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LA-PDT on the expressions of MMP-9, MMP-13 and TIMP-1 of hypertrophic scar model in rabbit ears 被引量:2
1
作者 ZHOU Pengjun WANG Qiong +2 位作者 LI Zhangjun XIAO Shengxiang XU Lujie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3年第6期321-334,共1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5-aminolevulinic(ALA)-photodynamic therapy(PDT) on the expressions of MMP-9, MMP-13 and TIMP-1 of hypertrophic scar model in rabbit ears, and analyze the possible therapeutic m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5-aminolevulinic(ALA)-photodynamic therapy(PDT) on the expressions of MMP-9, MMP-13 and TIMP-1 of hypertrophic scar model in rabbit ears, and analyze the possible therapeutic mechanisms of ALA-PDT treatment to hypertrophic scars of rabbit ears.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negative control, high concentration of ALA-PDT, low concentration of ALA-PDT and PDT groups. The latter three groups received ALA-PDT treatment or PDT treatment once a week for 3 weeks. The specimens of the rabbits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1, 2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o be used for RT-PCR and Western-blot test. Results: 1, 2 and 3 months after PDT treatment, the expressions of MMP-9 and MMP-13(including mRNA and protein) in hypertrophic scar tissues of three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P<0.01), and the expression of TIMP-1 mRNA and protein of three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P<0.01).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concentration ALA-PDT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low one(P<0.05). Conclusion: ALA-PDT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hypertrophic scars of rabbit ears, and its possible therapeutic mechanisms are that ALA-PDT treatment generates oxidation activation effect to activate the activity of MMPs and induces the photoaging of fibroblasts of hypertrophic scar tissues of rabbit ears to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TIMPs, which causes the up-regulation of MMPs and the down-regulation of TIMPs. Because of this, the degradation of collagen and ECM is accelerated and the formation of scars is supp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ic scars of rabbit ears ALA-PDT therapy MMP-9 MMP-13 TIMP-1
下载PDF
Dynamic changes of autophagy during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and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tervention
2
作者 Yu Liu Xiaoxia Chen +7 位作者 Yuan Fang Yu Yan Bin He Junlin Liao Ke Cao Xi Zhang Siwei Qu Jianda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1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Background: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s(HS)remains unclear.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utophag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S.Methods:RNA and protein... Background: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s(HS)remains unclear.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utophag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S.Methods: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Beclin-1,p62,and LC3II in normal skin tissues and HS specimens from different patients were examined.Autophagy inducers and inhibitors were used to cure established HS in rabbit ears,and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1,p62,and LC3II at the RNA and protein level was determined.Lastly,the effects of autophagy inducers and inhibitors on HS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Results:Compared to normal skin tissues,the expression of LC3II and Beclin-1 was higher(P<0.05),while that of p62 was lower(P<0.05)in HS tissues.In addition,the LC3II/LC3I ratio was increased during HS formation,and the altered expression of the three proteins stabilized after one year.Administration of autophagy inducers enhanced the formation of HS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C3II and Beclin-1 but decreased p62 expression.Meanwhile,administration of autophagy inhibitors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LC3II,Beclin-1,and p62,along with reduced HS formation.Conclusion:Autophagic activity increased during HS initiation and subsequent stabilization.In addition,autophagy inhibitors were able to inhibit HS formation by suppressing autophagy,whereas autophagy inducers promoted scar hyperplasia by enhancing autopha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ic scar rabbit ear hypertrophic scar model AUTOPHAGY BECLIN-1 LC3 P62
下载PDF
基于CREB3L1探讨矾冰纳米乳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沈乐乐 范洪桥 刘丽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2-1151,共10页
目的观察矾冰纳米乳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3样1(CREB3L1)及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积雪草苷组及矾冰纳米乳低、中、高剂量组(8.15、... 目的观察矾冰纳米乳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3样1(CREB3L1)及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积雪草苷组及矾冰纳米乳低、中、高剂量组(8.15、16.3、32.6 mg·mL^(-1))。采用热力烫伤法进行造模,深Ⅱ度烧伤造模成功后第14天给予相应药物外用,空白组、模型组外用等量生理盐水,每日2次,连续给药至第35天。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兔耳瘢痕组织病理学改变;马松(Masson)染色观察瘢痕组织胶原沉积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兔耳瘢痕组织CREB3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共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瘢痕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性因子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REB3L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α-SMA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CREB3L1、COL-Ⅰ、COL-Ⅲ、α-SM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瘢痕增生指数明显升高(P<0.01);病理学改变包括真皮层增厚,形成致密的网状纤维,伴见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真皮层增厚,蓝染的胶原纤维大量沉积排列紊乱;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瘢痕组织中CREB3L1阳性表达增加,α-SMA阳性表达增加,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兔耳瘢痕组织中的CREB3L1、COL-Ⅰ、COL-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CREB3L1、COL-Ⅰ、COL-Ⅲ、α-SMA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矾冰纳米乳中、高剂量组及积雪草苷组治疗后瘢痕增生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病理改变可见真皮层变薄,炎性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蓝染的胶原纤维减少,免疫荧光双染可见瘢痕组织中CREB3L1阳性表达降低,α-SMA阳性表达降低,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1),矾冰纳米乳中、高剂量组和积雪草苷组均能够明显下调CREB3L1、COL-Ⅰ、COL-Ⅲ、α-SMA mRNA的表达(均P<0.01),降低CREB3L1、COL-Ⅰ、COL-Ⅲ、α-SMA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矾冰纳米乳能够通过调节CREB3L1及相关纤维化蛋白的表达,降低炎症水平,从而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丰富了中医“既病防变”“治未病”思想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矾冰纳米乳 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3样1(CREB3L1) 炎症 纤维化 新西兰大耳白兔
下载PDF
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舒彬 郝林林 +4 位作者 吴宗耀 黄显凯 沈岳 袁纯 唐其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 建立动物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 ,并探讨其胶原代谢特点与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用圆形钻刀在兔耳腹面产生直径 6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6 4个 ,分别在术后 1 4、2 1、35、70和 98d进行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术后 2 1... 目的 建立动物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 ,并探讨其胶原代谢特点与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用圆形钻刀在兔耳腹面产生直径 6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6 4个 ,分别在术后 1 4、2 1、35、70和 98d进行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术后 2 1d ,76 %的创面 ( 4 5 /5 9)有突出瘢痕形成 ,术后 35d ,瘢痕增生达高峰 ,厚度平均为 2 .0 5mm ,术后 70d ,瘢痕变薄 ,术后 98d ,46 %的突出瘢痕 ( 1 1 /2 4)消失 ;组织学观察示术后 2 1、35d有大量增殖成纤维细胞和旋涡状排列胶原纤维 ,术后 70、98d突出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减少 ,但不规则排列纤维仍存在 ;术后 2 1d ,瘢痕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增加 ,显著高于正常兔耳皮肤 (P <0 .0 5 ) ,35d时羟脯氨酸含量约为正常皮肤的 3倍 ,术后 98d的羟脯氨酸含量亦显著高于正常皮肤 (P <0 .0 5 )。结论 胶原大量沉积是动物增生性瘢痕的胶原代谢特征 ;动物正常愈合瘢痕转化为增生性瘢痕发生在术后 1 4~ 2 1d ;动物增生性瘢痕形成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增生性瘢痕 胶原 形态学 羟脯氨酸
下载PDF
双丹脂质体凝胶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时军 张小灵 +2 位作者 郭波红 张慧迪 吴艳婷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考察双丹脂质体凝胶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21 d后给药,持续42 d。采集兔耳缘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IL-1β、TGF-β_1含量测定,采集瘢痕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 目的考察双丹脂质体凝胶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21 d后给药,持续42 d。采集兔耳缘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IL-1β、TGF-β_1含量测定,采集瘢痕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测量瘢痕增生指数和成纤维细胞密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双丹脂质体凝胶组瘢痕内炎性细胞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呈梭形,细长,呈疏松状有序排列;双丹脂质体凝胶剂组的成纤维细胞密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兔血清IL-1β、TGF-β_1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与模型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丹脂质体凝胶有良好的抑瘢效果,可能通过调节IL-1β和TGF-β_1的表达来发挥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丹脂质体凝胶 增生性瘢痕 TGF-Β1 兔耳瘢痕增生模型
下载PDF
他克莫司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曾海峰 韩晓霞 +3 位作者 刘蓓 鲁开化 郭树忠 夏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他克莫司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物,其对增生性瘢痕是否产生作用并无相关报道,为此提出并证实了他克莫司可以抑制兔耳瘢痕增生。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选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耳腹侧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cm圆形创面,伤后14天... 目的:他克莫司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物,其对增生性瘢痕是否产生作用并无相关报道,为此提出并证实了他克莫司可以抑制兔耳瘢痕增生。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选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耳腹侧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cm圆形创面,伤后14天创面上皮化后给药,每只兔左耳为空白对照组涂等剂量凡士林软膏,右耳为他克莫司治疗组。分别在伤后14天、21天2、8天3、5天和49天采集标本,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Real-t i me PCR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TGF-β2、Col l agen-α1等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他克莫司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及胶原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CR结果可见TGF-β1、TGF-β2及Col l agen-α1表达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减少。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瘢痕明显减轻,证明他克莫司显著抑制兔耳瘢痕增生,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及预防瘢痕增生的全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免疫 他克莫司 兔耳模型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_1增生性瘢痕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昕珊 岳毅刚 +2 位作者 张克勤 孙瑞军 陈乃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4-1020,共7页
本实验通过建立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选取十分成熟的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子做5处增生性瘢痕,每个瘢痕做不同处理:空白对照组(a),生理盐水注射组(b),药物浓度分别为:0.2 mg/mL(c)、0.4 mg/... 本实验通过建立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选取十分成熟的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子做5处增生性瘢痕,每个瘢痕做不同处理:空白对照组(a),生理盐水注射组(b),药物浓度分别为:0.2 mg/mL(c)、0.4 mg/mL(d)、1.0 mg/mL(e),共5组。通过HE、VG染色,计算HI和胶原纤维含量等发现人参皂苷Rb1可使得瘢痕增生情况有所抑制。免疫组织化学上相关胶原Ⅰ型蛋白和Caspase 3的表达以及原位杂交检测胶原Ⅰ型mRNA的表达从更深的角度表明了该药物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的趋势和抑制胶原增生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有抑制增生性瘢痕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增生性瘢痕 兔耳瘢痕模型
下载PDF
二氢青蒿素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登超 贺光照 +2 位作者 江川 张伟 黄崇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二氢青蒿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16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上皮化后,对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二氢青蒿素(180mg/kg)和生理盐水(乙醇终浓度为0.1%)各10ml灌胃,术后28天和56天时... 目的:观察二氢青蒿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16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上皮化后,对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二氢青蒿素(180mg/kg)和生理盐水(乙醇终浓度为0.1%)各10ml灌胃,术后28天和56天时观察药物对瘢痕增生指数(HI)的影响及光镜下瘢痕变化情况。结果:二氢青蒿素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H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O1);光镜下见二氢青蒿素组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及胶原纤维的含量降低。结论:二氢青蒿素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瘢痕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青蒿素 增生性瘢痕 兔耳瘢痕模型
下载PDF
抗炎因子TSG-6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晖 李小静 陈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右侧耳创面为实验组,注射TSG-6,左侧均注射等量PBS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瘢痕指数(SEI)及Ⅰ... 目的通过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右侧耳创面为实验组,注射TSG-6,左侧均注射等量PBS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瘢痕指数(SEI)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不同来评价瘢痕增生程度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各组中的表达;以透射电镜观察及TUNEL法检测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TSG-6治疗组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表达减少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且SEI及Ⅰ、Ⅲ型胶原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因子TSG-6能明显减弱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对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增生性瘢痕 炎症 TSG-6
下载PDF
苦参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作用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汤苏阳 杨 力 +4 位作者 卢丙仑 苏 红 郭树忠 张琳西 曹云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苦参碱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结果: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苦参碱后,按时间段取材;VG...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苦参碱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结果: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苦参碱后,按时间段取材;VG和HE染色显示真皮层明显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趋于一致;12周后,对照组苦参碱组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胶原密度分别为3.25±0.89/2.15±0.12,4517.5±879.6/3551.2±234.1,39.89±14.12/28.75±10.87。结论:苦参碱能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增生性瘢痕 组织形态学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组织纤维化
下载PDF
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毅 郭建辉 陶茂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月后将瘢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外用中药制剂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中药制剂对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的影响。结果: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月后将瘢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外用中药制剂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中药制剂对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的影响。结果: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瘢痕增生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光镜下见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降低胶原纤维的含量。结论:中药制剂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增生性瘢痕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MP-9,MMP-13和TIMP-1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鹏军 王琼 +4 位作者 李张军 肖生祥 许璐洁 李颖慧 马云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7-880,共4页
目的研究ALA-PDT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的变化,探讨ALA-PDT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初步治疗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高浓度ALA-PDT治疗组、低浓度ALA... 目的研究ALA-PDT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的变化,探讨ALA-PDT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初步治疗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高浓度ALA-PDT治疗组、低浓度ALA-PDT治疗组和PDT治疗组,对治疗组分别进行干预治疗,1次/周,共3次,于治疗后1月、2月和3月采集样本,进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治疗组中MMP-9,MMP-13在ALA-PDT治疗后1月、2月和3月的增生性瘢痕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中TIMP-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浓度治疗组与低浓度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是有效的,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逆转MMP-9,MMP-13和TIMP-1之间的失衡状态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耳增生性瘢痕 ALA-PDT治疗 MMP-9 MMP-13 TIMP-1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登超 高栋梁 +4 位作者 白翠翠 高东东 武斌 薛宏斌 杨喜明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16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 d)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B,C,D组)分别局部注射低、中、高...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16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 d)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B,C,D组)分别局部注射低、中、高质量浓度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于伤后32 d和56 d测量瘢痕厚度,并常规做HE染色,氯胺-T法检测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HPr)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观察瘢痕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实验组中瘢痕厚度、HPr的含量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呈负相关(P<0.05),瘢痕组织中胶原含量和PCNA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32 d和56 d实验组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通过减少胶原的合成水平,减少PCNA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可为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增生性瘢痕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兔耳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孔德平 陈凯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外伤性皮肤早期瘢痕增生模型。将12只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设立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5-FU组(B组)和局部涂抹5-FU软膏组(C组),观察各组瘢痕改变情况。60d...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外伤性皮肤早期瘢痕增生模型。将12只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设立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5-FU组(B组)和局部涂抹5-FU软膏组(C组),观察各组瘢痕改变情况。60d后空气栓塞法随机处死兔子,切取含创面的兔耳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组织中细胞及胶原等的改变。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TGF-β、PDGF、bFGF和INF-γ的表达水平。结果 HE和Masson染色显示,与A组和C组比较,B组真皮层变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数量较少,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无胶原结节或者胶原结节不明显。B组和C组TGF-β、PDGF、bFGF、INF-γ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且B组效果好于C组。结论 5-FU对增生性瘢痕有治疗作用,瘢痕组织局部注射5-FU比局部涂抹5-氟尿嘧啶软膏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增生性瘢痕 兔耳模型 血管化
下载PDF
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勤生 马少林 董祥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制作72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待其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作为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另选同等...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制作72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待其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作为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另选同等大小兔耳腹侧240个创面,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大肠杆菌污染组、绿脓杆菌污染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与增生块发生等情况。结果:人为造成兔耳腹侧创面后可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组织块,出现率为66.7%;4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367±1.025)d、(19.283±1.091)d、(13.967±0.948)d、(16.233±0.981)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增生块出现率分别为64%、90%、75%及80%。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增生块出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增生块出现率呈正相关(r=0.169,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兔耳动物模型制作简单,模型稳定,重复性强,可作为人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与防治研究的动物模型;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可延长兔耳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块的出现率是促进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兔耳动物模型 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
下载PDF
二氢青蒿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增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今言 林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二氢青蒿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伤口上皮化后,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给予10 m L的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给予10 m L的二氢青蒿素,1次/天,... 目的研究二氢青蒿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伤口上皮化后,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给予10 m L的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给予10 m L的二氢青蒿素,1次/天,连续给予1周。记录观察术后20 d和50 d 2组兔耳瘢痕的发生和兔耳瘢痕的大小。结果对照组兔耳瘢痕的发生率大于实验组兔耳瘢痕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二氢青蒿素具有降低兔耳瘢痕发生的疗效;对照组兔耳瘢痕大于实验组兔耳瘢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表明二氢青蒿素具有治疗兔耳瘢痕的作用。结论二氢青蒿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具有显著的疗效,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值得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青蒿素 增生性瘢痕 兔耳瘢痕模型
下载PDF
反义TGF-β_1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梅 姬永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18-21,C002,共5页
目的:探讨反义TGF-β1脱氧寡核苷酸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使用反义TGF-β1的有效给药途径。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反义TGF-β1... 目的:探讨反义TGF-β1脱氧寡核苷酸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使用反义TGF-β1的有效给药途径。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反义TGF-β1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影响,并用原位杂交法技术检测兔耳增生块内TGF-β1mRN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mRNA、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兔左耳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反义TGF-β1后,按时间段取材,HE和Masson染色显示真皮层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趋于一致。增生块的相对增生高度低于对照组。原位杂交显示TGF-β1mRNA、collagenⅠmRNA、collagenⅢ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结论:反义TGF-β1能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局部注射裸DNA治疗瘢痕的给药途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TGF-β1 抑制 耳增生性瘢痕 实验研究 原位杂交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抑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泰平 肖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木犀草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9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3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左右耳各3个直径约0.7cm瘢痕创面,相距... 目的:初步研究木犀草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9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3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左右耳各3个直径约0.7cm瘢痕创面,相距约1cm。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药物干预组给予木犀草素乳膏,瘢痕组织于给药前和给药后40d取材,Masson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瘢痕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Masson染色显示木犀草素干预后瘢痕组织中胶原沉积减少,胶原纤维致密且排列规则。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药物干预组瘢痕组织中TGF-β、PDGF-BB、CTGF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药物干预组MMP-2表达升高,而CollagenⅠ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犀草素能够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PDGF-BB、CTGF的分泌、上调MMP-2、减少CollagenⅠ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增生性瘢痕 兔耳模型 机制研究
下载PDF
点阵激光及PDL不同治疗方案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少华 杨彩云 +2 位作者 王燕华 李记森 张伟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pulse dye laser,PD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清洁级新西兰白兔12只,制作耳廓增生性瘢痕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6组。A组:...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pulse dye laser,PD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清洁级新西兰白兔12只,制作耳廓增生性瘢痕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6组。A组:点阵激光,每4周1次,共2次;B组:Cynergy激光,每4周1次,共2次;C组:先行1次点阵激光照射,结痂脱落后再行Cynergy激光,每4周1次,共2次。D组:先行Cynergy激光1次,结痂脱落后再行点阵激光,每4周1次,共2次;E组:每次点阵激光后涂曲安奈德,每4周1次,共2次;F组:空白对照。术后80 d取材,制片,分别行HE染色,改良VG染色、SV0002-兔IgG等染色观察并比较胶原纤维面密度值、微血管密度及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等。结果肉眼及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形态差异较大:空白对照组瘢痕部位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质硬,色暗红。治疗后,A、B、C、D、E组瘢痕厚度、胶原纤维面密度、瘢痕周围微血管密度、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均低于F组(P<0.05)。组间比较显示,A组和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点阵激光、Cynergy双波长激光以及两者联合对治疗增生性瘢痕均有效,均能使瘢痕微血管生成减少,胶原含量下降,瘢痕变平变软,且联合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激光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耳增生性瘢痕 免疫组化 点阵激光 脉冲染料激光 肌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点阵CO_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P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华伟 谭军 +2 位作者 李高峰 雷颖 刘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中P物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点阵CO2激光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P物质的表达。结果:点阵CO2激光治疗后第1天P物质表达评分为1.33±0.50,第4天为7.67±1.58,治疗后第7...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中P物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点阵CO2激光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P物质的表达。结果:点阵CO2激光治疗后第1天P物质表达评分为1.33±0.50,第4天为7.67±1.58,治疗后第7天评分为4.00±1.41,第14天评分为1.56±0.88,第4天与第1天比较,第7天与第4天比较,第14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P物质表达先升高后降低,这可能与点阵CO2激光参与创面再生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点阵CO2激光 增生性瘢痕 瘢痕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