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在1930年代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
1
作者 阎书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30,共13页
1930年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以苏联经济建设为榜样的思潮。这源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建设成就在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苏联经济建设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涉及社会各方面人员,但国人传播苏联经济建设信息有其特定的时代视角、倾向与国别语境,... 1930年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以苏联经济建设为榜样的思潮。这源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建设成就在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苏联经济建设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涉及社会各方面人员,但国人传播苏联经济建设信息有其特定的时代视角、倾向与国别语境,因而苏联经济建设信息在各类社会人员中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反应。在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期望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精神,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人传播的苏联经济建设信息不免存在相当的片面性。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功之路由此进入中国建设工业化国家发展轨道的预盼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之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苏联经济建设 中国舆论传播
下载PDF
意识形态话语权视域下苏联解体的动因及启示
2
作者 张传泉 唐靖文 邓伊婕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7-33,共7页
苏联解体是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与新思维”,主动放弃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尤为直接。脱离实际的民主化、毫无原则的公开性、放任自流的多元化、拥抱西方的国际化,成为苏联意识形态变异的温床。背离马克思主义,话语... 苏联解体是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与新思维”,主动放弃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尤为直接。脱离实际的民主化、毫无原则的公开性、放任自流的多元化、拥抱西方的国际化,成为苏联意识形态变异的温床。背离马克思主义,话语内核失重;苏共执政地位边缘化,话语主体失位;新闻舆论自由化,话语内容失控;西方“和平演变”大行其道,国际话语失衡。苏联解体是前车之鉴,倘若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放松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放任新闻舆论,放纵西方“和平演变”,就会亡党亡国。中国要吸取苏联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并重,坚持扩大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话语权 苏联共产党 苏联解体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意识形态操纵视域下苏联解体的历史缘由与深刻教训
3
作者 吴学磊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资产阶级利用意识形态手段对内进行思想控制、对外进行政权颠覆,是其巩固统治的惯用策略。上世纪,随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操纵理论的成熟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操纵,通过反共势力的培养、... 资产阶级利用意识形态手段对内进行思想控制、对外进行政权颠覆,是其巩固统治的惯用策略。上世纪,随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操纵理论的成熟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操纵,通过反共势力的培养、话语体系的替换、错误信息的输入、精英阶层的蛊惑,不断分化苏联社会价值观,制造和加剧了苏联民众的信仰迷茫。同时,利用苏联内部“第二操纵者”构建错误理论、壮大反动组织和大搞历史虚无,进一步解构了苏联主流意识形态,加速了苏联解体。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保障国家政权安全的关键一环,一定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坚定全党的信仰信念信心,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意识形态操纵 原因 教训
下载PDF
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教训与现实启示
4
作者 黄红平 巢华 《廉政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84-96,共13页
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与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在列宁时期打下坚实基础,在斯大林时期埋下严重隐患,不过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自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直至戈尔巴乔夫时期,苏... 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与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在列宁时期打下坚实基础,在斯大林时期埋下严重隐患,不过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自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直至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就呈现一代不如一代的递减趋势。历史虚无主义削弱了思想引领力、特权腐败现象削弱了执政公信力、民族矛盾激化削弱了群众凝聚力、基层党组织瘫痪削弱了政治动员力,这些是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重要失败教训。其对当下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现实启示主要有:必须务实有效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必须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政治领导力建设
下载PDF
信仰缺失:意识形态领域内苏联解体的促成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继锋 王明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5,共6页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的原因,学界已做了许多探讨。意识形态阵地被侵袭带来的自上而下的信仰缺失无疑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从上层知识分子、普通苏共党员、普通民众三个群体的信仰缺失展开,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与否事关...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的原因,学界已做了许多探讨。意识形态阵地被侵袭带来的自上而下的信仰缺失无疑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从上层知识分子、普通苏共党员、普通民众三个群体的信仰缺失展开,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与否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这对于我国从意识形态引导和社会主义实践两个方面,坚定全党及普通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扫清障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苏联解体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从苏联解体的原因看加强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段燕华 刘明晓 +1 位作者 王云玲 张志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2-25,共4页
本文从中外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中探讨了苏共“精英集团”占主流的意识形态对苏联解体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往往忽略在上层建筑改变过程中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意识形态力量。事实上 ,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 本文从中外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中探讨了苏共“精英集团”占主流的意识形态对苏联解体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往往忽略在上层建筑改变过程中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意识形态力量。事实上 ,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发生 ,往往先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酝酿。意识形态的影响是长期、深远和隐蔽的。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切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和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苏联解体 精英集团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苏联和俄罗斯意识形态教育的变迁与困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丹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2,共4页
文章以苏联和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变迁为背景,对其意识形态教育的特征进行概述,通过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分析,以期找到当前俄罗斯意识形态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 苏联 俄罗斯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教育
下载PDF
蒋介石与黄埔建军 被引量:5
8
作者 黄道炫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4,共7页
黄埔军校的建立 ,催生了一支区别于中国传统军队的新型军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对军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从政治、组织、思想等方面 ,为军校构架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关键词 蒋介石 黄埔军校 苏俄 思想教育
下载PDF
李森科现象及其教训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慕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5-31,共7页
苏联 70年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其中如何处理政治、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十月革命后 ,列宁曾经提出了科学与政治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准则 ,列宁逝世后 ,随着全盘国有化、全盘集体化和... 苏联 70年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其中如何处理政治、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十月革命后 ,列宁曾经提出了科学与政治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准则 ,列宁逝世后 ,随着全盘国有化、全盘集体化和高速工业化的中央集权体制 (所谓“斯大林模式”)取代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的需要日益凌驾于客观的科学真理之上。李森科现象的出现集中反映了苏联模式的特质 ,传达了苏联高层决策者在处理科技进步和政治利益的关系方面所陷入的悖论。历史证明 ,必须建立合理的社会体制 ,维护科学的价值中立性 ,弘扬“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才能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森科现象 遗传学 意识形态
下载PDF
1930年代统制经济思潮中的苏联计划经济形象 被引量:4
10
作者 阎书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95,共13页
19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浓厚的统制经济思潮。论者所言统制经济概念笼统,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德意法西斯主义国家统制经济、苏联计划经济诸方面。随着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影响的扩大,苏联计划经济... 19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浓厚的统制经济思潮。论者所言统制经济概念笼统,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德意法西斯主义国家统制经济、苏联计划经济诸方面。随着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影响的扩大,苏联计划经济越来越成为时人关注的中心论题。时人对苏联计划经济虽不乏反思,但推崇与宣扬占居主流。人们虽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各方面均有深入了解,力主将此种体制引入中国,但多不主张全盘引进此种体制,所言统制经济包含大量非苏联因素。此种思想态势呈现出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认知的矛盾与多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中国思想界 统制经济 计划经济 苏联
下载PDF
俄罗斯问题的中国表述--关于20世纪中国对苏俄认知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精华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35,共25页
现在是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如何表述俄罗斯问题的时候了。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俄国之于中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迷思,这个迷思全方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影响力至今不绝。我们需要澄清造成这种状况的自身原因。其中,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因为时代... 现在是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如何表述俄罗斯问题的时候了。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俄国之于中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迷思,这个迷思全方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影响力至今不绝。我们需要澄清造成这种状况的自身原因。其中,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因为时代原因,在无法直接触碰苏俄、不了解苏俄的情形下,却满怀热情地去认同或拒绝经由苏维埃所确认的那个俄国,不经学术研究和学理性判断,把原本是在国际反资本主义浪潮下获得成功的苏俄革命这一地域性现象,泛化为一种普世性的规律。1950年代以后,知识界依据苏联社会主义理论,把"解冻"以降的苏联变革理解为背离社会主义,把苏联解体看成是国际共运的失败。相应的,知识界这种缺乏现代民族国家考量的意见,又成为党政和社会理解苏俄问题的理论根据,在中国社会广泛流行。这种情况几乎持续到20世纪末。反思这些历史性表述,对中国在21世纪提升认识俄罗斯问题的水平、建构恰当的中俄关系,既有历史的警示作用,又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群体 苏俄意识形态 民族国家概念
下载PDF
政治认同危机与国家的解体——对苏联国家认同建构的反思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玉军 刘娟娟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6期21-28,179,共8页
政治认同是政治统治获得合法性的基础,也是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国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政治认同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一点对于苏联而言尤为明显。苏联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政治认同基础之上... 政治认同是政治统治获得合法性的基础,也是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国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政治认同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一点对于苏联而言尤为明显。苏联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政治认同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建设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后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削弱和变异,苏联政治认同出现危机,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国家最终走向解体。反思苏联解体中的政治认同危机,对我们增进政治认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苏联解体
下载PDF
苏联在德国复原V-2火箭的机构与人才建设(1945~1946)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30,共1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苏联人夺得部分V-2火箭关键核心技术和德国专家。他们通过对人才的招募与对火箭产品和仪器设备等的搜集,找到掌握德国火箭技术的一条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学习德国经验的机构,不仅完成技术图纸、文件、火箭及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苏联人夺得部分V-2火箭关键核心技术和德国专家。他们通过对人才的招募与对火箭产品和仪器设备等的搜集,找到掌握德国火箭技术的一条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学习德国经验的机构,不仅完成技术图纸、文件、火箭及其技术设备等的复原,还培养和锻炼了本国开展火箭武器研制的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基于俄文档案、苏德专家回忆录及其他文献的研读,文章主要从人才与机构两个方面考察苏联人如何在德国复原V-2火箭,从而为后世独立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技术 苏联 机构 人才
下载PDF
苏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败本因探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永鹏 陈欢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9,共4页
苏共表面虽然高度重视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其言行不一,理论政策与实际作为完全悖缪,思想政治教育徒具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最后只能归于彻底失败。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政策 实际作为
下载PDF
合法性:苏联剧变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宇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剧变是苏共及其政权合法性基础丧失的结果。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绩效曾经是苏共重要的合法性资源,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培育这两个合法性基础,反而使它们不断地衰落和瓦解,以致出现了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剧变是苏共及其政权合法性基础丧失的结果。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绩效曾经是苏共重要的合法性资源,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培育这两个合法性基础,反而使它们不断地衰落和瓦解,以致出现了合法性危机。而当戈尔巴乔夫试图以改革寻求合法性来源时,非但没有巩固原有的合法性基础,反而构成了对原有合法性的否定,这是导致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苏联剧变 意识形态 统治绩效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苏联教科书式阐释:缘起与流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秀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6,共8页
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重要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阐释模式:苏联教科书式阐释模式。该模式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表述之争,因为如何命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决定了在怎样的指导原则基础上来阐释马... 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重要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阐释模式:苏联教科书式阐释模式。该模式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表述之争,因为如何命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决定了在怎样的指导原则基础上来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范畴;而基于1920-30年代的"体系之争"所确立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命名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确立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和"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论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概念 苏联教科书
下载PDF
后列宁时期苏联对基本国情的误判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程程 张森林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正确地判断基本国情,是一个国家正确制定发展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兴衰成败。后列宁时期的苏联共产党,由于急功近利、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以及主观臆断和冷战思维,在基本国情的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致使苏... 正确地判断基本国情,是一个国家正确制定发展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兴衰成败。后列宁时期的苏联共产党,由于急功近利、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以及主观臆断和冷战思维,在基本国情的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致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失去了根本依据。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乃至被葬送的重要历史原因,为我们提供了必须从实际出发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列宁时期 苏联建设 国情判断 失误原因与启示
下载PDF
苏联剧变是信仰危机还是体制危机——兼与杨金华商榷 被引量:3
18
作者 左凤荣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8-33,共6页
苏联剧变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大事,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实践出了问题。经过70多年的探索,苏共并没有找到适合苏联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因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发展成改向,在抛弃斯大林模式的同时,也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 苏联剧变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大事,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实践出了问题。经过70多年的探索,苏共并没有找到适合苏联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因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发展成改向,在抛弃斯大林模式的同时,也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教训值得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但把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归为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是本末倒置。苏联剧变不是信仰虚无主义的问题,是放弃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信仰,转而信仰其他选择的问题。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公开性、民主化,而在于原有的信仰空洞无物,未给民众带来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剧变 苏联体制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意识形态僵化与持不同政见者运动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永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4-118,124,共6页
稳定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特点,而正是这种不求上进的稳定导致勃列日涅夫时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墨守成规,僵化教条,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光说不做,粉饰现实,限制民主,无视世界发展潮流成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风气。在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稳定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特点,而正是这种不求上进的稳定导致勃列日涅夫时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墨守成规,僵化教条,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光说不做,粉饰现实,限制民主,无视世界发展潮流成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风气。在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主人们却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要求民主、自由、权利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就成为伴随勃列日涅夫执政始终的重大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勃列日涅夫时代 意识形态 僵化教条 持不同政见者 运动
下载PDF
论苏联剧变中的信仰虚无主义危机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金华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3-68,47,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领导人逐步抛出错误的改革路线,引发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指导思想的人道主义化瓦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合法性,经济建设的私有化浪潮摧毁社会主义信仰基石,政治改革"新思维"引发自由主义信仰泛滥,自由化舆...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领导人逐步抛出错误的改革路线,引发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指导思想的人道主义化瓦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合法性,经济建设的私有化浪潮摧毁社会主义信仰基石,政治改革"新思维"引发自由主义信仰泛滥,自由化舆论宣传滋生多元理想信念。信仰虚无主义的催化剂效应,形成一股又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最终促成苏联解体。苏共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教训深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信仰危机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