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1
作者 杨立国 姬瑞兰 +1 位作者 彭俊杰 张洪洁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绥靖油田延长组属于低孔、低渗复杂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常常会出现低阻油层,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研究随着非常规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而备受关注,本论文针对研究区长2段电阻率明显偏低的现象,从孔隙结构、构造圈闭幅度等方面... 绥靖油田延长组属于低孔、低渗复杂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常常会出现低阻油层,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研究随着非常规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而备受关注,本论文针对研究区长2段电阻率明显偏低的现象,从孔隙结构、构造圈闭幅度等方面展开研究,对目标地层低阻油层成因进行探讨。本轮研究在深入分析长2段低阻油层成因的基础上,根据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储层的物性特征,将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关系拟合曲线,得出了束缚水饱和度计算公式,采用束缚水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重叠法,对研究区长2段储层进行流体性质识别。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双孔隙度重叠法,可以有效、快速对延长组长2段储层进行流体性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靖油田 2储层 低阻油层 成因研究 流体性质识别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低阻主控因素及有效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斯扬 牛小兵 +2 位作者 梁晓伟 史立川 朱玉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2-89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段发育低阻油层。为解决前人成果仅适用于局部小区块、无法应用于全区的状况,本文利用地层水分析、相渗实验、岩心物性、测井及试油资料重新对全区长2油层低阻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更为有...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段发育低阻油层。为解决前人成果仅适用于局部小区块、无法应用于全区的状况,本文利用地层水分析、相渗实验、岩心物性、测井及试油资料重新对全区长2油层低阻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更为有效的适用于全区的判识方法。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低电阻率主要控制因素为高矿化度地层水、低含油饱和度、储层物性及淡水泥浆侵入,前三者大幅度降低了油层的电阻率,淡水泥浆的侵入则主要提升了水层电阻率,进一步导致了电阻率增大系数的变小。针对低阻成因的主控因素,提出了侵入因子-综合含油指数交会图法,重新建立了长2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图版,该图版与试油符合率达到了94%,能更加有效地识别姬塬地区长2低阻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油层 低阻 主控因素 判识方法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组分定义方法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3
作者 高树芳 张晓秋 +5 位作者 李贵梅 陈文安 梁晓宇 郭亚男 李庆波 魏国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狮北斜坡区岩心、实验资料表明E_(3)^(2)地层具有岩性复杂、纵向变化快的特点,其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类油藏具有油水同出特点,准确识别流体性质是目前测井评价亟需解决的问题。受岩性、物性、孔...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狮北斜坡区岩心、实验资料表明E_(3)^(2)地层具有岩性复杂、纵向变化快的特点,其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类油藏具有油水同出特点,准确识别流体性质是目前测井评价亟需解决的问题。受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的影响,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交会图法等常规流体识别方法对此类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存在局限性。采用二维核磁共振与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组分的流体类型,即通过绘制深感应电阻率与总水孔隙体积交会图确定大孔隙中流体组分类型。应用该方法确定了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狮北斜坡区新钻井W_(2)井储层流体性质,并优选射孔井段进行试油,试油日产油13 m^(3),证实了该方法适用于该类储层。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二维核磁共振组分定义方法在流体识别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其对复杂岩性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精度,同时该方法对于其他类型储层二维核磁共振组分定义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复杂储层 页岩油藏 流体识别 核磁共振测井 T_(1)-T_(2)谱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大油田勘探实践与理论技术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文渊 史卜庆 +6 位作者 范国章 汪望泉 王红平 王景春 左国平 王朝锋 杨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7,共11页
分析研究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勘探历程及勘探实践成果,利用地震、重磁、钻井等资料,系统研究总结了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理论认识和勘探关键技术进展。提出盆地“两隆三坳”构造格局及阿—乌隆起带控藏的认识,认为裂谷期主烃源灶... 分析研究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勘探历程及勘探实践成果,利用地震、重磁、钻井等资料,系统研究总结了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理论认识和勘探关键技术进展。提出盆地“两隆三坳”构造格局及阿—乌隆起带控藏的认识,认为裂谷期主烃源灶控制油气富集区带、古构造控制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规模和质量、连续厚层盐岩控制油气聚集与保存,揭示了CO_(2)充注改造油气藏过程和机理。研发了层控、相控盐下构造变速成图、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侵入岩和喷发岩分布预测、湖相碳酸盐岩烃类检测以及超临界状态CO_(2)流体测井识别等5项勘探关键技术。上述理论认识与技术方法为中国石油巴西深水项目超大型油田的发现和探明提供重要支撑,对桑托斯盆地及相似领域的深水大型油田勘探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盐岩 深水油田 火成岩 储集层预测 烃类检测 超临界CO_(2) 桑托斯盆地 巴西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the deep-water large oil fields, Santos Basin, Brazil
5
作者 HE Wenyuan SHI Buqing +6 位作者 FAN Guozhang WANG Wangquan WANG Hongping WANG Jingchun ZUO Guoping WANG Chaofeng YANG Li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2期255-267,共13页
The history and result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Santos Basin, Brazil are reviewed. The regularity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th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seismic, g... The history and result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Santos Basin, Brazil are reviewed. The regularity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th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seismic, gravity, magnetic and drilling data.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antos Basin had a structural pattern of two uplifts and three depressions and the Aram-Uirapuru uplift belt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hydrocarbon source kitchen in the rift period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enriched zones, paleo-structures controlled the scale and quality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continuous thick salt rocks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reservoirs being transformed by CO_(2)charging were revealed. Fiv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were developed,including the variable-velocity mapping for layer-controlled facies-controlled pre-salt structures, the prediction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the prediction of intrusive/effusive rock distribution, the detection of hydrocarbons in lacustrine carbonates, and the logging ident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CO_(2)fluid. These theoretical recognitions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y of deep-water super-large reservoirs under CNODC projects in Brazil, and will guide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deep-water large reservoirs in the Santos Basin and other simila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strine carbonates salt rock deep-water oilfield igneous rock identification reservoir prediction hydrocar-bon detection supercritical CO_(2) Santos Basin Brazil
下载PDF
混源气藏及混源比例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金强 程付启 刘文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4,共3页
天然气具有多源、多阶生成和流动性强的特点 ,在盆地中混源成藏具有普遍性。国内外研究表明 ,同源两阶和两源不同阶的混源气最为常见 ,同一类型母质在不同演化阶段生成的甲烷、乙烷稳定碳同位素与其母质成熟度具有定量关系。考虑不同源... 天然气具有多源、多阶生成和流动性强的特点 ,在盆地中混源成藏具有普遍性。国内外研究表明 ,同源两阶和两源不同阶的混源气最为常见 ,同一类型母质在不同演化阶段生成的甲烷、乙烷稳定碳同位素与其母质成熟度具有定量关系。考虑不同源天然气的混合成藏主要为物理作用 ,则可以利用模拟实验和实测混源气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数据 ,确定同源不同阶或两源不同阶天然气的混源比例。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 2混源气藏进行的研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气藏 天然气 克拉2气藏 混源比例
下载PDF
致密油藏CO_(2)驱气窜通道识别方法
7
作者 路肖肖 安纪星 +4 位作者 朱霖 王少清 李鹏飞 潘为之 林雨静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83-690,共8页
吉林油田系统开展CO_(2)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CCUS)技术研究,在x油田H区块将CO_(2)注入井下地层进行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有效封存。但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强、各小层渗透率差异大、个别位置存在天然裂缝、砂体厚度变化... 吉林油田系统开展CO_(2)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CCUS)技术研究,在x油田H区块将CO_(2)注入井下地层进行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有效封存。但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强、各小层渗透率差异大、个别位置存在天然裂缝、砂体厚度变化快等因素,CO_(2)容易沿着优势通道指进,发生跨层气窜与同层见气现象,导致平面波及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驱油效果。针对吉林油田CCUS存在气窜现象、见气方向不明晰的问题,亟需开展行气窜通道识别研究。利用动、静态测井资料及岩心化验分析数据,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分析吸水、吸气规律,单层吸水(吸气)量与储层物性和有效厚度正相关。依据储层物性条件以及有效厚度形成注、采井井间连通性分类方法,识别气窜优势通道。通过与H区块CCUS的示踪监测结果对比,具有较好一致性,该方法可以对CO_(2)驱气窜优势通道进行识别,指导封堵、调剖等施工作业,提高采收率,在低、特低渗透率致密油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气 气窜通道 储层分类 吸水(吸气)规律 识别方法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低阻油层测井解释及评价
8
作者 刘培亮 程晓军 +2 位作者 马洪涛 何长江 姜昊罡 《科技传播》 2013年第17期128-130,132,共4页
塔河石炭系油藏为披覆于奥陶系顶面古地貌隆起上的低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所控制,储层电性高低除了受物性和含液性影响之外,还明显受岩性变化的影响。低阻油层最大的特点是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值接近,难于识别。本文在岩心分析、薄片观... 塔河石炭系油藏为披覆于奥陶系顶面古地貌隆起上的低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所控制,储层电性高低除了受物性和含液性影响之外,还明显受岩性变化的影响。低阻油层最大的特点是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值接近,难于识别。本文在岩心分析、薄片观察、地层水分析及压汞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塔河2区石炭系油层低阻成因。研究发现高地层水矿化度及高束缚水饱和度是造成其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该区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根据测井参数解释结果、测试及录井资料,利用交汇图法,建立了油水层识别的标准,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测井评价 油、水识别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气井出水判断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汾君 刘世铎 +3 位作者 柴小颖 邓成刚 庞进 涂加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1-498,共8页
气井出水现象始终伴随着多层疏松砂岩气藏的开发过程。进入气藏开发中后期,由于边水侵入、层内束缚水变为可动水、层间水窜等,导致气井同时存在多种水源,出水特征变得更为复杂。根据地层沉积环境和气藏形成机理,分析各种水源在地层中的... 气井出水现象始终伴随着多层疏松砂岩气藏的开发过程。进入气藏开发中后期,由于边水侵入、层内束缚水变为可动水、层间水窜等,导致气井同时存在多种水源,出水特征变得更为复杂。根据地层沉积环境和气藏形成机理,分析各种水源在地层中的存在状态,重点研究凝析水、边水、层内原生可动水、层内次生可动水和层间水的产出条件和特征。利用凝析水水气比经验公式计算气藏开发中后期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凝析水水气比,得出凝析水量;利用井位信息和水气比判断是否产边水,通过水气比与见水时间幂指数关系得出边水水量;开展岩心气驱水实验,测定不同泥质含量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根据测井含水饱和度计算可动水饱和度,确定层内原生可动水水气比和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层内次生可动水水气比,得出层内水量;开展泥岩隔层水突破实验,测定不同泥质含量泥岩层的地层水突破压差,利用达西公式计算不同泥质含量和厚度的隔层突破压力,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其他水源判断结果,判断气井是否产出层间水。综合5种水源判断结果,建立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出水判断模式,计算气井各种产水量组成。该研究结果对于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排水、堵水、阻水和控水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二号气田 多层疏松砂岩气藏 开发中后期 气井出水类型 产水量 水源判别
下载PDF
核磁共振敏感参数在低对比度油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静 冯春珍 +3 位作者 王艳梅 郭红梅 王琪 徐磊 《测井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316-32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储层为低对比度油层,油水关系复杂,矿化度较低且变化大,发育大量高电阻率水层,常规油水识别难,解释符合率较低。通过储层特征与油水识别难点分析,在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明确核磁共振T2谱形态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储层为低对比度油层,油水关系复杂,矿化度较低且变化大,发育大量高电阻率水层,常规油水识别难,解释符合率较低。通过储层特征与油水识别难点分析,在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明确核磁共振T2谱形态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核磁共振T2谱的半幅点偏移量、离散度、右翼展幅、拖尾面积等多个反映流体性质的敏感参数。综合应用敏感参数加权组合,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敏感参数的油水定量识别标准。应用于20口井,解释符合率明显提升,形成了阵列感应+核磁共振测井系列,解决了低对比度油层的识别问题,取得良好地质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低对比度油层 核磁共振测井 T2谱敏感参数 综合含油指数 油水识别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江—蓬莱地区灯二段丘滩体储层地震识别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虎 孙勇 +5 位作者 吴勇 赵容容 陈伟 张福宏 李明翼 戴菁芸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0-991,共12页
四川盆地中江—蓬莱地区灯影组灯二段丘滩体储层测试高产,展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由于受沉积和溶蚀双重作用,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除横向上存在致密带发育,纵向上也存在致密体隔挡层,形成不同气水界面的多个独立气藏。对此,研究... 四川盆地中江—蓬莱地区灯影组灯二段丘滩体储层测试高产,展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由于受沉积和溶蚀双重作用,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除横向上存在致密带发育,纵向上也存在致密体隔挡层,形成不同气水界面的多个独立气藏。对此,研究拟从已钻井地震地质特征出发,建立灯影组丘滩体储层及致密体地震识别模式,再深入分析灯二上亚段古地貌沉积演化过程,精细刻画岩性圈闭,厘清有效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研究显示,丘滩体优质储层发育在灯二上亚段2小层,厚度为30~110 m不等,横向上发育在台缘带附近高地貌区域,呈连片状分布特征。而致密体发育在古地貌低部位,与震旦系裂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对气藏有遮挡作用。实践表明,研究认识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度高,可为北斜坡灯影组气藏勘探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江—蓬莱地区 灯影组二段(灯二段) 丘滩体储层 致密体识别 岩性圈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