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自我的寂灭——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威利·洛曼的悲剧 被引量:7
1
作者 宋秀葵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4期97-101,共5页
本文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戏剧《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认为威利·洛曼走向迷失直至毁灭的根源在于他“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这种特殊的理想自我造成了其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使欲望主... 本文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戏剧《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认为威利·洛曼走向迷失直至毁灭的根源在于他“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这种特殊的理想自我造成了其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使欲望主体始终徘徊在想象界和象征界之间,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最终以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无息征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 理想自我 想象界 象征界 格式塔心理学
下载PDF
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间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静怡 王利刚 高文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的关系,以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4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266人,采用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自我调节...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的关系,以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4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266人,采用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改编的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问卷调查完美主义、自我损耗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与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得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得分为因变量,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为中介变量,采用三步中介回归法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以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总分的上、下27%为分界,将受试者分为完美主义高分组(n=76)与完美主义低分组(n=75),比较两组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得分的差异。结果 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总分及其认知分量表、行为分量表、情绪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三步中介回归法结果表明,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影响自我损耗中的中介作用显著(P<0.05)。完美主义高分组与完美主义低分组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总分及认知分量表、行为分量表、情绪分量表、理想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现实生活方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的完美主义特质可以正向预测其自我损耗程度;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特质对自我损耗程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美主义 自我损耗 现实-理想差异
下载PDF
论古德曼·布朗的信仰崩溃——来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透视 被引量:3
3
作者 方英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4-47,共4页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进行重新解读。通过分析弗氏的"原罪"说,指出从恶乃人之本能;正是这种本能引发了整个故事的发生。运用弗氏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的内...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进行重新解读。通过分析弗氏的"原罪"说,指出从恶乃人之本能;正是这种本能引发了整个故事的发生。运用弗氏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及其信仰的逐渐崩溃展开了深入剖析和理性的审视,发现主人公的痛苦在于其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激烈冲突及其自我理想的崩溃所导致的人格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罪 本能 人格结构 自我理想 人格异常
下载PDF
一个抒写自我人格理想的文本——与《〈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作者商榷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周文 陈长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73-76,共4页
笔者对《 <荷塘月色 >: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一文的“性”精神分析观点及论证的一些策略提出质疑。笔者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抒写自我人格理想的文本。
关键词 自我人格理想 文本 《〈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 作者 《荷塘月色》 创作思想 朱自清 散文
下载PDF
游苔莎悲剧的后精神分析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龙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2-66,共5页
运用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对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的悲剧进行了剖析,认为她在"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和被动的自恋欲望造成了其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使欲望主体始终徘徊在想像界和象征界之间,无法与他人建立正... 运用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对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的悲剧进行了剖析,认为她在"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和被动的自恋欲望造成了其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使欲望主体始终徘徊在想像界和象征界之间,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这些都是导致她走向毁灭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主体 理想自我 自恋情结 想像界 象征界
下载PDF
人文精神的关怀——谈王安忆“庸常之辈”的写作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宇红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王安忆文学策略及叙事方式的转换历来是批评家谈论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其“庸常之辈”形象的梳理 ,浅析作家人文精神的思想底蕴 。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庸常之辈" 人生理想 家庭婚姻观念
下载PDF
关于理想自我——“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心理咨询实践与思考
7
作者 童秀英 朱红 于秀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个体的心理问题常因不合理的自我概念引起。"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在特定的咨询关系中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接纳自己。在咨询实践中,青少年来访者往往存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冲突而自我导向能力不足的问题。从罗... 个体的心理问题常因不合理的自我概念引起。"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在特定的咨询关系中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接纳自己。在咨询实践中,青少年来访者往往存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冲突而自我导向能力不足的问题。从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出发,结合咨询实例,阐述在应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进行咨询实践的思考,表明帮助青少年构建恰当的理想自我是通向人格整合的可行之道,并就关于好的理想自我的标准提出尝试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自我 心理咨询 来访者中心疗法
下载PDF
镜像理论观照下海德先生的理想自我
8
作者 刘凡群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17,共3页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人造黑人》中海德先生的主体意识变化,其经历了从在"镜子"前陶醉于想象的主体统一性、随后发现了理想自我的虚幻性到最后在新"镜子"前重新构想出主体"统一性"的变化过程。他失而...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人造黑人》中海德先生的主体意识变化,其经历了从在"镜子"前陶醉于想象的主体统一性、随后发现了理想自我的虚幻性到最后在新"镜子"前重新构想出主体"统一性"的变化过程。他失而复得的主体统一性不过是想象出来的又一个理想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奥康纳 《人造黑人》 镜像 主体分裂 海德先生 理想自我
下载PDF
理想人格的当代视野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先伍 吴兴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理想人格的培养一直是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他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具有真知卓见的人格理想 ,但理想人格理论是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而当今社会最大的现实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矛盾 ,因而 。
关键词 自然 社会 自我 理想人格
全文增补中
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冲突——对《屋顶丽人》中斯坦利言行的拉康式解读
10
作者 张涛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7期103-105,共3页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享誉当今世界文坛,有常青树的美称,也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文学作品涉猎领域广泛、风格各异。她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讲述了三个修葺屋顶的工人和一个在自家屋顶晒日光浴的女人的故事。...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享誉当今世界文坛,有常青树的美称,也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文学作品涉猎领域广泛、风格各异。她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讲述了三个修葺屋顶的工人和一个在自家屋顶晒日光浴的女人的故事。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男主人公斯坦利的矛盾行为,可知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原因,是斯坦利的理想自我和大他者的强行介入造成了其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使欲望主体徘徊在想像域和象征域之间而无法完全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丽人》 拉康 想像域 象征域 大他者 人格异化 人格分裂
下载PDF
论拉康的“镜像阶段”与庄子的“至德之世”
11
作者 王永豪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5-69,共5页
“镜像阶段”是拉康主体理论的起点,我们旨在阐明拉康主体理论中的“镜像阶段”理论,并试图以其来探讨庄子思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形象的形成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庄子追求“至德之世”的深层心理原因这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 “镜像阶段”是拉康主体理论的起点,我们旨在阐明拉康主体理论中的“镜像阶段”理论,并试图以其来探讨庄子思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形象的形成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庄子追求“至德之世”的深层心理原因这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探讨庄子思想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深切了解拉康“镜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 理想自我 至德之世 至人 神人 圣人
下载PDF
试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契合自然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唯变所适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充满激情是书法创作的自我状态,气韵生动是书法创作的生命主题,返璞归真是书法创作的人格真谛。只有从创作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原则,才能对中国书... 契合自然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唯变所适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充满激情是书法创作的自我状态,气韵生动是书法创作的生命主题,返璞归真是书法创作的人格真谛。只有从创作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原则,才能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创作 基本规律 最高境界 自我状态 生命主题 人格真谛
下载PDF
《名利场》:欲望主体的形成与幻灭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凌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9期45-48,共4页
《名利场》是一部展示人性真实与人类普遍欲望的著作,女主人公蓓基·夏泼的一生就是一个从欲望主体逐渐形成,到塑造理想自我,从欲望的缺失到欲望对象的不断转换,最后以自我放逐的方式回归母体的圆形图式。在此过程中,她摒弃了世俗... 《名利场》是一部展示人性真实与人类普遍欲望的著作,女主人公蓓基·夏泼的一生就是一个从欲望主体逐渐形成,到塑造理想自我,从欲望的缺失到欲望对象的不断转换,最后以自我放逐的方式回归母体的圆形图式。在此过程中,她摒弃了世俗框架中贤妻良母式的天使形象,力图以情人型女性的定位颠覆传统道德,在追逐名利的同时,也充满了对整个名利场的嘲讽与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利场 欲望主体 理想自我 缺失
下载PDF
镜中之像——阅读和理解昆德拉小说世界的一条新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琼红 《北方论丛》 200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昆德拉的几乎所有小说文本中,镜子都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频繁出现,为他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提供契机。透过镜子,我们就能明晰地洞察到昆德拉小说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来观照昆德拉... 昆德拉的几乎所有小说文本中,镜子都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频繁出现,为他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提供契机。透过镜子,我们就能明晰地洞察到昆德拉小说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来观照昆德拉的小说文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些人物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遭遇的悲剧性命运,是一条把握昆德拉小说世界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子 理想我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追求理想自我的挫败之旅:对《吉姆爷》的拉康式解读
15
作者 倪菲菲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59-60,共2页
约瑟夫·康拉德享誉20世纪英国文坛及世界文坛。他的众多小说关照到了人性的深度,提出深刻的道德问题,其代表作《吉姆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检视了人性的阴暗面,塑造了一个挫败的英雄形象—吉姆。吉姆的一生都在追逐他的英雄梦,... 约瑟夫·康拉德享誉20世纪英国文坛及世界文坛。他的众多小说关照到了人性的深度,提出深刻的道德问题,其代表作《吉姆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检视了人性的阴暗面,塑造了一个挫败的英雄形象—吉姆。吉姆的一生都在追逐他的英雄梦,渴望实现他的"理想自我"。本文试图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分析主人公吉姆的理想自我的形成以及最终毁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姆爷》 镜像阶段 理想自我
下载PDF
《看不见的人》的拉康式解读
16
作者 王智博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无名黑人追寻自我身份,却最终发现自己是一个"看不见的人"这样一个故事。文章从拉康理论的视角来解读《看不见的人》,指出主人公的经历其实是一个追寻自我...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无名黑人追寻自我身份,却最终发现自己是一个"看不见的人"这样一个故事。文章从拉康理论的视角来解读《看不见的人》,指出主人公的经历其实是一个追寻自我理想,并在理想破灭后回归"真实自我"的旅程。"看不见的人"则是主人公自我异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拉康理论 自我理想 自我异化
下载PDF
《芳华》:青春的文化记忆与身体的多重奏
17
作者 陈矿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3-68,共6页
导演冯小刚的电影新作《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不同于小说的多重视角的细致描述,电影着重以文工团的故事为核心,用革命浪漫抒情的歌曲和舞蹈贯穿了整个年代特殊的文化记忆。与此同时,在怀旧的氛围中,用影像回溯了意识形态对身... 导演冯小刚的电影新作《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不同于小说的多重视角的细致描述,电影着重以文工团的故事为核心,用革命浪漫抒情的歌曲和舞蹈贯穿了整个年代特殊的文化记忆。与此同时,在怀旧的氛围中,用影像回溯了意识形态对身体的塑形以及对主体的召唤,并且让微观的个体记忆从边缘迈向了公共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文化记忆 身体 意识形态 自我理想
下载PDF
长期健身活动对大学生印象管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立敏 张力为 +1 位作者 杨宁 李志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112,共5页
为考察长期健身活动对研究参与者印象管理、身体观念、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持续1 a的追踪研究,并对不同性别的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印象动机、印象觉知、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以及生... 为考察长期健身活动对研究参与者印象管理、身体观念、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持续1 a的追踪研究,并对不同性别的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印象动机、印象觉知、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以及生活满意感维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在身体感受维度,男生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女生刚好相反;男生的印象建设维度始终呈上升趋势,而女生则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在自尊维度,男生始终呈上升趋势,而女生始终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长期身体锻炼对大学生印象管理与心理健康有影响,与自尊、生活满意感这样影响因素较多且结构相对稳定的概念相比,持续性身体锻炼更容易显著促进与身体直接相关的维度,如身体价值感。长期身体锻炼对大学生印象管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管理 自我观念 身体价值感 身体吸引力 自尊 生活满意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