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文学批评与“自我经典化”——兼谈经典观念如何介入作家创作
1
作者 蒋士美 《写作》 2024年第4期61-69,共9页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藉由系列批评文章表达了自身对于文学经典(伟大中国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思考,这些批评话语背后潜藏着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并在其解读具体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呈现:一是以“我”之经典观点评“他者”,即以...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藉由系列批评文章表达了自身对于文学经典(伟大中国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思考,这些批评话语背后潜藏着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并在其解读具体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呈现:一是以“我”之经典观点评“他者”,即以自己心中的经典标准来评价或界定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二是主动将自己的作品与同时代风格近于自己的作家作品进行对读比较,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阐释与评价,敞开理解自己作品“经典性”的空间和路径;三是频繁为自己的作品预设理想的读者和评论者,展露出对作品恒久审美价值的深度追求。沈从文的“自我经典化”,有力拓展了现代文学关于文学经典的思考和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文学经典地位的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批评 经典观 理想读者 自我经典化
下载PDF
时尚杂志女性形象的三大模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胜枝 齐雪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中国时尚杂志在女性杂志中异军突起,以全新的办刊理念和运作模式冲击了女性杂志市场。目前在时尚杂志中存在三种女性形象模式,这些女性形象背后蕴涵着多重现代价值观念,每一种女性形象都代表了女性杂志所培育的一... 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中国时尚杂志在女性杂志中异军突起,以全新的办刊理念和运作模式冲击了女性杂志市场。目前在时尚杂志中存在三种女性形象模式,这些女性形象背后蕴涵着多重现代价值观念,每一种女性形象都代表了女性杂志所培育的一类理想的读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杂志 女性形象 理想读者 消费文化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CDA)中的“功能谬误”与O'Halloran的“理想读者框架” 被引量:5
3
作者 辛斌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2,112,共7页
Widdowson认为批评话语分析(CDA)学者在语篇分析中经常出现所谓的"功能谬误",即把语言的编码意义原封不动地带入语篇的分析和理解,把语用意义直接从语言意义中引申出来。功能谬误导致的后果之一是在CDA的神秘化分析中常常把... Widdowson认为批评话语分析(CDA)学者在语篇分析中经常出现所谓的"功能谬误",即把语言的编码意义原封不动地带入语篇的分析和理解,把语用意义直接从语言意义中引申出来。功能谬误导致的后果之一是在CDA的神秘化分析中常常把语篇中句子表层结构上的缺项等同于语篇中信息的缺失,从而影响读者对事件真相的了解和评价。O'Halloran的"理想读者框架"希望借助认知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为神秘化分析提供一个起点和参照框架,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无法完全解决语篇分析中普遍存在的"功能谬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功能谬误 理想读者框架
下载PDF
联结主义与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沈继荣 黄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是认知科学的两大研究范式,早期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批评话语分析在不经意间吸收了符号主义范式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符号主义的日渐式微及更多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发现,联结主义得以卷土重来,其构建的信息... 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是认知科学的两大研究范式,早期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批评话语分析在不经意间吸收了符号主义范式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符号主义的日渐式微及更多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发现,联结主义得以卷土重来,其构建的信息加工模型的动态性、整体性和高效性对批评话语分析阐释理想读者对话语的浅层加工及相应的心理表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结主义 批评话语分析 理想读者 信息加工
下载PDF
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启发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蓉蓉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51-454,共4页
英美文学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将课堂的中心转向了学生,试图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观点,但效果不佳,得到的反应往往是沉默。文章以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论为依据,试图对"沉默的读者"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以观看影视作品,加强... 英美文学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将课堂的中心转向了学生,试图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观点,但效果不佳,得到的反应往往是沉默。文章以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论为依据,试图对"沉默的读者"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以观看影视作品,加强背景介绍,唤起学生的期待视野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读者 期待视野 阅读经验 英美文学教学
下载PDF
彼得·比克瑟叙事作品中的宗教元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姜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36-46,153,154,共13页
瑞士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比克瑟的叙事作品充满了宗教情怀,这主要体现在其叙事目的、叙事方式和叙事对象上。对他而言,作家的讲述是为了教人讲故事,让人重归神性情境。当比克瑟把社会中的无名小人物纳入故事时,也就给了他们讲故事的... 瑞士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比克瑟的叙事作品充满了宗教情怀,这主要体现在其叙事目的、叙事方式和叙事对象上。对他而言,作家的讲述是为了教人讲故事,让人重归神性情境。当比克瑟把社会中的无名小人物纳入故事时,也就给了他们讲故事的模式,给了他们让生命获得意义的方式,与此同时也赋予理想读者参与神性创作的机会。在他为数不多的叙事作品中,一个个小人物构成的群像展示着他们的孤独或天真,他们的坚持或渴望,而小人物的无名则更加强化了其作品的普适性。比克瑟所捕捉的日常生活和平凡人物体现了他对书里书外的人都饱含怜悯与宽容,而这都源于一份神性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宗教情怀 理想读者
下载PDF
鲁迅小说教学的"叙述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段双全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鲁迅作为一个勇于借鉴外国小说技法的文学大师,他的小说现代气息浓郁。所以引入西方"叙述学"理论来解读鲁迅小说是适当的。根据中学实际,引入四个概念:叙述者、视角、节奏、理想读者,目的是加深中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理解,使中... 鲁迅作为一个勇于借鉴外国小说技法的文学大师,他的小说现代气息浓郁。所以引入西方"叙述学"理论来解读鲁迅小说是适当的。根据中学实际,引入四个概念:叙述者、视角、节奏、理想读者,目的是加深中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理解,使中学生能更深入的探究鲁迅小说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鲁迅 小说 “叙述学” 叙述者 作者
下载PDF
论接受反应文论视域中的读者类型 被引量:1
8
作者 石群山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接受反应文论是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重要话语方式和批评流派,他们对读者的重视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读者"概念,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一是实际读者,即从事阅读活动的具体的读者,包括... 接受反应文论是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重要话语方式和批评流派,他们对读者的重视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读者"概念,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一是实际读者,即从事阅读活动的具体的读者,包括时代读者、个人读者和社会读者,这类读者具有历史和个体差异性的品质;二是假想读者,是由接受反应文论家根据文学文本的预期效果得以实现而假想出来的读者,包括吉布森的"冒牌读者"、普兰斯的"零度叙述接受者"、里法代尔的"超级读者"、沃尔夫的"有意向的读者"、费什的"有知识的读者"和伊瑟尔的"暗含的读者"等等,这类读者是他们理论研究的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反应文论 实际读者 理想读者
下载PDF
语言的音韵艺术和文学共同体的想象:再议《新格拉布街》中的理想读者
9
作者 应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12-25,共14页
乔治·吉辛的成名作《新格拉布街》被誉为“叙述维多利亚晚期写作生涯的最杰出作品”。近年来有学者注意到小说中的两位文人热衷于文学语言的音韵艺术,因而将他们视作小说意欲塑造的理想读者。但是,理想读者的在场并非如该学者所说... 乔治·吉辛的成名作《新格拉布街》被誉为“叙述维多利亚晚期写作生涯的最杰出作品”。近年来有学者注意到小说中的两位文人热衷于文学语言的音韵艺术,因而将他们视作小说意欲塑造的理想读者。但是,理想读者的在场并非如该学者所说的那样否定了音韵艺术产生的愉悦感,而是通过彰显愉悦感来阐发对19世纪后期语言科学的质疑。他们竭力在机械的语音研究和粗俗的语言进化论中坚守文学语言的优雅品质。这份对语言艺术的坚守催生了崇尚语言艺术的文学共同体,而后者的建立也赋予语言艺术复苏的希望。这应是理想读者的存在意义,也是该小说卓尔不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拉布街》 理想读者 语言 音韵艺术 文学共同体
下载PDF
想象读者与阅读引介——孔尚任编创《桃花扇》系列“副文本”的意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志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孔尚任在构思和编创《桃花扇》的过程中,对理想读者有想象与预设,即这是个具有遗民思想的特殊社会群体。为达成与此读者群体的有效交流,孔尚任陆续为他们准备了十余种副文本。这些具有附录性质的文本,信息丰富而功能各异,承载着孔尚任... 孔尚任在构思和编创《桃花扇》的过程中,对理想读者有想象与预设,即这是个具有遗民思想的特殊社会群体。为达成与此读者群体的有效交流,孔尚任陆续为他们准备了十余种副文本。这些具有附录性质的文本,信息丰富而功能各异,承载着孔尚任全方位介入读者阅读环节、引导受众正确解读《桃花扇》的真实意图,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通过考察正、副文本之间的互释共存关系,可为深入理解孔尚任的创作心态和《桃花扇》的成书过程及意蕴提供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孔尚任 副文本 创作心态 理想读者
下载PDF
路遥小说的读者认同元素探析
11
作者 刘凤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13,41,共5页
在文学逐渐为读者疏离的今天,路遥的小说依然深受读者喜爱,这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中国当代读者认同机制中最普遍、最恒定的元素:"硬汉"的励志传奇、道德视角的"底层叙事"、纯洁爱情的理想化书写。路遥小说之所以能成... 在文学逐渐为读者疏离的今天,路遥的小说依然深受读者喜爱,这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中国当代读者认同机制中最普遍、最恒定的元素:"硬汉"的励志传奇、道德视角的"底层叙事"、纯洁爱情的理想化书写。路遥小说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是因为它们总能在纯净而又温暖的氛围中给读者以勇气、温暖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小说 读者 “硬汉” 底层叙事 理想化书写
下载PDF
理想读者视角下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忠伟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14,共5页
长期以来,批评话语分析疏于对读者认知的系统研究,只注重文本分析和社会文化解释,而对解读阶段的研究只"提"不"问"。O’Halloran(2003)的"理想读者框架"为研究读者认知提供了参照点,但该框架只强调读者... 长期以来,批评话语分析疏于对读者认知的系统研究,只注重文本分析和社会文化解释,而对解读阶段的研究只"提"不"问"。O’Halloran(2003)的"理想读者框架"为研究读者认知提供了参照点,但该框架只强调读者的个体认知和阅读目的,限制了读者的类型,割裂了读者的个体认知与社会认知,忽视了对阅读前读者知识结构的研究,简单地将认知付出等同于话语理解的深度。将个体认知与社会认知结合起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读者,研究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如何通过文本在大众中传播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读者框架 读者认知 读者类型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艳萍 《晋图学刊》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专业教育、综合教育的职能。应该对学生进行书目教育,教学生利用图书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能,运用书刊资料在学生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爱... 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专业教育、综合教育的职能。应该对学生进行书目教育,教学生利用图书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能,运用书刊资料在学生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领导、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读者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功能对等: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军伟 《青海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93-94,共2页
简要介绍了奈达“功能对等”原理 ,并举例说明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翻译工作者们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 功能对等 读者反应相似 理想主义 翻译 英语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与理想点法的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敏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第10期91-93,98,共4页
利用信息量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结合理想点法的优点,建立基于信息量和理想点法的读者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简便、实用,评判结果更客观,更合理。
关键词 读者满意度 信息量 理想点 评价模型
下载PDF
面向理想读者的小说本体论批评——试论《小说鉴赏》的方法论特征
16
作者 王全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小说鉴赏》的本体论性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小说基本要素入手,探究小说的内在本原,构建对小说"本体"的认识;二是认为小说三要素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对此制定了一系列基本美学要求。与人们对"新批评派"... 《小说鉴赏》的本体论性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小说基本要素入手,探究小说的内在本原,构建对小说"本体"的认识;二是认为小说三要素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对此制定了一系列基本美学要求。与人们对"新批评派"只重文本、忽视读者和作者的刻板印象不同,《小说鉴赏》高度关注作品所产生的读者反应,并将读者感受视为衡量小说情节组织、人物刻画和主题表现等各方面效果优劣的重要尺度,同时还将"理想读者"作为该书展开批评实践的预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鉴赏》 新批评 小说本体论 读者反应 理想读者 学术反思
下载PDF
译者的隐身——论傅译作品的语体选择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安江 许钧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3,共6页
傅雷对于译文语体的选择首先是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的,但于此同时他考虑更多的是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以及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神似"说的翻译理论话语在此翻译理念下得以最终形成,而这种理论话语具体到翻译语体的选择上,... 傅雷对于译文语体的选择首先是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的,但于此同时他考虑更多的是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以及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神似"说的翻译理论话语在此翻译理念下得以最终形成,而这种理论话语具体到翻译语体的选择上,傅译作品便普遍体现出"本土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他对源语语言文字和句法结构的中国式改造上,以此实现傅雷所谓的"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的翻译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审美理想 目标读者 本土化 译者的隐身
原文传递
《黑暗之心》的目标读者与康拉德的“理想读者”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亚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9,共12页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在20世纪的批评与阐释中已是评论家和理论家们的"战场"和"试验地"。作品在新世纪以后依然引发新的议题:集中于马洛的叙述风格,一部分评论家们认为作品为"精英读者"而创作,意味着康...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在20世纪的批评与阐释中已是评论家和理论家们的"战场"和"试验地"。作品在新世纪以后依然引发新的议题:集中于马洛的叙述风格,一部分评论家们认为作品为"精英读者"而创作,意味着康拉德有意疏远大众文化和"普通读者";侧重于题材上的"帝国罗曼司"特点,不少评论家指出,作品的"目标读者"恰恰是当时英国文学市场上的"普通读者"。不过从出版语境反观,通俗题材以及相应的读者仅仅是他用于构建"理想读者"的障眼法。以马洛作为主要叙述者,将故事中的聆听场景作为一个邀约机制,康拉德引导读者从"普通读者"的阅读立场深入关于故事意义的象征阅读;这一形式策略以及相应的阅读进程暗含了康拉德寄寓于"普通读者"中的"理想读者":即,以通俗题材吸引普通读者进入故事世界,通过"嵌套结构"、"聆听场景"、"延缓解码"、象征叙述等一系列手法引导读者超越起初囿于通俗故事和出版语境的阅读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之心》 目标读者 理想读者 修辞策略 阅读进程
原文传递
晚清翻译小说凡例:不容忽视的伴随文本
19
作者 李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95,共12页
晚清最后十多年域外小说的翻译迎来了空前的高潮,而伴随着译文一道的小说凡例这一特殊文本,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不曾有专门申论。相较于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凡例,晚清翻译小说凡例呈现出"旧形新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本价... 晚清最后十多年域外小说的翻译迎来了空前的高潮,而伴随着译文一道的小说凡例这一特殊文本,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不曾有专门申论。相较于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凡例,晚清翻译小说凡例呈现出"旧形新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本价值,对于译者翻译策略、方法的探究,以及对于小说翻译与读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一特殊视角,也有利于我们把握晚清译者翻译思想的演变图景,因此,它是不容忽视的伴随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例 伴随文本 翻译思想 读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