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arubicin vs doxorubicin in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of intermediate 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3
1
作者 Gael Stephane Roth Yann Teyssier +4 位作者 Melodie Abousalihac Arnaud Seigneurin Julien Ghelfi Christian Sengel Thomas Decaen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0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BACKGROUND Liver cancer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and the second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is the best treatment of intermediat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D... BACKGROUND Liver cancer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and the second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is the best treatment of intermediat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Doxorubicin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 despite a low level of evidence.AIM To compare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f idarubicin-based TACE(Ida-TACE)against doxorubicin-based TACE(Dox-TACE)in intermediate stage HCC.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December 2014,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TACE at our academic hospital were screened.Inclusion criteria were patients with Child-Pugh score A or B,a performance status below or equal to 1,and no prior TACE.Either lipiodol TACE or drug-eluting beads TACE could be performed with 10 mg of idarubicin or 50 mg of doxorubicin.Each patient treated with idarubicin was matched with two doxorubicin-treated patients.The TACE response was assessed by independent radiologists according to the mRECIST criteria.RESULTS Sixty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oxorubicin and thirty with idarubicin.There were 93%and 87%of cirrhotic patients and 87%and 70%of Child-Pugh A in the doxorubicin and idarubicin groups,respectively.The median number of HCC per patient was two in both groups with 31%and 26%of single nodules in doxorubicin and idarubicin groups,respectively.Objective response rate after first TACE was 76.7%and 73.3%(P=0.797)with 41.7%and 40.0%complete response in doxorubicin and idarubicin groups,respectively.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7.7 mo in both groups,and liver transplant-free survival was 24.9 mo and 21.9 mo in doxorubicin and idarubicin groups,respectively.Safety profile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with grade 3-4 adverse events in 35%of Dox-TACE and 43%of Ida-TACEs.CONCLUSION Ida-TACE and Dox-TACE showed comparable results in terms of efficacy and safety.Ida-TACE may represent an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to Dox-TA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stage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darubicin DOXORUBICIN Intermediate stage
下载PDF
Different influence of Arac combined with idarubicin and with daunorubicin on malignant molecule expression of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2
作者 Abudourexiti Nuerbiya Tuerhong Weinila +1 位作者 Yimingniyazi Nueramina Palerdan Aisha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5期27-30,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idarubicin + Arac (IA) therapy and daunorubicin + Arac (DA) therapy on malignant molecule expression of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Methods: A total of 56 patients who were...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idarubicin + Arac (IA) therapy and daunorubicin + Arac (DA) therapy on malignant molecule expression of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Methods: A total of 56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in Kashgar Prefectur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Sept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IA group and DA group,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roliferation genes, apoptosis genes and invasion genes in bone marrow tissue were determined after they accepted two courses of different chemotherapy regimens. Results:After two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Daxx, CDX2, MCL1, BCL2, SOX4, S100A6, MMP9, N-cadherin, ICAM-1 and SDF-1 protein expression in bone marrow tissue of I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DA group whereas SHIP1, Bax and C/EBP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DA group.Conclusion:IA solution for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can be more effective than DA solution to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genes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idarubicin DAUNORUBICIN ARAC MALIGNANT MOLECULE
下载PDF
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高危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焦余庆 熊昊 +8 位作者 陈智 杨李 陶芳 孙鸣 祁闪闪 卢文婕 王卓 杜宇 罗琳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高危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武汉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应用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的AML高危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方案的AML高危患儿,分... 目的:探讨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高危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武汉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应用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的AML高危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方案的AML高危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骨髓恢复时间、骨髓完全缓解(CR)率,微小残留病灶(MRD)清除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临床特性。结果:患儿接受含米托蒽醌脂质体化疗方案在白细胞(17 vs 21 d)、粒细胞(18 vs 24d)、血小板(17 vs 24 d)及血红蛋白(20 vs 26 d)计数恢复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去甲氧柔红霉素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MRD转阴率分别为90.9%和72.7%,对照组为94.1%和76.4%,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类似。结论:含米托蒽醌脂质体化疗方案治疗高危儿童AML疗效不劣于去甲氧柔红霉素方案,但骨髓抑制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脂质体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儿童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秦铁军 徐泽锋 +6 位作者 方力维 张宏丽 张悦 王敬哲 潘丽娟 胡耐博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77-1282,共6页
本研究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n)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HAI)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31例初治AML患者接受HAI诱导化疗,统计1个疗... 本研究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n)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HAI)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31例初治AML患者接受HAI诱导化疗,统计1个疗程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比较WHO亚型、遗传学及初始白细胞计数等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疗效,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6例患者1个疗程后获完全缓解(CR),CR率为84%。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n=10)、预后中等组(n=16)、预后不良组(n=5)患者1个疗程的CR率分别为90%、88%、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例高白细胞数(白细胞计数≥100×109/L)患者均获CR,24例非高白细胞数组患者19例获CR。中位随访期15(2-56)个月,全部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44%。26例CR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52%,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所有31例患者均完成HAI诱导化疗,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在诱导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发生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6(6-24)天。31例患者均发生Ⅲ-Ⅳ级严重感染,抑制期中位发热持续时间为6(1-36)天。败血症发生率为19.4%(6/31);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45.2%(14/31),Ⅲ-Ⅳ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以发热(非感染性)、谷丙转氨酶升高、腹泻、胆红素升高、口腔炎等最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6.5%、6.5%、3.2%、3.2%、3.2%。结论:HAI方案治疗初治AML疗效肯定,特别是1个疗程的缓解率明显高于DA标准诱导方案。HAI方案安全性较好,除非发生严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高三尖杉酯碱 去甲氧柔红霉素 诱导 化疗
下载PDF
标准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23
5
作者 钱思轩 李建勇 +6 位作者 吴汉新 陆化 仇红霞 陈丽娟 卢瑞南 徐卫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09-21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38例AML患者(初治AML30例,难治、复发AML8例)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复杂染色体...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38例AML患者(初治AML30例,难治、复发AML8例)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复杂染色体异常4例。诱导方案为第1-3天IDA12mg/(m2.d),第1-7天Ara-C100mg/(m2.d),持续静脉点滴。结果显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9.5%(34/38),完全缓解(CR)率84.2%(32/38),其中初治AML的CR率为90.0%(27/30),复发、难治AML的CR率为62.5%(5/8),4例复杂染色体异常患者均达细胞遗传学缓解。6例经上述治疗后疾病复发,3例早期复发,3例晚期复发。总生存期中位时间>22月,无病生存中位时间>16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剂量的IDA联合Ara-C24小时持续静脉点滴为初治、复发、难治AML的高效、安全的方案,此方案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了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下载PDF
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田冬华 甘思林 +3 位作者 邢海洲 刘延方 谢新生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60例老年初治AML(M3除外)患者应用IA方案或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资料。... 本研究旨在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60例老年初治AML(M3除外)患者应用IA方案或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资料。在IA组22例中男8例,女14例,中位年龄66岁;在DA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中位年龄64岁。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IA组14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63.63%,DA组12例达CR,CR率为31.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与D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3%和3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治老年AML患者,IA组的1个疗程缓解率和总有效率较DA组高(P<0.05),且I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患者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诱导化疗
下载PDF
IDA-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的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15
7
作者 钱思轩 李建勇 +4 位作者 吴汉新 张闰 洪鸣 徐卫 仇红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64-46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FLAG方案应用于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IDA+FLAG方案具体为:IDA10-12mg/(m2.d),第1-3天,氟达拉滨(Flu)30mg/(m2.d)(50mg/d),第1-5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2000mg/(m2.d),第1-5... 本研究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FLAG方案应用于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IDA+FLAG方案具体为:IDA10-12mg/(m2.d),第1-3天,氟达拉滨(Flu)30mg/(m2.d)(50mg/d),第1-5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2000mg/(m2.d),第1-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第0-5天。4例AL患者,男性,年龄32-44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均为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后复发或FLAG诱导无效。结果显示:4例接受IDA+FLAG治疗方案1个疗程后均达到完全缓解(CR)。1例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4个月后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死亡,1例缓解后10个月再次复发,2例持续CR时间为3和4个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未见心脏毒性反应及其它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IDA联合FLAG治疗复发难治的AL有一定疗效,尤其对于接受中大剂量Ara-C为主的方案后而复发或无效的AL患者有较高的CR率;此外,患者对此治疗方案的毒副作用可以耐受,这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FLAG方案
下载PDF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成人初治非M3型AML的完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林鹏 王炜 +3 位作者 黄伟波 李明炜 杨小娜 姚海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2-426,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化疗方案(柔红霉素、国产去甲氧柔红霉素、进口去甲氧柔红霉素分别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成人初治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完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1例成人初治非M3型AM L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 目的:比较3种不同化疗方案(柔红霉素、国产去甲氧柔红霉素、进口去甲氧柔红霉素分别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成人初治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完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1例成人初治非M3型AM L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应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17例);B组:应用国产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24例);C组:应用进口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完全缓解率(86.67%)显著高于A组(52.94%)和B组(70.83%),B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A组(P<0.05)。3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感染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对非M3型AM L患者的疗效优于柔红霉素,尤其进口药物的临床疗效更高;柔红霉素与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故二者均可作为治疗AML患者的一线药物,患者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选择更为合适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柔红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血病骨髓基质增强HL-60细胞抵抗IDA化疗药物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曦 王苹 +8 位作者 陈幸华 刘林 彭贤贵 王庆余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钟永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 ,HL 6 0细胞活性逐渐减弱 ,与白血病骨髓基质共培养的HL 6 0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骨髓基质细胞层或单纯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体外使IDA对HL 6 0细胞杀伤能力减弱。结论 :白血病骨髓基质有助于HL 6 0细胞抵抗化疗药物 ,对残留白血病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基质细胞 HL-60细胞 残留白血病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IDA)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魏姗姗 周茂华 +6 位作者 李劲高 陈景 陈少贤 李倩 夏平方 彭琪 佘妙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2-368,共7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38- CD34+CD38+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去甲氧柔红霉素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平方 李劲高 +5 位作者 万长春 魏姗姗 李倩 林伟 杜欣 佘妙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TA方案)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IA、T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AML患者91例,随访至2013年9月,比较两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IA...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TA方案)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IA、T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AML患者91例,随访至2013年9月,比较两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IA与TA方案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率、总反应率、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方案中位无复发生存比TA方案明显延长(分别14.14和9.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IA方案患者超过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TA方案(15.8%vs 48.6%,P=0.002);总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治AML诱导治疗方案中,与TA方案相比,IA方案明显减少患者>6个月疾病复发率,延长无复发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诱导治疗 复发 总生存时间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莉洁 刘波 +3 位作者 董红娟 王健红 白庆咸 陈协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评价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AML患者,年龄10-61岁(中位年龄38岁),男27例,女23例。诱导化疗方案为IDA 10mg.m-2.d-1,d1-3;Ara-C 100mg.m-2.d-1,d1-7。... 目的:评价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AML患者,年龄10-61岁(中位年龄38岁),男27例,女23例。诱导化疗方案为IDA 10mg.m-2.d-1,d1-3;Ara-C 100mg.m-2.d-1,d1-7。结果:完全缓解率达86%,诱导化疗期间未发生早期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及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结论:IDA-A方案作为AML的诱导缓解化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CR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袁鹏 余正平 +2 位作者 岳天华 肖艳华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1623,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及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将采用伊... 本研究旨在探讨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及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将采用伊达比星及甲氨蝶呤联合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A组(观察组),将采用甲氨蝶呤单纯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B组(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表明,A组CR 34例,PR 5例,总缓解率72.2%;B组CR 10例,PR 4例,总缓解率41.2%;A组较B组生存曲线有明显上升,而且A组平均生存期33.172个月,显著性高于B组的26.305个月(P<0.05)。结论: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伊达比星 甲氨蝶呤
下载PDF
低浓度雷公藤甲素联合伊达比星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忠信 柳约坚 +5 位作者 陈菲莉 易正山 董慧娟 周勇 周淑芸 徐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雷公藤甲素联合伊达比星(IDA)在体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ML)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KG1a细胞中具有AML干细胞特性的CD34+CD38-亚群;对分选的CD34+CD38-KG-1α细胞进行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低浓度雷公藤甲素联合伊达比星(IDA)在体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ML)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KG1a细胞中具有AML干细胞特性的CD34+CD38-亚群;对分选的CD34+CD38-KG-1α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的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IC20浓度的雷公藤甲素、IC50浓度的IDA单药及上述浓度的雷公藤甲素联合IDA对CD34+CD38-KG1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处理后HIF-1a及其下游CXCR4、VLA-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分选后CD34+CD38-亚群细胞占KG-lα细胞比例达(98.15±1.64)%,,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达(82.40±3.82)%。空白对照组、IC20浓度的雷公藤甲素(5 nmol/L)单药组、IC50浓度的IDA(27nmol/L)单药组及上述浓度的雷公藤甲素联合IDA组作用于AML干细胞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5.63±0.67)%、(9.11±0.33)%、(24.85±1.70)%和(76.87±8.34)%,联合组诱导AML干细胞凋亡比较显著高于雷公藤甲素单药组及IDA单药组(均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单药组及联合组均可以不同程度下调AML干细胞HIF-1a、CXCR4及VLA-4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联合组最为明显。【结论】低浓度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提高IDA对AML干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及其下游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干细胞 雷公藤甲素 IDA HIF-1A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老年血液肿瘤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佩艳 刘红 +4 位作者 张怡 王庆余 刘林 孙爱华 陈幸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486-1487,共2页
目的 去甲氧柔红霉素是一种新的蒽环类抗癌药。方法 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老年 (≥ 6 0岁 )血液肿瘤患者 6例。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明显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在条件许可时 ,老年血液肿瘤患者选用含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联合化疗 ... 目的 去甲氧柔红霉素是一种新的蒽环类抗癌药。方法 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老年 (≥ 6 0岁 )血液肿瘤患者 6例。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明显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在条件许可时 ,老年血液肿瘤患者选用含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联合化疗 ,可能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血液肿瘤 老年患者 联合化疗
下载PDF
伊达比星为主的分层治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关伟 李文君 +2 位作者 杨岚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联合亚砷酸(arsenious acid,ATO)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缓解率和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复方黄黛片分层序贯巩固治疗的疗...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联合亚砷酸(arsenious acid,ATO)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缓解率和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复方黄黛片分层序贯巩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6年接受双诱导方案患者22例,分析双诱导的CR率、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长短。完全缓解后低、中危患者接受1-2个疗程IDA单药化疗,ATRA和复方黄黛片/ATO交替治疗4个周期;高危患者接受IA化疗4疗程,ATRA和复方黄黛片/ATO交替治疗共4个周期。结果:双诱导完全缓解率100%,诱导治疗平均时间28.23±1.6 d,诱导期间50%发生感染,36.4%出现分化综合征,27.3%有不同部位出血。完全缓解后分层巩固治疗组5年总生存率100%,无复发生存95.4%;结论:APL患者接受ATRA和ATO双诱导治疗能够达到较高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短,并发症可控。采用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治疗作为缓解后巩固方案,能够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获得极高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伊达比星 复方黄黛片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赛 王云玲 +3 位作者 徐玲珑 陈建霖 郭艳荣 张凯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预激方案(IDA+CAG)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138例初发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预激方案(IDA+CAG)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138例初发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IDA—CAG方案:IDA3mg/m2dl~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雌d2、150p-gd3—14,阿克拉霉素10mg/dd3—5,阿糖胞苷15mg/m2、q12hd3~14;白细胞计数(WBC)〈1.0×109/L或骨髓增生极度减低时停药。对照组采用羟基脲加最佳支持治疗方案:羟基脲1.5gbid,WBC〈10.0×109/L停药,并给予血液制品、抗感染等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疾病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例数及总生存(0s)、无病生存(DFS)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CR5例(7.3%),PR35例(51.5%),SDl7例(25.O%),PDI1例(16.2%),总有效率58.8%,疾病控制率83.8%;中位OS14个月,中位DFS12个月。对照组SD60例(85.7%),PD10例(14.3%),疾病控制率85.7%;中位OS6个月,中位DFS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中性粒细胞下降、贫血和胃肠道反应,治疗组≥Ⅲ度呕吐5例(7.4%),≥III度血液学毒性27例(39.7%);对照组≥Ⅲ度呕吐0(0),≥Ⅲ度血液学毒性12例(17.1%)。结论IDA联合CAG方案疗效好,药物副作用少,并发症相对较少,耐受性较好。明显提高患者OS及D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CAG方案
下载PDF
以IBu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1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炜 顾伟英 +4 位作者 董伟民 王彪 张晓梅 郑卓君 谢晓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197,共6页
目的:分析用大剂量伊达比星(IDA)联合马利兰(Bu)组成的IBu预处理方案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以IBu预处理方案(IDA 20 mg/m2,持续... 目的:分析用大剂量伊达比星(IDA)联合马利兰(Bu)组成的IBu预处理方案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以IBu预处理方案(IDA 20 mg/m2,持续静脉滴注,移植前13至移植前11 d;Bu 0.8 mg/kg,6 h 1次,静脉滴注2h,移植前5至移植前2 d)的auto-PBHSCT治疗的11例低、中危AML(低危5例,中危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和移植相关死亡(TRM)。以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和累积复发率(RR),以Cox回归对DFS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例患者获造血重建,1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死亡,TRM为9.1%。患者对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中位随访31.6(8.7-52.5)个月,结果7例患者(63.3%)仍然存活,其中6例患者(54.5%)处于持续完全缓解(CR)状态,中位OS及DFS未能获得;3年OS为(57.7±16.3)%,3年DFS为(52.5±17.6)%,3年RR为47.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诊断至移植间隔时间、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危险度分组(低危或中危)、移植前疾病状态(CR1或CR2)、回输单个核细胞数对DFS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以IBu为预处理方案的auto-PBHSCT治疗低、中危AML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伊达比星 白消安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卫平 曾晓颖 +5 位作者 王颖慧 郭群依 李秀松 陈钰 李军民 沈志祥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5期207-209,共3页
目的 :分析和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和米托蒽醌 (MTN)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 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6例用 IDA加阿糖胞苷 (Ara- c)治疗 ,对照组 36例用 MTN加Ara- c治疗 ,两组均用标准 3+ 7方案... 目的 :分析和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和米托蒽醌 (MTN)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 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6例用 IDA加阿糖胞苷 (Ara- c)治疗 ,对照组 36例用 MTN加Ara- c治疗 ,两组均用标准 3+ 7方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 (CR)分别为 6 0 .7%和 38.9% ,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1%和 6 1.1% ,两组 CR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IDA骨髓抑制时间较 MTN长(P <0 .0 5 ) ,其他毒副作用发生率基本相似。结论 :IDA是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的抗白血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米托蒽酯 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儿童难治性急非淋白血病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慧文 胡亚美 +2 位作者 耿兰增 赵辉 臧晏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1-213,共3页
总结了在二年内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为主的方案(IA)治疗复发ALL和AML。等白血病患儿21例。结果表明14例有效(9例CR,5例PR),其中7例为AML。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全血... 总结了在二年内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为主的方案(IA)治疗复发ALL和AML。等白血病患儿21例。结果表明14例有效(9例CR,5例PR),其中7例为AML。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全血最低期为用药后的第12~16.5天,约于第26~27天恢复正常。无明显心肌毒性作用。死亡原因为骨髓抑制最明显期导致的严重感染和出血。说明(VP)IA不仅对AML的疗效好,对复发ALL上也有一定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其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并要积极采取保护隔离和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