蜂的种类、数量组成和种群变动。结果表明,烟蚜重寄生蜂有蚜虫宽缘金小蜂、宽肩阿莎金小蜂和合沟细蜂3种。在烟田,重寄生蜂出现的时间较烟蚜茧蜂滞后25 d,但高峰期仅相差约5 d,这种在时间上滞后、数量上跟随紧密的效应是制约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年繁蜂的繁蜂棚内,重寄生率最高达65.0%,烟蚜茧蜂的羽化率还不到1.0%,而在田间简易繁蜂棚内,重寄生率不超过10.0%。且均以接蜂后7~21 d内烟蚜茧蜂羽化率为最高,而重寄生率以接蜂后7~14 d的最低。因此,人工繁殖烟蚜茧蜂时,建议在田间繁蜂棚内进行短期的繁蜂,即以接蜂后7~14 d为最佳繁蜂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寄生蜂 烟蚜茧蜂 羽化率 重寄生率
下载PDF
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及其时间动态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映书 赵紫华 +4 位作者 董风林 任月萍 杭佳 贺达汉 吴芳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85,共5页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包括初寄生蜂和重寄生蜂两个亚群落,共22种,隶属4总科,7科13属。其中初寄生蜂12种,重寄生蜂10种。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为优势种。...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包括初寄生蜂和重寄生蜂两个亚群落,共22种,隶属4总科,7科13属。其中初寄生蜂12种,重寄生蜂10种。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为优势种。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均匀度(E)及优势度(C)等指标对麦蚜寄生蜂的群落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前初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重寄生蜂的多样性则在5月中旬开始上升,总群落在6月上旬多样性指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蚜 寄生蜂 群落 结构和动态 重寄生蜂
下载PDF
松突圆蚧2种重寄生蜂的记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建 王竹红 林庆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carnesi(Howard)和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 Girault都是介壳虫常见的重寄生蜂种类.但目前发现它们也已经重寄生于日本引进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 Tachikawa,其中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 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carnesi(Howard)和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 Girault都是介壳虫常见的重寄生蜂种类.但目前发现它们也已经重寄生于日本引进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 Tachikawa,其中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重寄生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本文对这2种重寄生蜂作了形态特征描述,并阐述了它们对松突圆蚧生物防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重寄生蜂 花角蚜小蜂 特征描述 生物防治 介壳虫 国内外
下载PDF
烟蚜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柴正群 邓建华 吴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6-59,共4页
蚜虫宽缘金小蜂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需10~12 d.雌雄性比为1.9:1.0.成蜂羽化的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雄蜂可多次交尾,雌蜂只交尾1次.未交尾的雌蜂可进行产雄孤雌生殖.雌蜂产卵量为162~335粒,平均223.7... 蚜虫宽缘金小蜂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需10~12 d.雌雄性比为1.9:1.0.成蜂羽化的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雄蜂可多次交尾,雌蜂只交尾1次.未交尾的雌蜂可进行产雄孤雌生殖.雌蜂产卵量为162~335粒,平均223.7粒,其产卵量随雌蜂寿命的延长而增加.成蜂取食寄主体液的寿命可达24d.在烟田重寄生率最高达37.86%,其种群数量的高峰期仅晚烟蚜茧蜂5 d,是制约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宽缘金小蜂 烟蚜 烟蚜茧蜂 重寄生蜂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栗瘿蜂寄生蜂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莉丽 徐志宏 谢建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6-360,共5页
栗瘿蜂为一种孤雌生殖的瘿峰 ,是危害板栗树的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它有许多天敌 ,尤其是长尾小蜂 ,被认为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文中介绍了栗瘿蜂天敌的种类 ,其中着重介绍长尾小蜂科的有益长尾小蜂和中华长尾小蜂 ,对它们在形态及生理... 栗瘿蜂为一种孤雌生殖的瘿峰 ,是危害板栗树的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它有许多天敌 ,尤其是长尾小蜂 ,被认为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文中介绍了栗瘿蜂天敌的种类 ,其中着重介绍长尾小蜂科的有益长尾小蜂和中华长尾小蜂 ,对它们在形态及生理生化上的区别进行了简要综述。中华长尾小蜂的种群在日本增长缓慢 ,在定殖上有一定难度 ,据报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瘿蜂 长尾小蜂 杂交反应 重寄生蜂 天敌 板栗害虫
下载PDF
蚜虫重寄生蜂研究概况 被引量:6
6
作者 柴正群 廖启平 +1 位作者 朱建青 吴伟 《热带农业科技》 2008年第3期47-52,共6页
对蚜虫重寄生蜂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蚜虫重寄生蜂对生物防治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蚜虫 重寄生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龄期菜蚜茧蜂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明珂 古德就 +1 位作者 韦国栋 张维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田间收集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aphidis(Bouche),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龄期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的影响.蚜虫宽缘金小蜂寄生菜蚜茧蜂的蛹,是体外寄生蜂,其对处于预蛹期前的菜蚜茧蜂... 田间收集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aphidis(Bouche),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龄期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的影响.蚜虫宽缘金小蜂寄生菜蚜茧蜂的蛹,是体外寄生蜂,其对处于预蛹期前的菜蚜茧蜂不会有寄生行为.随着菜蚜茧蜂蛹龄的增加,蚜虫宽缘金小蜂的发育历期由15 22d逐渐缩短为12 21d,重寄生率也由15%逐渐降低为3%.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Ⅰ龄幼虫、Ⅱ龄幼虫、Ⅲ龄幼虫、预蛹、蛹等6个阶段.文中对各发育阶段作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相应的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蚜虫 菜蚜茧蜂 幼虫 个体发育 寄生行为 重寄生 寄生蜂 室内饲养 发育阶段
下载PDF
重寄生蜂对烟株不同部位僵蚜的寄生特点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星宇 朱艰 +1 位作者 吴国星 高熹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烟蚜茧蜂是蚜虫的主要天敌,但其控制作用又受到重寄生蜂的影响。我们在烟株封顶后将其分为上、中、下3个部位,对不同部位重寄生率进行分析,为弄清重寄生蜂的活动及寄生规律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前期,烟株下部的重寄生率明显高于中... 烟蚜茧蜂是蚜虫的主要天敌,但其控制作用又受到重寄生蜂的影响。我们在烟株封顶后将其分为上、中、下3个部位,对不同部位重寄生率进行分析,为弄清重寄生蜂的活动及寄生规律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前期,烟株下部的重寄生率明显高于中部和上部;在中后期,大田重寄生率高达40%,且此时烟株上部和中部的重寄生率均显著高于下部。研究发现在云南大理烟区有2种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Bouche)]和长背瘿蜂(Phaenoglyphis sp.),以蚜虫宽缘金小蜂为优势种,长背瘿蜂在云南的发现尚属首次;大田重寄生率在8月初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烟蚜茧蜂 重寄生蜂 部位 寄生特点
下载PDF
烟蚜茧蜂繁蜂棚重寄生蜂控制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孔博 张宏瑞 +4 位作者 王红梅 杨硕媛 谷星慧 张立猛 李正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3-657,共5页
【目的】筛选诱集烟蚜重寄生蜂的适宜颜色和糖酒醋液,为烟蚜重寄生蜂的防治及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烟蚜茧蜂繁蜂棚内重寄生蜂的发生数量动态进行调查,记录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羽化数量,计算羽化率和重寄生率;设... 【目的】筛选诱集烟蚜重寄生蜂的适宜颜色和糖酒醋液,为烟蚜重寄生蜂的防治及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烟蚜茧蜂繁蜂棚内重寄生蜂的发生数量动态进行调查,记录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羽化数量,计算羽化率和重寄生率;设6个不同糖酒醋液和5种不同颜色处理对重寄生蜂进行诱集,记录诱集到的重寄生蜂及其他昆虫数量,比较不同糖酒醋液和不同颜色对烟蚜重寄生蜂的诱集效果。【结果】在繁蜂中后期,重寄生蜂数量增多,8月重寄生率可达54.33%,11月降低至28.00%;不同糖酒醋液诱集到的重寄生蜂数量差异不显著(F=0.23,P>0.05);各颜色诱集到的重寄生蜂数量差异显著(F=25.71,P<0.05),其中以黄色诱集效果最佳,黄色杯共诱到925头重寄生蜂,占诱集总数的51.13%;其次为白色,共诱到373头重寄生蜂,占诱集总数的20.62%。【结论】生产中可利用黄色杯装糖酒醋液对烟蚜重寄生蜂进行诱集,以提高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重寄生蜂 糖酒醋液 颜色 诱集
下载PDF
贵阳市郊常规田间管理下两种蚜茧蜂种群数量变化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兴红 梁霞 罗庆怀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萝卜蚜 蚜茧蜂 重寄生蜂 寄生率 种群数量调查
下载PDF
河北省麦田蚜茧蜂的种类与分布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雪娟 高占林 +2 位作者 党志红 李耀发 潘文亮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通过对河北省麦田蚜虫寄生蜂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河北省保定市、沧州市沧县、邯郸市、廊坊市香河县和张家口市蔚县5个地区的蚜茧蜂种类,以及保定地区麦田不同时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种类。结果表明:保定、沧州和邯郸3地蚜均以燕麦蚜茧蜂... 通过对河北省麦田蚜虫寄生蜂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河北省保定市、沧州市沧县、邯郸市、廊坊市香河县和张家口市蔚县5个地区的蚜茧蜂种类,以及保定地区麦田不同时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种类。结果表明:保定、沧州和邯郸3地蚜均以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为优势种,廊坊以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张家口市蔚县以燕麦蚜茧蜂和麦蚜茧蜂为优势种;保定地区夏季麦蚜盛发期以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秋季和初春麦田以烟蚜茧蜂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茧蜂 重寄生蜂 优势种 分布
下载PDF
Bacterial volatiles elicit differential olfactory responses in insect species from the same and different trophic levels
12
作者 Francine Antoinette Cornelus van Neerbos Peter Dewitte +3 位作者 Felix Wäckers Tom Wenseleers Hans Jacquemyn Bart Lievens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464-1480,共17页
Insect communities consist of species from several trophic levels that have to forage for suitable resources among and within larger patches of nonresources.To locate their resources,insects use diverse stimuli,includ... Insect communities consist of species from several trophic levels that have to forage for suitable resources among and within larger patches of nonresources.To locate their resources,insects use diverse stimuli,including olfactory,visual,acoustic,tactile and gustatory cues.While most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cues derived from plants and other insects,there is mounting evidence that insects also respond t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emitted by microorganisms.However,to date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he olfactory response of insects within and across different trophic levels is affected by bacterial VOCs.In this study,we used Y-tube bioassays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VOCs to assess how VOCs emitted by bacteria affect the olfactory response of insec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trophic levels.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two aphid species(Amphorophora idaei Börner and Myzus persicae var.nicotianae Blackman),three primary parasitoid species(Aphidius colemani Viereck,A.ervi Haliday,and A.matricariae Viereck),and two hyperparasitoid species(Asaphes suspensus Nees and Dendrocerus aphidum Rondani).Olfactory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for three bacterial strains(Bacillus pumilus ST18.16/133,Curtobacterium sp.ST18.16/085,and 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T18.16/160)that were isolated from the habitat of the insects.Results revealed that insects from all trophic levels responded to bacterial volatiles,but olfactory responses varied between and within trophic levels.All bacteria produced the same set of volatile compounds,but often in different relative concentrations.For 11 of these volatiles we found contrast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ir concentra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primary parasitoids and hyperparasitoids.Furthermore,olfactometer experiments on three of these compounds confirmed the contrasting olfactory responses of primary parasitoids and hyperparasitoids.The potential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semiochemical-based strategies to improve biological aphid control has been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IDS behavioral response hyperparasitoids PARASITOIDS trophic chain
原文传递
设施农业景观下破碎化麦田麦蚜及寄生蜂种群的最小适生面积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紫华 贺达汉 +3 位作者 杭佳 石云 赵映书 王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6-214,共9页
最小适生面积(MASH)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物种能稳定存在的最小生境面积,它是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基于种群数量-面积关系原理的MASH模型模拟了银川平原设施农业景观下破碎化麦田麦蚜、初寄生蜂与重寄生蜂种群发... 最小适生面积(MASH)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物种能稳定存在的最小生境面积,它是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基于种群数量-面积关系原理的MASH模型模拟了银川平原设施农业景观下破碎化麦田麦蚜、初寄生蜂与重寄生蜂种群发生的MASH.研究表明:密度-面积、增长速度-面积关系模型间存在反比例函数关系,不同物种存在的函数关系明显不同,尤其在不同营养级别的物种间,其函数关系差异更为明显.根据密度-面积关系,利用多项式回归模型计算了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与蚜虫宽缘金小蜂的MASH,其营养级间的MASH差异显著.不同物种的MASH与营养级高低、体型大小、生境质量等有关.初寄生蜂最高的寄生率出现在800~1000m2,可作为利用初寄生蜂自然控制麦蚜的依据,而不同营养级物种MASH差异可用于害虫的种群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适生面积(MASH) 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初寄生蜂 重寄生蜂 保护性生物防治(CBC)
原文传递
农业景观结构对麦蚜寄生蜂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紫华 关晓庆 贺达汉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0-228,共9页
麦蚜是中国北方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既能直接刺吸危害也可传播多种病毒,但麦蚜通常的危害期只有2~3个月。随着现代农业与设施农业的发展,农业景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麦蚜寄生蜂群落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典假说认为复... 麦蚜是中国北方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既能直接刺吸危害也可传播多种病毒,但麦蚜通常的危害期只有2~3个月。随着现代农业与设施农业的发展,农业景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麦蚜寄生蜂群落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典假说认为复杂的农业景观能够维持局部的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也能够维持更大的天敌资源。作者在4种不同的麦田景观类型下研究了麦蚜及寄生蜂的群落结构,发现简单农业景观与复杂农业景观中寄生蜂寄生率与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初寄生蜂在800m2左右的生境面积中寄生率与多样性最高,重寄生蜂却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分布,而在更大的生境中重寄生率与多样性更高。研究结果表明:1)生境面积是影响麦蚜及寄生蜂群落的重要因子,2)简单农业景观与复杂农业景观下麦蚜及寄生蜂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3)一定程度的生境破碎化能够促进初寄生蜂的种群而抑制重寄生蜂的种群,但高度的生境破碎化会同时抑制2种寄生蜂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组成 初寄生蜂 重寄生蜂 景观结构 麦蚜 生境管理
原文传递
新疆棉花蚜虫-寄生蜂食物网结构的分子检测体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金花 李海强 +3 位作者 杨帆 吴月坤 张建萍 陆宴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0-979,共10页
为明确新疆棉花蚜虫-寄生蜂的食物网结构,通过设计新疆棉花蚜虫和寄生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可以在物种水平上开展棉花蚜虫-寄生蜂食物网结构分析的分子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多重PCR检测体系(cMP1、cPriMP2和cHypMP3)和1个单一PCR... 为明确新疆棉花蚜虫-寄生蜂的食物网结构,通过设计新疆棉花蚜虫和寄生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可以在物种水平上开展棉花蚜虫-寄生蜂食物网结构分析的分子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多重PCR检测体系(cMP1、cPriMP2和cHypMP3)和1个单一PCR(cSP1)检测体系,并应用建立的方法对采自库尔勒、阿克苏、昌吉的2383头僵蚜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个体系的灵敏度均较高,其中蚜虫cMP1体系的检出限为500 DNA拷贝数,初级寄生蜂cPriMP2体系的检出限为5000 DNA拷贝数,重寄生蜂cHypMP3和cSP1体系的DNA检出限分别为500拷贝数和100拷贝数。该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鉴定4种棉花蚜虫、4种初级寄生蜂和7种重寄生蜂,特异性良好。使用该方法对供试僵蚜样品进行检测并成功绘制出新疆棉花蚜虫-初级寄生蜂-重寄生蜂食物网,定量分析了不同初级寄生蜂对蚜虫的寄生作用及重寄生蜂与初级寄生蜂之间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表明所建立的分子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种类寄生蜂在新疆棉花蚜虫种群控制中的生态功能,解析物种间的食物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初级寄生蜂-重寄生蜂 食物网 物种特异性引物 分子检测 多重PCR
原文传递
Chinese species of the genus Prochiloneurus Silvestri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Hymenoptera: Encyrtidae) 被引量:1
16
作者 Zhu-Hong Wang Jian Huang Zhi-Hong Xu 《Zoological Systematic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32,共9页
Four species of the genus Prochiloneurus Silvestri,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Encyrtidae of Hymenoptera, are reported from China. Among them, P. stenopterus sp. nov., which is reared as the hyperparasitoid of Phenacoccu... Four species of the genus Prochiloneurus Silvestri,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Encyrtidae of Hymenoptera, are reported from China. Among them, P. stenopterus sp. nov., which is reared as the hyperparasitoid of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Hemiptera: Pseudococcidae), an invasive mealybug to China, is reported as new to science. A key of the genus is provided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females of Chinese species. Notes on the parasitoid and hyperparasitoid of the mealybug Phenacoccus solenopsis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hiloneurus Phenacoccus solenopsis PARASITOID hyperparasitoid China new spec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